有人說農田耕得越深,莊稼產量越高,是真的嗎?

2021-01-13 拖拉機跑得快

農田耕得深,對莊稼有好處的。不過如何耕深、耕多深,要靈活應用,否則會適得其反,導致莊稼的減產。

先看一下熟土、犁底層和生土的概念:

熟土:

熟土一般指地表有農作物進行生長、10~20釐米內有植物的腐植物、自然有機肥的土壤,也就是經常耕種的土壤部分。

熟土相對於土壤的熟化程度而言,對於耕地來講,耕作層的土壤經過人為的耕作、施肥,土壤的熟化程度高,熟土的土壤結構比較疏鬆,也比較容易耕作,具有良好的通氣透水性,肥力較高。

熟土以下是犁底層,犁底層是位於耕作層以下較為緊實的土層,由於長期耕作經常受到犁的擠壓和降水時黏粒隨水沉積所致。一般離地表12—18釐米,厚約5—7釐米,最厚的甚至可達到20釐米。

生土:

生土一般指在地表30-50釐米以下,終年不見陽光或者土表無植物生長的土壤。也就是未經耕種熟化的土壤。生土的土質一般比較結實,有機物質的含量很低,微生物的活動微弱,不適於農業作物的正常生長。

尤其是在犁底層以下,土壤熟化程度低,結構比較結實,很難以進行耕作,土壤的通氣透水性差,肥力較低的這部分就是生土。

一般來講,也可以說表面分布農作物根系的疏鬆表層可算熟土,下面緊實的植物根系很難扎入的這層土即是生土。

看完了這3個概念,各位應該對土壤分層有了初步了解了吧,也就是說,熟土可以種植農作物,而生土不適合直接種植農作物。

三種常見的耕作方式:旋耕、深耕和深松:

我們經常聽到農田旋耕、深耕和深松,那麼這三者有什麼區別呢?來看看旋耕、深耕和深松的區別:

深耕:

深耕是指當農田要進行播種或者移栽之前,先用犁將農田裡面深層的土壤翻上來,淺層的土壤覆下去。

深耕是農業種植中最常見的耕作方法,它不僅在耕作措施中對土壤的性質的影響較大,同時作用的範圍也廣,持續的時間也遠比其他耕作的措施長,而且其他耕作措施如旋耕、耙地等都是在深耕基礎上進行的。

深耕有哪些好處呢?深耕可以增強土壤對雨水的吸收速度,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避免雨水直接流失,改變墒情。同時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層,提高農作物的根系生長發育。

但不是任何情況下深耕都能增產,也不是愈深愈好,更不是唯一措施。

深耕必須根據當地氣候條件、作物種類以及經濟條件等合理運用,並要與旋耕、中耕等耕作措施相結合,同時還要重視合理施肥、合理灌溉、選用優良品種、合理密植等其他農業增產措施的配套使用,只有這樣提高增產潛力。

有的地方實行深耕深達50多釐米,他們認為最肥沃的泥土在深處,而這些泥土有助於讓植物長出超大根系。

但是,深耕過深,導致土壤底層沒有營養的生土被翻出,而肥沃的表層熟土卻被埋到了下面,直接種植農作物勢必會造成減產。

深松:

深鬆土地也叫土地深松,是指通過拖拉機牽引深松機具,疏鬆土壤,打破犁底層,改善耕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排澇能力的一項耕作技術。開展深鬆土地作業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手段之一。

深松不翻轉土層,使殘茬、秸杆、雜草大部分覆蓋於地表,既有利於保墒,減少風蝕,又可以吸納更多的雨水,還可以延緩徑流的產生。削弱徑流強度,緩解地表徑流對土壤的衝刷,減少水土流失,有效地保護土壤。

同時,土地深松後,可增加肥料的溶解能力,減少化肥的揮發和流失從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深松後可減少旋耕次數(一般旋耕一遍即可),減低成本。

一般深松在30釐米左右,可以有效緩解長期旋耕帶來的土地板結和硬化。

旋耕:

旋耕是指旋耕機是與拖拉機配套完成的耕、耙作業。農田耕後地表平坦特點,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同時能夠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便於播種機作業,為後期播種提供良好種床。

旋耕後的土壤相對比較平整,最大的好處是土壤比較碎塊、蓬鬆,有利於農作物的生根發芽。一般旋耕一遍就完成整地(當然也有旋耕2-3遍的),比較省事。

旋耕的弊端:旋耕機的耕深比較淺,一般是12-15公分,這就會影響農田土壤的蓄水保墒功能。

若是每年都使用旋耕機,則會造成土壤的板結情況加深,對後期農作物的生長有影響。對於秸稈比較多的農田,旋耕機作業效果也有影響。

再來看看農作物的生長根系

在常見的農作物中,以小麥和玉米為例,小麥的根系可深達2米以下的土層,但主要根系分布在50釐米以內的土層中;

玉米是鬚根發達,根系在土壤裡成錐形散布,一般地下根系達到60釐米,,地下最深80釐米到一米左右。

也就是說,理論上,耕深增加是有助於提高農作物產量的。

總結:

1、旋耕機整地雖然省事也便宜,但是不建議每年都單一用旋耕機進行整地,土壤容易板結。

2、同一塊土地,建議每1-2年用深松機深松一次,再用旋耕機進行旋耕,對於土壤是比較有利的。

3、若要進行深耕,建議通過用鏵式犁進行深耕後,進行測土配方,通過補充肥料等調整農田的養分均衡。

以上,不足之處歡迎補充。

相關焦點

  • 越甜的水果含糖量越高是真的嗎?
    越甜的水果含糖量越高是真的嗎?時間:2017-03-23 10:25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越甜的水果含糖量越高是真的嗎? 都說吃水果有益健康。但是,很多人擔心水果中含糖量高,會導致血血糖升高,尤其是糖尿病人。
  • 有人說戰鬥力爆表,是真的嗎?
    清朝末年,湖南某山區農民種植的莊稼經常被野豬糟蹋,許多家庭的莊稼因此而年年絕收。當地老百姓可謂是苦不堪言。這位將軍說,老虎為獸中之王,而且體型很大,是一定能夠戰勝野豬的。所以,可以先去貴州的大山裡誘捕十數隻老虎,然後放歸到湖南的大山上。不出半年,野豬將悉數被老虎吃盡。清政府一聽這位將軍的建議,感覺非常有道理。於是,便掛出重賞,發動貴州一帶的獵戶誘捕老虎。三個月後,貴州一帶的獵戶一共誘捕到了27隻老虎,其中,只有三隻是未成年老虎。
  • CADR值真的越高越好嗎 空氣淨化器哪個牌子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8/416672.htm目前,網絡上大部分文章還在引導消費者「CADR值越高,淨化效率越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各大網商平臺上,空氣淨化器最高月銷量可到上網臺,但是據大數據調查顯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退貨率和返修率,即使空氣淨化器十大品牌也逃不出此厄運,這種極高的退貨率其最大的原因除了消費者過分依賴CADR值選購產品,其次是廠商的產品真的達不到標準
  • 絕地求生刺激戰場中,配件至關重要,倍鏡真的是倍數越高越好嗎
    在刺激戰場裡面的倍鏡有很多種,常見的倍鏡有:紅點,全息瞄準鏡,二倍鏡,四倍鏡,三倍鏡,六倍鏡,八倍鏡這幾種,往往很多玩家的心理就是倍鏡的倍數越高越好,自己越喜歡,我曾經遇到一個玩家,見到一個六倍鏡激動地不得了,但是最後還是沒吃到雞,所以說倍鏡真的是倍數越高越好嗎?
  • 化肥用得越多產量越高?看了這篇文章你還這麼認為嗎
    正確施用化肥可有效提高作物產量、改善產品品質,抓住其中的關鍵時期,平衡營養才是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俗話說得好: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不同的作物所需的化肥類型、數量都是不同的。農作物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營養需求,我們應該根據作物肥料的需求量來確定肥料品種和施肥期,這樣可以做到用最少的化肥得到最高的作物質量,有效節約肥料成本的同時還可以減少環境汙染。
  • 含水量越高的隱形眼鏡越好嗎?
    在很多人看來,含水量越高的隱形眼鏡就越水潤,佩戴時眼睛也沒那麼容易乾澀。這種說法真的科學嗎?這時,有人可能會問,高含水量的隱形眼鏡難道沒有好處嗎?當然,含水量高的隱形眼鏡, 透氧效果也會相對較好,佩戴時會有一定的舒適感,但不能長時間佩戴。2.如何配戴隱形眼鏡?隱形眼鏡並非含水量越高就越好,那應如何配戴隱形眼鏡呢?
  • 有人說河南2月17號開學,是真的嗎?
    離2月17號還有三天,有人說河南2月17號開學,是真的嗎?不是真的,剛剛河南官方已經發布緊急通知,不準開學。何時開學,待定。實際上曾經通知說的是2月17號之後開學,但
  • 曾經是「害鳥」的麻雀,成群偷吃莊稼,為什麼不能捕殺?
    這些裝置其實都是為了防止麻雀來偷吃莊稼。開始這些方式還有一些效果,但時間一久,麻雀也習慣了這些裝置,更加堂而皇之的來啄莊稼。有時甚至是成群結隊,呼朋喚友的來糟蹋莊稼,農民看到這種場景都心疼不已。一般莊稼的種植都是大面積成片的,比森林裡樹木的種子更容易尋找到。按方便程度,麻雀肯定優先會吃農作物。農作物經過人類世代耕種的改良,產量比其他植物都要高。每年都有穩定的產量,麻雀也就習慣性的直接吃莊稼,不再像以前一樣在林間尋找食物。
  • 打井抽水澆地居然「齁」死莊稼 水跟海水類似
    現實中,井水與海水「相犯」似乎更不可能,但在即墨,卻出現了一個「相犯」的奇事:即墨移風店鎮備康農場,本來為抗旱打了口深井,結果發現流出來的水澆灌莊稼後,莊稼都慢慢枯萎了。農場工作人員一嘗,發現這些水很鹹,像海水一樣。  移風店鎮位於即墨市西北部,為即墨市種植蔬菜糧食的重要鄉鎮,離東部沿海的鰲山衛鎮和溫泉鎮大約50公裡。近幾年,位於該鎮湍灣村的備康農場因種植草莓、葡萄等在當地小有名氣。
  • 在農村,羊吃了打過農藥的莊稼後如果死了,莊稼的主人要賠錢嗎?
    現在農村養羊的非常多 ,養羊的農戶大部分都是以放牧為主,放牧目地就是為了節省青飼料 ,這樣能減少養羊的成本,如果不放牧都是自己喂,有時候養羊就得賠錢了,所以說放牧是養羊戶的最關鍵的,但是農民放羊的時候 ,一不小心自己家羊就會跑到人家莊家地裡,偷吃人家的莊稼 ,會給人家造成減產 ,如遇到農戶人家給農作物打藥
  • 村裡來了群野生梅花鹿,胡吃海塞的,莊稼都減產了!這可怎麼辦?
    這鹿吃的苗就這樣,就是這幾個豆莢,正常豆子都得齊腰深啊,現在就這麼高,比正常的矮多了,現在就剩個茬,正經影響產量呢,一畝地人家都打三百多斤,我們這就幾十斤。村民說,這些大豆在青苗期間就被梅花鹿反覆啃食,導致苗長得特別矮,豆莢也少,產量自然上不來,除了大豆,這裡的玉米也被梅花鹿啃食嚴重。
  • 農村老人說:南方冬季也能看到蛇出沒,是真的嗎?為什麼?
    農村老人說:南方冬季也能看到蛇出沒,是真的嗎?為什麼?大家都知道冬天是蛇冬眠的季節,只要氣溫到了7-8度時,蛇就需要找乾燥的洞穴冬眠了,做為冷血動物的蛇類,它們本身溫度就低,到了冬季更受不了低溫天氣的折騰,只有冬眠才能有機會讓它們度過冬天。
  • 哲思|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樸素的力量
    莊子在《逍遙遊》裡寫道: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這是莊子的哲學智慧。當欲望難平,一味索取時,人生反受其累。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樸素的力量。物質極簡五色亂目,能令目失明;五音亂耳,能令耳失聰;五味濁口,能令口味敗。人之所以有很多不快樂,有嫉妒、不滿等情緒,很大的原因是物慾太強,想要的東西太多。
  • 地球空心說是真的嗎?地下隧道是否存在,是通往地心的通道嗎?
    文/瑤堇雲詩地球空心說是真的嗎?地下隧道是否存在,是通往地心的通道嗎?對於地球的內部結構,人類早已經探測過了,並且對此進行了分類,它們的組成都分的一清二楚的,在高中地理的課本上就介紹了,可這終究沒人進行一次到底的研究過,所以只能說這是最主流的說法,其他的還有很多的解釋,既然都不能確定,那麼其他的說法自然也是有人會相信的,還真的就有這麼一種說話,叫做地球空心說,還有地心人的說法,下面就來探討一下吧。
  • 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古人為何這樣說?暖冬不好嗎?
    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古人為何這樣說?暖冬不好嗎?文/小劉歷史解析寒風呼嘯,陰雨綿綿,轉眼冬季已經來臨,前幾天還下了一場小雪,古人管真正意義上的冬天為冬至,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討論下這個立冬,關於這個立冬,古人有著很多的說法,比如有句俗語就是這麼說的:就怕立冬一日晴。小編在聽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有點難以理解,那古人為何這樣說呢?暖冬難道不好嗎?
  • 有人說穿越火線的飛虎隊防禦高,夜玫瑰跑得快,是真的嗎?
    當初玩穿越火線的時候人物還沒有現在這麼多,頂多有個獵狐者就很不錯了,不過現在人物五花八門,英雄人物的屬性更是變態,這個遊戲還是我們曾經熟悉的遊戲嗎?那段時間是真的很迷戀這款遊戲,總是能用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它。那個時候供小編選擇的人物只有那麼幾個,飛虎隊、獵狐者、刀鋒、潘多拉這幾個人物,起初是選擇了潘多拉,不過聽同學說,飛虎隊更好,因為飛虎隊的防禦是這些人物中防禦最高的,因此聽信了他的建議,果斷入手了飛虎隊。不過時間久了以後才知道,根本沒有隱藏屬性這一說,這些純屬玩家們自己YY出來的。
  • 這種植物曾經作為糧食,有人卻說有毒不能隨意食用,這是真的嗎?
    但是也是有人說木薯不能隨意食用,它有很強的毒性,這是真的嗎?莖直立,木質,高2-5m,單葉互生掌狀深裂,紙質,披針形。單性花,圓錐花序,頂生 ,雌雄同序。木薯於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引入中國,首先在廣東省高州一帶栽培,隨後引入海南島,現已廣泛分布於華 南地區,以廣西、廣東和海南栽培最多,福建、雲南、江西、四川和貴州等省的南部地區亦有引種試種。
  • 機械手錶的振頻越高,精準度就越高嗎?業內人士如何說
    振頻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很多文章故弄玄虛,讓人糊塗,表友看不明白,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理論說振頻越高手錶越準,但是容易磨損,動能消耗快,保養周期會縮短,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合理的數值,太高,太低都會對手錶有影響,振頻太高會對腕錶產生隱性損壞。下面我們看看振頻是一個什麼東西?
  • 終於有人說清楚了!為啥移動客服總是打電話催你「換套餐」?
    終於有人說清楚了!為啥移動客服總是打電話催你「換套餐」?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會直接掛斷電話,畢竟移動「套路深」是出了名的,不過對於這件事情,我們更好奇,這背後又有啥套路呢?一位移動「客服」告訴了我們答案。首先你要知道,這些所謂的「客服」,並不是真正的移動客服,他們更多是移動的「外包」員工,或者是某些銷售公司,只不過與移動達成了合作罷了。
  • 農民說「大樹不能碰機油,碰上機油命就休」啥意思?真的嗎
    真的嗎?農村的生活環境綠樹成蔭,蟲鳴鳥叫,很是熱鬧,也是這種天然的原生態環境讓農村人住著很舒坦,隨著最近今年新農村建設,越來越多的明星農村被開發出來,農村環境大變樣,開農家樂,開民宿,開展農村生活體驗生活等,這樣極大帶動了農民的生活熱情,如今農村生活美了,也有一些幸福的煩惱。在農村,房子周圍會種上一些樹,這些樹見證著家裡發生的一切,幾代人的更迭,大樹樹齡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