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銷售一路順風,但朗逸也有成長的煩惱,就是品牌定位偏低。自2008年首款朗逸問世,朗逸品牌一直通過增加產品的配置不斷豐富產品線,包括2010年推出的朗逸運動版引入了1.4T發動機,嘗試著提升朗逸的市場定位,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要徹底改變部分消費者對於朗逸的成見,僅僅靠小改款是難以實現的。特別是老朗逸過於溫存居家的外形,對於講究場面的某些國人來說,多少有一些遺憾。所以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我們看到了大刀闊斧般變臉的全新一代朗逸,從他高調的外觀上能感受到上海大眾求變求升級的心態,隨著全新朗逸到來,那些小遺憾應該煙消雲散了。
朗逸外形的進化是跳躍式的,如同發生了基因突變一樣,把全新朗逸和老朗逸並排放在一起,普通人應該想不到他們是同一品牌相鄰的兩代車型,相同的也就剩下大眾車標和四個圓形車輪了。全新朗逸的外形設計方正陽剛,處處透露著CBD鋼筋水泥的硬朗和外玻璃幕牆的高光,似乎只有穿上合身的西裝才能駕駛他。橫拉式鍍鉻前格柵是新車外觀設計的亮點,特別是格柵內首次運用了豎向鍍鉻裝飾,很顯檔次,這個設計細節竟然讓我聯想到某四個字的豪華車品牌!尾燈的設計看上去像帕薩特,立體感很強,但並不生硬。
車尾的外飾鍍鉻條創意地與尾燈融為一體,突出尾部橫向感。車身尺寸並無明顯變化,軸距依然是2610毫米,長、高變化可以忽略,只是車寬增加了22毫米。還記得幾年前編輯部有一臺老朗逸的長期試駕車,每每加班都要扮演班車送美編回家,美編都願意擠在後排睡覺,說後排的空間寬敞舒服。全新朗逸的後排繼承了這個傳統,還把它發揚光大了,因為後排座椅的坐墊長度加大了,坐進去可以睡得更香了。
雖然大眾車型的內飾多少都有一些相似,但拉開全新朗逸車門的那一剎那,我還是有點兒興奮,全新朗逸內飾的整體質感比老朗逸要高級不少。四周的物件既似曾相識又新鮮陌生,各種穿越。這高檔感或許是來自方形鍍鉻空調出風口、或許來自白背光多功能組合儀表、或許來自尊貴的四門迎賓踏板。最能打動我的是全新設計的座椅,靠背內部採用了內陷設計,各支撐部位硬度亦進行了調整,包裹性不錯,坐在裡面有大牌的感覺。特別是駕駛席的壓杆式三擋腰託,形式很獨特,與傳統的轉盤式腰託不同,調節方式便捷高效,開車時不會分散注意力,有利於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