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奮鬥者|實現「人造生命」裡程碑式突破,他將繼續前行

2020-12-05 澎湃新聞

「五年來,為了科學事業,我把青春靜靜地奉獻在華農大這片土地上,辛勤勞動的汗水凝聚在眼前近1300頁的實驗記錄中,這其中的失敗何止百次……對我而言,科學是一條無窮無盡的探索之路,也許一生都會這樣幹下去。」

這段話覃重軍寫在1992年自己博士論文的後記結尾處,這份初心在20多年後的今天,還在驅動著他繼續探索之路。

覃重軍在觀察單染色體酵母的生長情況。  楊正行 圖

覃重軍是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他主要從事合成微生物、藥物生物製造、放線菌分子遺傳學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外發表論文80餘篇,包括Nature、Nature Protocol、Nucleic Acids Research、Cell Research等國際重要刊物,申請或授權專利10多項。

時間回到2018年8月2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頗為罕見地同時刊發了同一「選題」的兩篇科研成果:一篇出自人工合成領域「老將」、美國科學院院士、紐約大學醫學院教授傑夫·博克團隊;一篇來自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

覃重軍的實驗思路筆記。  楊正行 圖

兩個成果提及的實驗和分析各有千秋,但從結果來看,前者只做到「16合2」,而覃重軍用基因編輯的方法,將釀酒酵母中16條天然染色體合成為1條,創建出了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實現「人造生命」裡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事實上,在論文投稿後,審稿人曾「百般刁難」。他們根本不相信中國科學家能將16條染色體合成為1條,比覃重軍團隊早兩個月投稿的美國科學家傑夫·博克團隊只能將16條染色體合成為2條,窮盡努力也沒能「合二為一」。

傑夫·博克團隊和哈佛大學等權威審稿人最初甚至認為,從理論上推論兩條是最佳,也是唯一的選擇。因此,審稿人要求覃重軍研究組完整重複幾乎所有的實驗,並補充大量的額外實驗。

面對困境,覃重軍選擇迎難而上,「與時間賽跑」。覃重軍說,研究組成員和合作者耐心地重複了整個實驗,並進一步提升了實驗效率,整個實驗周期從6個月縮減到3個月,未來有望進一步縮短。

最終,該研究成果被Nature、Cell等雜誌發表專文高度評價、被F1000prime推薦等,認為「這篇文章代表了染色體核型工程的一個真正的裡程碑」。

覃重軍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簡約化的生命——僅含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這是繼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和tRNA之後,中國學者再一次利用合成科學策略,去回答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的基礎問題,為人類對生命本質的研究開闢了新方向。

覃重軍的實驗手稿及經常閱讀的書籍。  楊正行 圖

早在1993年的一份手稿中,覃重軍就為自己明確了未來的目標,要在「重大基礎研究、原創技術、產業化、解決人類疾病、新理論」五個方面作出突破和貢獻。在早年寫給妻子方萍的信件中,他寫道:「早在大學做完畢業論文時,我就初步確立了在科學道路上的理想,積極參與『科學革命』,做新的科學時代新的領域的開拓者。」

博士畢業後不久,覃重軍於1995年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基因工程創始人之一Stanley N. Cohen教授實驗室攻讀博士後。用他的話來說:「即使不能實現理想,也要看看做出跨時代創舉的人,他們是怎麼工作的。」

覃重軍辦公室裡掛著巴斯德和達爾文的照片。這兩位偉人也是他的科研標杆。

「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家能不斷作出重要的發現,一定是有秘訣的。」他說,論文在《科學》雜誌發表後,自己接受了大量的採訪,出席了很多活動,科研時間也相應減少,但是如果自己的經驗能夠幫助從事科研的年輕人,對他們有所啟發,那就是值得的。

「過去了就過去了」,覃重軍對此前的成果看得很淡,他說還只是實現了自己理想的前兩個小目標,「後面還有三個更厲害的在等著我。」

相關焦點

  • 新時代奮鬥者|合成人工生命 這項「上海科研成果」使人類對生命...
    >>>專欄:新時代奮鬥者  覃重軍研究員在觀察單染色體酵母的生長情況楊正行攝  東方網記者解敏2018年8月,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覃重軍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簡約化生命——僅含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相關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中國學者再一次利用合成科學策略,去回答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基礎問題,為人類對生命本質的研究開闢了新方向。
  • 【開學第一課】川師校長汪明義: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創新者、思想者
    在開學典禮這堂大學第一課上,四川師範大學校長汪明義寄語新生:  希望你們爭做新時代充滿激情的奮鬥者;希望你們爭做新時代不斷探索的創新者;希望你們爭做新時代充滿智慧的思想者。  附:四川師範大學校長汪明義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演講全文  親愛同學們,大姑娘、小夥子們:  大家下午好!
  • 青平:繼續奮鬥 勇往直前
    在這極不平凡的一年裡,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舉國同心,築就了抗擊新冠疫情的鋼鐵長城,鑄牢了捍衛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銅牆鐵壁;我們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我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億萬中華兒女從困難中奮起,圓滿收官「十三五」、全面擘畫「十四五」,拼出了一片嶄新天地!
  • 【畢業觀】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努力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聽君一席話,便是將更深妙的人生智慧裝進了行囊。  在這個畢業季的尾聲,光明網與文摘報攜手開設「畢業觀」欄目,每期選取一篇有情懷、有內容的高校畢業演講,為我們的聽眾提供記錄時代思想、把握人生航向的可能。  在山東大學2018屆畢業典禮上,校長樊麗明以《努力做新時代的奮鬥者》為題,為自己的學生加油打氣。
  • 隨性「上海爺叔」 實現「人造生命」重大突破
    在鏈黴菌領域深耕30年,卻在第一次研究的釀酒酵母領域「一鳴驚人」的他,面對團隊共同創建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實現「人造生命」裡程碑式的重大突破,坦言自己的成功就是一個普通人的「逆襲」。「相信,更多有天賦的年輕人可以從我的成長中獲得信心和力量,取得更大的成功!」
  • 重大突破-「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自主研製,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萬米載人深潛器「奮鬥者」號順利在馬裡亞納海溝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 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的擔當——學習時代楷模
    「時代楷模」南仁東南仁東是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天眼」巨匠,他為科學事業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用無私奉獻的精神譜寫了精彩的科學人生。中共中央宣傳部2017年11月17日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南仁東的先進事跡,追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 新時代奮鬥者 | 「雷射在手 家國在胸」,他和團隊輸出世界最強光
    三年前10月的一個夜裡,位於浦東張江的超強超短雷射實驗室裡傳出陣陣歡呼: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的研製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實現了10拍瓦雷射放大輸出,成為目前人類已知的最高光強。大家買來飲料想簡單慶祝,一個年輕人抱歉地看了看大家,說了句「我媽媽病了」就匆匆離去。
  • 裡程碑式突破!
    12月4日,《科學》雜誌公布了中國「九章」的重大突破。這臺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研製的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推動全球量子計算的前沿研究達到一個新高度。儘管距離實際應用仍有漫漫長路,但成功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的裡程碑式突破。  「九章」優勝在何處?裡程碑式跨越如何實現?「算力革命」走向何方?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潘建偉團隊。
  • 奮鬥,生命永恆的樂章
    也許奮鬥的途中我們1000次的跌倒,也許我們不知前行的路上還有多少個沼澤坑凹,然而,是人生就必須奮鬥,就像鳥兒註定了要飛翔。只有經過了第一千零一次的崛起,我們才有資格站在成功的彼岸上。在文學作品中,愛情被確定為永恆的主題;在人生中,奮鬥才是生命永恆的旋律。
  • 福州大學校長付賢智寄望研究生: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奮鬥者
    「我們開展基礎研究要立足應用,要在基礎研究基礎上開展應用研究,努力實現 『全鏈條』研究,真正做到『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9月28日下午,福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二樓會議室不時傳來陣陣掌聲。這裡正上著一堂豐富生動的思政課,同時這也是一堂黨課,主講人是福州大學校長付賢智院士。
  • 以奮鬥姿態揚起時代風帆 | 人民論壇
    26年時間,400多家單位、30餘萬名科研人員參研參建,一路披荊斬棘、不懈奮鬥,推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區域到全球的跨越。「追求卓越」是新時代北鬥精神的重要內涵,而崇尚奮鬥,正是為了更好實現自主創新、矢志追求卓越。人們仰望星空、關注北鬥,正是因為奮鬥的底色歷久彌新,更是因為夢想和奮鬥始終是人生關鍵詞,崇尚奮鬥是不變的主旋律。
  • 七十年歲月崢嶸 新時代接續奮鬥
    二、今年,中俄領導人繼續保持密切交往。您如何評價當前中俄關係?  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關係又創造了一系列新的歷史。  首先是兩國關係有了新定位。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以高瞻遠矚的政治魄力,決定將中俄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雙方的政治互信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 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11月10日,「奮鬥者」號坐底「挑戰者深淵」,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也是世界上首次同時將3人帶到海洋最深處。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短短10天內,「奮鬥者」號四探洋底。「奮鬥者」號能在萬米洋底勇往直「潛」,得益於有一顆強大的中國「心臟」。作為我國唯一一臺可以搭載人員下潛到海底一萬米的科考裝備,「奮鬥者」號代表了當前深海工程技術領域的頂級水平,更在多個關鍵技術和重要材料領域擁有國產化核心,國產化率超過96.5%。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奮鬥者」號潛航員楊波和他的團隊經歷了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奮鬥者」號的一次次任務。
  • 【最新】中科院今早在滬宣布:我國實現合成生物學裡程碑式突破!
    該成果完全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是合成生物學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視頻長度1分11秒人類能否創造生命?Craig Venter和他的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報導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全人工化學合成的與天然染色體序列幾乎相同的原核生物支原體,引起了轟動。此次,以覃重軍研究組為主的研究團隊完成了將單細胞真核生物釀酒酵母天然的十六條染色體人工創建為具有完整功能的單條染色體。
  • 「奮鬥者」號聲學系統實現完全國產化 萬米級浮力材料研製獲突破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圓滿完成載人萬米深潛海試任務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28日順利返航三亞。中國科學院多個參與「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任務的研究所接受媒體採訪稱,聲學系統實現完全國產化、萬米級浮力材料自主研製等系列關鍵技術突破,為「奮鬥者」號實現載人萬米載人深潛發揮重要作用。
  • 【鎮檢轉播】人民日報人民論壇:以奮鬥姿態揚起時代風帆
    26年時間,400多家單位、30餘萬名科研人員參研參建,一路披荊斬棘、不懈奮鬥,推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區域到全球的跨越。「追求卓越」是新時代北鬥精神的重要內涵,而崇尚奮鬥,正是為了更好實現自主創新、矢志追求卓越。  人們仰望星空、關注北鬥,正是因為奮鬥的底色歷久彌新,更是因為夢想和奮鬥始終是人生關鍵詞,崇尚奮鬥是不變的主旋律。
  • 沐浴陽光奮鬥前行
    他既當學習者,又當「播火者」,先後開展理論宣講百餘場,成為所在單位「理論輕騎兵」宣講隊成員,並受邀擔任火箭軍院校政治理論教學崗位練兵比武評委。俞細文利用訓練間隙開展理論宣講。立足實戰錘鍊本領,俞細文成長為單位信息網絡通信領域行家裡手。俞細文在圖書館學習。真理之光點燃夢想,學以致用不負使命。
  • 我國科學家「人造生命」獲重大突破
    單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之後 人工智慧的到來引起了人類的恐慌,強大的機器讓人們擔心終有一天我們將被機器統治,而單染色體真核細胞的問世或許也會從另一個角度引起人們的憂慮。未來某一天,人類會不會創造出比自身更強大的生命?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以奮鬥的姿態打開2021年的美好篇章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打贏了一場決定國家未來發展的疫情防控戰,用行動書寫了中國偉大的「抗疫史詩」。「我們秉持以人民為中心,永葆初心、牢記使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為中華民族砥礪前行凝聚了強勁動力。一方面,我們開啟了第二個百年的壯闊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