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科院今早在滬宣布:我國實現合成生物學裡程碑式突破!

2020-12-03 上海發布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今早宣布,其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該成果於8月2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該成果完全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是合成生物學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

視頻長度1分11秒

人類能否創造生命? 2010年,美國科學家J. Craig Venter和他的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報導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含有全人工化學合成的與天然染色體序列幾乎相同的原核生物支原體,引起了轟動。此次,以覃重軍研究組為主的研究團隊完成了將單細胞真核生物釀酒酵母天然的十六條染色體人工創建為具有完整功能的單條染色體。該項工作表明,天然複雜的生命體系可以通過人工幹預變簡約,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創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

生物學教科書中將自然界存在的生命體分為具有被核膜包裹染色體細胞核的真核生物和染色體裸露無核膜包裹的原核生物。染色體攜帶了生命體生長與繁殖的遺傳信息,真核生物通常含有線型結構的多條染色體,而原核生物通常含有環型結構的一條染色體。覃重軍研究員大膽地假設真核生物也能像原核生物一樣,用一條線型染色體裝載所有遺傳物質並完成正常的細胞功能。在「大膽猜想」之後,他與薛小莉副研究員「工程化精準設計」了定製人造單染色體酵母的指導原則以及理性分析、實驗設計、工程化推進的總體方案。博士生邵洋洋從2013年開始嘗試並發展高效的染色體操作方法。歷經4年時間,通過15輪的染色體融合,最終成功創建了只有一條線型染色體的釀酒酵母菌株SY14。此後,覃重軍研究組進一步與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趙國屏院士研究組、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金秋研究員研究組、武漢菲沙基因信息有限公司及軍事醫學科學院趙志虎研究員等團隊合作,深入鑑定SY14的代謝、生理和繁殖功能及其染色體的三維結構;發現雖然人工創建的單條線型染色體的三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但SY14酵母具有正常的細胞功能,因此顛覆了染色體三維結構決定基因時空表達的傳統觀念,揭示了染色體三維結構與實現細胞生命功能的全新關係。

該研究成果是通過經典分子生物學「假設驅動」與合成生物學「工程化研究模式」來探索解析生命起源與進化中重大基礎科學問題的一個新範例。將天然複雜的酵母染色體通過人工改造以全新的簡約化形式表現出來,是繼原核細菌「人造生命」之後的一個重大突破。單染色體酵母的「誕生」,連同我國科學家參與的酵母染色體全人工合成工作,是繼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和tRNA之後,中國學者再一次利用合成科學策略,去回答生命科學領域一個重大的基礎問題,即建立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之間基因組進化的橋梁。這是合成生物學「建物致知」理念的生動體現,為人類對生命本質的研究,開闢了新方向。

覃重軍研究員正在指導學生做實驗

釀酒酵母是研究染色體異常的重要模型,1/3基因與具有23對染色體的人類基因同源。端粒是線型染色體末端的保護結構。隨著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端粒的長度逐漸縮短,當端粒變得不能再短時,細胞就會死亡。人類的過早衰老與染色體的端粒長度直接相關。此外,端粒的縮短還與許多疾病相關,包括基因突變,腫瘤形成等。與天然酵母的32個端粒相比,覃重軍研究團隊人工創造的單條線型染色體僅有2個端粒,為研究人類端粒功能及細胞衰老提供了很好的模型。

編輯:繆心

相關焦點

  • 我國在植物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在植物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來源:生物催化劑設計與改造服務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2-02   今日/總瀏覽:
  • 裡程碑式突破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中國科學家,裡程碑式突破!
    中國科學家,裡程碑式突破!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研究新時代
    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出與天然分子化學結構相同、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開闢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
  • 「人造生命」並不遙遠, 三分鐘帶你認識合成生物學
    然而,在合成生物學這一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幻想已經不再遙不可及。日前在滬成功舉辦的第三屆合成生物學青年學者論壇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位年輕的合成生物學家,向世人展示了合成生物學的諸多潛能——科學技術正幫助人類逐步實現「造物」的夢想。自從上世紀50年代,沃森和克裡克發現DNA的雙螺旋分子結構以後,基因技術就不斷飛速發展。
  • (新華全媒頭條)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
    新華社上海8月2日電題: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研究新時代新華社記者王琳琳、張泉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出與天然分子化學結構相同、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開闢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宣布問世 裡程碑式突破
    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這是裡程碑式的突破。據悉,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按照官方的說法,潘建偉團隊這次突破歷經20年,主要攻克高品質光子源、高精度鎖相、規模化幹涉三大技術難題。
  • 裡程碑式突破!
    12月4日,《科學》雜誌公布了中國「九章」的重大突破。這臺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研製的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推動全球量子計算的前沿研究達到一個新高度。儘管距離實際應用仍有漫漫長路,但成功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的裡程碑式突破。  「九章」優勝在何處?裡程碑式跨越如何實現?「算力革命」走向何方?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潘建偉團隊。
  • 我國科學家人工合成完整活性染色體
    新華社記者 陳芳 董瑞豐   (據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完成過半   中國科學家完成最新成果中的五分之四   新華社華盛頓3月9日電(記者 林小春)「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研究人員9日宣布,他們又完成了真核生物釀酒酵母5條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全合成工作,且分析顯示全合成染色體具備完整的生命活性
  • 裡程碑式突破!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實現「量子優越性」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實現裡程碑式突破!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_杭州網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量子優越性像個門檻,是指當新生的量子計算原型機,在某個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了最強的傳統計算機,就證明其未來有多方超越的可能。」
  • 實現裡程碑式突破!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實現裡程碑式突破!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我國科學家4日宣布構建了76個光子(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以速度來看,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只需200秒,而目前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通常認為,50個量子比特是證明量子計算機有望超越傳統計算機的關鍵門檻。「九章」得名於我國古代一部知名的數學專著。
  • 中科院:我國科學家突破體細胞克隆猴技術
    1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科院科研團隊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這一世界難題,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副院長丁仲禮、張亞平等出席發布會。
  • 為什麼說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是裡程碑式突破
    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的問世,被中國多媒體譽為「裡程碑式的進步」,為何業界會對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有如此之高的評價?
  • 新時代奮鬥者|實現「人造生命」裡程碑式突破,他將繼續前行
    楊正行 圖覃重軍是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時間回到2018年8月2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頗為罕見地同時刊發了同一「選題」的兩篇科研成果:一篇出自人工合成領域「老將」、美國科學院院士、紐約大學醫學院教授傑夫·博克團隊;一篇來自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覃重軍的實驗思路筆記。
  • 裡程碑式突破 中國科學家實現「量子霸權」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裡程碑式突破!中國科學家實現「量子霸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 華東師範大學成立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 催動原創突破和學科交叉...
    央廣網上海4月20日消息(記者唐奇雲 通訊員戴琪)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今天(20日)上午宣布成立,以大健康為主題的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四屆青年科技論壇同期開幕,來自海內外生物工程研究領域500餘位青年科技工作圍繞合成生物學與大健康,基因編輯、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生物材料與納米生物技術,大數據與精準醫療等九大方向開展專題研討
  • 合成生物學頂級會議「2020 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召開 行業龍頭凱賽...
    作為我國合成生物領域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會議,本屆大會吸引了數十位生命科學領域特別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商業領袖及投資機構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組長張先恩、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 George Church、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工程和生物工程教授 Jay Keasling等眾多大咖雲集,共同探討合成生物學發展現狀及其將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 裡程碑式突破!——潘建偉團隊解說「九章」量子計算機
    新華社合肥12月4日電題:裡程碑式突破!12月4日,《科學》雜誌公布了中國「九章」的重大突破。這臺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研製的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推動全球量子計算的前沿研究達到一個新高度。儘管距離實際應用仍有漫漫長路,但成功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的裡程碑式突破。
  • 裡程碑式突破 潘建偉團隊解說』九章』量子計算機
    新華社合肥12月4日電題:裡程碑式突破!12月4日,《科學》雜誌公布了中國「九章」的重大突破。這臺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研製的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推動全球量子計算的前沿研究達到一個新高度。儘管距離實際應用仍有漫漫長路,但成功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的裡程碑式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