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蠶蛹用蠶繭做枕芯 婆婆霸氣養蠶不浪費引來圍觀

2020-12-05 荊楚網



  楚天都市報訊 @微信網友「宋小諾」:這樣養蠶,這麼多蠶繭,壯觀啊!(如圖)

  記者追訪:一隻塑料桶,上面倒插著掃把,掃把上爬滿密密麻麻的東西——咦,全都是蠶和蠶繭,(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就別看了)。前不久,網友宋女士在江岸區瀋陽路小學門口的文具店前,拍下了這驚奇的一幕。昨日,記者也慕名找到了這家小店。

  這家文具店老闆餘婆婆今年62歲,開店已有3年。最初開始養蠶,是因為上小學的孫子有這門作業。但沒多久,她就養出了樂趣。餘婆婆介紹說,她今年一共養了200多條蠶,當蠶寶寶身體變得半透明、要結繭的時候,她會把蠶一隻一隻放到自製的「樹」上,沒多久「樹」上就會結滿白色和黃色的繭。「這是我的創意,當然要展示一下。」她把這棵「蠶繭樹」擺在文具店門口的時候,每天不少學生和家長都來圍觀拍照,還向她取經。

  除了有些「破繭成蝶」變成飛蛾,餘婆婆還會剪開一些蠶繭,把蠶蛹炸著吃。「又香又脆,像花生米一樣。」蠶繭用開水浸泡,捋開之後可以當成枕芯,蠶沙曬乾也能做枕芯,有去火、祛風溼、聰耳明目的功效哦。」目前,這兩樣「寶貝」她都已經收集了一小箱。

  網友「name」點評:「這婆婆太霸氣了,養個蠶而已,最後吃的吃,用的用,一樣都不浪費啊。」

  楚天都市報記者何婷

相關焦點

  • 童年趣事:養蠶的時光
    我們都知道蠶的一生雖短暫,但周生是寶、吃進的是普通桑葉吐出來的確實金絲,供人們所用,部分蠶蛹可以做成美味供人們食用、而蠶排除的廢物蠶沙可以施肥也可以做燃料。蠶一生經歷四個階段,蠶卵--幼蠶--熟蠶到最後破繭成蛾、這個過程大概經過四十多天的時間。短暫而輝煌。
  • 塞北不識「養蠶人」?|北緯45°,金蠶吐絲鼓了冰城蠶農錢袋子
    一張帳單:養蠶投入小、收益大、見效快「老崔,放著好好的地不種去養蠶,真能把腰包變鼓?」聽說崔海舟去年養柞蠶賺了錢,最近一段日子,總有鄉親來賓縣賓州鎮大同村馬架屯串門,他們是來取養蠶經的。9月,出售蠶絲、蠶蛹和公蛾收入了3.5萬元,淨收入達2.65萬元。去年,還種植了80多畝玉米,投入近4萬元,產出近9萬元,淨收入4萬多元。兩相比較,養柞蠶投入小、收益大而且見效快。一次轉變:從國營育種場,到養蠶合作社和老崔一樣,在賓州鎮大同村因蠶受益的鄉親不少。
  • 網購幼蠶買50送100,小姐姐快被蠶蛹大軍淹沒了,最後她這樣處理
    小時候很多人都養過蠶寶寶,但是養到最後都不記得如何收尾。前些日子一個小姐姐網購了50隻蠶寶寶,沒想到店主又多送了100隻,150隻蠶寶寶分分鐘就要吃完一盒桑葉,甚至半夜的時候還要起來喂,簡直要爆哭了。但結繭之後,又不知道該怎麼辦,有網友表示如果不儘快處理,小姐姐隨時會被飛蛾大軍所淹沒的,就有不少人支招讓她把蠶蛹炸來吃好了,但是小姐姐不忍心,打算把蠶繭剪破,把蠶蛹倒出來,然後用剩下的繭殼用來擦臉。
  • 科學課讓孩子養蠶並觀察 家長苦惱:桑葉9元錢500克
    為找桑葉全家總動員  媽媽今年悄悄送走蠶繭  「他小學二年級就開始養蠶了!」兒子在泡桐樹小學西區讀小學四年級的曼曼(化名)告訴天府早報記者,「我家小區的孩子很多都會養蠶,兒子兩年前看到小區比他高一級的好朋友養蠶,他就纏著我要養蠶。」
  • 不知道養蠶的時期和方法?養蠶老農教你什麼季節養該怎麼養
    2.夏蠶:夏蠶飼養的特點是飼養期間往往是江浙蠶區的梅雨季節,容易形成悶熱的養蠶環境。用桑以利用桑樹夏伐後重新生長的疏芽葉為主,也利用部分春伐桑或春蠶期餘葉,夏葉的利用結合疏芽留條,有利於養好樹形。由於溫度高、溼度大,飼養難度較大,蠶繭質量較差。
  • 孩子養蠶結繭三千 眼看蠶蛾破繭而出
    近日,市民徐淑君就遇到了這個難題。她家中空盒子、空筐子,只要是閒著能裝東西的物品全用上了,3000多個彩繭眼看又要破繭而出,家裡再也騰不出空處養蠶了。  兒子喜歡養蠶全家支持  徐女士的兒子胡騰今年11歲。去年他上科學課時,老師給了他幾粒蠶繭。他像寶貝一樣放在一個空煙盒內,隔三岔五要拿出煙盒看看。
  • 沒有養過蠶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如何陪孩子養蠶,秘訣全在這兒啦!
    如果在淘寶上買了學生養蠶套裝,裡面會有養殖箱,把養殖箱洗一下,曬乾就可以用啦。02養蠶流程從蠶卵到蠶寶寶把一顆顆小黑芝麻樣兒的蠶卵放在蠶盒裡,2-3天左右就會孵化出蠶寶寶了。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我們稱為「蟻蠶」。身上長滿細毛,幾天後毛就不明顯了。蠶蟻出殼40分鐘之後就要開始餵養了。
  • 5400年前石家莊人已開始養蠶(圖)
    那麼,你知道中國養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從什麼地方開始的?最早的原始瓷又出現在哪裡?不知道,那麼,請跟我來,走進咱石家莊長安區南村鎮南楊莊村(原屬正定,2000年劃歸長安區)仰韶文化遺址,它會給你答案!  臥龍岡:土丘下藏有大秘密  時間回到1954年冬天,11月22日,下鄉工作的正定縣文化館職工李志超路過南楊莊。
  • 科學老師為什麼要我們養蠶
    一說到養蠶,人們通常會想起江南水鄉人家。雖然中國有26個省有養蠶的習慣,但就是江南的蠶和桑長得肥碩強壯質量好。  「蠶這個小東西,細究起來很有意思。」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特種經濟動物科學系副教授、博導王華兵老師說,把蠶放入科學課本,並且讓學生人人都飼養,其實是有講究的。
  • 蠶繭功效與作用
    【名稱】蠶繭【出處】出自《本草綱目》:蠶繭,方書多用,而諸家本草並不言及,誠缺文也。近世用治癰疽代針,用一枚即出一頭,二枚即出二頭。煮湯治消渴,古方甚稱之。丹溪朱氏言此物能瀉膀胱中相火,引清氣上朝於口,故能止渴也。
  • 我國人工飼料養蠶技術研發觀察(圖)
    物換星移、歲月更替,古老的蠶桑業至今依然風採不減,我國繭、絲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80%。然而,在農業現代化大步快進的今天,我國蠶桑業依然是「栽桑養蠶」的傳統手工養殖模式。如何讓蠶桑業實現生產機械化,轉型升級為現代產業?家蠶人工飼料研製,回應了這個時代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