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8 20:59
愁壞全家人,最學科學老師「回購」發給別的學生解難題
記者 周靈芝
孩子養蠶能培養動手和觀察能力,現在不少孩子都會養幾條,家長們也非常支持。可蠶養大結繭,接著又孵化出更多的蠶後,該怎麼辦?近日,市民徐淑君就遇到了這個難題。她家中空盒子、空筐子,只要是閒著能裝東西的物品全用上了,3000多個彩繭眼看又要破繭而出,家裡再也騰不出空處養蠶了。
兒子喜歡養蠶全家支持
徐女士的兒子胡騰今年11歲。去年他上科學課時,老師給了他幾粒蠶繭。他像寶貝一樣放在一個空煙盒內,隔三岔五要拿出煙盒看看。有一次,他拿出裝有蠶繭的煙盒看過後,忘記將煙盒放回了抽屜,孩子父親隨手將煙盒扔進了垃圾袋,並將垃圾袋扔到了樓下的垃圾桶裡。胡騰放學回家發現煙盒不見後,心疼不已,淚水直流。
「沒辦法,我只能求科學老師再給我們幾個蠶繭。這次科學老師給的是4個普通蠶繭和3個彩色蠶繭。」徐女士說,這次她把蠶繭放在了一個很漂亮的盒子內,孩子非常期待蠶蛾破繭而出。今年2月份,陰雨綿綿的日子挺長,難得幾天放晴,她吩咐兒子將蠶繭拿出來曬曬太陽。可能是氣溫太高,蠶蛾居然破繭而出,並產下了卵。
徐女士說,蠶卵孵化成幼蟲時天氣還冷,蠶寶寶吃的桑葉成了大問題。她帶著兒子開了一個小時的車,到中山才找到了桑葉,但葉片小得可憐。可母子倆顧不上這些,儘量摘回大些的葉片。剛孵化的蠶寶寶很小,我和兒子一起用毛筆將蠶寶寶一條一條轉移到桑葉上。看著蠶寶寶快樂地吃著,兒子也露出了笑臉。
母親一夜起來三次餵桑葉
蠶寶寶吃桑葉生長,4天後開始蛻皮,隨後一天天地長大。蠶長大速度很快,吃用桑葉的量也越來越大。為了能讓蠶寶寶吃飽,徐淑君通過微信朋友圈向大家討要採摘桑葉的信息。有親朋好友看見後會送來幾袋桑葉,當禮物給胡騰。
彩蠶的樣子很漂亮,有粉紅色、藍色、大紅色、橘黃色等。蠶長大後一天要多次吃桑葉,還得經常打掃盒子清理蠶糞。胡騰要上學,所以照顧蠶的任務就落到了徐淑君手裡。工作之餘有空閒,她就開車到鄉下尋找桑葉,最多的時候她曾一晚上起床三次給蠶餵桑葉。
「我以前從來沒餵過蠶,可這次真的體會到了養蠶的辛勞。經過25天的餵養,蠶開始結繭,兩天後吐絲完畢。什麼顏色的蠶就吐出什麼顏色的絲,好看極了。」徐淑君說,原以為任務到此結束,她數了數有3000多個繭,兒子開心,她也高興。
大量蠶繭將化蛹家人沒了主意
經過二三天繭內蛻皮,蠶開始化蛹。眼看蛹再過10天就要變為成蠶蛾,徐淑君一家人愁壞了。她說:「家裡的盒子、筐筐等空閒之物都用來養蠶了,7個繭就『發』出了3000多條蠶,如果這3000多個繭再『發』出來,那我可真要成養蠶專業戶了,而且還是沒土地種桑葉的專業戶。」
徐淑君四處求助,卻找不到這些蠶繭合適的去處。去詢問了相關的部門,蠶繭的收購價不低,可一聽到是要將這些蠶繭用來抽絲,那就意味著這些繭會失去生命,她兒子捨不得,她也捨不得。送人,親朋好友倒是挺有興趣,可來拿大多只要幾個繭就夠了,主要也是讓孩子養,培養他們的動手和觀察能力。
怎麼辦?徐淑君真沒有招了,就給《永康日報》打電話求助,希望給這些蠶繭尋找一個好去處。
科學老師「回購」母子都開心
「蠶繭是學校的科學老師發的,那科學老師會不會需要這些蠶繭,好送給別的學生?」記者問道。
徐淑君一聽,立刻打電話聯繫了科學老師。果然,科學老師十分有興趣。因為學校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能力,同時也加深孩子對「堅持」「付出」「收穫」的理解,會給孩子免費發放「蠶籽」。對這些蠶繭,他們正好有需求。
「讓自己養的蠶繭發揮更好的作用,正是我和兒子希望看到的。」徐淑君很快將這些蠶繭送給了科學老師。17日下午1時許,徐淑君還高興地來電告訴記者,她兒子就讀的學校舉辦「科技節」,展出許多孩子製作的東西,其中就有她兒子飼養的彩色蠶繭。五顏六色的蠶繭吸引著大批同學駐足觀看。
149511238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