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養蠶結繭三千 眼看蠶蛾破繭而出

2020-12-05 浙江在線

2017-05-18 20:59

 

愁壞全家人,最學科學老師「回購」發給別的學生解難題

 

  記者 周靈芝

 孩子養蠶能培養動手和觀察能力,現在不少孩子都會養幾條,家長們也非常支持。可蠶養大結繭,接著又孵化出更多的蠶後,該怎麼辦?近日,市民徐淑君就遇到了這個難題。她家中空盒子、空筐子,只要是閒著能裝東西的物品全用上了,3000多個彩繭眼看又要破繭而出,家裡再也騰不出空處養蠶了。

  兒子喜歡養蠶全家支持

  徐女士的兒子胡騰今年11歲。去年他上科學課時,老師給了他幾粒蠶繭。他像寶貝一樣放在一個空煙盒內,隔三岔五要拿出煙盒看看。有一次,他拿出裝有蠶繭的煙盒看過後,忘記將煙盒放回了抽屜,孩子父親隨手將煙盒扔進了垃圾袋,並將垃圾袋扔到了樓下的垃圾桶裡。胡騰放學回家發現煙盒不見後,心疼不已,淚水直流。

  「沒辦法,我只能求科學老師再給我們幾個蠶繭。這次科學老師給的是4個普通蠶繭和3個彩色蠶繭。」徐女士說,這次她把蠶繭放在了一個很漂亮的盒子內,孩子非常期待蠶蛾破繭而出。今年2月份,陰雨綿綿的日子挺長,難得幾天放晴,她吩咐兒子將蠶繭拿出來曬曬太陽。可能是氣溫太高,蠶蛾居然破繭而出,並產下了卵。

 徐女士說,蠶卵孵化成幼蟲時天氣還冷,蠶寶寶吃的桑葉成了大問題。她帶著兒子開了一個小時的車,到中山才找到了桑葉,但葉片小得可憐。可母子倆顧不上這些,儘量摘回大些的葉片。剛孵化的蠶寶寶很小,我和兒子一起用毛筆將蠶寶寶一條一條轉移到桑葉上。看著蠶寶寶快樂地吃著,兒子也露出了笑臉。

  母親一夜起來三次餵桑葉

  蠶寶寶吃桑葉生長,4天後開始蛻皮,隨後一天天地長大。蠶長大速度很快,吃用桑葉的量也越來越大。為了能讓蠶寶寶吃飽,徐淑君通過微信朋友圈向大家討要採摘桑葉的信息。有親朋好友看見後會送來幾袋桑葉,當禮物給胡騰。

  彩蠶的樣子很漂亮,有粉紅色、藍色、大紅色、橘黃色等。蠶長大後一天要多次吃桑葉,還得經常打掃盒子清理蠶糞。胡騰要上學,所以照顧蠶的任務就落到了徐淑君手裡。工作之餘有空閒,她就開車到鄉下尋找桑葉,最多的時候她曾一晚上起床三次給蠶餵桑葉。

  「我以前從來沒餵過蠶,可這次真的體會到了養蠶的辛勞。經過25天的餵養,蠶開始結繭,兩天後吐絲完畢。什麼顏色的蠶就吐出什麼顏色的絲,好看極了。」徐淑君說,原以為任務到此結束,她數了數有3000多個繭,兒子開心,她也高興。

 大量蠶繭將化蛹家人沒了主意

  經過二三天繭內蛻皮,蠶開始化蛹。眼看蛹再過10天就要變為成蠶蛾,徐淑君一家人愁壞了。她說:「家裡的盒子、筐筐等空閒之物都用來養蠶了,7個繭就『發』出了3000多條蠶,如果這3000多個繭再『發』出來,那我可真要成養蠶專業戶了,而且還是沒土地種桑葉的專業戶。」

  徐淑君四處求助,卻找不到這些蠶繭合適的去處。去詢問了相關的部門,蠶繭的收購價不低,可一聽到是要將這些蠶繭用來抽絲,那就意味著這些繭會失去生命,她兒子捨不得,她也捨不得。送人,親朋好友倒是挺有興趣,可來拿大多只要幾個繭就夠了,主要也是讓孩子養,培養他們的動手和觀察能力。

  怎麼辦?徐淑君真沒有招了,就給《永康日報》打電話求助,希望給這些蠶繭尋找一個好去處。

  科學老師「回購」母子都開心

  「蠶繭是學校的科學老師發的,那科學老師會不會需要這些蠶繭,好送給別的學生?」記者問道。

  徐淑君一聽,立刻打電話聯繫了科學老師。果然,科學老師十分有興趣。因為學校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能力,同時也加深孩子對「堅持」「付出」「收穫」的理解,會給孩子免費發放「蠶籽」。對這些蠶繭,他們正好有需求。

  「讓自己養的蠶繭發揮更好的作用,正是我和兒子希望看到的。」徐淑君很快將這些蠶繭送給了科學老師。17日下午1時許,徐淑君還高興地來電告訴記者,她兒子就讀的學校舉辦「科技節」,展出許多孩子製作的東西,其中就有她兒子飼養的彩色蠶繭。五顏六色的蠶繭吸引著大批同學駐足觀看。

 

1495112384000

相關焦點

  • 如何陪孩子養蠶,秘訣全在這兒啦!
    如果在淘寶上買了學生養蠶套裝,裡面會有養殖箱,把養殖箱洗一下,曬乾就可以用啦。02養蠶流程從蠶卵到蠶寶寶把一顆顆小黑芝麻樣兒的蠶卵放在蠶盒裡,2-3天左右就會孵化出蠶寶寶了。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我們稱為「蟻蠶」。身上長滿細毛,幾天後毛就不明顯了。蠶蟻出殼40分鐘之後就要開始餵養了。
  • 蠶結繭後怎麼處理?
    ,繭是由一根300~900米長的絲織成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蠶結繭後怎麼處理吧!蠶是鱗翅目蠶蛾科的昆蟲,為絲綢的主要原料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華南地區及臺灣俗稱之蠶寶寶或娘仔,生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會結繭,繭是由一根300~900米長的絲織成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蠶結繭後怎麼處理吧
  • 昆蟲都會結繭嗎?結的繭那麼小,出來的蟲子卻比繭大好幾倍?
    1、不是所有的昆蟲都結繭。空繭子,銀杏大蠶蛾已破繭而出,張家界某些昆蟲的幼蟲,在變成蛹之前吐絲做成的殼,通常是白色或黃色的,叫做繭,繭有保護蛹的作用褪殼進行時,蚱蟬即將由幼蟲變成成蟲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沒有「蛹期」,也就不會結繭。
  • 綠尾大蠶蛾在自然博物館「破繭成蛾」
    這兩天,淡綠色的綠尾大蠶蛾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破繭成蛾」,棲息在花間枝頭和玻璃牆上,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目光。科技館工作人員介紹,館方從雲南引進了160多隻富有觀賞價值的綠尾大蠶蛾,在給市民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希望向市民科普蛾與蝶的區別。
  • 科學老師為什麼要我們養蠶
    目前,基本是蠶寶寶們吐絲結繭的時候,所以,《成長讀本》最近收到的關於蠶的問題特別多。  這期科學話題,我們就來聊聊這個「科寵」(科學課寵物)——蠶。  如何肉眼區分公蠶母蠶  蠶,敢作為三年級(下)科學課本「動物的一生」這一章節的動物代表,當然不會是簡單的傢伙。  一說到養蠶,人們通常會想起江南水鄉人家。
  • 會結繭,然後「破繭而出」的神奇寶貝
    在我們的自然界,許多昆蟲都會結繭變蛹,然後變出截然不同的模樣,而在神奇寶貝的世界中,也有許多神奇寶貝會進化成繭或蛹,然後再破繭而出,變成一隻全新的神奇寶貝,其中都有哪些呢?2、刺尾蟲刺尾蟲可以分支進化為甲殼蛹和盾甲繭,再分別孵化出狩獵鳳蝶和毒粉蝶。在動畫中,最著名的就是武藏和小遙各自收服了一隻刺尾蟲,到最後,一個成了毒粉蝶,一個成了狩獵鳳蝶。不過,她們兩人對這個結果都挺滿意的。
  • 和孩子一起探索生命的意義,記錄它們...
    正值養蠶時節,今天小絲將通過圖文給大家介紹一位用短暫生命做出大大貢獻的「小明星」——蠶寶寶。參與文末答題還有驚喜喲!   「春蠶化生,蕞而微蟲,春蠶何取,一桑始終,春蠶春蠶,萬世可風。」從一粒微小的「蠶卵」開始,等候適宜的時節孵化為小小的「蟻蠶」,經歷一次一次的成長蛻變、吐絲結繭,最後成為「蠶蛾」破繭產卵.....
  • 蠶蛾小事
    但是我發現大家對蠶蛾的了解就少了很多,這篇小短文來湊數。  某一天,楊蛙蛙突然在科學學具袋裡發現了一小包蠶卵,並且已經孵化了四隻!於是我又開始了第N次的養蠶過程。這期間蠶寶寶的個體差異明顯。有一隻吃得非常好,個頭大,結繭早。但是它出生時腦子裡沒有帶結繭的圖紙,在這個階段遭受了嚴重的挫折。它不斷重複搭設腳手架的過程,直到耗盡體內所有的絲,並且在化蛹之後就停止發育了。
  • 蠶不吐絲不結繭怎麼辦?碧鄉課程為英德蠶農送去「養蠶經」
    「蠶都長成『大肥蟲』了,但就是不吐絲、不結繭。」「這一般與農藥密切相關,如果養了多批蠶都沒好轉,最直接的解決辦法是換品種……」課堂上,多位村民向專家說起養蠶中的困難和疑惑,專家詳細詢問情況並一一給予解答。
  • 王兆耀:太空養蠶實驗6隻蠶寶寶5隻順利結繭
    原標題:王兆耀:太空養蠶實驗6隻蠶寶寶5隻順利結繭央廣網北京11月1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6年11月18日下午16時30分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主任高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保華、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劍、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有關情況
  • 蠶寶寶吐絲結繭的徵兆、過程及注意事項
    蠶寶寶經過4次蛻皮後,蠶寶寶要開始吐絲結繭了。這個過程很神奇~~1、徵兆:蠶寶寶會變得安靜,不再吃桑葉,身體開始變得發亮,大便比平時的大很多時,頭不停地擺動,頭部的肌肉隨著擺動來回伸縮,大家要開始注意咯,蠶寶寶開始尋找適當的位置開始結繭了。
  • 一個蠶繭裡,有一千米長的絲
    在《詩經·國風·七月》中已經有關於養蠶的詩句:「蠶月條桑,取彼斧斨(qiāng),以伐遠揚,猗彼女桑」,裡面的蠶月指的是三月,開始養蠶的季節。條桑的意思是修剪桑樹。意思是在開始養蠶的三月,拿斧子砍去桑樹生長過於旺盛的枝條,這樣才能讓桑樹長得更好。詩句裡透露出,養蠶和種桑樹在當時都已經成為了勞動人民的產業。
  • 蠶寶寶「拒絕」結繭急煞蠶農
    本報泰安6月13日訊 養蠶養了15年,頭一次遇到春蠶不結繭,這對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李家峪村村民來說,無疑是場災難。徂徠鎮蠶繭站孫站長介紹,該鎮最近大約有600張春蠶出現了這種情況,他表示是大氣中的廢氣汙染引起的。而村民大都認為是蠶種的問題。
  • 自博館裡飛來「么蛾子」 綠尾大蠶蛾羽化實況向市民開放
    東方網記者解敏、曹磊3月24日報導:近日,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蝴蝶房內出現了大片綠尾大蠶蛾繭綠裙飛舞的壯觀景象上周,約160多顆綠尾大蠶蛾繭從雲南送至上海自然博物館,由於它們的「蟲齡」相近,在近期適宜的溫度下開始陸續羽化。
  • 食蠶蛹用蠶繭做枕芯 婆婆霸氣養蠶不浪費引來圍觀
    楚天都市報訊 @微信網友「宋小諾」:這樣養蠶,這麼多蠶繭,壯觀啊!(如圖)  記者追訪:一隻塑料桶,上面倒插著掃把,掃把上爬滿密密麻麻的東西——咦,全都是蠶和蠶繭,(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就別看了)。前不久,網友宋女士在江岸區瀋陽路小學門口的文具店前,拍下了這驚奇的一幕。
  • 童年趣事:養蠶的時光
    蠶一生經歷四個階段,蠶卵--幼蠶--熟蠶到最後破繭成蛾、這個過程大概經過四十多天的時間。短暫而輝煌。最近偶然發現朋友圈裡有人曬養蠶,才得知曾經的合作夥伴竟辭去輕鬆國企工作,回家包地專職養起蠶來。看到他曬的這些小寶貝們,倒讓我想起曾經自己的哪些養蠶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