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留在動畫中!小丑魚或將滅絕:繁殖方式無法適應氣候變化

2020-11-26 驅動之家

近日,據外媒報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科學家稱,由於小丑魚獨特的交配習性,面對氣候變化,這一物種或將永久性滅亡

通過近十年的觀察,科學家發現小丑魚對選擇配偶的方式非常挑剔,它們的繁殖周期取決於穩定、良性的環境。每個小丑魚種群都有一個佔統治地位的雌性和幾個成年雄性。當雌性死亡時,其中一隻成年雄性將經歷荷爾蒙變化,轉變成該種群中的新雌性。

CNRS的研究人員表示,一個群體的生殖成功是適應能力的保證。小丑魚沒有基因變異的能力,如果受到環境限制,它不會改變其繁殖方法。小丑魚和它的共生夥伴海葵都依靠珊瑚生存,珊瑚正受到海洋變暖以及汙染和人類入侵等威脅。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去年警告說,當海洋溫度升高1.5攝氏度時,地球將損失至少70%的珊瑚礁。升高2攝氏度後,珊瑚及其支撐的重要海洋生態系統將被消滅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海洋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無法迅速適應環境變化,《海底總動員》中的美麗景色將永遠停留在動畫中

相關焦點

  • 「尼莫」將消失!法國研究稱:小丑魚無法調節氣候變化,面臨絕種
    (網絡圖片) 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裡的小丑魚「尼莫」因外型可愛而深受大小朋友喜愛,但現在真實生活中的小丑魚,將可能因為環境變遷而消失。根據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小丑魚和其棲地,將因為無法調節海洋溫度上升而大幅消失。
  • 隨著氣溫逐年飆升 曾名噪一時的小丑魚瀕臨滅絕
    據英國《鏡報》報導,具有橙白相間的標誌性外表的小丑魚對於繁殖地的要求非常挑剔,而它們的自然棲息地正受到氣候變化的破壞,因此科學家警告說,這些因《海底總動員》而聞名的小丑魚正處於瀕臨滅絕的危險之中。小丑魚與海葵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小丑魚吸引魚為海葵提供食物,並清除廢物,同時也可以獲得棲息地作為回報。海葵生活在珊瑚礁上,但珊瑚礁面臨著海洋變暖和汙染、人類入侵等威脅,這也使小丑魚處於危險之中,因為它們對繁殖地點非常挑剔。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Serge Planes博士說:「供小丑魚生存的棲息地在逐年減少,因此小丑魚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脅。」
  • 地球暖化加劇 科學家:可愛小丑魚恐在海洋中消失
    中新網11月29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電影《海底總動員》中可愛的小丑魚,恐將在海洋中消失。歐洲科學家指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海洋生態影響,對棲息地相當挑剔的小丑魚,恐因為環境變化適應能力不足而滅絕。資料圖:小丑魚。
  • 小丑魚怎麼繁殖,養殖需多少時間?
    ,最大體長達11釐米,由於外形可愛、好養、易繁殖被廣大魚友接受,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小丑魚怎麼繁殖吧!如果具有統治地位的雌性死亡,其中一隻成年雄性將經歷荷爾蒙變化,轉變成為該種群中的新雌性。在產卵期公魚和母魚有護巢、護卵的領域行為,其卵的一端會有細絲固定在石塊上,一星期左右孵化,幼魚在水層中漂浮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棲息到海葵等共生性生物上。
  • 「海底總動員」裡小丑魚一旦受到光汙染,將會難以繁殖
    最近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中小丑魚開始被大家養殖了起來,但是你知道嗎:它們生活在海底是珊瑚礁裡,在那裡他們與海葵有著密切的共生關係。現在小丑魚正日益陷入困境:氣候變化和海洋酸化正在逐漸摧毀它們的棲息地。
  • 對溫度的適應範圍,極為廣泛,也就是說養小丑魚的溫度範圍很廣
    因此養小丑魚的溫度最適宜範圍在26-27℃之間,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值8.0-8.5之間,水硬度7度-9度dh。但是作為最耐高溫的海水魚之一的小丑魚。它們對溫度的適應範圍極為廣泛,也就是說養小丑魚的溫度範圍很廣。根據魚種和魚只體質的不同,養小丑魚的最低溫是18℃,小丑魚可接受的最高溫在35℃以下皆可。
  • 最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氣候變化將導致北極熊滅絕
    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預測,如果不採取更多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北極熊將在本世紀末滅絕。科學家警告說,北極海冰融化可能導致許多北極熊最早在2040年出現飢餓和繁殖失敗。該研究預測,在人類的有生之年,北極熊這種處在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可能會全部滅絕。
  • 40%的魚類面臨危機,人類在摧毀生態系統,很多魚已無法繁殖後代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40%的魚類面臨危機,人類在摧毀生態系統,很多魚已無法繁殖後代為何水溫會影響魚類繁殖?魚類繁殖是成魚受精後產卵,之後魚卵在適合的水溫中孵化,一直到成為幼魚。根據水溫不同,魚卵孵化的過程一般都在70-150個小時左右,其中水溫最低不能超過19攝氏度,最高不能超過25攝氏度,並且很多魚的繁殖對於水溫的要求還有更加精準的要求,否則就會相繼死亡,沒有辦法繁育後代。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截止到21世紀末,如果人類還沒有辦法控制溫室效應,那麼到時候地球上的氣溫將迎來大幅度上升,地球也將出現中等程度的氣候變化情況。
  •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古代人類物種滅絕
    與此同時,其他研究人員假設,鑑於高水平的混種繁殖,也許一些人科動物並沒有滅絕,而是與我們的基因庫完全融合。 研究人員還假設,氣候變化可能在人屬物種的滅絕中發揮了作用。在一項發表在《一個地球》雜誌上的新研究中,一個來自義大利、英國和巴西的多學科科學家團隊證明,這個因素是導致其他古人類滅絕的主要原因。
  • 想要小丑魚保持生機與活力,水質、空氣缺一不可
    但小丑魚的所有活動都在魚缸內,飼料、排洩物、灰塵都留在水裡,裡面的水不可避免會變得渾濁,如果我們不及時換水的話,魚缸內會滋生細菌,小丑魚吃了不能吃的東西,腸胃無法消化,甚至會導致缺氧而死亡。因此在養小丑魚時注意魚缸內的水質很重要,時刻觀察水源的變化,適當調整換水的頻率。一般來說,大概四五天就需要給魚缸換一次水,否則時間長了影響小丑魚的身體健康。
  • 全球變暖引起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科學家已證實
    而這樣的災難也不僅僅是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上演,而最新科學研究表明,近年來洪災、野火、颶風和熱帶風暴加劇與氣候變化有關,有足夠的數據報告可以證明全球變暖愈演愈烈,最終足以對人類生活造成毀滅性影響。而且,由於自然界中的動物難以適應如此快的氣候變化速度,比如像大山雀這樣的普通鳥類動物,那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真的為時不遠了?
  • 氣候變化還會讓多少它離開我們?
    2019年2月18日,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正式將珊瑚裸尾鼠確定為滅絕物種。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和澳大利亞政府的研究者們認為,導致珊瑚裸尾鼠滅絕的根本原因是——由人類參與的氣候變化。它是全球第一個因人類引起氣候變暖而絕種的哺乳類動物,但並不是因人類活動唯一滅絕的動物。看這些可愛的身影,他們已經從我們身邊永遠消失了。
  • ORA又一小丑魚問世,和萬聖節完美搭配。
    近年來,海水魚人工繁殖行業在飛速的發展,大家對人工繁殖的小丑魚肯定也不陌生,而在國外比較出名的ORA人工繁殖工作室,更是不斷的給我們帶來驚喜,最近恰逢是萬聖節,ORA又給我們帶來了應節的新品種人工繁殖小丑魚,它就是---殭屍小丑魚。
  • ORA又一小丑魚問世,和萬聖節完美搭配
    近年來,海水魚人工繁殖行業在飛速的發展,大家對人工繁殖的小丑魚肯定也不陌生,而在國外比較出名的ORA人工繁殖工作室,更是不斷的給我們帶來驚喜,最近恰逢是萬聖節,ORA又給我們帶來了應節的新品種人工繁殖小丑魚,它就是---殭屍小丑魚。
  • 人工小丑魚 野生小丑魚,你能分得清嗎?看準這幾點很重要!
    海精靈的小夥伴們大家好,看到這一期,我們的小丑魚專題已經準備告一段落了,但是這個時候,又有一個問題被魚友們拋了出來,那就是我們說了這麼久的人工繁殖小丑魚和野生小丑魚,那到底該怎麼去分辨呢?其實並不複雜。
  • 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與減緩同等重要
    減緩是長期的、艱巨的,而適應更為現實和緊迫。在以往的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我們更注重就過去的事件作出被動響應,而不是主動防禦未來的變化,然而應對氣候變化本身就是對風險作出選擇和管理的過程,只有認知到這一點,才能對適應有所領會,並且將適應氣候變化與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抑制未來氣候變暖的目標真正結合起來。目前全世界各國政府、環保界都已經在不斷地積累適應方面的經驗。
  • 研究:氣候變化將使北極熊在本世紀末滅絕
    周一發布的一項研究稱,氣候變化正在餓死北極熊並迫使它們滅絕。該研究預測,北極熊這一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可能會在百年內幾近滅絕。科學家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的報告稱,在部分地區,由於海冰消融縮短了北極熊捕食海豹的時間,北極熊已經陷入數量螺旋式下降的惡性循環。
  • 小丑魚:尼莫的原型,能從雄性變成雌性,但又不是簡單的雌雄同體
    2003年,由皮克斯製作、迪士尼發行的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上映,並獲得了巨大成就,斬獲了包括奧斯卡在內的多項大獎。電影中的主角——小丑魚尼莫(Nemo)和它的父親馬林(Marlin)也成為了動畫電影史上非常經典的動物角色。
  • 小丑魚種類多,並非只有動畫中的「尼莫」,這些小丑魚你們認識嗎
    小時候只知道「尼莫」的原型就是小丑魚,但沒有想到小丑魚的種類這麼繁多,「尼莫」代表著最常見的公子小丑,生命力頑強,繁衍數量多,這是不少新人入海缸的第一選擇。其實小丑魚還有很多漂亮的品種,大家都認識嗎?公子小丑黑邊公子小丑其實小編經常將公子小丑和黑邊公子小丑弄混,它們倆小的時候真的是長得太像了
  • 氣候變化的「蝴蝶效應」
    (圖片來自Unsplash @longmaspirit)氣候變化和人為活動正在成為威脅物種多樣性的主要驅動力,其影響包括:促使局部物種滅絕從而減少物種多樣性;改變物種的地理分布格局;通過改變物種的豐度、死亡率等,影響群落結構;通過改變生態過程或幹擾作用方式導致生態系統轉變;對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造成嚴重的影響,進而影響人類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