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時間是一種記憶
時間被人們抽象的虛無縹緲了,時間老人和月光寶盒,是人類追求的神器。
啥都不存在,時間還存在。這句話,有啥意義?想多了,人會瘋掉。
時間就是一種現象,時間就是一種記憶。沒記憶就根本沒時間。
全部和時間相關的現象,都是一種記憶有關的現象。
一個人失憶,時間對他不存在;人類失憶,時間對人類不存在;宇宙失憶了,時間對宇宙不存在。
計算機為什麼能運算,就是由內存,能記憶,宇宙為什麼能運算,也是因為沒失憶,宇宙才能運算。
人類的原始記憶靠物質,那個草繩打個結,就算是記憶的起源。
物質的記憶靠什麼?靠運動,跑和沒跑,跑得多快,都是記憶的表現。
宇宙的記憶靠什麼?其實是最本質的,已經和人腦完全相同,就是依靠信息系統本身的狀態。
這一點,學過狀態機的人,是很了解很了解的。
人有失憶的時候,因為人腦的信息系統容量不夠大,不能無限記憶。
宇宙會不會失憶?其實也會,宇宙的信息系統容量也不是無限,失憶是必然的。
時間僅僅對於一個具體的信息系統才有效,不同層次的時間概念是不同的。微觀和宏觀的時間,差別是很大的。
記憶是一種痛苦,時間是一種累贅。
孟婆湯少不掉,宇宙也得喝。
8色和空與有序和無序
色和空,就是0和1,你說0是1,你說1是0,隨便說,為什麼?信息到了這一步,沒本質了,0和1對稱了,可以互換了,沒有再標記0和1的區別的信息了。
無序和有序複雜點,不那麼容易變換掉的。不容易是不容易,但理論上沒啥問題,別忘了現代編碼理論就在幹這事兒,啥東西,一加密就無序,密碼一找到,就有序。
有序和無序也沒本質,就是不同的信息表達而已。
最最根本的函數,不是別的,就是個表格,這個方法笨是笨,但能適應全部的可能性。人們對連續的迷戀,對函數解析解的迷戀,甚至忘記了數的起源是整數。
數軸,是個模型,這個模型是客觀世界的一個投影。這個投影能說明一定的問題,就是簡單收斂的迭代的結果,但自從牛頓發明微積分以來,人們對這一投影,崇拜到上帝的境界。用有限把握無限,成為科學的理想。
真的叫你把握住了,存在就根本毫無意義了。
最本質的認知是表格,表格不能無限大,無限大的表格是不可知的,當然某些特殊的無限大的表格,可以化簡為有限表格,信息學支持這樣的化簡。
表格是以離散為基礎的。誰給我搞出個1.2行數據項,其實就是新的一行。
可認知的世界必須是有限離散的,這個宇宙才能算下去。
數軸的模型,不分層次,是個簡單平鋪的信息系統,這樣的模型能把世界套住,那真是上帝之手。數軸就是牛頓學派的上帝。
從傅立葉分析到拉普拉斯變換,從伽利略變換到洛侖茲變換,都是在尋找一種對稱性原則,但根本的對稱性原則,起源於哪裡?還是起源於信息學的表格認知法,信息學的表格認知法,是最最徹底的對稱性原則,連美女都能變換成豬玀,豬玀也能變換成美女,美女有啥本質?豬玀又有啥本質?
空間維度的起源,既是客觀屬性,也是主觀屬性,用連續性模型考慮問題,維度是離散的,用離散性模型考慮問題,維度是連續的。
空即色,色即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