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國文,才能讀懂昆蟲的「荷馬史詩」?

2020-12-04 格魯伯學校

「科學精神如何促成我們對事物的精準描述?」

「研究昆蟲對人類有意義嗎?」

「研究世界上的其他物種對人類有意義嗎?」

「我們人類是不是『蟲子』?」

在傳統的國文教學中,如果突然問學生這些問題,學生的第一反應一定是疑惑。國文教學,難道不是「這篇文章中心思想是什麼」、「文章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和「文章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嗎?

其實,在傳統的課程中,一本書,乃至一篇文章被分解成段落、句子和生字詞分別教學,對文章的過度解讀,讓學生缺少對相同主題的文章或一整本書有整體性的學習和思考。教學模式的單一性也讓學生僅僅成為知識灌輸的對象,不利於學生們的思維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格魯伯初中部國文教師王學斌老師,打破了這種碎片化、篇章式、應試導向的常規教學模式,攜手國文組的梅潔茹老師、科學組何丹老師、王樂老師,猗蘭畫社肖雅老師,英文組李爽老師一起,將國文、生物、美術、英文等學科融合成一個跨學科主題學習項目《昆蟲記》。他們帶領學生走進法布爾的荒石園,看他懷著如孩童一般的天真與長者的睿智去觀察昆蟲的世界,感知生命的靈性和自然的奇妙。

跨學科主題式教學激發深度思考

《昆蟲記》跨學科主題式學習,是人文和科學的融合創新,同學們需要以多學科為依託,以整合見解、構建更全面的認識。

正如芒格所說的:「所學的知識會限制你的思維和行動,對於一個只有一把錘子的人來說,任何問題看起來都像釘子。」跨學科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解決複雜問題,更是為了拓展認知邊界,創造更多的可能。[1]

在國文課上,學生們通過全篇閱讀感知法布爾筆下昆蟲世界的精巧、美好和脆弱;在科學課上,老師為同學們講解昆蟲的定義、結構以及形態特點;在美術課上,老師則通過繪畫技法和講解,讓書中的昆蟲賦予了美好的色彩,鮮活了起來。「繪製圖鑑可以讓孩子們通過藝術這一表現形式深入去捕捉昆蟲的特點,繪畫也是一種輸出,是視覺語言的表達,跟國文的語言輸出是如出一轍的。」肖雅老師表示,不久後,英語也將加入教學,讓學生在課程之間進行思維和語言的快速轉換。

國文課進行整體閱讀

生物課觀察昆蟲

美術課繪製昆蟲圖鑑

「我觸摸了這種微小的生物,近距離的觀察了它的結構和特點。我發現,只憑主觀臆斷無法做出全面的判斷,法布爾經過嚴謹科學的觀察,才能使得《昆蟲記》當中記載的內容如此生動有趣,觀察和記錄是寫作的重要前提。」科學課上,八年級孔子班的朱奕嘉同學說。「在這堂課之前,我們從未注意到腳下的世界,昆蟲們無聲無息、默默無聞,但正是因為如此,大自然才給予這些小生靈頑強的生命和渾然天成的生存本領,也讓我震撼於昆蟲世界的偉大。」

通過這一步步的學習,同學們從文字之美、科學之美和藝術之美的拼圖中,完整地拼出了一個立體的昆蟲世界。《昆蟲記圖鑑》就是學生們為這個跨學科主題性學習項目所交出的完美答卷。

《昆蟲記圖鑑》封面

每一個學生的《昆蟲記圖鑑》都包含對十種乃至以上的昆蟲的詳細解讀。內容有學生繪製的昆蟲「公式照」;《昆蟲記》原文中對於昆蟲的形態特點、描寫手法、觀察方式的語句摘抄;影評、書評;以及對課程核心問題的解答。

《昆蟲記圖鑑》內頁

八年級辜鴻銘班的胡嘉睿同學說,「通過閱讀的批註,我更深入的了解了一本書。通過生物課,我學會了運用法布爾的科學精神去觀察生物:以實驗與觀察來驗證假說,最後變成公理和規律,同時,我也為他的科學精神所感動。跨學科的學習讓我的思維更加開闊,通過圖鑑的形式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書中的昆蟲。」

值得一提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老師還會設置一些有趣的環節。比如在科學課上,每個小組的同學都分到了一個昆蟲標本,他們需要觀察昆蟲的形態和書中的描寫是否契合,在描寫之外還有哪些特別的地方。國文教室飼養的兩隻獨角仙也首次「曝光」,同學們現場觀看了一場激烈的獨角仙摔跤比賽。有一隻戰敗受傷的獨角仙激起了同學們的同情心。「老師,他會死嗎?」「會的。」王老師說「雖然殘酷,但是這就是大自然的法則,每個環節都猶如上帝之手精心安排過的,而自然唯有如此才能維持其平衡。」

學生觀察獨角仙

「大自然不是童話世界,生來脆弱的動物在這樣的大自然中不配擁有活下去的資本,只能爭取生命,大自然有自己的食物鏈,我們往往看不透,也揭不穿,《昆蟲記》就這樣一個個的帶我們走進它們的生活,細觀它們的變化,人類不能為它們做什麼。因為自然有法,生命有則,每一種生命的出現都有價值。」這是八年級辜鴻銘班的胡江琪同學在課程結束後的深度思考。

圍繞三個層次問題展開的教學

在教學之初,王學斌老師給學生們提出了事實性、概念性和思辨性問題三個層次的問題。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讓學生既掌握具體的學科知識,又有對問題的深度思考。

國文教師王學斌

「這三個層次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在有著多種可能性的迷宮中進行著『漫長而愉快的搜索』,從而貫穿他們的一生。我們需要擯棄過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碎片教學,而要培養學生的整體性思維,讓學生『又見樹木又見森林』。」王學斌老師表示。

傳統的教學重視內容,以讓學生掌握知識為主要目標,跨學科主題式學習的目標,不僅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技能和思維方法。

八年級辜鴻銘班陳敘含同學說:「通過專題的學習,不僅在閱讀上養成了做批註的好習慣,更是在無形中掌握了精妙的寫作手法;也獲得了科學精神上的啟迪;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思辨性問題的思考,原思維的固有方式被打破,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事物,甚至更活躍、更發散。」

王學斌老師以事實性、概念性、思辨性三個層次的問題作為專題骨架,將課型分為專題開課、閱讀、討論、寫作、總結反思等五種。

在閱讀課上,王老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閱讀時間,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對文章加以批註,在批註中找出重點描寫,並明確標註外貌、動作、環境、細節等詞彙。在閱讀中解決「什麼是描寫?」「書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等事實性問題。這一點讓很多學生受益匪淺。

八年級辜鴻銘班汪樂瑤同學表示:「寫批註讓我對書本的了解更加深入,不同顏色的批註讓我更容易分辨文章中不同的描寫手法,閱讀起來事半功倍。有些閱讀進度比較超前的同學,王老師還會推薦《昆蟲記》相關的其他書目。」

「在自主閱讀中,我們還會根據學生的閱讀進度進行一對一輔導,學生經常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問題,這就要求老師需要和孩子一起去研究,一起去學習——這是一個真實的,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老師需要有很豐富的知識儲備,老師在和學生一起學習的過程中,也是一起成長的過程。格魯伯的每一名老師,都會這樣終身學習。」王老師說。

討論課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溝通,學會合作。每個小組都需要做一個昆蟲展示PPT,描述昆蟲的特點,印象最深的描寫,比喻句和擬人句以及用什麼科學方法觀測的昆蟲等。小組的每個學生都要承擔其中一個角色。我們驚喜的發現,有的學生在展示「隧蜂」這一昆蟲的過程中,使用了思維導圖等便於理解的方式。這說明經過前面大量的閱讀後,同學們已經具備了文本的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在無形中,也完成了「描寫手法和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混用來突出事物的特點」和「科學精神如何促成我們對事物的精準描述」這兩個概念性問題的探討。

學生展示PPT,發表討論結果

經過了閱讀課和討論課,在《微觀世界》這部紀錄片的影評課上,同學們發現,寫作時不用和往常一樣冥思苦想,而是「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很容易就能完成完整的寫作。「這就是國文教學的『三大』,很多學生寫不出文章,其實就是因為閱讀量不夠。在大篇幅的閱讀中,由批註和筆記加深印象;在討論課上,通過口頭表達和聆聽進行大段時間的思考,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了詞句的積累和寫作技巧的表達,最終完成大篇幅的寫作。」王老師笑談。

《微觀世界》觀影

「一滴晶瑩的雨水,滴落在乾燥的泥土上,下雨了……雨水落在綠葉上,蕩起了憨厚的七星瓢蟲,雨落在小河中,急湍素潭,蟋蟀只能扒在河中的小石塊上,免遭雨的侵蝕,雨打在蟻穴上,螞蟻們慌張的四處竄逃…….雨聲戛然而止,小鎮再次恢復了寧靜,誰也不記得雨水給它們帶來的迫害……當這個世界的長流終回到了原點,卻突然發現,這是一個弱小而強大,孤獨而又團結的群體……其實,你真的可以用一隻昆蟲的視角,去觀察一滴雨是如何從霏霏落到湃湃的,在這部紀錄片裡並沒有冗長的描述,卻讓你感受到了雨的空靈與昆蟲們的慌張。待我另尋他時,去與腳底的世界耳鬢廝磨。」八年級辜鴻銘班的徐一菲同學在觀影結束後,寫下這樣幾段文字。在學習過程中,她不光掌握了細膩的描寫手法,也進行了思維角度的轉換,從昆蟲的角度去感知自然的法則。

最後的總結反思課上,同學們對思辨性問題展開了討論。王老師採取了「哈克尼斯教學法」,即「圓桌授課法」。讓學生們圍成一圈一起討論。這種開放的環境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而老師只是偶爾進行少量幹預。在各種觀點的碰撞下,學生的審辨式思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

在針對「研究昆蟲對人類有何意義?」「研究世界上的其他物種對人類的生存有何意義?」的思辨性問題上,八年級辜鴻銘班王雅珏同學從人類的生存、心理和健康等方面證明了生物的研究意義。

同時,就生物研究如何讓人類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同學們也給出了很多不同答案。

「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但人類需要大自然,我們人類可能是食物鏈的頂端,但絕不會是食物的獨裁者。在地球的生態系統裡,其他生物給了我們最基本的生活物質,也提供給我們科學發展的靈感,所有生物對於我們來說都有非凡的價值。」八年級孔子班的王喬覺同學說道。

八年級辜鴻銘班李逸飛同學從對立面給了我們令人驚喜的看法「並非僅僅研究昆蟲正面的影響,一些有害昆蟲也可以給我們啟示,生物的存在價值並非是單一性的,而是優劣並存。研究有害昆蟲,例如蝗蟲等,可以讓我們避免很多損失。」

學生們在思辨性問題的討論中,不再是社會的旁觀者,而是把自己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一員,切實的考慮人類未來的生存和發展。就如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說:教育應該以人文主義為基礎,以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權利平等、社會正義、文化多樣性、國際團結和為可持續的未來承擔共同責任。在教育和學習方面,要超越狹隘的功利主義和經濟主義,將人類生存的多個方面融合起來,採取開放的靈活的全方位的學習方法,為所有人提供發揮自身潛能的機會,以實現可持續的未來,過上有尊嚴的生活。[2]

完整的評估體系為學生賦能

在《昆蟲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設計了「作文評估表」和「口頭表達評估表」作為過程性評估, 「專題學習形成性評估表」作為總結性評估。

第一次的《微觀世界》影評,大多數學生最終得到的分數只有20多分,對他們而言是個不小的打擊。王老師為他們下發了「作文評估表」並予以指導,表上每一項標準下面都有一項數值。學生們對照著評估表,按照「審題、主題、標題、結構、材料支撐和語言表達」等6項的評估細則,把寫作中薄弱的點都找出來,解決了這個之後,再來系統地進行寫作。

優秀的影評作文

「教育應該為學生賦能。」王老師說,學生需要在自由中學會自我管理,在評估中認知自己,並在多元的評估體系中激發學習興趣——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才會「無所不能」。

果不其然,第二次的寫作,同學們的分數都得到了飛躍般的提升。

討論課的評估表,則讓學生在成為他人的評價者的同時,也教會了自己如何去表達。

「每個人都聽你說,每個人都為你打分,從主題相關度、表達內容的充實度、表達形式的多元化到儀態和互動,那些看似微小的細節都舉足輕重,所以我漸漸變得深思熟慮後才開口,評估表讓我知道該如何去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慢慢的,我覺得我即使脫離評估表也可以發表完美的演講了。」八年級辜鴻銘班王書涵同學說。

經過評估後,學生們的《昆蟲記》圖鑑展示具有相當高的完成度。我們似乎可以看見綠意盎然的草地裡,那片宏偉的世界,精彩紛呈,熱鬧繁華......

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的實施,格魯伯的孩子們和梧桐湖中學的孩子們將感受到自由學習、精深學習的快樂,帶給孩子們無限可能!

引文:

[1]出自查理·芒格1995年在哈佛法學院的演講.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M].教育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

文字:羅小灰

圖片:羅小灰

相關焦點

  • 詩人荷馬到底是否真有其人?《荷馬史詩》到底是怎樣寫成的?
    首先,我們就從傳奇詩人「荷馬」的存在以及《荷馬史詩》如何、及何時成書開始。03到底有多少個荷馬?古希臘人相信,兩部《荷馬史詩》均是由荷馬所著,而荷馬則是一位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但當仔細分析荷馬史詩內容,很容易會發現《荷馬史詩》並非一氣呵成。史詩當中經常出現屬於不同時代的物品。有時候會出現青銅武器,有時候又會出現鐵製武器,顯示不同部分成書年代根本不一致。
  • 從荷馬史詩說邁錫尼文明,真的有荷馬這個人嗎?
    古希臘的文獻對邁錫尼文明的記載幾乎是沒有的,只有荷馬史詩記載了邁錫尼後續的特洛伊戰爭。荷馬史詩分為兩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希臘的雙目失明的遊吟詩人--荷馬於公元前8世紀所作,其實不一定真的是他寫的,他可能就是綜合加工一些民間的傳說而已。
  • 昆蟲的史詩——法布爾與《昆蟲記》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
  • 古希臘盲詩人荷馬一生的戰鬥史詩!
    後來在母親的教育下,荷馬決定接受命運,並開始了他熱情而快樂的生活。一次,母親請來了一位會彈豎琴的行吟詩人,為荷馬彈唱古代的英雄故事,這位行吟詩人的表演爐火純青,荷馬被優美的琴聲和悲壯的故事感動得流下了淚水。他當即請求母親將這位行吟詩人留在家裡,教自己彈撥琴弦,母親答應了荷馬的請求。3年後,荷馬學會了彈琴的技巧,並且學會了用詩歌吟唱故事。他的琴聲和歌聲都極具魅力,並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賽普勒斯:2500年前石棺出土 圖案描繪荷馬史詩
    國際在線消息:賽普勒斯考古學家20日說,賽普勒斯西部的幾名建築工人發現了一具2500年前的石棺,石棺上還有描繪荷馬史詩場景的保存完好的彩色圖案。  據《衛報》3月21日報導,上周,這具棺材在賽普勒斯帕福斯區科基拉村附近的一座墓裡被發現。墓在古時已經遭到盜掘,墓主人很可能是一名古代的武士。
  • 遠去的三國,東方的《荷馬史詩》?這是無數士人悲歌至死的時代
    那的確是令人盪氣迴腸,熱血沸騰的英雄史詩時代。絲毫不亞於西方世界中的英雄史詩《荷馬史詩》描寫的那樣,甚至比之更加的充滿傳奇性。 《荷馬史詩》主要寫了「特洛伊戰爭」的起因,發展,以及最終的結果,還有奧德修斯回家的歸途。這是西方人眼中的英雄史詩傳記。全文都在歌頌著在「特洛伊戰爭」中表現非凡的勇士。比如幾乎刀槍不入的阿喀琉斯,以及明知失敗還要繼續戰鬥的赫克託耳等等。
  • 歷史學家:荷馬史詩預言了無人駕駛的到來
    古希臘人以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而著稱,不過,根據一本新書的說法,古希臘人還有另一個才能:預測未來的科技。這是美國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家阿德裡安娜·馬約爾博士(Dr.Adrienne Mayor)的著名論斷。她在《諸神與機器人》一書中指出,希臘神話預示了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駕駛和其它現代科技。
  • 希臘神話來源:赫西俄德的神譜——荷馬史詩——悲劇詩
    公元前世紀的詩人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講述了既作為諸神也作為人類衝突的特洛伊戰爭。(荷馬因創作了兩部經典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而著名。許多學者相信完成於公元前年左右的《伊利亞特》是講述特洛伊戰爭最後幾年的故事。《奧德賽》講的是奧德修斯從特洛伊回希臘見妻子佩內洛普的旅程。)然而史詩並沒有在開頭介紹諸神的特點,因為讀者和聽眾對諸神早已熟悉了。
  • 昆蟲的史詩—《昆蟲記》
    如今,由於疫情,孩子們的超長假期,酷爽無比,再玩耍之餘,是不是依據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去鑽研一下昆蟲方面的相關知識呢?昆蟲生長在大自然中,通過讓孩子們的讀書與觀察一同進行,可以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大自然。正如魯迅《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所講,即使只有一些野草,那也是他們的樂園。大自然是孩子最喜歡的地方,其中的昆蟲也是他們最好的夥伴。
  • 臺灣「搶救國文聯盟」呼籲臺當局重視國文教育
    中國臺灣網5月4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搶救國文教育聯盟」4日上午舉行「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記者會,並表示,國文是所有教育的根本,希望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重新修訂課綱。「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副召集人臺灣陽明大學教授張曉風、前桃園高中教務主任趙寶珠、執行秘書李素真出席。
  • 《昆蟲記》:昆蟲當主角的自然史詩
    作者:  [法] J·H·法布爾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譯者: 王光 出版年: 2004-03頁數: 352裝幀: 平裝ISBN: 9787506312820 圖書簡介《昆蟲記在書中,作者以優美而富有趣味的散文化筆調,詳實記錄了一百多種昆蟲繁殖、生活、抗爭、死亡的生命歷程。其中滲透著他對生命的關愛和敬畏,體現了他細緻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因此,《昆蟲記》被稱為「昆蟲的史詩」,在法國自然科學史和文學目前都有突出的地位。
  • 蛟川書院2013年暑假必讀閱讀《昆蟲記》解析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在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內容簡介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 八年級上冊名著《昆蟲記》習題訓練
    《昆蟲記》是優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認的文學經典,是法布爾耗盡一生觀察、研究昆蟲專為昆蟲寫出的十五卷大部頭書。B.閱讀《昆蟲記》一書不僅可以體味到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嚴謹和細緻,了解昆蟲鮮為人的生活和習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所折射出的社會人生,滲透著作者對人類的思考。C.
  • 《文心》|86年前,一堂國文課
    所以尚是孩子的他們,無需有負擔,只要從文字裡去收得經驗,學習經驗的方法。不一定要去讀懂,而是慢慢地,從中有自己的懂得。在文章的廣大天地裡,我們都還是童子。樂華和大文的苦惱,瞬間煙消雲散了。何況自己,忽然做了大人與古人了!「仰之彌高」|畫作_豐子愷初中的第一堂作文課,王仰之先生特意新修了面頰,穿上一件洗濯得很乾淨的舊綢長衫。
  • 開明書店:20世紀40年代中學國文教材的討論與編纂
    張清常認為學術文的選擇不必面面俱到,如何讓學生理解掌握更為重要。從這些對坊間國文教材文言文選文的考察,可以看到當時的國文教材選文內容高深,學術色彩濃厚,依然帶有傳統經學教育的烙印。如何擺脫傳統束縛,編輯真正符合中學生國文學習規律的現代國文教材,也是當時國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點。
  • 相約額濟納,在這裡讀懂千年傳奇史詩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額濟納美麗背後更多的「真相」,讀懂額濟納千年的史詩傳奇吧!  胡楊林——三千年守望,生命的讚歌  都說「看過黃山,天下無山」,但你知道還有一種說法叫做「閱盡胡楊,天下無樹」嗎?這是毫不誇張。茫茫的沙漠,寸草不生,歲月的演變讓人們已經忘卻了這片土地,但默默佇立在這的胡楊以一種不一樣的視覺衝擊喚醒了人們的記憶。
  • 經典史詩的當下化用:塔利亞劇院的《奧德賽》
    充滿隱喻的史詩觀眾首先看到一個葬禮的場面:擺好棺材,奉獻花圈,死者的照片貼在牆上。死者是荷馬史詩的傳奇角色,「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兩個黑色正裝的年青人前來弔唁,他們都是奧德修斯之子。其中一個孩子忒勒瑪科斯(英語:Telemachus)的故事,我們已經很熟悉,他是奧德修斯加入希臘聯軍,前去攻打特洛伊之前,和妻子帕涅羅珀所生的孩子。
  • 臺灣學者:英語課比國文重要
    李奭學:在臺灣,學生學習英語是佔用很多時間的。在中學時,英文跟數學是最重要的兩門課,國文都還不算是重要的課。關於漢語、漢字、國學等相關問題的討論很久沒有那麼熱鬧過了。2013年以來,從繁簡體字之爭到臺灣國學教材引進大陸,從「保衛漢字」的吶喊到電視臺一時湧現各種漢語知識型節目,從降低高考英語分數比重到語文教育被指僵化,媒介和民間的討論幾乎沒有停過。
  • 《俄克拉荷馬》是一部怎樣的音樂劇
    那麼,這部音樂劇到底好在哪兒,才能被公認為是音樂劇史上的明珠呢?而當時,美國的音樂劇創作正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一方面,作為移民國家,美國以小學生姿態崇拜、學習歐洲的音樂劇。在《俄克拉荷馬》之前的音樂劇創作中,旋律是唯一重要的元素。
  • 《幻書啟世錄》書靈穆絲身份一覽 昆蟲記背景分享
    導 讀 《昆蟲記》相信很多的玩家都不陌生,而《昆蟲記》在遊戲《幻書啟世錄》中也作為書靈穆絲加入了遊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