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荷馬到底是否真有其人?《荷馬史詩》到底是怎樣寫成的?

2020-12-05 有客祁祁

在希臘、羅馬文人筆下,那個是一個神話和歷史互相糾纏,難分難捨的時代;那個是一個英雄輩出,諸神盤據的世界。

在漫談《荷馬史詩》中的歷史背景系列文章中,筆者將會帶大家穿越時空,回到古地中海的世界,一個比古羅馬更遙遠的過去,一個屬於西方上古史的年代:那時羅馬尚未建城,哲者賢士辯論的聲音仍尚未充斥雅典學院的大理石立柱迴廊。

作為一個序曲,我們就以眾希臘詩人當中最廣為傳訟的荷馬(Homer),以及傳統上劃歸為荷馬所著的兩部盪氣迴腸的荷馬史詩(Homeric Epic)伊利亞德(Iliad)和奧德賽(Odyssey)開始。

01史詩的起點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很遙遠的地方,發生過由一頂綠帽引發的世界大戰……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木馬屠城記」的故事,「木馬屠城記」故事背景,就是傳訟至今的特洛伊戰爭(Trojan War)。

特洛伊是一個位於愛琴海東岸的繁盛港口城市,特洛伊的王子帕裡斯(Paris)愛上了斯巴達的王后海倫(Helen of Troy),甚至擄走了海倫,這個行動引發希臘諸部聯軍聲討特洛伊,導致長達十年的特洛伊圍城戰(siege of Troy)爆發。希臘聯軍動員了1,186艘戰船,估計超過十萬總兵力圍攻特洛伊,但十年過去了,希臘聯軍只能做到劫掠特洛伊外圍土地,搶去金銀財寶和美女,卻對城高牆厚的特洛伊城無計可施。

到最後,希臘聯軍將領之一奧德修斯(Odysseus)想出一絕妙之計:造一隻巨大的空心木馬,將精銳士兵藏於木馬腹內,然後佯裝撤退。結果特洛伊人自以為取得最後勝利,歡歡喜喜帶著木馬作戰利品入城。

關於木馬之計和特洛伊之陷落,在荷馬的另一部史詩《奧德賽》和公元前一世紀的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所作之《埃涅阿斯紀》(Aeneid)著墨較多。值得留意的是,《伊利亞德》、《奧德賽》、《埃涅阿斯紀》都是屬於荷馬六步格(Dactylic hexameter)格式的史詩作品。

02盲眼詩人荷馬

《荷馬史詩》是西方歷史上其中一部歷史最悠久,文化影響力最深遠,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文學作品。然而《荷馬史詩》作者荷馬(Homer)的真實身份,多個世紀以來一直令人置身五裡霧中,完全沒有頭緒。

在古典時代,希臘人普遍相信《荷馬史詩》的記載是歷史事實,亦都普遍接受荷馬此人的存在,只有少量質疑的聲音。古希臘歷史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在他的著作《歷史》當中,認為荷馬是在他之前約 400 年的人,也就是大約公元前 850 年左右之人。亞裡斯多德(Aristotle)則認為荷馬活於特洛伊戰爭後 140 年,按此推斷,即特洛伊戰爭發生於公元前約 1,000 年。但即使是在古典世界,荷馬的年代仍然眾說紛紜,沒有一定的共識。

關於荷馬的生平記載眾說紛紜,有些甚至互相矛盾,但大多都離不開基本這幾點:盲眼(古希臘人相信盲人的心靈比正常人更澄明清澈),出生在亞細亞(Asia)的愛奧尼亞(Ionia),即今日土耳其西部的愛琴海岸地區。

荷馬本人是否真實存在這點,也在古典時代並無遭受太大的挑戰。據《亞歷山大遠徵記》所述,公元前四世紀的馬其頓徵服者亞歷山大(Alexander the Great)橫過達達尼海峽後,就曾經親臨特洛伊遺址,造訪雅典娜的神殿及阿基裡斯的陵墓。但到了崇尚理性和質疑一切的十八、九世紀,不論詩人荷馬的存在,以及特洛伊戰爭曾否發生的問題,在學術界皆遭到挑戰、質疑、甚至否定。

質疑者認為荷馬史詩純屬虛構,其中一個原因是考古證據缺乏,另外一個原因是荷馬史詩內容存在不合理之處,希臘聯軍是否有能力動員千艘戰艦、十萬兵力,並進行長達十年的圍城戰?如果連極盛時期的羅馬帝國,以及十八世紀的歐洲強權亦難以在一次戰役中動員十餘萬正規軍,以公元前 1,000 年左右的動員能力,荷馬筆下的希臘軍力就顯得相當可疑。

最重要的是──特洛伊的遺址從未被發現。所以當時最極端的意見是:不止荷馬不存在,特洛伊戰爭沒有發生過,就連特洛伊這個古城都是子虛烏有。

那麼到底荷馬是否真有其人?《荷馬史詩》到底是怎樣寫成?特洛伊城是否存在?特洛伊戰爭曾否發生?如果特洛伊戰爭真實曾經發生,那麼《荷馬史詩》當中所記載的,到底又有幾分真、幾分假?

以上一連串的問題非常複雜;研究樓上每個問號,都足夠各出一本學術專著。而事實上,有很多問題歷史學家即使已經研究了數百年的光陰,但到今時今日仍然未有百分之百肯定的答案。

但近一個世紀考古學上的發現,為很多本以為將永遠石沉大海的歷史懸案提供了一扇窗口、一個新的觀點與角度。首先,我們就從傳奇詩人「荷馬」的存在以及《荷馬史詩》如何、及何時成書開始。

03到底有多少個荷馬?

古希臘人相信,兩部《荷馬史詩》均是由荷馬所著,而荷馬則是一位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但當仔細分析荷馬史詩內容,很容易會發現《荷馬史詩》並非一氣呵成。史詩當中經常出現屬於不同時代的物品。有時候會出現青銅武器,有時候又會出現鐵製武器,顯示不同部分成書年代根本不一致。

除此之外,對行文結構的分析亦指向相同的結論——荷馬史詩內容的創作並非出自一人之手。直到現在,歷史學界的主流意見幾乎一致,特洛伊戰爭的故事最早成形離不開口傳文學。在史詩以文學巨著的形態記錄成書之前,詩中的故事就經過一代代的遊吟詩人傳訟,經過數個世紀的時間慢慢塑造成我們所熟悉的模樣。

當然,荷馬史詩的內容並非一氣呵成的事實,並沒有撲滅史學家尋找荷馬的熱情。雖然故事內容並非一人所作,而是如鐘乳石般經年累月慢慢積累而成,但荷馬史詩的一個重要蛻變,即是由口傳故事被人用筆記錄成書,成為史詩文學的過程,仍然有可能由一人搜集、編匯而成。

那麼,荷馬是否有可能是一位生活在希臘早期的識字詩人?圍繞這個可能性,學者提出不同的理論。荷馬有可能本身就是其中一位熟悉特洛伊戰爭傳說的遊吟詩人,又或是與之同時他是同時代少數識字的希臘人之一,於是他決定搜集流傳於希臘,關於特洛伊戰爭的口傳傳統,將這些故事整理、編輯,匯集成我們所熟悉的《伊利亞德》、《奧德賽》。

另一個可能性,是荷馬將口傳文學向一位文書官背誦,而文書官則將內容記錄成書。當然,史詩成書的過程亦有可能是由一連串的「荷馬」,即有部分讀寫能力的遊吟詩人接力編輯而成。

在兩個理論當中,《伊利亞德》第九卷書所出現,關於雙數及複數的用法錯誤而沒有被糾正的事實,顯示不能夠排除文書官參與默寫的可能性。因為文書官忠於「荷馬」將故事默寫成書,因此將未及更正的文法錯誤一併視為作者創作的一部分抄錄下來。如果是作為遊吟詩人的「荷馬」抄寫,他應該能輕易發現並修正錯誤。

到底哪個理論才反映《荷馬史詩》成書的真實歷史?到底有多少個「荷馬」參與史詩成書的歷史任務?我們只能夠作出猜測。

如前文所述,古典時代的學者大多相信荷馬是公元前九世紀的人。不過近代考古學的發現,使我們知道《荷馬史詩》在這個年代成書的可能性極微。因為公元前九世紀正處於考古學家所稱的「希臘黑暗時代」(約公元前十二世紀至公元前九世紀)的年代,這個年代的希臘人不識字,更談不上創作長篇的史詩文學。在「希臘黑暗時代」之前的青銅器時代,文明崩壞,古老的希臘語線性文字B(Linear B)失傳,而從腓尼基字母演變而成的希臘字母尚未引入,公元前九世紀就是這樣一個尷尬的年代。

要追溯《荷馬史詩》何時成書,我們必須倚賴文物所提供的證據來為成書年份設上下限值。從陶器上出現的早期希臘文,我們知道腓尼基字母形成希臘字母大約發生在公元前八世紀中晚期。由於《荷馬史詩》成書不可能早於用作記錄的文字出現,按照此邏輯《荷馬史詩》最早只能在公元前八世紀成書,比希羅多德所估計的晚一個世紀左右。

另外,考古學家發現大約公元前 670 年的重要文物──米可諾斯陶瓶及瓶上的特洛伊木馬圖案,顯示大約七世紀初葉時,《荷馬史詩》的經典故事木馬屠城之計已經廣為傳訟。考慮到年代的上下限值:上限(最早)前八世紀中期,下限(最遲)前7世紀早期,目前歷史學界普遍相信史詩成書於前8世紀末(公元前 700 年)前後。

不過,假若我們接受《荷馬史詩》成書於公元前 700 年前後,這就造成另一個問題。因為若我們假設古典時代希臘學者關於荷馬和特洛伊戰爭年代差距的推測正確,那麼特洛伊戰爭發生的年代,就會被推遲到公元前九世紀前後。根據考古所得出的結論,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聚居點相當寒酸,沒有輝煌、富裕,由高而厚的城牆圍繞的大城市,如荷馬詩中街道寬敞筆直的邁錫尼。

而這也是經濟和藝術相對落後,缺乏國際貿易的時代,跟「荷馬」筆下強權林立的世界可謂南轅北轍。這隻有兩個可能性:《荷馬史詩》的世界,根本不存在於公元前十至九世紀,而是在更遙遠的過去,另一個可能性是史詩內容純屬杜撰,歷史上根本不存在這樣一個希臘諸邦、特洛伊等強權林立,英雄輩出的世界。

關於特洛伊戰爭曾否發生的問題,以及特洛伊戰爭的背景年代,就容我留待下集再深入探討。(待續)

相關焦點

  • 從荷馬史詩說邁錫尼文明,真的有荷馬這個人嗎?
    古希臘的文獻對邁錫尼文明的記載幾乎是沒有的,只有荷馬史詩記載了邁錫尼後續的特洛伊戰爭。荷馬史詩分為兩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希臘的雙目失明的遊吟詩人--荷馬於公元前8世紀所作,其實不一定真的是他寫的,他可能就是綜合加工一些民間的傳說而已。
  • 古希臘盲詩人荷馬一生的戰鬥史詩!
    傳說荷馬少年時,住在小亞細亞城。有一年,小亞細亞城不幸遇上了一場災難性的瘟疫,而且這場瘟疫整整持續了半年時間,先後有十分之一的人死去。荷馬也不幸染上了這種疾病。但由於他的家境較好,請到了當時城裡最好的醫生,雖然保住了生命,但因持續的高燒,卻讓他的一雙眼睛永遠看不到光明。
  • 希臘神話來源:赫西俄德的神譜——荷馬史詩——悲劇詩
    當我們提到希臘神話一般會想到屬於古希臘人的全部神話故事和教義。這些都關係到他們的神和英雄,世界的本質,以及他們自己的文化和禮儀習俗的起源和意義。神話曾是古希臘宗教的一部分,研究神話也是為了了解古希臘的宗教和政治結構,以及社會文明的一般狀況。神話是古希臘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希臘人視神話為其歷史的一部分,也用神話解釋自然現象。希臘文化可以說是神話敘事詩,以神話為基礎,通過詩歌形式流傳。
  • 《俄克拉荷馬》是一部怎樣的音樂劇
    那麼,這部音樂劇到底好在哪兒,才能被公認為是音樂劇史上的明珠呢?它用熱情、奔放、又幽默的筆調,表現了美國西南部俄克拉荷馬地區,一群淳樸勤勞的拓荒者們質樸而狂放的生活、 勞動和愛情,謳歌了美國人正直善良、樂觀豁達、幽默率真的性格。
  • 「荷馬時代」有什麼社會特徵?——側面談其在希臘發展中的作用
    而古希臘則正處於荷馬時代,荷馬時代的的稱呼來源於這段歷史被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長篇史詩裡而被流傳了下來。因為這段時期正處於邁錫尼文明滅亡後,古希臘地區重回氏族部落的時期,古希臘人口大量減少,生活水平下降,社會文明幾乎停滯不前,因此荷馬時代也被稱為黑暗時代,但這也是古希臘從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的時期,也是造型藝術的萌芽期。
  • 賽普勒斯:2500年前石棺出土 圖案描繪荷馬史詩
    國際在線消息:賽普勒斯考古學家20日說,賽普勒斯西部的幾名建築工人發現了一具2500年前的石棺,石棺上還有描繪荷馬史詩場景的保存完好的彩色圖案。  據《衛報》3月21日報導,上周,這具棺材在賽普勒斯帕福斯區科基拉村附近的一座墓裡被發現。墓在古時已經遭到盜掘,墓主人很可能是一名古代的武士。
  • 遠去的三國,東方的《荷馬史詩》?這是無數士人悲歌至死的時代
    那的確是令人盪氣迴腸,熱血沸騰的英雄史詩時代。絲毫不亞於西方世界中的英雄史詩《荷馬史詩》描寫的那樣,甚至比之更加的充滿傳奇性。 《荷馬史詩》主要寫了「特洛伊戰爭」的起因,發展,以及最終的結果,還有奧德修斯回家的歸途。這是西方人眼中的英雄史詩傳記。全文都在歌頌著在「特洛伊戰爭」中表現非凡的勇士。比如幾乎刀槍不入的阿喀琉斯,以及明知失敗還要繼續戰鬥的赫克託耳等等。
  • 歷史學家:荷馬史詩預言了無人駕駛的到來
    古希臘人以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而著稱,不過,根據一本新書的說法,古希臘人還有另一個才能:預測未來的科技。這是美國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家阿德裡安娜·馬約爾博士(Dr.Adrienne Mayor)的著名論斷。她在《諸神與機器人》一書中指出,希臘神話預示了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駕駛和其它現代科技。
  • 傳說中荷馬的出生地——希俄斯島
    希俄斯是希臘第五大島,與土耳其小亞細亞僅相距6.5公裡,面積842平方公裡,人口5.1萬,是東愛琴海地區人口最稠密的島嶼,據說是詩人荷馬的出生地。島上古蹟不多,但景色秀麗,是一個很悠閒安靜的小島。在荷馬的頌歌中希俄斯島便被譽為豐腴之極的小島。它的歷史悠久,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經有人來此居住。小鎮的今天十分繁榮,島上居民生活富足,與外界的商貿往來也十分頻繁。近年來島民依靠島上的自然環境大力發展旅遊業,如今旅遊業所得已成為他們的一項重要收入。
  • 神人同形同性的希臘神話及民間史詩
    眾神之王掌管天上人間,其它神有太陽神阿波羅、月神阿忒彌斯等。2他們和人同形同性,有時還和人間美貌男女戀愛,不同之處他們長生不死。3希臘眾神沒有主宰人類的絕對力量,體現了希臘神話的民主性和進步性。英雄傳說:主要有赫刺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的故事、伊阿宋率眾英雄取金羊毛的故事等。希臘神話的特徵:1希臘神話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
  • 扒一扒傳說中的獨眼巨人,真有這種生物存在嗎?
    ,影響著地中海地區的每一代人。而關於獨眼巨人的描述,最著名的便是古希臘詩人赫西奧德(Hesiod)和荷馬(Homer)所寫的神話,如赫西奧德寫於公元前8世紀至7世紀時的神話描述到:大地女神蓋亞(Gaia)和天空之神烏拉諾斯(Ouranos)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代表雷霆的布龍特斯(Brontes)、代表閃電的斯忒羅佩斯(Steropes)、以及代表光明的阿爾古斯(Arges)。
  • 荷馬私廚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冠肺炎」,打破了幾乎所有人的生活節奏,我們的國家在這一次「抗疫戰爭」中,全國上下一心,大家嚴格遵守各項防疫的要求,做好自我管理,才能在這一次對人類的「大考」中交出一張尚可的答卷,
  •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夏朝和亞特蘭蒂斯?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夏朝和亞特蘭蒂斯?文/有文化的小欣 圖/網絡夏朝和亞特蘭蒂斯,這兩個至今尚未被歷史證實的文明,多年來一直困擾著考古學家,他們的歷史是否真實存在過呢?至於亞特蘭蒂斯,最早的記錄來自柏拉圖的《對話錄》。
  • 《戰神》八卦考古,阿瑞斯跟復仇三女神真在希臘神話中有一腿?
    夫妻搭檔更是聯手狠狠的算計了一把奎爺,想當年我玩這遊戲的時候也是看的一愣一愣的,但是在希臘神話中,阿瑞斯到底是個什麼情況,他又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神明呢?復仇三女神真是他老婆嗎?今天隨心就帶大家一起聊聊在希臘神話中的阿瑞斯。
  • 和尚寫了首詠梅詩,大詩人隨手給他改了一個字,和尚叩頭感謝他
    最近英國人拍的《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吸引了不少外國友人的注意。筆者一個英國朋友問我:「杜甫的詩,字數也太少了吧?就這樣都能成為你們最偉大的詩人,不可思議」。我明白,他這樣說是因為看了古希臘人的《荷馬史詩》,他認為咱們的古詩也都該是洋洋灑灑寫上數萬行。
  • 經典史詩的當下化用:塔利亞劇院的《奧德賽》
    死者是荷馬史詩的傳奇角色,「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兩個黑色正裝的年青人前來弔唁,他們都是奧德修斯之子。其中一個孩子忒勒瑪科斯(英語:Telemachus)的故事,我們已經很熟悉,他是奧德修斯加入希臘聯軍,前去攻打特洛伊之前,和妻子帕涅羅珀所生的孩子。忒勒瑪科斯的尋父之旅,是《奧德賽》中一條重要的情節線。荷馬在史詩中並沒有寫到另一個兒子的故事。他從何而來,又為何在此?
  • 到底是怎樣的詩人,寫出了「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這麼美的詩句?
    本期小美要和大家說的這個網紅詩句,也是如此,它就是: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這8個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很多人初次聽到它應該是在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相信很多朋友和小美一樣,第一次聽到這8個字就被驚豔到了。這句詩之所以能打動人心,正是因為它雖然只有8個字,卻充滿了感染力。猛虎是剛毅的象徵,是極有破壞力的,令人心生懼怕的;而薔薇花,則是美好而又陽光的,令人心生嚮往。
  • 希臘神話中,阿波羅並非太陽神,真正的太陽神另有其人
    在希臘神話中,有兩個神經常被混淆,那就是光明之神阿波羅跟太陽神赫利俄斯。很多人會把阿波羅當成太陽神,其實這是不準確的。阿波羅是希臘神話中的十二主神之一,是光明、音樂、預言以及醫藥之神。他是宙斯與哺育女神勒託之子,傳說中,天后赫拉嫉妒懷孕的勒託,便下令禁止大地給予她分娩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