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與「規範」的關係

2020-11-29 光明網

童世駿在《求是學刊》2006年第5期撰文指出,「事實」與「規範」的關係既是現代哲學的重要理論問題,也是現代社會的重要實踐問題,更確切地說,是一個具有重要的政治―法律含義的哲學問題。從討論「事實」與「規範」(或「事實性」與「有效性」)的關係入手,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提出了他所謂的「商

談的民主理論」和「程序主義的法律範式」,並設法在這個新的基礎上批判資本主義現實、辯護社會主義理想。理清哈貝馬斯的政治―法律理論的複雜論證,研究這個產生於特殊語境的理論的可能的普遍意義,有助於我們思考什麼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協商。

相關焦點

  • 事實勞動關係認定之思考
    但與口頭勞動合同相比,書面勞動合同還是有其識別與保護勞動關係的制度價值。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前,存在一種泛化認定事實勞動關係的傾向,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以後,對勞動關係的認定一般要依據書面勞動合同;對於沒有書面勞動合同的能否認定為事實勞動關係,就需要嚴加限制,一定要符合勞動關係的基本特徵,不能隨意擴大勞動關係的認定,否則,後續問題會更多。  2、事實勞動關係要具備勞動關係的基本特徵。
  • 從「相關關係與因果關係」到「用事實解釋事實」的錯誤
    無獨有偶,批改學生的作業,看到有一個學生說相關關係不等於因果關係,這是對的,但正確的說法是:因果關係一定有相關關係,相關關係不一定有因果關係,不能以相關關係來直接否定具有因果關係,還要進一步分析。  因果關係在邏輯鏈上是在一條直線上居於前後,如A推出B,B推出C,則A與B、B與C、A與C之間都存在著因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的相關關係在邏輯鏈上不在一條直線上,而是處於平行狀態。
  • 規範與事實之間:水汙染犯罪實務問題研究
    通過對已辦理的多起汙染環境犯罪案件進行梳理,分析實務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希望能找到此類案件的難點和焦點,努力做到「目光往返於規範與事實之間」,嘗試提出有操作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水汙染犯罪;司法實踐;規範與事實  一、水汙染犯罪案件實證分析  江蘇省地處長江下遊,經濟活躍,相關工業企業分布密集,出現汙染環境事件的機率也較大。
  • 事實勞動關係的認定
    郝大波法院要求確認雙方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係。  【裁判要旨】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合同時,其雙方的勞動關係很明確,但是當雙方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或勞動者提供不出勞動合同,當勞動者僅能提供「上崗證」、工作服等工作憑證時,雙方亦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係。
  • 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的差別
    但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分享不止是這麼簡單,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事實」是具有深層含義上的,是法律上大家需要了解的。那就是題目中所提到的「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相信對這個詞彙不太了解的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有些迷惑。怎麼事實這個詞還有什麼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呢?
  • 如何認定事實收養關係
    此後,我一直跟隨伯父生活,並以父女相稱,家族親屬及周圍群眾均認可我與伯父之間的養父女關係。2005年,我養父因病去世,留下一處宅基地及房屋4間。因當時我尚未成年,就又和生父母一起共同生活。現在,我所在的村子進行拆遷改造,養父留下的宅基地及房屋在拆遷改造之列。我叔叔看到拆遷改造的補償利益巨大,就出面否認我與養父的養父女關係的合法性,阻撓我繼承養父的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
  • 神話與事實、迷信與科學的辯證關係
    關於神話、事實、迷信、科學這四個概念有六種組合形式,它們之間的辯證關係簡述如下,如有新的猜想請大膽提出:1、神話與事實神話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傳說中的神仙和古代神話英雄的故事;二是指不真實、荒繆的言論和無稽之談。
  • 法律上是否存在事實物業關係?事實物業能否得到法律的支持?
    根據法的等級效力,行政法規必須服從法律,包括立法的原則和條文;物業管理本身是一種主體平等的委託合同關係,而非上下級的行政管理關係。未避免字意上的歧義,即將物業管理改稱物業服務。根據建設部2007年164號令《建設部關於修改〈物業管理企業資質管理辦法〉的決定》的相關內容,「物業服務企業,是指依法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從事物業管理服務活動的企業。」
  • 準確理解規範法理論的實踐屬性
    理論要完成說明性的任務,就必須對經驗事實進行觀察、收集、量化、對比與再現。這樣分析性的工作,能夠揭示實證對象上人們誤解、不熟悉或者忽視掉的方面,進而幫助我們增進對事件複雜性的理解;同樣,這種分析說明的工作還意在澄清事件內部以及事件與事件之間的力量聯結,以描述事件發生、變動的因果關係,對事件背後真實原因的闡述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事件的合理性。
  • 張小虎|論刑法替代因果關係的歸責:理論基奠與事實根據
    不過,在這一普通規範之外,該法典第263條針對同時犯又作了類似《日本刑法典》第207條內容的特別規定:「因數個獨立行為競合發生傷害結果而無法判明孰為死傷原因的,以共同正犯處罰。」對此,韓國學者金日秀認為,這是針對該法典第19條的處罰空隙「為填補刑事政策上的空白」而設置的,並且包括「在過失行為與過失行為相競合時」對原因行為不明確的情形的處置。
  • 蔡英文:尊重「九二會談」這個事實 以此為基礎推動兩岸關係
    上任後會以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雙方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等的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與發展。 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後,也曾於2012年代表民進黨參加「大選」並落敗,觀察者網注意到,蔡英文當時主張兩岸關係「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後來又提出非常含糊的「臺灣共識」。去年宣布參選後,蔡英文又提出新的表述,稱兩岸關係必須面向未來,與時俱進,未來民進黨在推動兩岸關係將有「三個有利」及「三個堅持」。
  • 刑法因果關係判斷標準的反思與重構
    因此,在刑法因果關係的判斷中,事實歸因應以必要條件為原則、現實充分條件為補充予以判斷;規範歸責應以相當關係為原則、致果共效關係為補充予以判斷。這一判斷標準在累積因果關係、重疊因果關係、超越因果關係、假設因果關係等因果形態中,均能獲得普適性驗證。  刑法因果關係的認定至為複雜。
  • 規範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比較分析
    圖恩曾作過一個簡明扼要而又比較全面的對比分析〔4〕,即:  實證是手段事實現實描述真或假精神的問題解釋分析規範應該目的價值理想規定好或壞心靈的問題評價政策我們可以看出,上述的區分涉及語言形態、研究領域、內容性質和作用特徵等多個方面,如果具體到會計理論研究中來,多數會計學者首肯實證會計研究主要回答會計「是」什麼,認為進行實證會計研究時應該超脫或排斥一切價值判斷,只考慮建立會計信息系統運行之中的會計處理程序之間關係的規律
  • 企業如何避免與勞務派遣員工建立事實勞動關係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講講企業如何避免與勞務派遣員工建立事實勞動關係。那麼,當企業違反上述的條例,也許導致勞務派遣行為無效,那麼就有可能將企業與被派遣勞動者之間建立事實勞動關係。對於企業來講,怎麼才能避免與勞務派遣員工建立事實勞動關係呢?
  • 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
    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 蕭延中答案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1【單選題】中國大陸()是滋生學術不端現象的因素之一。答案:正確哲學視野中的學術規範1【單選題】從哲學的角度思考學術規範是指對學術規範的()。答案:以事實為中心A、以理論為中心B、反思性運用C、以事實為中心D、恰當的方法論3【單選題】學術研究的前提是()。
  • 環境倫理學中的事實與價值之辨
    縱觀整個環境倫理學思想史,關乎生態環境的事實認知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道德規範二者緊密聯繫、相互促進,在這一演進過程中,「休謨問題」似乎不斷重現。休謨認為,如果不加以論述和說明,人們不能從「是」或「不是」的事實判斷中推出「應該」或「不應該」的價值判斷,但以往的道德體系都是從「是」突然地過渡到「應該」,那麼如何找到這一推理過程的合理有效性根據,即休謨向世人提出的問題。
  • 王軼︱我國合同法的規範類型及其適用
    從邏輯的角度觀察,這一過程就表現為一個演繹推理的過程:首先發現與糾紛處理相關的法律規範,即確定大前提,這與我們前面提及的第一項專業技能有關,然後通過審視案件事實確定小前提,最後通過將確定的案件事實,即小前提涵攝於作為大前提的法律規範所包含的事實構成中,得出處理糾紛的結論。
  • 民間傳說與歷史事實之間的關係
    原本真實發生的故事被加入一些虛構的情節,形成帶有奇幻色彩的民間傳奇故事,不再是完全地按照歷史事實來敘述。民間傳說和歷史事實是兩個不同的話語系統,是不能完全等同的。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都是經過主觀的篩選出來的歷史,並不是真正歷史事實,而傳說故事更是由人們通過自己的智慧構造出來的。這種群體構建的傳說故事是非常必要的,絕非是畫蛇添足或為了譁眾取寵。
  • 刑法因果關係的理論爭鳴
    在不同學科、不同語境中,因果關系所指涉的範圍並不一致。經驗科學中的因果關係一般歸屬於存在論,而規範科學中的因果關係則大致可歸屬於規範論。  刑法因果關係  必須以規範目的為指導  刑法因果關係區別於存在論的因果關係,並非是對兩個事實之間根據自然法則所歸納出來的客觀關聯性,而是基於刑法規範目的對兩個事實之間價值性聯繫的評價
  • 【學習園地】法學匯 | 民法典規範的類推適用
    若兩個社會關係的關鍵法律事實相同,只是在並不影響法律定性的事實上存在差異,對兩者適用同一法律規範,使當事人的法律處遇相同,既彌補了法律規定不周延的漏洞,在司法中平等保護了當事人(對應於訴訟中當事人的平等武裝),還解決了司法面臨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