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是否存在事實物業關係?事實物業能否得到法律的支持?

2020-11-29 王茜律師

法規淵源來看,《物權法》屬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指定的法律;《物業管理條例》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根據法的等級效力,行政法規必須服從法律,包括立法的原則和條文;物業管理本身是一種主體平等的委託合同關係,而非上下級的行政管理關係。未避免字意上的歧義,即將物業管理改稱物業服務。根據建設部2007年164號令《建設部關於修改〈物業管理企業資質管理辦法〉的決定》的相關內容,「物業服務企業,是指依法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從事物業管理服務活動的企業。」

法妞網友諮詢:

我所住的小區是由開發商指定的物業公司進行管理,該物業進駐後並未與我們籤定物業服務合同(只有與開發商前期籤定的物業合同)所以涉及到維修管理的問題時物業往往推卸責任,令業主無可奈何. 請問依據我們沒有與該物業公司籤定合同這一條,是否意味我們之間不存在法律關係,而我可以拒絕交納物業費? 收起在物業與業主之間的關係事實已經確立的情況下,業主不能以物業管理不到位而拒交物業費。 請問,這個回答有依據嗎?我那裡沒有業主委員會啊王茜律師解答:物業為業主服務存在問題,業主委員會不僅有權提出並限期物業改正,而且有權撤換物業。在物業與業主之間的關係事實已經確立的情況下,業主不能以物業管理不到位而拒交物業費。如果業主和物業之間沒有物業服務合同(這種情況很少),那業主和開發商之間就應該有關於物業管理的協議什麼.如果也沒有,那就比較麻煩了.象由於彼此的協議不明確,導致業主、物業、開發商之間出現各種矛盾的例子不少。

王茜律師補充:

實踐中,在物業服務合同權利義務終止後,因物業服務企業拒絕退出而引發的糾紛較為常見,並導致了不良的後果,有的導致群體性事件,更有甚者造成人身和財產傷害。2004年3月17日建設部頒布的《物業管理企業資質管理辦法》第11條規定:「物業管理企業申請核定資質等級,在申請之日前一年內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資質審批部門不予批准:……(八)物業服務合同終止時,不按規定移交物業管理用房和有關資料的;……(十)不履行物業服務合同,業主投訴較多,經查證屬實的。」該辦法對物業服務企業申請核定資質等級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標準。在物業服務合同權利義務終止後,物業服務企業應當退出物業服務區域、移交物業服務用房和相關設施,以及物業服務所必需的相關資料和由其代管的專項維修資金。如果物業服務企業拒絕退出物業服務區域,並以存在事實物業服務關係為由,請求業主支付物業服務合同權利義務終止後的物業費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第二款有關「物業服務企業拒絕退出、移交,並以存在事實上的物業服務關係為由,請求業主支付物業服務合同權利義務終止後的物業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之規定,該請求不能獲得人民法院的支持。

王律師結語:物業管理是一種同時具有社會公共服務和個體服務性質的群體性服務,是不間斷的全天候、全方位、多層次的過程性服務,而正是由於物業服務的這一特性,致使物業服務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物業公司作為服務企業,對於業主反應的服務問題,需積極予以反饋,增強雙方信任感,使得公司與業主關係得以改善,從而形成物業公司與業主間的良性循環。

相關焦點

  • 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的差別
    但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分享不止是這麼簡單,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事實」是具有深層含義上的,是法律上大家需要了解的。那就是題目中所提到的「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相信對這個詞彙不太了解的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有些迷惑。怎麼事實這個詞還有什麼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呢?
  • 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的思辯
    ,從法理學、法哲學、法經濟學和法社會學的不同角度看,訴訟希望所追求的是客觀事實,然而得到的卻僅僅是法律事實。實際上,法律事實是法官主持下當事人一起構造的人工世界,在這個人工世界的構建過程中,訴訟參與的各方當事人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對外只提供對自己有利的證據,這就使證據的真實性有一定的概率,以此所最終認定的法律事實也有一定的概率。而客觀事實是哲學上意義上的,它超脫於人們的認識而獨立存在,無論人們是否能夠認識並證明它,它都是客觀存在。
  • 什麼是法律事實?跟專家學法律知識,為您講解法律事實
    法律事實,是指法律所確認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係設立、變更和終止的客觀現象。比如,合同的成立,即在當事人之間發生權利義務關係;災害發生了,就可以引起保險公司的賠償責任;人的死亡,能引起撫養關係的消滅和繼承關係的發生。
  • 法律事實指的是什麼
    問:論述法律事實。  自考365網校解析答案:民事法律事實是指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係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客觀現象或事實,簡稱法律事實。如人的出生和死亡,法人的設立和解散,合同的籤訂和解除,自然災害事故的發生,期間的開始和屆滿等,這些客觀情況的出現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係的產生、變更或者消滅,它們都可以成為民事法律事實。
  • 秦皇島撫寧南戴河小區物業虛構事實 收高價物業費
    後經雙方對峙,證實【戴河海公園】小區物業收費標準過高,所帶業主籤名系虛假材料,業主委員會並不存在。高穎見勢不妙,落荒而逃。 2015年5月12日,撫寧縣物價局作出書面答覆:自2014年9月1日起,【戴河海公園】小區實行市場化管理,現行物業收費標準(高層1.18元/月·平方米)系【戴河海公園】小區物業公司與業主委員會協商敲定。
  • 事實勞動關係認定之思考
    楊某母親王某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委員會裁決確認楊某與萬成公司之間存在勞動合同關係。萬成公司不服,向法院起訴。  【分歧】  對於楊某與萬成公司之間是否形成事實勞動關係,有三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應認定萬成公司與楊某之間形成事實勞動關係。
  • ...案裁判規則系列㉖:關於物業服務人後合同義務的相關裁判規則7條
    物業服務企業拒絕退出、移交,並以存在事實上的物業服務關係為由,請求業主支付物業服務合同權利義務終止後的物業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2.《物業管理條例》(2018修訂)第三十八條 物業服務合同終止時,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將物業管理用房和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資料交還給業主委員會。
  • 為什麼說法律事實不是客觀真相?
    你好,歡迎來到劉含法律思維30講。我是劉涵。在第1個模塊我給你講了法律人的6種基本思維模型,從這一講開始,咱們正式進入第2個模塊。事實的發現與描述,我將帶你看看法律中的事實和普通人眼裡的真相有什麼不同?在普通人的眼裡,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不依賴於我們的主觀意識。法律要實現公平正義,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事實真相嗎?
  • 法律英語:法律翻譯常用詞彙注釋(A-Z)
    Leave這個詞一般解作「離去」,但法律上則用作為法庭的許可,例:It is necessary to seek the Court’s leave to file a document out of time. 時限過後,必須得到法庭的許可才可以將文件存檔。
  • 物業風險點有哪些方面?物業風險防範管控措施有哪些?
    相關閱讀  物業管理常見風險防範分析  物業服務企業業務繁雜,涉及多重法律關係,風險管理涵蓋物業服務全過程。,儘量做到管理上不存在瑕疵。  相關閱讀  物業管理常見風險防範分析  物業服務企業業務繁雜,涉及多重法律關係,風險管理涵蓋物業服務全過程。
  • 物業禁業主飼養寵物是越俎代庖
    筆者認為,小區物業治理狗患無可厚非,但莫要突破法律邊界,越「位」越「權」,將約束居民的「手」伸得太長。物業禁止業主飼養寵物是越俎代庖之舉,應當及時叫停。按照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並沒有絕對禁止公民養寵物。法無禁止即可為,也就是說,居民有養寵物的自由,也有不養寵物的自由。
  • 小區物業糾紛問題匯總
    危害:樓下排煙致使樓上的業主家的窗戶不能開,對樓上窗戶玻璃汙染,影響鄰裡關係,冬季水蒸氣遇冷結露落到硬鋪裝上結冰,對業主出行造成安全隱患。 劉律師解釋: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物業服務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網購包裹,物業該不該代收?
  • 物業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隨著社會及房地產業迅猛發展,城鎮居民小區由原來的單位管理模式逐漸轉變為專業物業公司管理模式。物業管理是社會矛盾集中體現的重點領域,成為群眾投訴的熱點。一、物業管理行業存在的問題 (1)對物業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市場發育不成熟 。
  • 能否推翻已經由生效民事裁判確定的案件事實並提起刑事程序?
    現實生活中,對同一事實的法律評價存在多種,比如民事領域的佔有與刑事領域的貪汙、侵佔,民事領域的欺詐與刑事領域的詐騙、騙取,民事傷害侵權與刑事傷害犯罪等,引發刑事訴訟領域的刑事追責和刑事附帶民事賠償並行等。主要原因在於民法與刑法上的一些概念並非互相排斥的,這一類對同一事實在民法與刑法上的不同評價是事實求是的要求,是司法認識更加深入地反映。
  • 吳小波說法律丨頻頻發生的高空拋物,我們該如何守護頭頂上的安全?
    我們頭頂上的安全要如何得到保障?如果你被砸了,又找不到侵權人,要告誰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頻頻發生的高空拋物,我們該如何守護頭頂上的安全?》這一話題。01分析具體法律問題2000年5月11日,家住重慶市的郝某在自家樓下被從樓上拋落的一個菸灰缸砸中,住院5個月,差點成了植物人。
  • 事實勞動關係的認定
    【裁判】  江蘇省沛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華昌鋁廠作為依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郝大波作為自然人,雙方符合法律規定的成立勞動關係的主體資格。參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係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二條規定,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係時,可以參照用人單位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 物業公司斷水斷電是否合法?《民典法》告訴你答案
    隨後張小姐打電話詢問物業公司為什麼停她家的電。物業公司回覆說,因為張小姐半年沒有交物業費了,他們就採取停水停電的方式來催收物業費。張小姐非常生氣,要求物業公司賠償她的損失和母親的醫藥費。張小姐不交物業費是有原因的,小區業主因為物業費和物業公司一直在打官司,一審下來物業公司不服,已在上訴,目前正出於二審的上訴期。
  • 物業客服經典回答,從容面對業主的各種問題
    物業公司收取的保安費僅用於維持小區公共秩序和日常巡視,並非是對小區內特定的人、財、物予以管理。只要保安服務達到規定的要求,物業公司就沒有法律責任。 30、房屋未裝修,入住前是否要交納物業管理費? 答:只要房屋已交付,無論業主是否入住,都要交納物業管理費。因為物業公司已經開始提供服務。
  • 物業禁業主飼養寵物是越俎代庖 - 眾說紛紜 - 華聲評論 - 華聲在線
    筆者認為,小區物業治理狗患無可厚非,但莫要突破法律邊界,越「位」越「權」,將約束居民的「手」伸得太長。物業禁止業主飼養寵物是越俎代庖之舉,應當及時叫停。 按照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並沒有絕對禁止公民養寵物。法無禁止即可為,也就是說,居民有養寵物的自由,也有不養寵物的自由。物業公司沒有權利單方面禁止居民養狗,青島北村新苑小區物業張貼通知,在小區內全部禁養寵物,顯然沒有任何法律依據。
  • 關於物業管理的那點感想
    這一切聽上去,似乎很荒謬;但企業做事,基本上都是在平衡「企業正確」與「客戶感受正確」這兩者的關係。 龍湖長沙團隊的錯誤,在於憑直覺追求了「企業正確」,而忽略了「客戶感受正確」。對於物業管理來說,也一樣通用。從服務維度上講,「客戶感受正確」永遠比「企業正確」更接地氣,更務實,更能換回更多客戶擁護企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