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月有用,4月有用,5月當柴燒,李時珍:輕身益氣耐老,見到珍惜!
文:三農小七
山野之中,除了「村夫」(古時候農民對自己的謙虛說法),還有植物。
植物種類繁多,可山裡人往往並不懂它們。
若是一些有用的植物被忽視了,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山裡的植物很多,若要真的了解它的價值,還真的比較不容易。比如有一種植物,它,三月有用,四月也有用,可它到了5月,就只能當柴火燒了......
農村植物很多,比如重樓,白芨,黃精,葛根等等,很多東西,可能價值有積極性。比如黃精,葛根,重樓,白芨等根莖類植物,本來以秋冬落葉作用為佳。但,也不會區分到什麼3、4、5月,更不會貶值到當柴燒的地步......
那,是什麼植物在3、4月有用,5月就只能當柴火燒了呢?
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只能當柴燒」。說的就是這種植物,它的名字叫做——白蒿!
01白蒿科普
白蒿也叫做茵陳蒿,它是菊科植物,屬於蒿屬。它是一種草本植物,但是植株高大,往往能長成半灌木狀態。它有一股特殊的味道,有人說它香,也有人說它臭。
白蒿的主根及其基部已經木質化,主根向下生長,莖直立,枝條非常多。枝條比較細,植株的高度往往在幾十釐米到150釐米左右。
莖和枝條上都有密密麻麻的白色或者灰黃色的柔毛,柔毛質地比較柔軟,長老以後會慢慢脫落。葉片呈卵圓形或者卵狀橢圓形,有裂口,花序為頭狀花序,花朵多,種子也多。
但花多,種子多,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這種白蒿,在農村,被當成了害草處理。
02白蒿的危害
暫且拋開什麼三月有用,四月有用。我們來說說它的危害,白蒿的枝條非常多,花也多,種子更多。其危害程度還是很大的。
白蒿植株高大,枝條很多,而且半木質化,成了一種半灌木狀的植物。它嚴重影響周圍植物的生長,而且種子很多,很難剷除乾淨。
即便把這些半木質化的植株剷除了,它落下的種子在合適的時候又生長起來了。關鍵這種植物還是多年生的。也就是剷除了地上部分,它的根莖還在,它還能生長,即便當年不長,來年還得長。您說它的危害大不大?
白蒿嚴重危害花生,大豆,紅薯,馬鈴薯的生長,往往被剷除得乾乾淨淨。在樹木比較少的地方,往往被當成柴火燒,也算是貢獻了一些價值。但,它其實價值非常大,只不過往往沒有人知道罷了!
03白蒿的價值
白蒿的幼苗期通常並不叫白蒿,或者說有一個比白蒿更加響亮的名字,那就是——茵陳!
茵陳在《傷寒論》、《玉機微義》、《本草經疏》、《本草鉤述元》、《本草圖解》、《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典籍中多有論述,藥用價值很大。
有清熱、利溼、益氣、涼血止血等價值,對通關節、去滯熱、傷寒等有比較好的作用。李時珍更是在《本草綱目》中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說它:
「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長年。」
即便到了現代,茵陳也是一種非常常用的藥材,在以前更是農村非常常見的植物。但作為茵陳的,只是白蒿的幼苗。而且一般只在3月以前採摘,三月的白蒿幼苗被稱為茵陳。四月就被稱為蒿了,也就是白蒿,或者茵陳蒿。
3月的茵陳有用,4月的白蒿,也是有用的。3月的茵陳入藥,4月的白蒿可以食用,當然,3月的也可以。它的營養價值十分豐富。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C等多種B族維生素。還含有20多種胺基酸,以及鈣,鋅,鐵,鎂,鉀,鈉等多種微量元素,吃法也很多。
可以涼拌食用,可以蒸著吃,也可以裹上麵粉油炸吃,用來煮雞蛋湯味道也很香啊。用來混合雞蛋做雞蛋煎餅,味道也是很好吃的......
但是,到了5月,茵陳就沒有價值了,沒有什麼藥用價值了,連當蒿做野菜吃都被人看不上。因為味道苦澀,很難吃,加上多數都已經開始半木質化了,就只能用來當柴燒了。
04結束語
「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只能當柴燒」!體現了人民的智慧,也體現了藥材要分季節的智慧。因此,白蒿在農村很常見,常被當成害草處理。
誰又曾想這種像木頭一樣的植物,能夠長成半灌木狀的白蒿,在早期的時候價值竟然那麼大呢?若有機會見到,記得好好珍惜。
您的家鄉有這種叫白蒿的植物嗎?你們叫它什麼名字呢?喜歡怎麼食用呢?歡迎留下您的寶貴經驗!
村夫釋義,參考《水滸傳》第九回:「柴進 見了道:『村夫不知高下,教頭到此,如何恁地輕意?快將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