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經濟總量佔全國比重五年提高4.3個百分點

2021-01-08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記者梁倩)1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5周年取得的成效。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司長羅國三表示,5年來,長江經濟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尤其是長江經濟帶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已從2015年的42.3%提高到2020年前三季度的46.6%。新興產業集群帶動作用明顯,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產業規模佔全國比重均超過50%。

羅國三表示,5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城鎮生活汙水垃圾處理能力顯著提升,高汙染高耗能企業被關停取締,長江岸線整治全面推進,兩岸綠色生態廊道逐步形成,沿江城市濱水空間回歸群眾生活。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趙世新介紹,生態環境部明確劣Ⅴ類國控斷面、排汙口、「三磷」(即磷礦、磷化工企業、磷石膏庫)、自然保護地、固體廢物、飲用水源、黑臭水體、工業園區等8個專項行動,分省市制定工作方案,按照清單實施管理,緊盯不放,一抓到底。

「但目前長江大保護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組組長王善成表示,長江經濟帶發展方式還有待進一步轉變,產業結構和布局不盡完善,還存在大量低端落後產能,資源能源消耗高、汙染物排放量大。下一步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制定針對性的政策、建立長效機制,力求從根本上解決各類問題。(完)

相關焦點

  • 長江經濟帶新興產業規模佔全國比重均超過50%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轉折性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幹部群眾的思想意識發生了根本變化。二是長江流域水質發生了顯著變化。三是生態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羅國三表示。  羅國三認為,長江經濟帶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成就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長江經濟帶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從2015年的42.3%提高到2019年的46.5%,2020年前三季度進一步提高到46.6%。
  • 統計局:全國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 用工人數有所下降
    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 用工人數有所下降——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之六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表明,近五年來,在新發展理念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下,我國工業經濟總體保持了健康發展態勢,企業戶數、資產總量保持穩步增長;同時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從業人數呈現下降趨勢。
  • 衛星見證,長江經濟帶「舊貌換新顏」
    五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五年後的今天,長江舊貌換新顏,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長江之歌」。思客通過衛星影像及遙感數據分析,帶你聆聽這條跨越中國的協奏曲。
  • 【四經普】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 用工人數有所下降
    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 用工人數有所下降——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之六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表明,近五年來,在新發展理念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下,我國工業經濟總體保持了健康發展態勢,企業戶數、資產總量保持穩步增長;同時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從業人數呈現下降趨勢。
  • 央視新聞頭條重磅播出:長江經濟帶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這篇報導由九江市廣播電視臺協助拍攝,新聞以彭澤縣大力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拒絕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落戶為例,大篇幅介紹了九江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要求,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的綠色實踐,使九江沿江生態環境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一起來看看。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發生巨變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長江是中華民族母親河。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要求,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
    長江流域優良斷面比例從2016年的82.3%提高到2019年的91.7%,2020年1月至11月進一步提升至96.3%,長江流域劣Ⅴ類水質比例從2016年的3.5%下降到2019年的0.6%,2020年首次實現消除劣Ⅴ類水體。
  • H5丨長江經濟帶這五年有什麼巨大變化?來看這份手繪長卷!
    2016年1月5日,重慶2018年4月26日,武漢2020年11月14日,南京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從「推動」到「深入推動」再到「全面推動」,跨越五年的這三次座談會,成為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裡程碑。
  • 長江大保護,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寫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特別報導  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涵蓋沿江11省市,國土面積佔比達全國的21%,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 統計局: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5%
    原標題: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5% 來源:國家統計局經核算,2019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4363億元,比上年增長7.8%(未扣除價格因素),佔GDP的比重為4.5%,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
  •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人民日報北京1月5日電 (記者趙展慧)1月5日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五周年。當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5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轉折性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幹部群眾的思想意識發生了根本變化。
  • 2018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48%
    經核算,2018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171億元,佔GDP的比重為4.48%,比上年提高0.22個百分點[1]。   按行業大類分,2018年文化製造業增加值為11999億元,佔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1%;文化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為4340億元,佔比為10.6%;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為24832億元,佔比為60.3%。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
    (長江經濟帶座談會四年間)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記者高敬  漁民收網上岸另謀生路,候鳥組團歸來蹁躚飛舞
  • 政府出臺差異化政策 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長江經濟帶是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之後,我國又一重點發展的戰略區域。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3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長江經濟帶建設明確為國家戰略以來,後者開始成為長江經濟帶所包括的上海、重慶、江蘇、湖北、浙江、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江西和安徽11個省市經濟增長一個新動力。
  • 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中央召開了3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從「推動」,到「深入推動」,再到「全面推動」,一以貫之的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更加明晰地為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指明方向和路徑,既包括基於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的源頭治理、基於協同聯動的山水林田湖草協同治理,也包括基於災害預警防治應急的安瀾長江建設等重要內容。
  • 長江流域2020年首次消除劣Ⅴ類水體
    光明日報北京1月6日電(記者劉坤)5年來,長江經濟帶發生了哪些轉折性變化?當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還存在哪些問題?今後應如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1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圍繞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設施發展司司長羅國三介紹,5年來,長江流域水質發生了顯著變化。
  • 共抓長江大保護 央企綠色發展路
    長江下遊江蘇段,藻江河入江口旁,曾經的化工廠已拆除。為破解「化工圍江」難題,常州市沿江1公裡內31家化工生產企業全部籤約關停。 鐵腕治理,不留死角;綠色發展,不遺餘力。 「砸籠換綠」「騰籠換鳥」「開籠引鳳」……2020年前三季度,沿江11省市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46.6%,佔比繼續提高。
  • 長三角議事廳 | 長江經濟帶指數分析②協同能力整體弱
    協同能力在專題領域排行情況在經濟發展能力領域,從空間分布來看,前十榜中有六個城市(上海、杭州、無錫、蘇州、寧波、南京)位於長三角地區,四個城市(重慶、成都、武漢、長沙)位於長江經濟帶中上遊地區。穩居第一的上海在綜合GDP水平、利用外資總量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等方面在長江經濟帶中佔據絕對龍頭地位。
  • 2019年全國人口大數據:人口總量突破14億 老年人口佔比達18.1%(圖)
    一、人口總量繼續增加,增速放緩2019年末,我國總人口(註: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為140005萬人,與2018年相比,人口淨增467萬人,自然增長率為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