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經普】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 用工人數有所下降

2020-12-04 西部網

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 用工人數有所下降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之六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表明,近五年來,在新發展理念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下,我國工業經濟總體保持了健康發展態勢,企業戶數、資產總量保持穩步增長;同時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從業人數呈現下降趨勢。但應看到,目前我國正處於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用工人數出現下降,是適應這一進程的正常調整。

一、工業經濟規模擴大,總量穩步增長

普查結果顯示,2018年末,全國共有工業企業[1]345.1萬戶,與2013年末(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相比,年均增長7.4%;資產總計139.3萬億元,年均增長5.8%。工業經濟總量分布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東部地區聚集效應明顯,四省合計佔全國比重超過一半

2018年末,東、中、西部地區工業企業戶數分別為242.3萬戶、61.3萬戶和41.4萬戶[2],分別佔全國的70.2%、17.8%和12.0%。其中,廣東、江蘇、浙江、山東佔比居前四位,分別為16.9%、15.0%、12.5%和9.2%,合計佔比超過五成。同時,東部地區工業企業戶數佔全國比重較2013年末提高0.9個百分點。工業企業聚集在東部地區,主要受區位優勢、產業規模、營商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

2018年末,東、中、西部地區工業企業資產總計分別為80.2萬億元、30.6萬億元和28.5萬億元,分別佔全國的57.6%、22.0%和20.5%。上述4個大省依然佔絕對優勢,江蘇、廣東、山東、浙江佔比分別為10.9%、10.7%、8.6%和7.2%。東部地區資產總計佔全國比重較2013年末提高0.5個百分點。

2018年末,全國僅北京、天津、上海三地工業企業戶數比2013年末減少。其中,受京津冀協同發展採取的產業升級轉移等政策措施影響,北京、天津兩地工業企業戶數分別比2013年末減少20.2%和10.3%,年均分別減少4.4%和2.1%。受產業轉型升級等因素影響,上海工業企業戶數比2013年末減少37.8%,年均減少9.1%。

(二)裝備製造業增速佔比均居首位,鋼鐵行業去產能效果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創新驅動戰略引領下,我國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新動能加快孕育發展,工業經濟不斷向中高端邁進。2018年末,裝備製造業企業戶數為137.7萬戶,比2013年末增長58.0%,年均增長9.6%,佔全部工業企業資產比重為39.9%,比2013年末提高3.7個百分點;資產總計47.7萬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50.0%,年均增長8.4%,佔全部工業企業比重為34.2%,比2013年末提高4.0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戶數和資產規模在工業各大行業板塊中均居首位。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業企業戶數增長較快,2018年末與2013年末相比,年均分別增長12.7%和11.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資產總計與2013年末相比,年均分別增長15.2%和10.9%。

近幾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政策措施持續推進,鋼鐵行業去產能取得顯著效果。2018年末,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企業戶數為2.2萬戶,比2013年末下降42.0%,年均下降10.3%;資產總計6.5萬億元,比2013年末下降4.7%,年均下降1.0%。

(三)私營企業不斷壯大,外商投資企業發展有所放緩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稅收減免、金融扶持等一系列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小微企業佔比較大的私營企業得以不斷發展壯大。2018年末,私營工業企業戶數達到291.2萬戶,比2013年末增長65.4%,年均增長10.6%,佔全部工業企業比重為84.4%,比2013年末提高11.3個百分點;資產總計40.5萬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48.6%,年均增長8.2%,佔全部工業企業資產比重為29.1%,比2013年末提高3.2個百分點。

近年來,受優惠政策弱化、勞動力等資源成本上升、內資企業競爭力提升等多重因素影響,外商投資企業發展步伐有所放緩。2018年末,全國外商投資工業企業共有4.4萬戶,佔全部工業企業比重比2013年末下降1.2個百分點。但外商投資企業資產保持小幅上漲,2018年末資產總計為13.4萬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7.4%,年均增長1.4%。

二、工業企業用工下降,結構呈現積極變化

2018年末,我國工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以下簡稱工業從業人數)為11521.5萬人,比2013年末減少2504.3萬人,下降17.9%,年均下降3.9%。工業從業人數變動情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主要行業中汽車製造業保持增長,鋼鐵煤炭行業降幅明顯

2018年末,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7個行業從業人數比2013年末下降,4個行業保持增長。從業人數增長的行業中,除去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外,主要行業中僅汽車保持增長。2018年末,汽車製造業從業人數比2013年末增長5.0%,年均增長1.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分別下降47.5%和43.2%,年均分別下降12.1%和10.7%,在主要工業行業中降幅居前。這充分體現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進一步反映了淘汰落後產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效果。

(二)先進位造業用工比重上升,用工分布出現結構變化

雖然工業從業人數總體下降,但從業人員在行業間的分布出現了積極變化,逐漸由傳統的原材料製造、高耗能行業向先進位造業轉移。2018年末,原材料製造業、高耗能製造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分別比2013年末下降2.4和2.1個百分點,而裝備製造業比重則上升4.8個百分點,佔比達到39.2%,反映了製造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取得成效。

(三)絕大多數地區從業人數下降,區域分布穩中有變

2018年末,在31個地區中,除西藏外其餘地區工業從業人數均比2013年末下降。其中,前五位用工大省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3]從業人數合計比2013年末下降13.8%,年均下降2.9%。

工業從業人數區域間分布穩中有變。2018年末,東部地區工業從業人數佔全國工業從業人數比重為62.2%,與2013年末持平;中部地區比重為23.9%,提高0.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比重為13.8%,下降0.3個百分點;長江經濟帶比重為44.9%,比2013年末提高1.9個百分點。上述區域間分布變化,反映了「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效果。此外,京津冀地區工業從業人數佔全部工業比重從2013年末的6.8%降至2018年末的6.1%,下降0.7個百分點,體現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採取的一系列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政策措施取得成效。

(四)私營企業用工總體穩定,吸納就業主體地位加強

2018年末,私營工業企業從業人數與2013年末相比年均下降1.0%,年均降幅低於全部工業2.9個百分點;從業人數佔全部工業從業人數比重為51.9%,比2013年末提高7.2個百分點。

近年來,在產業發展升級和市場環境變化共同作用下,工業用工需求有所放緩,從業人員呈現下降趨勢。但應看到,目前我國正處於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用工人數出現下降,是適應這一進程的正常調整。

注:

[1]這裡的工業企業指工業企業法人單位。

[2]文中的部分計算數據和合計數因小數取捨而產生的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

[3]2018年末,這5個地區工業企業從業人數合計佔全部工業企業比重約為53%。

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統計局:全國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 用工人數有所下降
    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 用工人數有所下降——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之六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表明,近五年來,在新發展理念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下,我國工業經濟總體保持了健康發展態勢,企業戶數、資產總量保持穩步增長;同時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從業人數呈現下降趨勢。
  • 報告:2019年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國人數總量有所增長
    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馬秀秀)日前由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編撰的《世界僑情報告(2020)》藍皮書(下稱「報告」)指出,2019年包括新移民在內的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國的人數總量依然有所增長。通過梳理2019年世界各國官方公布的數據和相關研究機構統計研究結果,報告對世界主要國家華僑華人人數進行呈現。報告指出,中國是美國外來移民居前三位的來源國,華僑華人達508萬。
  • 2017年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報告
    2017年是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的轉折之年。全行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堅定信心,排除萬難,埋頭苦幹,行業經濟取得優異成績,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好於預期。行業經濟正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 2014.12: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及其轉換
    進入「十二五」(2011—2015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轉型發展新階段,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傳統動力出現一定衰減,新生動力加快孕育成長,新舊動力正處在轉變之中。主要表現在:一是需求動力由投資出口帶動逐步向消費帶動轉變,二是供給動力由要素規模擴張帶動向質量提升帶動轉變,三是產業動力由工業帶動向服務業帶動轉變,四是區域動力由東部帶動向協同發展轉變。
  • 廣西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係分析
    國內外相關的實證研究已經證明,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費之間存在著單向因果關係,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增長存在依賴性,經濟增長會引起能源消費的增長,但能源消費的增長不一定會刺激經濟的增長。通過推廣應用新的節能技術和結構調整,特別是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的快速下降,有效地緩解了工業化對能耗增長的拉動,進而減緩了GDP增長對能源消費增長的拉動。
  • 湖南能源消費結構更趨合理 綜合效率穩步提高
    2、全行業能源消費有所增長   1、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有所下降2006年,湖南省九大重點耗能行業的能耗比重有所下降,其能源消費量為6354.35萬噸標準煤,佔全部工業的   長期以來,湖南省經濟增長需要消耗大量原煤等常規能源。
  • 2018年中國GDP總量突破90萬億 同比增長6.6%
    公報指出,2018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質量效益穩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朝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00309億元,比上年增長6.6%。
  • 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我國人口總量平穩增長 勞動年齡人口...
    圖片來源:攝圖網2018年,我國人口總量保持平穩增長,「全面兩孩」政策效果繼續顯現。城鎮人口規模和城鎮化質量均有所提高。2018年,我國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7年減少700餘萬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減少500餘萬人。二是生育水平比上年略有下降。「全面兩孩」政策在2016年、2017年集中釋放,2018年政策集中釋放效應弱化,二孩生育趨於平穩,受此影響,2018年二孩生育率下降,使整體生育水平略低於上年。
  • 江蘇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發展關係研究
    工業是消費能源的主體。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重工業化趨勢的加快,工業能源消費量已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八成。由於第二產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要大於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的上升,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的下降,意味著全省能源消費總量增長加快。
  • 我國東南部沿海四大城市群,哪個經濟總量最大?哪個增長最快
    我國東南部一些省市區瀕臨太平洋,也就是日常所說的沿海地區,這裡有四個著名的城市群,從北到南是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這四大沿海城市群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和精華所在,那麼,它們中的哪個總量最大?哪個增長最快呢?
  • 2016.03:中國外資經濟發展狀況及影響效應研究(許曉娟等)
    從業人數的變化趨勢與企業法人單位數相似,與2008年相比,外資企業從業人數增加277.3萬人,增速減緩;與內資企業相比,外資企業從業人速增速較低,外資企業從業人數佔比下降。和2008年的經濟普查數據相比,外商投資企業法人單位佔比和從業人數佔比都有所下降,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的法人單位數佔比從2008年的45.09%上升到
  • 東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穩步復甦,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根據...
    廣東上半年GDP公布 主要經濟指標恢復性增長;上半年,廣東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穩步復甦,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上半年我省地區生產總值49234.20億元,同比下降2.5%。
  • 溫州三季度企業用工需求趨於平穩 比一季度上升0.2點
    溫州網訊  勞動力指數主要反映企業下季度的用工計劃情況。據統計部門對全市9405家四上企業的景氣調查結果顯示,二季度溫州企業的勞動力指數為96.27,比一季度上升0.2點,表明三季度企業用工需求趨於平穩。
  • 2019年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重點工作
    一、存在的問題㈠促進工業經濟增長新動能不足。拉動工業經濟增長仍然主要依靠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黑色金屬礦採選業等傳統產業,缺乏對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的投資,工業經濟增長缺乏後勁。㈡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影響我州紡織行業。
  • 亞洲需求支撐2050年前全球煤炭貿易穩步增長
    亞洲需求支撐2050年前全球煤炭貿易穩步增長9月24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的《2019年國際能源展望》顯示,隨著工業用煤增加和亞洲電力市場發展,到2050年,全球煤炭貿易預計將繼續增長。「在大多數地區,煤炭產量和消費量預計將保持在當前水平上下,預計印度和亞洲非經合組織將長期增長。」報告顯示。
  • 機器人上崗會影響就業嗎 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
    製造業生產企業普遍缺工,人工成本上升過快,需要自動化來填補用工缺口以保持生產穩定。  三是質量精度提升要求。調研發現,關鍵性高技術崗位自動化率高,人工管理成本明顯下降,生產效率及其穩定性明顯提高。  「企業自動化改造的主要目標是提升企業整體效益,崗位減少是增效結果。」莫榮認為,短期內,人工智慧技術和裝備的應用,對製造業就業人數影響不大。
  • 青海能源工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速下降明顯
    孫睿 攝中新網西寧6月23日電 (孫睿)記者23日從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獲悉,隨著近年來青海省實施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能源結構低碳化成效顯著,能源工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速下降明顯。青海省生態環境廳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工作人員介紹,為摸清青海全省溫室氣體排放量、結構及趨勢,有效支撐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青海省按照國家發布的《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國家溫室氣體清單通用報告表格等技術規範和要求,對全省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活動、廢棄物處理、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五大領域持續開展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
  • 美國CGS數據:就算赴美讀研新生人數增長4%,美國還是留學首選嗎
    縱觀2016-2019年間的留學生人數變化,2019年赴美讀碩士項目及專業學位的國際生新生人數已恢復至2017年的人數,而赴美讀博士的人數近幾年保持穩步上升。中國留學生新生在申請和註冊總人數上均較上一年增長3%。整體上,從2014年以來,中國赴美讀研人數趨於平穩。而印度2019年秋季的申請人數較上一年持平,新生註冊人數同比增長1%。
  • ——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八
    圍繞實現「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把防治汙染作為重中之重,加快結構調整,加大汙染治理力度,建立了節能降耗、汙染減排的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和制度,環境保護事業穩步邁進。   (二)林業投資穩步增長。   近年來,我國的林業產業發展迅速,林業投資穩步增長。
  • 中國宏觀經濟和微觀數據出現五大背離
    第三產業在我國GDP中佔比達到46.9%,首次超過了第二產業,2015年一季度,第三產業佔比為51.6%,在國民經濟中的分量佔半壁江山,而製造業,隨著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結束,在經濟總量中的佔比則逐漸下降,到今年一季度,已經降至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