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諾貝爾在北京大學作主題演講—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12月1日,M•諾貝爾(Michael•Nobel)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作了一場主題為「諾貝爾獎與中國夢」的專場演講。

M•諾貝爾是諾貝爾獎創始人A•諾貝爾(Alfred•Nobel)兄弟的後代(A•諾貝爾無子嗣),他於1993年~2006年間擔任諾貝爾家族聯合會主席,現任諾貝爾可持續發展基金會主席。

本次演講交流會由北京華夏文化交流促進會主辦,由新華聚財(北京)投資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M•諾貝爾介紹了諾貝爾獎的來歷和諾貝爾家族現狀,他高度讚賞了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下的中國人民所取得的偉大成績,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世界的和平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M•諾貝爾也提出了加快中國科學技術創新的一些建議。交流會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孫熙國教授主持。

孫熙國在歡迎詞中對M•諾貝爾一行的到訪表示了熱烈的歡迎,並表示M•諾貝爾同我國大學生、中學生代表的交流,將有助於促進我國學生立志於科學的理想和熱情,也有利於進一步增進我國學者同諾貝爾家族成員的友好往來和友誼。

M•諾貝爾首先回顧了其祖輩A•諾貝爾先生的生平,講述了其投身科學事業、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以及設立諾貝爾獎的歷史,號召更多的中國學生投身科學事業,相信真理、追求真理。

接著,M•諾貝爾對屠呦呦教授的獲獎表示祝賀,也讚揚了中國近年來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績。他認為,科技應該為全人類服務,國與國之間的科技鴻溝應該被逐漸填平,中國有機會、有能力參與世界最先進的科技項目,引進最先進技術,加強吸收和轉化,是提升中國科技水平的一條重要道路。同時,M•諾貝爾表示,其樂於將更多、更好的科技項目介紹給中國企業。

演講結束後,承辦方之一的新華聚財(北京)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曉先生接受了記者的簡短採訪。劉曉向大家回顧了他與M•諾貝爾的交往歷史,讚揚了他對全球社會公共事務所做的努力和貢獻,也對M•諾貝爾關心中國、幫助中國企業、對華友好態度表達了讚賞和感謝。(沈春蕾)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2015年十大新聞
    為更好地總結學校過去一年的發展建設情況,回顧2015年發生在北大的重大新聞事件,從而凝聚全校師生力量,共同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北京大學新聞中心在對校內外主要新聞媒體廣泛徵集意見討論的基礎上,發布2015年北京大學十大新聞。
  • ...計劃】著名生物學家蘭迪•謝克曼教授訪問北京大學並作學術演講
    5月17日,應北京大學「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的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伯克利加州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蘭迪•謝克曼教授到訪北京大學,並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學術交流。謝克曼教授於2013年因其對細胞囊泡運輸機制的開創性研究而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環保界世界於2018MIECF作主題演講
    【中國環保在線 展會報導】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的「2018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2018MIECF)將於4月12至14日舉行,以「構建生態城市 共享綠色經濟」為活動主題。   一如以往,大會將邀請環保範疇的國際人物作主題演講,今年邀請到全球氣候變化的世界、現任「氣候和能源市長全球契約」副主席、曾任「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2010-2016)的克裡斯蒂安娜·菲格雷斯(Ms. Christiana Figueres)女士任主題演講嘉賓,分享全球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大方向,以及生態城市和綠色經濟的發展趨勢。
  • 2020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在深圳召開—新聞—科學網
    本次大會以「植物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和陳曉亞為大會主席。大會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雲、朱玉賢、李家洋、韓斌、種康、劉耀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朱健康、鄧興旺和80餘位知名專家學者做學術報告。 大會設置主題報告、專題報告、青年學者論壇等環節。
  • 新聞資料:清華大學與名人演講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記者 劉江 李江濤)親民黨主席宋楚瑜11日在北京清華大學發表演講。作為與北京大學齊名的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清華大學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傑出的學術聲譽,吸引大量國內外政要、商賈和名流前來訪問和演講。
  • 廣東科學中心推出全新科普主題展—新聞—科學網
    展覽現場,一小朋友觀看野生動物標本  5月15日,廣東科學中心結合當前疫情和公眾科普需求,推出全新科普主題展覽——《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從客觀中立的角度闡釋病毒的相關基本概念和原理、人類與病毒的抗爭故事,以及人類與環境如何和平共處的思考。
  • 天津大學「彩虹色套裝」點亮分子世界—新聞—科學網
    7月8日,美國化學會(ACS)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齊崴、博士王躍飛團隊關於「彩虹色仿生螢光多肽納米顆粒」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報導與新聞推送。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聞玉梅(中國工程院院士) 傳播科學知識,為人民作貢獻。 ◆何毓琦(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自2007年起,作為科學網的一名博主,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世界舞臺上中國科學技術時代的到來。在《中國科學報》創刊六十年之際,我願送上我最美好的祝福。
  • 北京大學舉辦化學節:走進生活中的化學—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韓琨 雖然一直細雨連綿,但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的廣場上還是人來人往。
  • —新聞—科學網
    最後,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前常務副院長、中國運籌學會前理事長章祥蓀回憶了華羅庚的治學教育往事與他的數學思想,華羅庚的女兒華密女士講述了她眼中的「華羅庚精神」。 先生已逝30餘載,但他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人們在今天依然齊聚一堂共同紀念他、追憶他。
  • 第二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召開—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10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共盱眙縣委員會和盱眙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在江蘇盱眙召開。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又恰逢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下簡稱IAU)成立100周年,圍繞「同一片星空」這一主題,本次論壇邀請了海內外六位知名天文學家共聚一堂,交流天文學前沿進展,探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及世界格局下開展國際合作的更多可能性。 本次論壇分為主論壇和專題論壇兩個環節進行。在主論壇環節,四位來自海內外的知名院士進行了主題演講及圓桌討論。
  • 2020中國顯示學術會議在廣州舉行—新聞—科學網
    19日上午,歐陽鍾燦院士、浙江大學教授彭笑剛、東南大學常務副校長王保平、京東方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董學分別作了大會報告。報告人各自從國內顯示產業與技術、量子點顯示、健康顯示等方面,介紹了顯示行業的發展現狀、亮點和發展瓶頸。 19日下午及20日早上,華星光電集團研發總經理趙斌、王立軍院士、天馬微電子集團首席技術官彭冠臻、劉雲圻院士分別作了大會報告。
  • 霍尼韋爾將首次直播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演講
    北京2016年11月7日電 /美通社/ -- 霍尼韋爾(紐交所代碼:HON)將於2016年11月9日上午9點30分至12點直播世界著名物理學家、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教授 (George Smoot) 走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相關活動,包括主題報告「宇宙大爆炸的奧秘 -- 宇宙及其歷史測繪」,及媒體見面會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北京之旅:泰戈爾清華演講 徐志摩現場翻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北京之旅泰戈爾清華大學演講 詩人徐志摩現場翻譯1924年,泰戈爾(右三)在北京與林徽因(右二)、徐志摩(右一)等人合影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印度著名詩人,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24年,泰戈爾應北京大學之邀來華講學並訪問。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年至2018年) ▲ 112次: 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2次。其中有六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 根據組委會的章程,如果候選人的貢獻沒有達到要求,那麼獎金將被留至下一年。
  • 野依良治就「可持續發展」主題發表演講
    五位諾貝爾獎、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和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將進行主旨演講。 「國際大科學計劃」是人類開拓知識前沿、探索未知世界和解決重大全球性問題的重要手段,多位國內外戰略科學家,聚焦國際科技界普遍關注、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影響深遠的研究領域進行深入探討,在思想碰撞中催生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
  • 科學網—詭異的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隨著諾貝爾獎各獎項陸續公布,學術界也會圍繞這一主題展開一些深入反思和討論。本期博客版特別摘取科學網博主一些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郭曉強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3位研究浩瀚宇宙的物理學家。The Crafoord Prize的金額、評選規則和評選組織與諾貝爾獎幾乎一致,如詹姆斯·皮布爾斯當初分享The Crafoord Prize和今年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由同樣的人評選(瑞典皇家科學院)。鑑於詹姆斯·皮布爾斯的貢獻,其獲諾貝爾獎沒問題,然而分享兩次諾貝爾獎(一次真正諾貝爾獎,一次諾貝爾等效獎)就有點怪了。當然,多次獲獎也不奇怪,比如,巴丁就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但獲獎成果完全不同。
  • 著名文學史家溫儒敏教授到中國海洋大學作演講
    2011年11月26日下午,應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徐妍教授邀請,北京大學中文系原主任、現任山東大學一級教授、著名文學史家溫儒敏教授來到海大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為師生做精彩演講。  溫儒敏教授的演講題目是:文學史的功能和可能。
  • 梅·布萊特·莫索爾就「海馬體結構」發表主題演講
    八位諾貝爾獎、阿爾巴尼醫學獎、沃倫·阿爾珀特獎得主進行主題演講。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梅·布萊特·莫索爾針對「海馬體結構」發言。
  • 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聚焦「化學合成」—新聞—科學網
    8月31日至9月3日,以「合成創造美麗世界」為主題的中國化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在上海科技大學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