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10年時間,中國預計會有8-10萬億的養老金缺口,而且這個缺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擴大。」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終保協)11月20日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下稱《報告》)給出了上述預測。
這一課題由中保協主辦,聯合麥肯錫公司和國內外知名保險機構和養老金投資機構,通過對美國、英國、德國等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的國際對標研究和經驗學習,聚焦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體制建設和發展改革,為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髮展提出舉措和藍圖。
《報告》指出,中國養老體系當前主要有第一支柱的社保承擔,第二支柱部分補充,第三支柱發展不足。儘管中國資本市場高速發展,但整體市場深度不足,缺乏長線的、機構主導的投資資金。從國際經驗來看,養老金是資本市場長期穩定資金來源。發展養老金第三支柱承載了彌補養老金缺口和助力資本市場發展的重大使命。對標成熟市場第三支柱養老金改革歷史和經驗,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在替代率、資產規模等維度低於絕大多數成熟市場,在結構特點、市場有效性和政府管控程度上均有提升空間。
《報告》認為,應儘快打造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和各界參與主體應首先從基礎設施主線發力,其中包括建立全民養老專屬帳戶及明確「合格」第三支柱產品定義,便於給予所涉及企業統一而公平的「合格第三支柱養老金」激勵政策。
與此同時,優化養老金產品和投資政策,推動養老金成為有吸引力的資產。在明確養老金定義基礎上,增加產品和投資優惠政策力度,激勵並吸引多方商業機構參與,使養老金成為長期資產增值最有吸引力的產品。課題提出包括大幅提升養老金在權益類和另類資產投資,考慮給予國家特殊長期資產配置、降低養老金的資本金要求、以及給予養老金企業以特殊企業稅收優惠等。放寬創新限制鼓勵多產品百花齊放,滿足不同居民養老的多樣化需求。
《報告》還指出,要引入網際網路等科技手段,打造普惠的、線上的養老金分銷和帳戶管理體系。普惠是此次養老金政策建議的一大核心目標,傳統保險的分銷渠道成本過高,而且難以覆蓋小城市和鄉村的廣大城市。近期網際網路技術的創新實踐在覆蓋下沉客戶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可考慮引入此類技術手段擴大民眾覆蓋面。同時也鼓勵市場化的分銷模式,滿足不同地區、不同收入水平的客戶的多層次養老儲蓄需要。
「在現有稅收優惠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稅收和財政直補優惠力度,進一步提升養老金吸引力。」報告提出,明確稅收優惠施政對象和額度,通過精細化的政策滿足不同民眾的需要,提高養老金稅延/稅免力度,提升納稅人參與率。在現有稅收優惠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稅收和財政直補優惠力度,進一步提升養老金吸引力。
基於美英德等國家的比較和對標,《報告》認為,第三支柱一定可以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養老支柱。如果以十年發展到十萬億資產的願景來進行規劃,改革需要進行「三步走」系統推進。
具體而言,2021-2024年為改革第一階段,以「打造基礎、實現突破、提高吸引力」為重點目標,聚焦帳戶體系建設、養老金企業的專項政策的落地。2025-2027第二階段將以「持續擴大覆蓋廣度和深度」為階段使命,以稅收制度作為槓桿撬動更大的民眾群體。2028-2030年進入第三階段,實現養老金市場的「全面騰飛」,使養老金成為民眾標配和默認習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