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老軍人寫《戰爭回憶錄》:頭上炮彈殼伴隨我一生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治7月7日電 題:91歲老軍人手寫《戰爭回憶錄》:頭上的炮彈殼伴隨我的一生

  作者 楊靜 李卓華

  參加過淮海戰役,獲得過二等功。91歲的老軍人黃增發有點耳背,記憶也模糊不清,但說起打仗時的故事和一起浴血奮戰過的連隊戰友,他記得清清楚楚。戰爭結束後,黃增發就開始整理資料,把自己的戰爭經歷寫成了一本回憶錄。「希望通過我的回憶錄,讓大家了解那個時代,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7日,記者在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黃碾鎮淹村見到黃增發的時候,他正在收看《新聞聯播》,「每天都要看一看國家發生了什麼事,咱們國家現在變化很大,變強大了」。

參加過淮海戰役,獲得過二等功。91歲的老軍人黃增發有點耳背,記憶也模糊不清,但說起打仗時的故事和一起浴血奮戰過的連隊戰友,他記得清清楚楚。 李卓華 攝

  「我在的部隊是13軍37師111團3營8連,因為時間太長,有些戰友的名字已經忘記了。」在黃增發的心裡,部隊打仗的日子是一段崢嶸歲月。

  黃增發的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記錄:那次為了佔領楊圍校村,作為輕機槍班的一員,因為掩護步兵衝鋒,我的頭上挨了槍子兒,當時也不知道自己受傷嚴不嚴重,心裡只有一個想法,把敵人消滅掉。

  「當時血順著我的臉往下流,戰友給我做了簡單包紮。把敵人打退後,營長說連隊沒人,問我能不能扛住把這場仗打完,我告訴營長我能堅持。但第二天頭太疼了,衛生員幫我檢查的時候從我的頭裡夾出一塊大拇指甲蓋大小的炮彈殼,簡單包紮後我又繼續戰鬥,直到把敵人打退。」黃增發說,因為負傷不下火線,戰鬥勇敢立了大功,他從此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而頭上的炮彈殼,也給黃增發的身體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伴隨著他的一生。

  對於當年的情景,黃增發記憶猶新。在他的回憶錄中,記者還看到這麼一段文字:在徐州北十八裡一個山頭,和敵人打了十幾個小時,直到天黑時敵人才撤退。第二天我們部隊挖起了交通壕,一米寬兩米深,晚上敵人的飛機往空中拋了幾個照明彈和大量炸彈。那六十多天裡,幾乎夜夜在打仗,打完後我們就挖交通壕。

  「當時戰事緊急,我們吃飯睡覺都在交通壕裡。附近只有一個水井,水井周圍都是平地,敵人冒死去打水,咱們的槍自然也打得緊。」黃增發回憶,六十多天裡,他們就那樣日夜待在交通壕裡,一頓飯四個花卷就著冷水吃,生活十分艱苦。「沒有一個人叫苦,大家都情緒高漲,只有一個想法:早日把敵人消滅完,趕快結束戰鬥」。

打仗時頭上留下的炮彈殼,給黃增發的身體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伴隨著他的一生。 李卓華 攝

  「淮海戰役的時候我們一架飛機都沒有,都是扛槍戰鬥,現在咱們中國強大了,有好多飛機。」說起當時一同戰鬥的戰友,黃增發有些哽咽,「淮海戰役打了兩個月,部隊都在戰壕裡,傷亡小,但還是有不少戰友犧牲,我非常想念他們。」

  1953年,黃增發退伍回到家鄉,做過合作社主任、在民政局當過教育幹事、在烈士陵園當過會計、在收容所當過所長,最後響應國家的號召支援農業,報名參加了農業生產,幾十年來紮根農村。

  退休後,黃增發時時關心國家大事,並把自己一直寫作的抗戰日記《戰爭回憶錄》交由家人整理,留存為電子書,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記錄。

  「現在的好日子都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如今國家強大,人民生活幸福,不需要我們再上一線打仗了,我們要珍惜。」黃增發感慨。

  「父親讓我感到非常自豪。」在黃增發的的教導下,其兒子黃長明深受影響,「父親時常告訴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生活中孝順老人,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先享受在後,這些普通的話語,我們一生受益。」(完)

相關焦點

  • 瀋陽80歲老學霸兩年寫7萬字英文回憶錄(圖)
    每周她都會去英語角跟老夥伴們聊天,儘管剛開始也張不開口,或者心裡明白,一張嘴就說錯,她依然堅持。  「有一個遼大的外教,經常參加我們的活動,幫助我們糾正一些發音和語法上的錯誤。有一次,他給我們布置一個題目,讓我們說說這一生中最難忘的事。」經過一周的準備,下次再去英語角時,陳吟吟用英語講述了一段她小時候親身經歷的事兒。  那時她剛剛出生幾個月,抗戰就爆發了。
  • 91歲老兵憶抗戰:當年沒子彈 曾用"玉米骨子"充數
    勝利日閱兵首次  按作戰體系編組  與伴隨著《當那一天來臨》的高亢旋律,一陣撼天動地的隆隆聲奔湧而至——由5名中將指揮員率領的裝備方隊,披堅執銳,勇往直前。  與以往14次國慶首都閱兵不同,勝利日閱兵首次按作戰體系模塊化編組裝備方隊,27個裝備方隊分為地面突擊、防空反導、海上攻擊、戰略打擊、信息支援、後裝保障6個模塊。
  • 91歲抗日老兵因住房失火去世 曾說不想老死病床
    本文圖均為浙江新聞客戶端圖原標題:這位傳奇老人躲過了槍林彈雨卻沒躲過今晨一場大火浙江新聞客戶端9月20日消息,9月19日凌晨5時,桐廬縣芝廈鎮,91歲的老人葉增炎因住房失火來不及逃離,不幸被大火包圍,殞命在房內,經桐廬縣公安局鑑定,老人為失火而亡。
  • 妓女回憶錄:18世紀歐洲「賣淫的黃金年代」
    這位範妮小姐是風流圈裡的知名人物,曾經是叛亂者約翰威爾克斯的情人,約翰在他的詩歌《女人論》中專門寫過《醒醒,我的範妮》一節。範妮在回憶錄裡添油加醋地記錄了她與約翰威爾克斯等這些在倫敦政治舞臺上閃閃發光的名人之間的趣聞。《範妮希爾回憶錄》最初出版時,並未受到太多人的關注,當範妮在次年因有傷風化入獄,才為這部冷門小說燒上一把火,引致盜版橫行。
  • 奧斯卡金獎電影《藝伎回憶錄》揭露日本藝伎隱藏一生的秘密
    ,這種職業便是藝伎,影片《藝伎回憶錄》就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藝伎的一生。藝伎回憶錄:藝伎千代藝伎的回憶經歷著生死離別和折磨影片的主人公叫千代,擁有一雙藍灰色半透明的眸子,這樣一個特別的女孩,在她九歲那年便被父親賣去了藝伎館。
  • 有人勸晚年的宋美齡寫回憶錄,宋美齡一句話道出人世悽涼
    這一年,宋美齡78歲。  蔣介石的喪事結束後不久,宋美齡就對外宣布,要赴美定居。  至於為何這麼大年紀了還要遠赴美國,她對公眾的解釋是:她患有乳腺癌,為了得到理想的治療,很早就想到美國看病,但是因蔣介石病重一直顧不上,現在丈夫已經不在了,她就可以安心到美國治病了。
  • 一場戰爭的兩種紀念:松山就像戰爭迷宮(組圖)
    「總結歷史,不能總找些對你有利的東西,那叫哄自己開心」,餘戈說,「我想知道松山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中國人會付出那麼大的代價。」   2004年9月,餘戈第一次來到松山。當那些保存十分完好的陣地遺址出現在他面前時,這個現役軍人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
  • 石順義:他把軍人的「心裡話」寫進歌裡
    據同班學習人員回憶,那時他就對文學有超乎常人的熱愛,說起當時那些活躍的詩人,頭頭是道;對古代的邊塞詩、戰爭詩的理解,相當獨到且如數家珍。之後,石順義被伯樂相中,調到空政文工團,走上了專業的歌詞創作之路。想必對方一定是看到了他那顆充滿青春激情的軍人的詩心。人們常說「詩歌」,詩和歌,是聯繫在一起的。石順義書房中掛著一副對聯:「凌霄羽毛原無力,落地金石自有聲。」天道酬勤。
  • 百歲老軍醫葉惠方去世 傾其所有一生捐獻
    退休那年,葉惠方立下遺囑:「當我病危時不要進行無謂的搶救,浪費人力物力。我的遺體,請你們送給病理科……」今天,這位幾乎捐光了家中所有錢物的老人,完成了一生最後一次捐獻:捐出自己。讓我們記住她——葉惠方,我軍著名婦產科專家,一名老黨員,一名心懷善舉的中國軍人。享年100歲。
  • 青島這一家子四代15位軍人,海陸空都有
    回鄉 深藏功名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1949年新中國成立,23歲的董成森參加了開國大典,這是他銘記一生的榮耀。他說:「我是幸福的,我看見了最終的勝利!」只是沒能進入受閱方隊,這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新中國成立後,董成森被送到徐州幹部培訓班學習。畢業後,部隊轉隸空軍編制,他擔負起修建機場的任務。幾年間,濰坊機場、高密機場、文登機場,留下了他默默奉獻的足跡。
  • 王鐸:91歲老教授與哈工大的61載情緣
    讓我驚詫的是,老人面色紅潤,行動也很敏捷。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這位老人便是我要採訪的已經91歲高齡的王鐸教授。閒聊間,王鐸教授的一番話解開了我先前的疑惑。「這個樓當年是給蘇聯專家蓋的,後來就給我們這些老教授住了。算起來,我都已經在這個樓住了31年了。」老人發出爽朗的笑聲。
  • 瞧這一家子 四代15位軍人陸海空都有 祖孫圓「閱兵」夢
    董成森攜部分軍人參加央視一臺「啟航2020」晚會與主持人董卿留影。電影《無問西東》裡的一個    場景:沈光耀犧牲後,鏡頭轉向沈家門匾,上面寫著大大的「三代五將」觸動了無數人。2回鄉 深藏功名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1949年新中國成立,23歲的董成森參加了開國大典,這是他銘記一生的榮耀。他說:「我是幸福的,我看見了最終的勝利!」只是沒能進入受閱方隊,這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    新中國成立後,董成森被送到徐州幹部培訓班學習。畢業後,部隊轉隸空軍編制,他擔負起修建機場的任務。
  • 91歲西安老人「活到老學到老」一口流利英語爆紅網絡
    91歲老人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向外國遊客介紹西安的視頻爆紅網絡,他「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更是引來點讚無數。在採訪中,記者發現老人自學英語的經歷和視頻之外的生活更加精彩。91歲老人一口流利英語成網絡紅人「自從看了91歲老人英語介紹西安的視頻後,讓我深深地明白,年齡大了記憶力就不好了只是不想學習的藉口而已。」「這位老人簡直就是我的偶像,太崇拜了。」近日,91歲老人用一口流利英語向外國友人介紹西安的視頻在網上爆紅。網上流傳的視頻中,老人滿頭銀髮,穿著樸素,看起來精神矍鑠。
  • 華信巨匠攜手專業作家 首開國內傳記回憶錄創意寫作培訓先河
    首開國內傳記回憶錄創意寫作公開課據悉,近期華信巨匠攜手專業作家,為老人群體在國內首開傳記回憶錄創意寫作公益講座與公開課,教授那些有經歷有故事還有書寫能力的老人親自動筆撰寫自己的傳記回憶錄。由於極強的專業性和深入淺出的授課風格,受到退休老人的一致好評,尤其是老教授、老舞蹈家、老畫家、老雕塑家、老建築師以及政府老幹部等的高度認可。
  • 當你老了,諾貝爾文學獎詩人——葉芝愛了一生,被拒絕了一生的愛情...
    2014年歌手趙照在中國好歌曲的舞臺上演唱了一首,當你老了在當年大放異彩。 2015年莫文蔚把這首當你老的深情演繹,在春晚舞臺上,又有無數人的心頭戳了溫柔一刀。而又寫這首歌,登上我是歌手的舞臺,很多人淚灑當場,溫暖長情,令人潸然。
  • 老蔣的妻子,宋美齡一生擁有多少財富?超乎你想像
    宋美齡死於106歲,沒有留下任何回憶錄或自敘傳。在其一生中,經常有人建議宋美齡寫些文字或口述歷史,但遭到她的婉拒。宋美齡沒有子女,也沒有留下產業,在臺灣和美國兩地。孔家大小姐孔令儀在年老時伺候她時說:「老夫人身後只剩下十二萬美元存款。」關於孔令儀在宋美齡回憶錄中描繪的淡泊名利的形象,許多知情人士認為是不能盡信的。
  • 軍人的身上,到底能承受多少重量?
    任務要求他們必須輕裝出行但是,重量輕≠任務輕經估計,承重約為8kg28kg穿梭於戰場之中,搭建起無形網絡這是無線兵的責任所在在戰爭號角吹響的那一刻>(根據實際情況可能有偏差)一個家庭(∞)請原諒我只能右手敬禮,左手牽你請理解我們聚少離多畢竟身以許國成家的軍人背後
  • 把寫我家鄉的書做成精品
    今年8月中旬,百味年華接到汪宗沂老人委託,為他編撰回憶錄。汪老曾長期在甘肅酒泉從事東風航天城的建設,多次參與 「兩彈一星」試驗。因為甘肅是我的家鄉,我為能夠參與汪老回憶錄的編撰工作感到十分榮幸。因為汪老講述的是發生在我家鄉的故事
  • 鹹寧退役老軍人的生死50天……
    「感謝你們,保住了我這軍漢子的命……」11月7日,經過50餘天精細治療和護理,62歲朱爹爹從市中心醫院感染科康復出院。緊急!老軍人亞急性肝衰竭生命垂危朱爹爹是一名退役軍人。一個多月前,他因「亞急性肝衰竭」,從通山某醫院轉院到市中心醫院感染科就醫。
  • 《被遺忘的士兵:一個德國士兵的蘇德戰爭回憶錄》:對於人類歷史和...
    我有了一套嶄新而合體的制服,一雙不算新但是相當不錯的軍靴。我對我的新形象感到非常自豪。軍營裡的夥食也不錯,我還學了幾首軍歌,但我常常帶著自己濃重的法國口音而常常將它們唱跑調。其他新兵在聽我唱歌的時候常常大笑起來。沒有當上空軍的我被轉往了德國陸軍。和我想像的空軍訓練營的生活比,陸軍訓練營的生活當然對我沒有太大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