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聲谷丨高維數據張衛明、俞能海獲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2020-08-14 中國聲谷

近日,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順利召開。根據《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經省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省委、省政府批准,會上發布了2019年度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名單。中國聲谷企業合肥高維數據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34;)總工程師張衛明教授、首席科學家俞能海教授等人的&34;項目獲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這是繼高維數據在全球最大規模Deepfake檢測大賽中榮獲亞軍成績(國內戰隊最佳戰績)後的又一次喜訊!

據了解,高維數據總工程師張衛明教授、首席科學家俞能海教授率領的信息隱藏研究團隊,深耕信息隱寫技術24年,是國內較早從事相關技術研究的科研團隊,為國內信息隱寫及隱寫分析發展做出多項重要貢獻。近年來,該團隊推出的極化隱寫碼(Steganographic Polar Codes, SPC),打破了一直依賴美國STC編碼的窘境,並以高效率、高速度等性能推動國內信息隱寫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相關焦點

  • 大數據!各高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情況!清華、復旦、南開獲一等獎
    【大數據!各高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各獲1項一等獎】 眾所周知,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代表著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 合肥為什麼能成為「中國聲谷」?
    在1991年成為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的安徽省合肥高新區,「中國聲谷」巍然屹立。中國聲谷已成為安徽省、合肥市、合肥高新區共同推進的以語音及人工智慧產業為核心的產業名片。2013年,工信部與安徽省共建的重點合作項目——中國聲谷落戶合肥。2016年,國家工信部苗圩部長視察中國聲谷,充分肯定中國聲谷發展成果;2017年,安徽省李國英省長三次調研中國聲谷,並召開專題調度會,強調要搶佔人工智慧風口,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聲谷。隨後,省政府相繼出臺中國聲谷規劃(2018-2025年)和中國聲谷專項政策。
  • 中國聲谷再添生力軍 廬陽大數據產業園前來報到
    近日,合肥廬陽區收到國家工信部安徽省政府共同推進安徽智能語音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中國聲谷·廬陽大數據產業園有關事項的復函》,同意設立「中國聲谷
  • 武漢高校教授完成的科研項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上月29日,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合肥市隆重召開,會上發布2019年度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教授主持完成的&34;項目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延伸閱讀:徐衛林,武漢紡織大學教授、博導,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 安徽醫科大學獲兩項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原標題:安徽醫科大學獲兩項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獲獎總數創新高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記者從安徽醫科大學獲悉,繼2018年度榮獲兩項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安醫大此次再獲2019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各1項。
  • 生物谷專訪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俞強教授
    2009年,俞教授在國際腫瘤研究權威雜誌《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發表了關於治療腫瘤的中藥狼毒中有效成分的抗腫瘤作用新機理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此次生物谷就中醫藥理論的爭議、天然藥物的臨床轉化以及如何科學地發展中醫藥等問題對俞教授進行了專訪。
  • 誠志寶龍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近日,清華控股成員企業誠志股份旗下誠志寶龍「城市路網移動汙染源在線監測方法與綜合監管平臺」項目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證書該獎項是對項目應用效果的充分肯定,也是對誠志寶龍科研實力與創新成果的高度認可。
  •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獲200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國植物志》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74項人),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此前已連續空缺2年),即為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華南植物園、昆明植物所聯合申報的「《中國植物志》的編研」成果。
  • 中科院院士薛其坤任南科大校長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薛其坤1962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198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此後先後在日本、美國學習和工作,1999年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他從2005年起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工作,2013年起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周緒紅、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重慶之聲9月22日訊 9月22日上午,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 軟體所獲2019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軟體所獲2019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2020-01-07 軟體研究所 【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的「安全認證協議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項目榮獲2019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 ...科學技術獎勵頒獎,澳科大月球行星研究項目獲自然科學獎項一等獎
    澳門科學技術獎勵頒獎,澳科大月球行星研究項目獲自然科學獎項一等獎 2020-10-10 17:45:00 澳門科技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龍舟隊奪得安徽省高校龍舟公開賽一等獎
    11月21、22日,第七屆全省龍舟公開賽在安徽省體育局紫蓬山訓練基地賽場開賽。本屆龍舟賽由安徽省體育局、安徽省教育廳主辦。為響應「鼓舞奮進新時代,龍騰追夢新徵程」時代號召,科大龍舟隊作為高校組參賽隊獲得公開組一等獎,首次組隊參賽的女隊獲得混合組二等獎。
  • 科學島六項成果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 其中包括安徽首個特等獎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今天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組織的媒體開放日獲悉,「穩態強磁場國家大科學工程」等六項科學島上的研究成果,獲得了2019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其中,1項獲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分別獲得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自然科學二等獎。另有6項研究院參與完成的成果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 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所百年名校的2019年突破連連!
    1月10日,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大會將本年度唯一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團隊,以表彰其原創性成果「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有多牛?據統計,近10年來,包括南開在內,僅有4所高校牽頭斬獲這一獎項。2019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
  • 喜訊 | 中國農大獲2019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我校沈建忠院士主持完成的「可轉移多黏菌素耐藥基因mcr的發現及其傳播機制研究」項目獲得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是北京市人民政府設立的獎項,旨在獎勵科技界的優秀人士與團體,由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6個獎種組成。其中,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是首次設立的人物獎獎種。
  • 歷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第一獲獎人本科院校統計!
    從2000年至今,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有9次空缺,可想而知其獲得門檻及其苛刻。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看看,一等獎設立64年來第一完成人都是畢業於哪些高校。「TOP大學來了」小編按,截止發稿前為止,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至今,已累計有38人次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其中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的唐敖慶和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趙忠賢各有2次獲得一等獎
  • 金華70後院士潘建偉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近日,金華東陽籍科學家潘建偉獲得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成為該獎歷史上最年輕的一位獲獎者。1970年出生的潘建偉也是目前金華最年輕的一位兩院院士,2011年當選中科院院士時才41歲。
  • 我校黃維院士團隊獲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8月15日,2019年度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院長黃維院士領銜的「柔性電極的高效製備、功能調控及其儲能器件」項目獲得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該項目主要完成人為我校黃維院士、賴文勇教授、馬延文教授、揚州大學龐歡教授、我校程濤博士。
  • 南開大學周其林團隊獲自然科學一等獎,憑什麼?
    2020年1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領銜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也是本年度唯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項目。對普通人來說,不就一個反應嘛,憑什麼獲得這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