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薦的《第五項修煉》
《第五項修煉》是一本被某位小夥伴極力推薦的書。當時小夥伴的推薦語是:這本書完美地展現了什麼是學習型組織,這就是我期望的、並且希望通過現在這個小組做到的。小夥伴的熱情到現在也令我記憶猶新。
在被推薦的九個月後,這本書終於進入我的視野。利用通勤時間,把整本書聽完了。然而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打開方式不對,聽完後我始終有一種摸不著頭腦的感覺。如果這本書講的是系統思考吧,那麼理論基礎在哪裡?似乎沒說透。如果不是說系統思考吧,聽起來這書特別玄學,比如開誠布公,比如共同願景,這不是企業管理中經常用來「忽悠人」的高級詞彙嘛,誰信這個呀……
所以我到底讀了個什麼?
另一本關於系統的書
幸好書架上有一本《系統之美》,同樣是講系統思維的,那麼是不是比《第五項修煉》更易懂呢?聽了前五章後,我深感滿意,這確實是本好書,有理論有解釋,清晰明了。於是翻回書的序言,才發現本書作者德內拉·梅多斯原來是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煉》作者)的老師。果然是老師風範吶,寫書比徒弟好多了:細緻的闡述詳實的內容,從系統定義、系統要素到系統構成,從反饋迴路到系統基模,無一遺漏。
想要了解系統思考的人,必定是從這本書開始入門的。
第二次研讀,發現不同
既然是一本好書,那麼就需要仔細研讀,做出一個導圖梳理框架是必須的。於是梳理《系統之美》時,順手就把《第五項修煉》也一起梳理了。
梳理順序依據讀書的順序,先理順《第五項修煉》,再統合《系統之美》。這次,我終於發現了《第五項修煉》的奧秘。
如果用一張圖來表示《第五項修煉》,那麼就是下面這個宮格圖。縱坐標就是進階的指導原理,橫坐標是進階的程度。因而《第五項修煉》是從個人出發延伸到團體,最終達到創新學習組織的目的。
因為涵蓋內容太多,不僅涉及系統思考,更有一些心理學要素,於是要在一本書中闡述核心內容,勢必犧牲一些相關性弱的部分,自然關於系統思考的基礎內容就不會在《第五項修煉》中提到。但也正是這部分缺失,會顯得《第五項修煉》體系不夠完整,又因為涉及修煉的內容更傾向於心理內在,就更顯得太過零散,甚至玄學。
要彌補《第五項修煉》的體系缺陷,就要讀《系統之美》。兩本書相得益彰,屬於打配合戰術的系列書籍。某種意義上,我對《第五項修煉》的評價有些偏頗,只是不知道當初讀《第五項修煉》的小夥伴是怎麼跨過體系缺陷的……
「模型是對世界的簡化,面對複雜不確定的世界,我們需要系統思考。」
書中這句話可謂是《系統之美》的精髓。
中肯地來評判兩本書:
《系統之美》,關於系統思考的基礎內容。絕對屬於一級推薦的書籍。對於其中的一些系統結構,可以對照日常生活進行拆解分析,鍛鍊系統視角。《第五項修煉》,用系統思考改進公司管理,讓公司管理更健康更長久,避免一些短視陷阱。如果延伸運用的話,對於社群、私人俱樂部都有參考意義。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書,需要多讀幾遍,有時候即使是一本「爛書」,也會因為多讀了幾遍,而發現一些有意思的部分。你要做的是不帶評判的眼光,跳出原來的框架去看待這本書。而這就是《系統之美》提到的超越社會範式(思維模式),同時也是第二遍瀏覽《第五項修煉》時的收穫。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這樣達成的。
下一篇:江南百景圖中的系統小元素
【文/雲玖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
玖弋閣,分享自我成長心得,與您一同在世界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