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3.3億畝冬小麥唯有江布拉克的旱麥田獨成一景,憑什麼……

2021-01-08 60後生活記錄

「江布拉克」是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哈薩克語意為「聖水之源」。位於新疆奇臺縣半截溝鎮,總面積48平方公裡,是古絲綢北道重要景區之一,由天山怪坡、萬畝麥田、漢疏勒城、木棧道、黑湖等五區十八景構成。景區被中科院確定為國家保護最完整的最早綠洲文化之一,2003年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區別於其他景區,這裡最奇特的就是「萬畝麥田」。由於是山前帶的丘陵地形,沒有平原那樣一馬平川,依著山勢,麥田被勾勒出各種幾何形狀,如波浪一般從高山根部向下漸次鋪展,沒有人為幹預,完全的隨坡就勢,向下綿延十數公路又戛然而止進入溝谷平原。這就是為什麼全國冬小麥種植面積3.31億畝,而只有這裡的萬畝麥田獨自成景的原因。

每年進入8月中下旬,麥田從平原到丘陵漸次成熟,平原地帶已經收割完畢只剩麥茬,而山根部還是一片綠茵茵的麥浪。

此時的江布拉克浸潤在一片金光閃閃之中,成熟的麥子散發出金燦燦的光芒, 各種形狀的金黃麥田間,點綴幾顆古樸蔥鬱的大樹,牛羊和房屋在其間零星散落。歐洲有一個很出名的芭比松莊園,據說是梵谷、莫奈等人寫生的村莊,我沒有見過,但這裡絕對是一幅驚豔的天然油畫。

遠處的天空藍的那樣乾淨、清澈,白茫茫的雪山夾在起伏的麥浪與天空之間,構成天下獨有的景觀,令人沉淪。

當日出日落期間,和煦的暖陽更是將麥田渲染成醉人的金色麥浪。

只要是到過新疆的,那肯定品嘗過新疆拉麵、饢等麵食,那清爽、韌勁十足的口感再配上鮮美的羊肉絕對是讓人回味無窮的地道新疆美食,而這正是源於這裡小麥粉的獨特品質。江布拉克的位置得天獨厚, 江布拉克地處北緯45度,以奇臺縣半截溝南部山區為中心,橫跨了吉木薩爾縣、奇臺縣和木壘縣。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山地旱田,這裡有著兩千多年的小麥種植歷史,是麥子的黃金種植地,所以也被稱為「中國麥鄉」,並且全域種植的都是有機小麥,那是真正的靠天吃飯啊!這裡的農民很幸福,一年只需勞作兩次。播種一次,收割一次,其他日子裡,全靠小麥自己吸收著大自然的精華就可以了。

除了萬畝麥田,這裡還有極具特色的亞高山牧場,巍峨的雪山、翠綠的原始松林、綠茵茵的草地、潔白的氈房、掩映在深草中的羊群、和煦的陽光共同構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絕美畫卷。

Tips:

1、 本文所用圖片均為作者拍攝;

2、 秋季遊玩尤其要注意防火;

3、 山路行車看景別忘看路;

4、 帶好充足的飲用水和應急食品;

5、 除了足跡和車痕請帶走一切。

相關焦點

  • 2018年全國冬小麥春季田管技術意見
    針對今年冬小麥苗情特點,春季田間管理應堅持「以促為主、促控結合,因地因苗制宜,加強分類管理,促苗情轉化升級,防控病蟲草害,嚴防和補救春季凍害」的技術途徑,搞好春季麥田管理,夯實夏糧豐收的基礎。一、黃淮和北部冬麥區本區南部小麥已經返青,中部和北部還處于越冬期。由於晚播麥麵積大於去年,同時冬季降水少,目前墒情偏差,苗情偏弱。一是鎮壓劃鋤,澆水保墒。
  • 農田雜草危害每年發生超14億畝,專家給出「拔」草方案
    近年來,由於輕簡化栽培技術迅速推廣、農田雜草群落演替變化、雜草抗藥性水平不斷上升等原因,農田雜草危害持續加重,每年發生面積超過14億畝,且田間發生密度越來越高,嚴重威脅我國農業生產安全。為科學防除農田雜草,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有效減少除草劑過量使用,日前,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專家以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生產為重點,研究制定了《2019年農田雜草科學防除技術方案》。
  • 2017年全國冬小麥春季田管技術指導意見
    當前,「立春」已過,天氣回暖,正是加強麥田管理、構建合理群體的關鍵時期。今年冬小麥苗情、墒情總體較好,但偏旺和偏弱「兩頭苗」現象較為突出,遭遇早春低溫凍害的威脅較大。要以「控旺促弱保壯,科學運籌肥水,防控病蟲草害,突出防災減災」為技術路徑,因地因苗搞好春季麥田管理,夯實夏糧豐收的基礎。
  • 疫情肆虐之際,他們走向麥田
    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眼下,隨著氣溫逐步回升,冬小麥陸續進入返青、起身和拔節期,這一階段是決定成穗多少和麥穗大小的關鍵時期,也是田間管理的最重要時期。雖然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時令不等人,作為全國小麥第一生產大省,一大批小麥專家冒著疫情,分頭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對春節麥田進行管理。
  • 藍天豔陽高照,地上麥田熟了!我們如何購買優良麥種,有什麼值得注意...
    藍天豔陽高照,地上麥田熟了。小麥要想高產和優質,選種是最基礎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那麼,如何購買優良的麥種,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
  • 冬小麥長勢差和施肥有關?施肥多年,可能你一直沒施對
    從拔節到開花期是冬小麥吸收養分的高峰期,全生育期總養分需求量55%的氮、80%的磷和90%的鉀都在這一階段。開花以後直到成熟,還需要吸收28%的氮和極少量的磷,基本上不再吸收鉀。一般而言,高產田小麥吸收的養分,尤其是氮,約有2/3來自於土壤。因此,提高土壤肥力是實現小麥持續高產的關鍵措施。
  • 冬小麥田除草劑的選擇與使用方法
    目前麥田除草面臨的問題  目前,我省冬小麥田在雜草防除上面臨諸多問題。第一,由於防除闊葉雜草苯磺隆的長期使用,麥田優勢闊葉雜草播娘蒿、薺菜等抗性發生普遍,部分地區如鄒平、泰安的夏張、菏澤等地抗性水平較高,已達200-1500倍的抗性水平。原有藥劑已經不能控制其危害。
  • 冬小麥分櫱少是怎麼回事?
    為此,今天我們詳細說說什麼是冬小麥分櫱,冬小麥分櫱少是怎麼回事? 一、什麼是冬小麥分櫱? 2、小麥分櫱期時間 小麥一生分櫱增長有兩個旺盛階段:適時播種的冬小麥從出苗後半個月左右開始分櫱,到平均氣溫下降到3℃,停止分櫱進入越冬期,為小麥第一旺盛階段。越冬後,當氣溫回升到3℃以上,小麥開始返青,分櫱繼續發生,到起身期出現第二旺盛階段。
  • 2021年1月8日全國農業氣象情報
    北方冬小麥前期抗寒鍛鍊充分,麥田墒情較好,低溫天氣對北方冬小麥安全越冬影響不大,對南方油菜和冬小麥生長影響有限,且極端低溫利於降低病蟲害越冬基數,對大田病蟲害防控有利;但霜凍線南壓至華南北部一線,華南中北部最低氣溫≤5℃,部分露地冬菜、經濟林果遭受寒凍害。
  • 節水抗旱稻——旱優73閃耀沿淮市場!上海天谷專注節水抗旱領域...
    除掉收割、耕種、種子等全部費用,今年我一畝地純收益合1千多塊錢,達到往年玉米黃豆3畝地收益不止。這是天谷人和代理商、零售商在當地共有的家,據了解,這樣的服務點將從安徽開始,遍布全國各地,也是天谷落地「技術 服務」的具體體現。明光三農服務點負責人、旱優73總代理 楊立寬正接受《三農前線》記者採訪「旱優73,在明光的推廣2018年推廣了3萬多畝,19年預計能在此基礎上翻一番,達到6萬畝左右。
  • 拉尼娜75%能到明年3月,會對農業產生哪些影響,農民作何準備
    據世界氣象組織預測,2021年拉尼娜現象將會是大概率發生,有75%的概率會持續到明年的1-3月份,有59%的概率持續到明年2-4月份,有42%的概率持續到明年3-5月份。而且本次拉尼娜現象能達到中等程度,恐怕會對我國農業造成重大影響。
  • 山東千萬畝農作物受旱 蓬萊一村籌13萬打井鋪管
    齊魯網7月22日訊 (山東臺 李化成 濰坊臺 韓來明  煙臺臺 劉瑞 青島臺 王海磊 濟寧臺 劉長雨)入汛以來,山東降水一直偏少,再加上降水分布不均,部分地區旱情持續加劇,目前全省受旱面積發展到
  • 全國12個省區旱情肆虐 部分城市熱衷「圈水造景」
    據遼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7月以來,遼寧省平均降水量81毫米,比歷史同期187.3毫米少56.8%。其中西部地區平均降水量49.5毫米,比歷史同期158.2毫米少68.7%。目前,遼寧省作物受旱面積799萬畝,其中,阜新市受旱面積317萬畝。
  • 冬旱_冬旱是什麼意思-天氣網天氣百科
    由於在冬季,大氣環流中極地上空強勢的極地下沉氣流導致我國大陸的西北風強盛,從而阻撓或切斷了從印度洋流經孟加拉灣到我國北方的水汽輸送,冷暖空氣交匯機遇少,因此降水很少,從而造成我國的冬旱。對作物生長有影響的乾旱主要出現在南方。華南、西南為冬旱主要發生區,華南南部及雲南大部發生頻率達50%~70%。
  • 16年3月新聞發布會
    2月,全國共有82站發生極端日降溫事件 ,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新疆、浙江和上海等地,其中浙江奉化(降溫13.9 ℃)等12站降溫幅度突破歷史紀錄;共有74站發生極端連續降溫事件 ,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內蒙古、安徽、浙江和江西等地,其中黑龍江嘉蔭等9站連續降溫幅度突破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