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衝鋒陷陣的主力——歷史上歐洲各國特色騎兵盤點

2021-01-11 Tianya說歷史

在歐洲的戰場中,騎兵長久以來都是衝鋒陷陣的主力——他們在戰鬥中佔有速度極快、恫嚇敵方、攻擊力強等優勢,是各國軍隊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而自中古時期有了騎士制度以來,歐洲騎兵的種類、戰鬥方式、武器等等都產生了許多變化,以至於諸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騎兵部隊。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一些極具特色的騎兵兵種吧。

一、拜佔庭重騎兵

拜佔庭重騎兵是東羅馬重騎兵的一種傳承,也可以稱作東羅馬重騎兵。拜佔庭重騎兵於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興起,在將軍貝利撒留和納爾西斯的指揮下,他們曾取得過輝煌的勝利,而也正是通過當時這些名將積累的作戰經驗,才使後世拜佔庭重騎兵戰術逐漸形成。隨著軍區制改革和後來馬其頓王朝的復興,拜佔庭重騎兵進入了最輝煌的時代。

重騎兵的騎手們身披重甲,使用長矛和弓箭進行攻擊。如此一來,這些經過嚴格訓練的軍人同時兼有機動的「射擊力」和「衝擊力」,既能夠在遠距離殺傷敵人,也可以在近距離發起突擊。在拜佔庭重騎兵之後的歐洲騎兵中,只有17世紀的重裝火槍騎兵具有這種功能。

可以說,在11世紀以前,拜佔庭重騎兵一直是東歐乃至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他們雖然數量不多,但都經過嚴格訓練,而且衝擊力有可能是同時代騎兵中最強的。此外,他們絕非西歐那種為個人榮譽或者利益而戰的遊俠騎士。拜佔庭重騎兵在訓練之初就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有著很高的集體主義精神和互相配合共同進退的意識。

二、波蘭翼騎兵

當你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波蘭裝甲部隊徽章時,會發現一隻近乎垂直,頂部稍彎的抽象形翅膀。這個標誌所來源於的波蘭舊時輝煌的軍事傳統,因為這種木架和羽翎所制的巨大翅翼曾是波蘭翼騎兵部隊的象徵。

這支建立於十六世紀早期並延續到十八世紀中期的部隊曾取得過無數次不朽的戰績,尤其是在對抗莫斯科大公國、瑞典人、韃靼人和土耳其人時立下了赫赫戰功。

十六世紀上半葉,波蘭的驃騎兵就已經開始披上了盔甲,逐漸重型化成為翼騎兵。他們的武器裝備包括頭盔、鎖子甲、盾和騎槍,而到了十六世紀下半葉便有了軍刀、直劍、標槍、戰斧、弓和箭囊等。

其中,翼騎兵的翼飾最為特別,也是這個兵種的招牌特徵。這些翅膀用鷹羽、鶴翎或者鴕鳥毛製成,其主體是一根漆成紅色或者裹著深紅色天鵝絨、並包著銅皮的直木條。木條上會被鑽上一排大小適中的洞眼,羽毛就插在這些洞眼裡,從而形成一隻巨大的翅膀。

這種翼飾的確切作用還沒能完全解釋清楚。或許,在戰鬥中,風吹過翼飾所發出的颯颯聲能夠驚嚇敵人的馬匹。實際上,這種翼飾最確定的作用是建立一種強烈的由視覺上到心理上的衝擊。包裹在層層鎧甲中的武士,背後插著巨大的翼翅,肩上披著猛獸的毛皮——這些形象能在觀者心中掀起驚恐、敬重等情緒,使得敵方畏懼退縮。

三、哥薩克騎兵

作為一個驍勇善戰的民族,哥薩克人世世代代在東歐的大草原過著遊牧生活,從波羅的海到黑海都有他們的身影。

哥薩克騎兵是俄羅斯帝國的特殊兵種。隨著沙俄的擴張,特別是葉卡捷琳娜女皇對黑海周邊的擴張,哥薩克的領地被沙俄納入版圖。隨後,由哥薩克人組成的騎兵也出現在俄羅斯

軍中,並逐漸成為軍隊的重要武力。

在冷兵器時代,哥薩克的騎兵以其速度快、機動性強、殺傷力大、驍勇善戰的輪番攻擊威震歐洲。在戰況不利時,他們也能迅速撤退,脫離戰場。因此,歐洲國家也常招募哥薩克作為僱傭軍參加戰鬥。

拿破崙曾說過:如果我的部隊裡有哥薩克騎兵,我會用他們席捲整個世界。他們是出色的輕騎兵,但他們不守紀律,也不願下馬作戰,從而限制了他們在戰場上的發揮。他們對老百姓冷酷無情,以致整個歐洲,無論敵友都對他們痛恨。

可以說,哥薩克騎兵是世界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兵種之一。

相關焦點

  • 歷史上通往權利之路總是血腥的!歐洲史上最彪悍的騎兵都有誰?
    小編看過歷史上很多騎兵團的介紹,在看到波蘭篇的時候被這支騎兵華麗的外形所吸引,他們的胸甲背面用巨大的羽翼作為裝飾,這些羽毛一般採用鷹和鴕鳥的羽毛。另外翼騎兵還習慣身披猛獸的皮,在肅殺的波蘭戰場上可謂極為醒目。
  • 兵盛則軍強 《戰爭與文明》特色戰術兵種盤點
    這些兵種或善於防衛守城,或善於衝鋒陷陣。在史詩策略手遊《戰爭與文明》中,便復刻了這些無敵軍團,八大特色文明的王牌兵種,縱橫戰場的傳奇傭兵,還有功能性十足的戰術軍團。接下來便為大家帶來《戰爭與文明》中出現過的戰術兵種盤點。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現代戰場上的「奇兵」,二戰蘇聯的騎兵部隊
    藉助重機槍、輕火炮,輔以輕型坦克和裝甲車的協同,這種騎兵部隊儼然成為了一支半機械化的重裝部隊。而且白衛軍內很多人曾經都在沙皇的軍隊內服役,戰場經驗十分豐富,在廣闊的戰場上藉助騎兵短時間高速機動的能力和新配備的強大火力,在一段時間內曾讓新生的蘇聯軍隊苦不堪言。
  • 盤點世界各國主力運載火箭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世界上現役和已經退役的幾款具有代表性的運載火箭,按運載能力由小到大的順序,詳細介紹下。因為是不完全統計,所以排名不代表所有火箭排名。,首次發射於1963年,至今仍在服役,是世界上歷史最久、發射次數最多的多用途運載火箭。
  • 阿拉伯馬的高貴地位:歐洲建設騎兵的參考藍本,世界的通用武器
    這種戰馬不僅滿足長途跋涉的需求,而且耐力強速度快,是騎兵戰馬的不二之選,這也是後來奧斯曼帝國在遠徵歐洲過程中不斷能利用騎兵突襲取勝的原因之一,雖然在馬匹上具有優勢可實際上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戰馬的選取範圍。
  • 中國重型騎兵發展史:為何人馬皆甲的騎兵如此厲害,它如何煉成?
    重型騎兵他們是古戰場的王者,是每一個君王最夢寐以求的豪華戰士,幾十萬人的戰場上,他們不過數千,卻能威震三軍,貴族勇士莫不以身在其中為榮,他們就是甲騎具裝,人馬皆甲的重型騎兵。
  • 中世紀重甲歐洲騎士如何對抗輕裝伊斯蘭騎兵?
    當長矛用盡後,騎士便只能拔劍作戰[與東方的穆斯林騎兵長期看重騎射不同,歐洲的騎士蔑視弓弩,認為這是懦夫的武器。1139年第二次拉特蘭宗教會議上,教皇宣布禁止在與基督徒作戰時使用弓弩,違者將被革出教門。因此歐洲騎士一般不會接受弓術訓練,也不裝備弓弩。](偶爾也下馬作戰),因此其劍術也很重要。中世紀的歐洲劍士大部分劍盾並用,少部分才雙手持劍。
  • 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徵戰到歐洲,但為何不攻下印度?打不過罷了
    徵服了廣闊的草原,徵服了半個亞洲,徵服了遙遠的歐洲。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 成吉思汗的一生,仿佛就是為徵戰而生,他的腳步從未停止,連去世之時,都還在徵戰。
  • 教皇說十字弓是邪惡武器,結果卻讓歐洲騎士慘遭蒙古大軍瘋狂屠殺
    大概是弓箭這類拋射型武器無法體現軍人的英雄氣概,所以很快在戰場上消失,取而代之的重裝厚甲的騎兵、步兵。隨著冶鐵技術的進步,中國在南北朝時也曾短暫地流行過重騎兵。不過在劉裕用車陣步兵加硬弩打得南燕、北魏丟盔棄甲後,重騎兵逐漸沒落。隋唐時,輕騎兵成為戰場主力。
  • 古代波蘭騎兵居然長著翅膀,你們要上天嗎?
    如果要你來評選古往今來最酷炫最拉風的軍事單位,我想你可能會提到明代抗擊倭寇的戚家軍,因為戰場上的他們不光戰無不勝而且穿著一身大紅袍,想不拉風都困難;你也許會想到拿破崙的軍隊,在那個排隊槍斃的年代,他們穿著精緻的整潔的服裝,打著軍鼓,隨著鼓點邁著銷魂的小碎步是不是感覺也挺帶勁,但是如果讓我來說的話
  • 神秘內蒙古騎兵師:遼瀋戰役曾奉命阻擊敵軍
    特別是內蒙古騎兵第一師(師長王海山、政委胡昭衡)、第二師(師長白音布魯格、政委胡秉權),在遼瀋戰役中與東北野戰軍主力緊密配合,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和鍛鍊,為東北的解放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寫下了光輝的篇章。騎兵第一師奉命阻擊馳援錦州的廖耀湘兵團經過解放軍夏、秋、冬季攻勢後,東北戰場敵軍據守於長春、瀋陽、錦州三個孤立地區,處於欲守無力、欲走難捨、猶豫觀望、矛盾重重的狀態。按照中央軍委、毛澤東的決策,東北人民解放軍抓住決戰時機,首先在東北戰場上與國民黨軍隊進行決戰,發起了遼瀋戰役這場大殲滅戰。
  • 《騎馬與砍殺》的歷史原型:維吉亞王國和諾德王國的原型是什麼?
    在射手和騎兵的武器方面,維吉亞騎手和維吉亞騎士也都使用大戰斧和東歐大砍刀,這和歷史上波雅爾騎兵的設定是類似的,因為這些人往往是騎馬赴戰,但是到了戰場上就是下馬步行作戰,這一習慣被拜佔庭人發現之後,被拜佔庭人戲稱為不能騎馬的蠻族。到了13世紀,由於民族特色和戰場風格的原因,羅斯步兵和騎兵有著類似的戰鬥地位。
  • 盤點人類歷史上的5個大災難,最後一個死亡人數超過兩億
    導語:盤點人類歷史上的5個大災難,最後一個死亡人數超過兩億。在人類不斷進步的過程中,是會伴隨著一些災難。而人類歷史上五個最大的災難,其中一個的死亡人數就超過了兩億人。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第一個在智利發生的9.5級大地震,1960年的5月22日,世界上震級最高紀錄的地震發生了。這次地震相當於十多萬顆原子彈同時爆炸的能量,並且這次地震引發了火山爆發、海嘯和地球的自由震蕩。從22日開始一直到30日,這個國家連續遭受了多次地震襲擊,一個月內發生的七級以上大地震超過十次。地震引發的海嘯洶湧澎湃、滾滾而來,所過之處凡是能帶走的東西一個不留。
  • 歷史上的關羽和呂布聯手,對陣項羽和英布,誰勝誰負結局會如何
    呂布 如果歷史上的關羽和呂布聯手,對陣項羽和英布的話,哪一方會勝利哪一方會失敗,結局會如何呢 項羽一生打過七十多場戰役,除了垓下之戰輸了,其他所有戰爭都贏了,然而最有名的是兩場大戰,一是巨鹿之戰,項羽以5萬人直接就消滅了秦軍40萬主力,另一場是彭城之戰,項羽以3萬精銳騎兵屠殺了劉邦56萬諸侯聯軍,這兩場大戰算是冷兵器時期最為經典以少勝多的戰役,放在東漢末年,沒有一個將領比得上,即使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漢中之戰等三國四大戰役,也絲毫比不上。
  • 第30話:飛翼騎兵--06波蘭主場球衣的故事
    ▼06Puma模板的背影,那一道拱弧這種帶著長條飄帶的旗幟的長矛,虎皮披風,使用的金飾,刺繡以及寶石裝飾的馬鞍, 鞍帶和韁繩的駿馬騎兵,就是波蘭歷史上戰功赫赫的飛翼騎兵(Polish Hussar)
  • 蒙古騎兵縱橫馳騁,打遍了天下無敵手,為什麼會被明軍迅速滅掉?
    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騎兵可以說是創造了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奇蹟,以為數不多的十幾萬部隊起家,建立了人類史上最大的帝國——蒙古帝國,幾乎囊括了當時的整個亞洲和部分歐洲。在成吉思汗興起後的幾十年時間裡,蒙古騎兵一時縱橫馳騁,打遍了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明國家也沒有對手,在其最為鼎盛的時期,蒙古騎兵就是無敵的存在。
  • 內蒙古騎兵一師的兩任達斡爾族師長
    抗日戰爭中,英勇的達斡爾族兒女前赴後繼,積極投入到抗日救國戰爭的歷史洪流之中,有的支援馬佔山等東北將領的抗日鬥爭,有的支援和掩護東北抗日聯軍,有的配合蘇軍搜集日偽軍情報,有的自發地組織民眾的抗日活動,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表現了崇高的反帝愛國主義精神。
  • 只滅了一個王朝,卻令整個歐洲陷入水深火熱中
    在我國古代歷史中,由於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影響,農耕文明與遊牧民族之間的矛盾總是不可調和。而在千百年的爭鬥之下,雙方也算各有優勢。相對而言,農耕文明的科技總是較為先進,但遊牧民族的身體素質與個人戰鬥力相對更強,而他們極具侵略性的舉動,也使得他們總是戰爭初期佔據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