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諧振是指所研究的串聯電路部分的電壓和電流達到同相位,即電路中電感的感抗和電容的容抗在數值上時相等的,從而使所研究電路呈現純電阻特性,在給定端電壓的情況下,所研究的電路中將出現最大電流,電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也最大.
1. 諧振定義:電路中L、C 兩組件之能量相等,當能量由電路中某一電抗組件釋
出時,且另一電抗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兩電抗組件間會產生一能量脈動。
2. 電路欲產生諧振,必須具備有電感器L及電容器C 兩組件。
3. 諧振時其所對應之頻率為諧振頻率(resonance),或稱共振頻率,以 f r表示之。
4. 串聯諧振電路之條件如圖1所示:當Q=Q ⇒ I2XL= I2 XC 也就是
XL =XC 時,為R-L-C串聯電路產生諧振之條件。
圖1串聯諧振電路圖
(2) R - L -C 串聯電路欲產生諧振時,可調整電源頻率f 、電感器L 或電容器C使其達到諧振頻率f r,而與電阻R完全無關。
7. 串聯諧振電路之質量因子:
(1) 定義:電感器或電容器在諧振時產生的電抗功率與電阻器消耗的平均功率
之比,稱為諧振時之品質因子。
(2) 公式:
(3) 品質因子Q值愈大表示電路對諧振時之響應愈佳。一般Q值在10~100 之
間。
8. 串聯諧振電路阻抗與頻率之關係如圖(2)所示:
(1) 電阻R 與頻率無關,系一常數,故為一橫線。
(2) 電感抗 XL=2 π fL ,與頻率成正比,故為一斜線。
當f > f r時, XL > XC,電路為電感性。
當f < fr時, XL < XC,電路為電容性。
當f = 0或f = ∞時, Z = ∞ ,電路為開路。
(5) 若將電源頻率f由小增大,則電路阻抗Z 的變化為先減後增。
9. 串聯諧振電路之選擇性如圖(3)所示:
(6) 若將電源頻率f 由小增大,則電路電流I 的變化為先增後減,而質量因子Q
值越大,其曲線越尖銳,即頻帶寬度越窄,響應越好,選擇性越佳。
(7) 當頻帶寬度BW很寬,表示質量因子Q值很低;若Q<10時,上列公式不
懂得分享,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