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 記者 李雨心
「廆山有鳥,如山雞,長尾赤如丹火,青喙,名曰鴒,其鳴自呼,服之不眯……」
《山海經》——鴒 廆山有鳥,如山雞,長尾赤如丹火,青喙,名曰鴒,其鳴自呼,服之不眯。
「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髮。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山海經》之乘黃「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髮。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
一個光怪陸離的異獸世界,和只存在於神話故事中的神怪畏獸,如果通過藝術化的手法、光影的手段來想像還原,那會是怎樣一番景象?一部在中國流淌了數千年的志怪古籍,如何在當代煥發出獨特的生命力?這,也許要去90後獨立攝影師煥煥的《山海經》系列作品中找尋答案。
人面魚身的鮫人、溫柔潔淨的神獸夫諸、「鳥首而魚翼魚尾」的怪魚……這些看似荒誕怪異的描述,常人連想像都難以拼湊出的形象,確實存在於古籍《山海經》之中。而將這些見所未見的神獸用現代的審美方式呈現給觀眾,就是煥煥正在做的事情。「我做這個作品的唯一目的,就是想要展示給人們一個獨屬於中國的神獸世界,更希望其能走出國門,被更多的人看到。」
《山海經-海內南經》---鮫人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二:「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攝影再現《山海經》的奇珍異獸
不久前,一則「華為註冊整本《山海經》」的新聞在網絡上不脛而走,把古老典籍中的神獸和先進的科技結合,讓不少網友感嘆這是「中國式的浪漫」。雖然之後有人指出,華為註冊的商標名字不光來源於《山海經》,但是大眾對於此事的態度,足見這本古籍到國人心中的影響力。
《山海經》作為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作者不詳,全篇記載荒誕離奇,卻包含了一個獨屬於中國的神話世界。古往今來,無數的名家名人曾走進這個世界探尋,譬如國人熟知的魯迅,幼年就對這本書心心念念。而對於煥煥而言,她不僅走進了這個世界,還用攝影的方式二次創作了這個世界。
《山海經-海外東經第九》之青丘國九尾狐青丘國在其北,其狐九尾。一曰在朝陽北。
在煥煥的《山海經》攝影作品中,人們能夠看到極強的視覺衝擊以及造型獨特的模特:有的額頭生出四隻鹿角;有的背上長著稜角;有的頭上插滿紅色的羽毛。「我希望我的作品既基於古籍記載,又有現代美感。所以我選擇了將神獸擬人化的方式,來呈現對於《山海經》的遐想。」
既要還原書中記載神獸的外貌特徵,又要展現其生活的環境,還要做出藝術美感,不管從哪個角度去考量,都不是一件易事。而且在煥煥之前,似乎沒有人成體系的做過此事。不管是服裝、道具、造型方面,都需要煥煥的「一條龍」服務。「該系列的所有服裝,都是我親手設計製作的,因為根本就沒法購買。」
在還原《山海經》中關於青丘九尾狐的記載時,煥煥訂做了9條尾巴,且每條長度為1米2;在拍攝上古神獸「夫諸」時,她用3D列印出四隻雪白的鹿角;還有渾身長滿火紅羽毛的神鳥鴒,製作服裝時她將上萬根羽毛一根一根的縫製。「我是一個不容易滿足的人,每個作品都希望能夠做到最好。」
《山海經》-東山經之鮯鮯之魚有魚焉,其狀如鯉,而六足鳥尾,名曰鮯鮯之魚,其鳴自訆。
掙錢來支持自己藝術創作
可以說,《山海經》系列帶給了煥煥不小的名氣。在去年到現在,她的微博粉絲漲了十多萬,更先後接受了《中國日報》海外版的報導採訪,央視、江蘇衛視等電視臺的節目邀約。但大多數的時間,煥煥選擇了躲在作品的背後。「我只是希望更多人知道《山海經》這個作品,而我更偏於做一個幕後的工作者。」
還有一點是,煥煥始終將商業與自己的創作分開。網絡中有不少網友被她的作品吸引,紛紛私信她能不能進行商業拍攝時,都被煥煥一一拒絕。《山海經》這一藝 術創作是煥煥拍攝世界的淨土,她不希望因為金錢喪失創作的欲望。於是,在別的姑娘都在掙錢買包買漂亮衣服的時候,煥煥需要掙錢來支持自己的創作。「基本上拍攝一組《山海經》的作品,從服裝道具上就要花費上萬元。」
《山海經之西山經》濫水出於其西,西流注於漢水,多如魮之魚,其狀如覆銚,鳥首而魚翼魚尾,音如磬石之聲,是生珠玉。
雖說《山海經》的創作是一件耗錢耗力的事情,但其也為煥煥帶來了無數的機會。在《山海經》逐漸成名的同時,很多影視劇組也找上了她擔任服裝造型概念設計,甚至有圈內人希望能與她一起創作出以《山海經》為題材的影視劇。就在不久前,舞劇《鴒》在成都開演,這個作品取材於《山海經》,由煥煥擔任舞美設計和服裝造型。
《山海經·中山經》之夫諸「中次三經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陽多琈之玉,其陰多赭、黃金。神燻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狀如蒨如舉。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到2019年7月,正好是煥煥的《山海經》作品開拍兩周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說道之前拍過的神獸「乘黃」,正好趁有時間再拍一遍。「當時條件有限,覺得那個作品還差了點意思,所以打算近期重新製作拍攝。」除此之外,煥煥的另一作品「二十四節氣」系列也在創作之中。「『二十四節氣』也是我們中國農耕文化所留下精華,但是對於現在城市的年輕人來說,他們並不知道這個時節有著怎樣的特點。所以我依舊用擬人化的手法來進行創作,希望能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用更現代的方式展現出來。」
二十四節氣之大寒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
讓青春力量激蕩,讓青春正氣昂揚。
封面新聞長期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你心中的新青年」人選。
哪些向前奔跑的身影曾感動過你?
快來給我們推薦吧!
【推薦方式】
歡迎通過封面新聞APP的爆料平臺,推薦你心目中能夠代表中國力量的新青年;與此同時,也可以在封面新聞微博、微信等平臺的相關稿件下方留言,歡迎向我們推薦。
【推薦標準】
①年輕:14-40周歲②正能量: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③責任感:遵紀守法,品德高尚,甘於奉獻④創新力:勤於學習,善於創造⑤引領風潮:在本職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具有良好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