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做個愛做夢的人

2021-01-20 孤島與花

點擊上方藍字[孤島與花],尋找內心的聲音




佛說:做個愛做夢的人

——一篇業餘的普陀山攻略


文/summer


對旅行的意義每個人看法不同,旅行後的每個人的收穫也不盡相同,但我認為好的旅行,是從荒蕪走到豐年。即時路途遙遠,行人寥落,也要懷揣著對旅行的未及之地的憧憬,去看看終點的風景,聽一聽千年一次的呼吸輪迴,感受一次萬年不變的對視和溫柔。


閨蜜說她急需要一段旅行,需要一段讓自己從上海這個讓人壓抑的城市中抽離幾天的休整期。聽到她的這個意願,很為她心疼,因為我懂她的累,她的不安,她的彷徨,她的無奈,我懂她未說出的埋藏在心底的負能量。曾經我和她有很多次旅遊的計劃,但都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實現,這次算是說走就走的修心之旅,她提出來,就去了有「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之稱的普陀山。




須彌芥子、三千世界。我一直認為,無論你我國籍如何、宗教信仰如何、血統如何,人類總在找盡一切辦法去探討生命的奧秘,試圖去發掘人性的規律,所以星座、宗教、血統甚至於屬相就應運而生。對於佛教,說實話,我和閨蜜都不能算個虔誠的信佛人,但是我敬畏佛祖神靈的神秘、莊嚴。對於一切有信仰的人,我都由衷的敬佩和尊重。我一直都相信,佛祖能聽到眾生萬萬千千的願望,從沒有怨言,一定是想讓我們做個愛做夢的人,對生活永遠充滿希望,因為在佛祖面前就和夢境中一樣,我們可以說出一切美好的祝願和未完成的心願。


我們從上海坐直達普陀山旅遊大巴到達普陀山客運站,客運站三樓有很大的一個食堂和休息區,簡單吃了些就在客運中心乘坐公交車前往朱家尖蜈蚣峙碼頭。普陀山是懸水海島,為保護生態壞境,不允許島外機動車輛進入普陀山,香遊客只能坐快艇或常規客輪抵達。但所幸很近,10分鐘的路程就到了。


抵達了普陀山,下起了淅淅瀝瀝的秋雨。客棧的小哥熱情好客,推著自行車來接我們,接過我們的行李,在前面為我們領路。雨打溼他的衣服,我們本想借把傘給他,但是他笑了笑拒絕了:「這點小雨沒什麼,一會兒就到了。」小哥他肯定不知道其實他那時的背影瀟灑的有點迷人。



我們到達了客棧,稍稍休整後,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但我們還是決定就近去西天景區,因為對這裡充滿了好奇,雨中爬山的經歷也是第一次。



雨水氤氳,空氣中似乎瀰漫著香油客嘴邊的呢喃的一句又一句佛經。我們一直向前,偶爾遇到旅遊團一行人,就跟上去,湊著團長,聽著他將這裡的故事。山上的寺廟很多,但每一個寺廟裡都要有不少香油客在敬香禮佛。


我們走進寺廟,收起手中的傘,走到寺廟門檻外的竹蒲佛墊前,無聲的許下自己的心願。願望不分大小,貴在虔誠。在佛祖神靈面前,我們眾生平等。即時前面的香油客叩拜駐足的時間太長,我們也不著急,任憑雨水落在肩頭,耐心等待。


我們去的那天台風來襲,雨雖不大,但越是上走,風雨越是肆虐,人也逐漸稀疏。走到心字石前拍照留念,同行的一位導遊說,在心字石前和心愛的伴侶合影,能夠和和美美,幸福一生。我希望無論什麼時候,我都能從心出發,站在心字石上方,而你,在離我不遠的地方。


 

經過一路的參拜和駐足,我們來到了西山頂端,雖沒有泰山一覽眾山小的豪邁之感,但雨水衝刷著天,水氣澎湃的天空和山腳下的一間間民宿,讓心無比的寧靜。

 


我們打著傘,總西山這一面走到了山的另一面,回客棧的路上,天色慢慢暗了下來。雨一直在下,路上的行人步履匆匆。

 


普濟寺是普陀山景區中最大的一個寺廟,也是所有香油客必去的一個寺廟。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千年古禪,你可以看到這裡的每一棵樹不分年輪長久都有人供養。你可以看到香菸嫋嫋,青煙瀰漫。




出了普濟寺可以看到離寺不遠處就有全國最大的放生池,成千上萬的錦鯉在這個鐘靈毓秀之地,聆聽萬萬千千的香客的心聲。


走過放生池,位於外圍的百寶塔也是普陀山著名景點之一,我們去的時候並沒有對外開放,只能在外面瞻仰這座神聖的塔,用相片留下些許回憶。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自古被譽為「人間第一清淨地」。我最愛海景,離普濟寺1公裡處可以看到百步沙、千步沙。可惜我們當時去的那幾天有颱風,景區為了保證遊客安全,百步沙、千步沙這兩個景點並沒有對外開放。如在夏日來的遊客,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景觀,或在遊山之後,赤足漫步其上,讓海浪親撫你的腳面,感受那份柔軟和趣味。或者靜靜地在沙灘上坐上一會兒,聽聽潮聲。或者乾脆換上泳裝下海,它會給你帶來無限涼爽。


雖沒有感受到波濤和金沙,但是憑著欄杆,吹著海風,看波濤拍岸,聽濤聲震耳,感「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也是一種獨特的享受。




最後我們去的是普陀山是全國最著名最靈異的觀音道場。普陀山有3大寺、88禪院、128茅蓬,僧眾數千。寺院無論大小,都供奉觀音,可以說是「觀音之鄉」了。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誕辰、出家、得道三大香會期,較為講究的人可以選這三個時期去普陀山拜佛。





我和閨蜜兩個到底算不上很懂佛理的人,但是對佛充滿敬畏,我們也相信佛文化的存在是我們生活和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始終認為,佛給了我們希望,給了我們寄託,佛語高深難悟,但我願以我的淺薄的認知去相信,佛祖在說:做個愛做夢的人,永遠都對要生活充滿希望。




作者說:這篇文章是在中秋後著手寫的,但是拖了這麼久,實在是慚愧,很遺憾這是一篇業餘的攻略,頂多算一篇遊記,但是普陀山值得一去,看風景也好,拜佛許願也罷,只要是能有所收穫的旅行就有值得被肯定的意義。這些地方是我走的幾個景點,並不全面,但很有名的景點大都已經提到,希望或多或少能有點幫助吧。



相關焦點

  • 佛說:人之所以做夢,不外乎這五種,看看你是哪一種
    做夢是每個人身體最正常、也是最不可或缺的生理和心理現象。當人們入夢以後,雖然身體會逐漸沉睡並停止工作,但有部分腦細胞仍在活動,這就是夢的生理基礎。 之於夢的定義我們其實很難用言語來描述,但不置可否的是,夢雖然荒誕玄幻,但夢對於每個人來卻也有可能是美好的。
  • 愛做夢的人
    講真,我就是單純的愛做夢,沒其他的想法。不是自己想做夢,而是每天每天,各種夢就不自覺地進入我的深層睡眠,我想這大約是白日思慮過甚造成的,因為沒有比這更好的解釋了,雖然白天我什麼都不想,我還是覺得自己可能思慮過多了。
  • 為什麼睡覺不停地做夢?多夢說明什麼?愛做夢的人不妨看看!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說日夜所思,夜有所夢。做夢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幾乎每個人都會做夢。一個美夢能夠讓人一天都可以維持良好的心態,而噩夢則會影響到睡眠質量和精神狀態;有些朋友認為夢多就是睡眠質量不好的表現,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睡覺時會不停地做夢?這怎麼回事?讓醫生來告訴你答案!
  • 做夢是怎麼回事?科學界怎樣解釋做夢?為什麼會做清醒夢?——下
    在玩遊戲的那些天,當參加人員睡著之後的第1個小時內,研究人員每過幾分鐘就把他們叫醒,發現大多數人都能夠回憶起夢見飄動的物體,就像遊戲中那樣。耶爾曼說,象這一類的研究收穫,證明做夢是人腦的一種適應能力,用於將白天的經歷進行細緻處理。耶爾曼說:「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夢中的情緒反映了人在清醒時候的情緒。遇到了讓人緊張或者憂慮的事情,其實在睡夢裡也會遇到。」
  •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我們的一生如煙花,不可能永遠懸掛天際;只要曾經絢爛過,便不枉此生。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生活之路不會那麼十全十美。學會面對,當我們真正地面對了苦和樂,得與失,成與敗之後,要選擇堅強;學會放下,當我們放下所有的糾結與不愉快,要選擇努力。一個懂得堅持並努力的人,當因緣具足時,你心中所有的善願都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得以實現。
  • 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解讀)
    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並大菩薩摩訶薩。無量百千人天大眾。一心恭敬圍繞而住。爾時世尊為說自證微妙之法。所謂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鮮白梵行之相。解讀:我是聽佛這樣說的。有一時,佛在王舍城羯闌鐸迦池竹林園中,與一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大眾一起,還有諸大菩薩摩訶薩,以及無量的人、天大眾,一心恭敬、圍繞著佛陀而住。
  • 愛做夢的人會變傻,這是為什麼?
    —— 來自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觀點其實愛做夢的人並不是容易變傻,不僅如此,科學證明:愛做夢的人會降低得痴呆症的可能。插畫師Lucy Campell深諳人與夢的交流是一場探險。它是兩個世界的碰撞,碰撞的結果可能是毀滅,也有可能是交融。發現一個有趣的夢,就是發現一個新世界——是對舊世界的突破,對新世界的探索。
  • 人為什麼會做夢?夢遊的人正在做夢嗎?他會做平時不敢做的事嗎?
    誰還沒有過做夢呢?不過是做一個夢或者幾個夢,又或者噩夢或者美夢的區別,但2010年鬼才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盜夢空間》第一次將夢拓展到了夢境與現實的交互之下,也許大家認識自己的夢是從《盜夢空間》開始的,但問題是我們的夢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它能不能被外界所幹預?
  • 愛做夢的人,才能理解夏天的美
    懷舊不必說了—— 兒時南方夏日裡又潮又悶的氣味;老房子被褥上六神花露水的殘香;柜子裡塞得亂亂的棉布T恤短褲;頭頂呼呼攪動的電風扇;高考時節檯燈下嗡嗡的小蟲;耳後粘膩的汗漬;黃昏時腳下騰起的溫溫熱氣;夜幕降臨時愛人伸出的手;
  • 佛說: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冥冥之中的命運
    可是佛在此時敲了個警鐘:「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冥冥之中的命運。」 言下之意,便是在告誡世人,相逢即是緣分,需要珍惜。 但須知,緣分自古不可強求,強求則世事一場空,唯有珍惜每一次相遇,才能得到最好的回饋。
  • 聖人到底做不做夢
    孔子和鍾建是同時代人。 那麼,如果讓孔子換在鍾建的位置,他會不會在把羋小姐從背上放下的那一瞬間,也從心裡把她放下了呢? 在那個時代裡,甚至根本沒有人會提出這種問題。 而到了文化發達的宋朝,這就真的是一個嚴峻問題了。
  • 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教認為,人人皆有佛性,無論做了多大的惡業,只要能夠斷惡從善,就可以成佛,於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成為勸人止惡揚善的經典語句。但事實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在前世經歷過多少?修過多少?積累了多少?你知道嗎?換句話說,「屠刀」的本質就是作人的迷惑:先使自我痴迷,然後又痴迷於自我!「人身」就是成佛的最後一道障礙,只有超脫捨棄了人,放下才能是佛。
  • 有趣的科學漫畫《愛做夢的愛因斯坦1——光速的秘密 》
    書名:《愛做夢的愛因斯坦1——光速的秘密 》    作(譯)者:(韓)宋恩英 著,(韓)申英宇 繪,張晨 等譯但是,能夠理解愛因斯坦的苦惱與人生的人卻很少,而能夠理解相對論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宋恩英編著的《愛做夢的愛因斯坦(1光速的秘密)》用生動活潑的漫畫以及愛因斯坦經常使用的「思考實驗」模式,讓同學們有機會一探愛因斯坦的人生與相對論的奧秘。
  • 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
    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我們一直在強調佛菩薩是全知者,不是神,也不是萬能的,那麼我們求佛為了什麼呢?為什麼還在說佛菩薩能夠保佑眾生呢?我們學佛就應當了解,「佛」並不是向外求的,「佛」就是我們人人具足的清淨自性。求佛,不是要你向外求,而是向內求,向自己的如來藏進行祈求。換句簡單的話來理解就是。
  • 佛只是人,人只是佛(美篇)
    但是眾生學習佛,往往不夠切實、仔細,忘了自家寶藏,於是煩惱痛苦產生了。百丈有一次對溈山靈祐說:「你撥一撥爐灰,看看是否有火?」靈祐撥了撥,說道:「沒有。」懷海便親自起身,深撥爐灰,找到了一丁點火星,就舉起來給靈祐看,說道:「這不是火嗎?懷海由此啟示靈祐佛性本來具足,絲毫都不欠缺,只不過常常被虛妄分別心遺忘了。
  • 10個冷知識: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做夢,做夢的頻率和智商有關嗎
    10個冷知識: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做夢,做夢的頻率和智商有關嗎
  • 關於做夢,可能讓大多數人都不太知曉的9個事實
    睡覺是每個人一天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在睡覺的時候又都會做夢,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那麼問題來了,你是否真的研究過關於做夢的相關知識呢?相信大多數人肯定是沒有的,甚至有人認為這方面的知識都是偽科學,其實並非如此,因為現在很多科學家也都在了解人類做夢的相關冷知識,從中獲得一些不一樣的科學研究,今天小編來聊聊,夢境解密:通過科學的方式,來解開人類做夢的9個有趣事實!
  • 關於做夢,可能讓大多數人都不太知曉的9個冷知識
    睡覺是每個人一天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在睡覺的時候又都會做夢,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那麼問題來了,你是否真的研究過關於做夢的相關知識呢?相信大多數人肯定是沒有的,甚至有人認為這方面的知識都是偽科學,其實並非如此,因為現在很多科學家也都在了解人類做夢的相關冷知識,從中獲得一些不一樣的科學研究,今天小編來聊聊,夢境解密:通過科學的方式,來解開人類做夢的9個有趣事實!
  • 佛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不可思議功德之事
    還有普廣:未來的世界中,假如有壞人和惡神惡鬼,見到有善良的男子、善良的女人,歸敬供養讚嘆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者不明真相還譏笑毀罵,誹謗說沒有功德和利益的事情,或者漏出牙齒譏笑,或者背地裡說壞話,或者勸別人一起說壞話,或者一個人說壞話,或者很多人說壞話,甚至一個念頭生出譏笑毀罵的。這樣的人,賢劫一千尊佛滅度,譏笑毀罵的業報,還在阿鼻地獄受到極其嚴重的罪報。過了這些劫以後,才生為餓鬼。
  • 淨空老法師:我們想供佛,不知道佛在哪裡?
    我們想供佛,很難,第一個,不知道佛在哪裡?現在如果真的把這個經讀懂了、明白了,就知道佛菩薩無處不在。要不要到寺廟?不要,佛在我們心裡頭,諸佛如來從心想生;鬼神亦如是,決定離不開我們的心想。離開我們的心想,他雖然在我們這個地方,他不現相,我們心一想,就有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