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心想事成,你就必須了解這個心理學定律

2020-12-04 唐若心學

文/王小林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我們常常說要夢想成真,其實夢就是一種內在的潛意識。潛意識是人類行為的源頭,我們所有的感受,判斷,分析和選擇都源於潛意識。所以,既然夢是潛意識的釋放,那麼我們所說的現實只是虛幻,夢才是真實的。

一、只有敢想,夢想才能變成現實

小時候我們對未來都懷著各種各樣的夢想,有的人想當一名科學家,有的人希望成為一名作家,還有的人想要成為一名醫生。然而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後,大多數人都將這一切忘卻了,唯有少部分人真的將夢想變成了現實。

這是因為這些人會把內心的夢想一直裝在大腦裡。雖然他們經歷的過程中充滿了誘惑和艱辛,但是他們堅持在自己頭腦中不斷上演自己實現夢想時的樣子,這一舉動使他們將夢想堅持了下來,並最終取得了成功。

誰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進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取得一定的成就,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內心不斷深化自己想達到的目標,在心中不斷想像夢想達成的樣子。

二、角色深化定律:「霸王別姬」中的張國榮

還記得在張國榮決定出演霸王別姬後,在北京苦苦學習了近一年的京劇,這不僅讓「霸王別姬」攬下了多項大獎,還塑造了很多經典的角色,由此可見只有高標準的要求自己才能夠將自己的「角色」扮演好。

當別人問張國榮為什麼對自己要求這般苛刻時,他笑著說:「每當我重新溫習一遍臺詞時,總能體會到其中更深一層的情感,這種情感讓我對於表演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每當我站在舞臺上時,就漸漸和角色融為一體了。所以,為了能向觀眾呈現高水平的表演,並更好地表達角色的內在情感,我必須反覆練習。」

當一個原本不屬於自己的角色被反覆演練後,在我們的意識裡就會不知不覺地將自己歸入其中、融為一體。這種將內心的感覺和角色在頭腦中不斷演練深人的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角色深化定律」。

三、我們應該要敢於去夢想

拿破崙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當將軍之前,士兵必須先以將軍的標準要求自己,在內心裡把自己當成將軍。

當將軍這個角色在他心裡根深蒂固後,他才會在戰鬥中更加英勇,更加注意鍛鍊自己的軍事技能,這樣才有可能有朝一日成為將軍。拿破崙對此深有體

拿破崙上學時,由於家境貧寒,他經常受到富家子弟的鄙視。然而胸懷大志的他並沒有因此消沉,而是繼續為自己的夢想努力著。他堅持學習軍事和法律,並對其中的案例進行反覆的琢磨和思考。

當他真正走上戰場後,終於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抱負,戰功卓越,還給後人留下了著名的《拿破崙法典》。他曾經驕傲地告訴別人,這一切在他頭腦裡已經重複了上千上萬次了,它已經近乎於完美,因此才會在真實中表現得幾乎完美。

時光流逝,無數偉人已不見蹤影,但很多人仍然對這位曠世奇才深表敬重和佩服,他不斷演練自己夢想中角色的精神和方法,更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角色深化定律其實告訴我們,有時阻礙我們夢想就是自己,如果我們敢想敢做,就會突破生命中各種限制,變得越發的勇敢與優秀。

今日話題:你會利用這個心理學定律成就自己嗎,歡迎留言探索與交流。

相關焦點

  • 3個心理學定律幫你得到「想要的」
    然而拼搏過後,有人因為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迷茫,有人由於承受不了奮鬥的壓力而退縮。前不久,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發了一篇題為《你想要的,總會在合適的時候到來》的文章,戳中了不少人的痛點,同時也用一個簡單的心理學道理——只要堅持、堅信就會有所收穫,給了他們拼搏的信心。   文章講述了一個女孩獨自在北京打拼的故事:她熱愛電視,為了這個夢想,從一所普通大學考上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
  • 心理學:這四個心理學定律,會讓你越來越幸福,一定不要錯過
    下面介紹的四個心理學定律,能讓你降低內心的衝突,提升幸福感。一起看看吧。1、不值得定律—學會取捨不值得的定律是說,不值得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也就是說,當你自己打心眼裡都認為這個事情不值得做,那麼註定就做不好,與其別彆扭扭,註定失敗,不如乾脆不要做。
  • 心理學:要想生活得更好,你必須懂得這三大定律
    知識很多,但是關於人生的一些基本的知識才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根本,要想生活得更好,你必須懂得這三大心理學定律,它是我們生活的指導原則,也是世界運行的基本規律,了解這幾大定律,你對世界的運行也會更加明白:概率論是我們必須要懂得第二大生存定律。
  • 懂得這個心理學定律,你才能在人際關係中來去自由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心理學上有一個重要的定律叫做,課題分離。這是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一個重要論斷。他曾講述,課題分離其實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課題負責,而不要幹涉別人的課題。
  • 著名的心理學定律,你知道幾個?
    其中最有趣的學科莫過是社會學和心理學。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的摸索,逐步總結出了幾個著名的定律,這些定律經過很多年的驗證了其正確和有效性,正在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左右著人類的發展。那麼這些神奇定律,你知道幾個呢?皮格馬利翁效應該效應是說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如此成就。
  • 《墨菲定律》也能指導愛情,10句話教你看透對方內心,你了解了嗎
    墨菲定律的應用在生活中可謂是非常廣泛的,它的發現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可以參考的事情,比如說,墨菲定律的概念就是,你想什麼就來什麼,一件事情有變壞的可能,那麼,只要它的機率大於零,就一定會變壞,所以,墨菲定律不僅在生活當中,而且在感情方面,也是有跡可循的,它在心理學上,對很多人拿來當作參考材料,並且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 《人際關係心理學》:讓你人緣好到爆的五大心理學定律
    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原因就在於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上的差異,當我們懂得運用心理學定律,去掌控談話的藝術,人際交往就能遊刃有餘。《人際關係心理學》一本教我們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應用心理學讀物,本書梳理了人們在社區活動中的言行特徵,深入分析了各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針對許多人際交往中的難題提出了簡單易學的解決方法。
  • 心理學:掌握人性這7大定律,你才會越活越智慧
    心理學:掌握人性這7大定律,你才會越活越智慧1、掌控定律如果你的感覺良好,樂觀面對自己,那麼你就會逐漸地感覺你可以掌控自己。心理學:掌控定律2、漂流瓶定律當你不打算計劃時,你正在計劃失敗。有很多人痛苦、不幸、悲慘、沮喪、無法達到想要過的生活,就是因為人們依賴漂流瓶定律而生活。
  • 知道越早越好的心理學定律!
    1.韋奇定律——不要讓閒話動搖了你的意志即使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難不動搖。這種現象被稱為「韋奇定律」。它是由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經濟學家伊渥.韋奇提出的。一旦確立了自己的目標,就要一直走下去,如果自己覺得那就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努力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2.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即所謂的「從眾」。
  • 吸引力法則:我們都是磁鐵,故而可以「心想事成」
    導語:吸引力法則:我們都是磁鐵,故而可以「心想事成」一直以來,我們都有一夜暴富的夢想,也幻想能夠心想事成。那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嗎?今天老賈就明確告訴大家,這是真的。【垃圾騙子,又想騙我,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各位先別急著打,且聽老賈把話講完。
  • 懂這些心理學定律你的人生就成功一半了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難以抉擇,有沒有一些好的方法能讓我少犯錯誤呢,其實很多的心理學家經過了大量的實驗,總結出一些心理學的定律,這些定律不一定在每時每刻都正確,但是一定會輔助你作出正確的判斷。因為大多數是某個故事或人而記住的,所以大多數定律是以人名命名的。
  • 心理學:你對莫非定律了解多少,如果你真想點進來,就會點進來
    所謂莫非定律,最早就是出自這部卡通。後來又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莫非定律,原來的那一則因而又被稱為莫非第一定律 (Murphy’s First Law)。莫非定律風行一時,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琅琅上口。為什麼總是這樣倒黴?
  • 墨菲定律的實際應用,10個理論,讓你學會在生活中注意細節
    近幾年墨菲定律,這一個理論非常受大家的歡迎,尤其是在心理學上,因為它總是能夠反映一些生活當中奇怪的現象,就比如說,如果你面臨兩個選擇的時候,有一個會導致糟糕的結果,而且,在你的心中越不想讓這件事情發生,那麼它就越會發生,其實這不僅僅是關於概率的問題,還有關於你自我的心理暗示。
  • 心想事成有沒有道理?
    還有就是現在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人,好像已經不多了,這個曾經在十幾年前很是紅火了一陣的「法則」似乎也沒有吸引力了。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是成也宣傳,敗也宣傳。當年吹捧得有多厲害,現在就有多受冷落。問題是,這個吸引力法則的本身,或說它的主要的內核,是不是科學,有沒有用,能不能驗證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對什麼量子力學那一套說法,不了解。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下,我的理解。
  • 了解支配我們的心理學秘密,戰勝心靈魔鬼成為人生贏家
    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相處方式,想要在負責的人際關係中全身而退已不容易,而要在其間如魚得水更加困難。此時,如果我們了解人們心裡到底在想什麼,一切都變得明朗起來。書魚的著作《墨菲定律》就是幫助人們了解「那些無聲無息又無所不在支配我們的心理學秘密」的「葵花寶典」。
  • 《墨菲定律》:4大心理學效應,教你洞悉人性的本質
    首先讓我們看看墨菲定律是什麼。我們所謂的墨菲定律實際上是很偶然的。這是墨菲和一些同事進行實驗時得出的結論。在此過程中,只有一個小環節出了錯,並且該實驗完全失敗,因此墨菲得出結論,只要一件事出錯的可能性大於零,那麼它一定會出錯。今天,這四個最重要的規則和效應能否解決你當前的一些困惑?
  • 《墨菲定律》中10個心理學,一眼看穿對手心思,讓你扭轉乾坤
    人們常說的墨菲定律其實是一種心理學。而發現這一定律的人,既不是科學家也不是哲學家,而是一位工程師。他的名字叫愛德華墨菲,而這一定律的得出,是因為他做了一個實驗,就是有人將16個裝備全都放錯了位置。於是他就得出了一個結論說,凡事可能出岔子,那麼它就一定會出岔子。
  • 七大心理學,你了解嗎?
    那麼,你們真的了解這七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嗎? 今天,攝影樹洞萌萌就來具體給大家講解下這七個心理學效應,了解七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做個智慧的人。 1、飛輪效應
  • 當生活中有人,沒緣由地讓你感到不舒服,在於心理學上的這條定律
    如果世界上存在一條定律,那麼這條定律非熵增莫屬,化學家阿特金斯曾將它列為「推動宇宙的四大定律」之一。它是物理學家心目中無比堅定的一個信仰,連引力公式都可以改寫,但熵增定律卻從未被違反!宇宙大爆炸,從爆炸的那一刻開始。一切開始變得無序,變得混亂,變得混沌。同樣的當人從出生那一刻開始,他就不斷熵增,不斷地邁向死亡,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
  • 有趣的心理學規律——墨菲定律
    這裡是《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系列文章,用來收錄這些規律方便查找。今天介紹第八篇——墨菲定律。電影裡不止一次的提到這個名詞,但是墨菲定律到底是指什麼呢?還有上學的時候,只有一個知識點沒有複習到,心心念念的希望不要考,但是這個知識點偏偏出現在佔分非常多的題目中。經常出門之前記得一定要帶的東西,臨出門偏偏就忘記帶了。墨菲定律內容並不複雜,道理也不深奧,用一句中國俗語解釋就是「怕什麼,來什麼」。這個定律告訴我們平時工作生活中不能忽略小概率事件發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