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路因為紅綠燈太多不被看好。
東方網9月19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8月27日,本報報導了《靜安擬打造三大慢行圈》一事,日前記者旁聽了靜安慢行系統課題研究專家意見徵詢會,眾專家紛紛為該區的慢行系統支招,不少人還指出其中的一些規劃的可行性,並提出了各種建設性的意見。
路線設計:
建議變成環狀路線
在徵詢會上,幾位專家不約而同指出,在《靜安區域步道系統初步研究與構想》課題報告中的三條慢行步道規劃設計以直線型的居多。
在這些直線型的道路上,每隔一段就會碰到紅綠燈,這也使得跑步受阻,而在課題報告中提到使用手動信號燈來應對紅綠燈問題,幾名專家均認為信號燈實際操作起來可行性不大。
「目前的三條路線有的不具備慢跑條件,以昌平路(江寧路——武寧南路)為例,沿途有不少紅綠燈,即便跑起來,也會覺得不方便。而一些機動車道,如果要改成單向通行,難度也比較高,較難實施。」靜安規劃建築設計院院長龔斌以馬勒別墅為例,做了一個示範,「馬勒別墅周邊一帶的路段包括陝西南路、巨鹿路、富民路、陝西南路、延安西路,呈環形狀,很適合跑步。建議靜安有關部門先建成這些點狀的路線,今後再做調整,將點與點有機聯接起來。」
事實上,在接下來的探討中幾位專家都提到了封閉式環狀路線的設計。有幾位專家建議圍繞上海展覽中心和靜安公園做成慢行步道。「從南京西路上的上海展覽中心正門進去,橫穿到延安路,右轉到銅仁路,再回到南京西路。其間不會碰到紅綠燈,畢竟相比舒適,交通安全更重要。」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二所所長奚文沁的支招得到了不少專家的贊同。
在具體路線討論過程中,上海漢米敦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主任規劃師嚴含指出,南陽路和巨鹿路的規劃需要商榷,前者要考慮安全性是否有保障,後者可能會影響正常的交通。而奚文沁則指出,昌平路、南京西路的路線已經很成熟了,未必非要刻意標註為慢跑路線。此外,在線路設計上可以再優化,譬如作家協會要開放很難,不建議進端式的路線,可以考慮一些開放式的特色弄堂。
最後,眾人一致建議將濱江親水區域列入步道規劃的考慮範圍。
跑道材料:
採用不易耗損材質
在原來的規劃設想中,提到了鋪設塑膠跑道的方案。
這一設想遭到了絕大部分專家的反對,理由是顏色太突兀、成本高、養護難、易損耗。龔斌提出,可以使用鋪地磚的方式,採用拼花的形式,區別於普通的人行道,形成反差。利用道路養護的時候鋪設,這樣可以節約一大筆成本。
對此建議,華東規劃院院長、總規劃師李東君也表示贊同,他建議建慢行步道的投入要儘可能少,最好採用色彩不是很鮮豔、不易損壞的石材、陶板磚等硬質材質。在設計上可以向世紀公園學習,每500米標註消耗了多少卡路裡,也可以採取隱性表示的辦法。
李東君還提出,步道建成後要系統管理,與周邊商店、居民點形成整體系統,不能做得很漂亮,但沒法用。在付諸實施過程中,也採用先易後難的步驟,不要貪大求全。「建議有關部門先行動起來,做幾個示範點,碰到問題再修正,如果把什麼都想清楚再做,估計要很長時間,不如邊做邊看。」
專家建議:
多區著手規劃慢行系統
「步行是我每天的生活方式,靜安這次做的是大好事。」但考慮到靜安區域小,交通空間有限,汪均浩提出,可以在步道開放時間上打時間差,分區域分地點開放。
奚文沁也認為,現在交通壓力大,一些市民的出行方式以小汽車為主,除了慢跑的健身步道外,還可以規劃步行網絡,這些網絡的用途不同,針對居民、白領、健身者、旅遊者有不同的路線。「事實上,現在黃浦區就在規劃慢行系統,即將發布這一消息。靜安區相較黃浦這一老城區,實施起來會更方便。希望靜安可以好好梳理一下有潛力的路段。」
李東君也認為,這一課題報告極具價值,「據我所知,嘉定新城、崇明陳家鎮等都在規劃慢行系統。靜安區作為市中心的老城區,倘若實施更有示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