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一:艾爾Ale Vs 拉格Lager
「艾爾」和「拉格」指的是啤酒的發酵方式。
「艾爾」用的是上層發酵,酵母浮在發酵溫度高的麥芽汁上面,最大程度保留啤酒花的香味。
「拉格」用的是下層發酵,酵母沉在麥芽汁下面,發酵溫度較低,這種發酵方式更容易工業化生產。
精釀啤酒,就是艾爾工藝發酵的。
由於發酵方式不同,艾爾啤酒會先聞到啤酒花、酵母和其他天然輔料的香味,然後是麥芽的芬芳。
拉格剛好相反,首先會感受到麥芽的香氣,然後才是酵母和啤酒花的味道。
大多數的精釀啤酒屬於艾爾。而市面上的大綠棒子基本屬於拉格。
知識點二:艾爾類啤酒的延伸分類
1、Pale Ale(PA):淡色艾爾
特點:啤酒花的香味清新怡人,溫和清爽,門檻低,隨便喝。
2、India Pale Ale(IPA):印度淡色艾爾
特點:酒花較多,口感比較苦,但香氣十足,從花香到果香到木香,不建議搭配食物飲用。
3、Porter:波特啤酒
一種英國的Ale,採用烘烤過的啤酒花釀製。
4、Stout:世濤啤酒
世濤起源於波特,相比較傳統波特而言,世濤使用了更多的原料,尤其是烘烤過大麥、深色麥芽例如巧克力麥芽的比例等大大提升。這賦予了世濤更高的度數、普遍非常濃烈的烘烤大麥焦糊味、更加豐富和有層次感的口味。
5、Trappist & Abbey Beer修道院啤酒
修道院啤酒是現代比利時啤酒中的重要流派,它又分為真正由修道士親身參與釀製的Trappist(特拉比斯特啤酒)和授權非修道院酒廠製作的Abbey Beer(阿貝啤酒)。
修道院啤酒富含麥芽和木桶的芳香,口味很重,屬於烈性啤酒。
知識點三:精釀啤酒的進階指南
知識點四:適合女生/入門喝的酒。
知識點五:啤酒那些不為不知的冷知識
1、光線是啤酒的第一殺手,它會讓啤酒產生臭味,這種臭味聞起來像臭鼬屁。
2、啤酒花用來釀酒,只能用花,不能帶種子。我們喝到的啤酒,全部來自雌性啤酒花,帶種子的雄性一長出來就被拔掉了。
3、目前世界上度數最高的啤酒是蘇格蘭一個酒廠釀造出來的【蛇毒】,度數67°。
4、200年前倫敦發生了一場啤酒淹災。這場啤酒水災總共造成七人死亡,而他們的死因主要為淹死和撞擊致死。人們用了幾個星期才能將所有啤酒抽走,而啤酒的氣味更用了幾個月才完全散去。
5、英國威廉王子舉行世紀婚禮那天,蘇格蘭啤酒公司BrewDog推出一款具有壯陽作用的啤酒,該公司的網站宣傳稱,喝3瓶他們生產的這種啤酒,其壯陽作用相當於服用一粒偉哥。
二、「精釀」這個詞是怎麼來的?什麼啤酒才有資格自稱「精釀」?想深入了解中國精釀,就要從它的發源說起。
「精釀」啤酒最先起源美國,英文是Craft Beer。Craft意思接近於「手工藝術」。
後來,是中國的精釀(文案)大師把這個英文翻譯為「精釀」。
這種啤酒為啥叫「Carft Beer」呢?江湖流傳著很多說法。
有人說,其實不是商家媒體選擇了「精釀」,而是他們為了適應消費者需求才使用「精釀」來宣傳。就像「天然無公害」食物一樣,它接近於一種營銷概念。
還有人說,它的定義是對小眾品牌的一種保護。
傳統大廠為了降低啤酒的成本,會儘量生產出一種爆款口味。而走地域特色、定製路線的精釀恰恰是相反的。所以在剛開始,大型資本、工業酒廠天然就是這些精釀啤酒的殺手。
起步小型的特色啤酒顯然拼不過大廠,為了不讓自己夭折在搖籃裡,就用「精釀」這個名字來更好地保護自己,推動這股潮流。
總的來說,「精釀」是在美國誕生的一個創新的酒品。
從原材料、到木桶、到細菌、到各種瓜果蔬菜等輔料,它的玩法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釀酒師做不到。不過,一直以來它都沒有一套製作標準。
創新,是精釀的靈魂。如果非要給精釀下定義,那大概就是:小型獨立的酒廠或啤酒屋,以誠實的態度生產的創意啤酒。
精釀啤酒的本質,就是一種精神。
三、「水啤」銷量連降五年,精釀一路飄紅:中國人為啥越來越喜歡喝精釀?2015年,精釀在國內進入高速發展期。
這一年,中國的中產階級崛起了。這群人跟精釀啤酒相見恨晚,一拍即合。
有數據顯示,精釀啤酒是在傳統啤酒產銷量呈負增長的背景下,異軍突起的。
圖表可見,中國啤酒的總體產量從2014年起連續下滑。
精釀啤酒的消費比重逐年升高。
可以說,精釀啤酒是消費升級的產物。
光著膀子喝冰鎮啤酒的日子已經無法滿足所有人,如何有逼格地喝一杯好啤酒已成為消費者的新追求。
正如英敏特公司食品與飲料副總監福賽斯說 :「 消費者更願意花更多錢購買批量更小、 更手工製作的啤酒 ,而不是大批置生產的啤酒 。對於這些消費者來說 ,精釀啤酒迎合了他們對新體驗的渴望 。」
此外,國人強大的社交需求,同樣讓精釀得以大展拳腳 。
一直以來,國人的社交需求和花費都不低,於是,精釀作為新奇高端的社交貨幣,在社交場景中迅速圈粉無數。
值得一提的是,它不僅捕獲男性消費者,還以它的花香、果香、可可香等等各種口味,成功捕獲了不少女性消費者。
四、精釀啤酒和工業啤酒區別在哪?精釀啤酒會取代工業啤酒嗎?首先,我們看看工業和精釀之間的區別。
可以看到,他們的發酵工藝不同,精釀投入的原料成本更高,發酵時間更長,口味也更濃。
那麼精釀啤酒就是精品,工業啤酒就是次品嗎?
並不是。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技術不成熟的年代,拉格(工業啤酒的釀造工藝)的釀造工藝十分複雜,這也曾經讓它成為最昂貴的啤酒之一。那個年代,拉格也算是「精釀」吧,如果不是工業的進步,其實你也喝不上這瓶大綠棒。
至於對精釀這個概念,要不要按「精品」的字面意思理解,這更多取決於廠家,而不是名字。
貼個卡通加句俏皮話,再灌點濃苦的啤酒,就打著精釀的旗號出來賣的,只能叫劣質貨。
不過,精釀在國內作為一種「先進文化」的代表,加上酒廠的包裝和投入,的確賦予了精釀啤酒更高的價值。
另外,精釀帶來的文化體驗和與眾不同的滿足感,精釀獨有的「釀造自由」精神,是工業啤酒不具備的。毫無疑問,它更能滿足中產消費者的對美好、獨特事物的追求。
當消費主義持續成為社會主流,精釀啤酒的勢頭也會越來越猛。
不過,工業和精釀之間不是對立關係。
精釀啤酒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工業啤酒作為實惠而又涼爽解渴的「肥宅水」,在很多國人心目中依然不可或缺。
總的來說,高逼格有高逼格的市場,接地氣有接地氣的市場,對於不同消費品的選擇,取決於不同人的需求。
五、從入門小白,到斬獲中國精釀啤酒大賽大獎,他做對了什麼?在新疆的雪山腳下,有一個精釀啤酒廠——飲馬南山。
它的故事,要從一次偶然邂逅開始說起。
傳說有一枚喝慣白酒的豪氣新疆漢子——閆總,在朋友的種草下喝了人生中第一口精釀。
此後,他的新世界大門被徹底打開,並且再也停不下來。
他辭去鐵飯碗,跟合伙人在新疆南山以南,開了一家精釀啤酒廠,取名「飲馬南山」。
兩年不到,他的「新疆風情」精釀就完成了眾多一二線城市布局,其中的一款啤酒「南山小麥」,還一舉得了2018年中國精釀啤酒大賽銅獎,這是中國唯一針對精釀啤酒行業的專業級比賽,可謂戰績喜人。
讓我們來圍觀一下,飲馬南山都做對了啥?
(1)深入市場調研,並依託本土文化走入大眾視野。
精釀啤酒,通常都充滿地域風情,而這種文化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飲馬南山把工廠開在新疆南山腳下,用冰川水、冰川雪菊、新疆小麥這些地域元素,打造了一個神秘而小眾的精釀品牌。
在品牌成立初期,閆總就進行了大規模的市場調研。
說起這個「市場摸底」的歷程,銷售代理陳智回憶:「廣州、深圳、香港、珠海、南京、昆明...甚至是順德、潮州這些三四線城市。我和閆總每到一個城市,晚上吃完飯都打開手機找當地的精釀酒吧,然後去把所有的酒都品一遍。」
對於南山小麥拿到大賽銅獎,閆總一臉胸有成竹。他說,南山小麥是一款很符合消費者口味的產品。
(2)採用物理保鮮,突破鮮啤的地域銷售限制。
當別的精釀還在尋思怎樣才能「出圈」,把鮮啤從酒吧周邊幾公裡的銷售圈,拓展到全國,飲馬南山精釀鮮啤從一開始就做了全國範圍的市場布局。
作為鮮啤,因為未經高溫殺菌,啤酒中保存了一部分營養豐富的酵母菌,所以口味比普通瓶裝熟啤鮮美。
但與此同時,這也是它的死穴。鮮啤酒的保質期一般只有7天,最長不超過30天,所以這類啤酒一般只能就地銷售。
怎麼樣才能讓全國人民都喝上自己的鮮啤呢?
答案是:物理保鮮技術。
飲馬南山能夠在不添加防腐劑的前提下,讓新鮮啤酒保存60天以上。這,就給鮮啤突破地域銷售限制帶來了機會。
目前,飲馬南山精釀是全國唯一一款能在終端銷售的精釀鮮啤。它帶著新疆的味道,「穿越時空」來到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中。
(3)添加珍稀元素,賦予產品新鮮感與高價值。
飲馬南山啤酒最大的亮點是加入了一些「寶藏」,使得精釀啤酒「更精」。
首先,飲馬南山用冰川水釀酒。並且這個冰川形成於480萬年前,它的水源在自然界水齡最長,從未受過任何汙染與再循環。
在啤酒裡,還添加了珍貴的三年新會陳皮和海拔三千米雪菊。
選擇正宗的新會三年陳皮,並不是純粹為了提升「逼格」。精釀啤酒是嬌貴的東西,必須用同樣高品質的配料才能碰撞出「就是這個味兒」的感覺。
而雪菊就更厲害了。它是真·高山雪菊,來自海拔三千米的克裡陽雪原產地,品質和功效比市場那些人工種植在低海拔的「盜版雪菊」要好。
「雪菊是在雪線3000米以上開的花,跟雪蓮一樣」 閆總說 「這是很嚴格的字眼,它很敏感」。
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裡」,這小小一口酒,是地理位置、氣候、土壤等等許多精密條件在背後共同促成的。
它把珍稀感、異域感的光環,像麵包屑一樣灑在酒裡,賦予了啤酒一種新鮮感與更高的價值感。
國內喝精釀的人,本就是對新品、對精品感興趣的人。「新上加新,精上加精」,這就是飲馬南山的聰明之處。
(4)實現魚和熊掌兼得,解決需求衝突。
飲馬南山有一款拉格類酒叫赤兔馬,它有類似IPA的口感。IPA意思是「印度愛爾啤酒」,它是精釀的一種,苦度比一般啤酒要重。
有些人喝完IPA會這樣想:如果這款酒沒有那麼苦就好了。
洞察到了這部份市場需求後,飲馬南山便做出了這款有著類似IPA的感覺,又比IPA好入口的酒,完美地解決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需求衝突。
「我們做這款酒是用來平衡市場的」閆總說。
(5)抓住小眾需求,專門為發燒友打造烈酒。
飲馬南山還專為發燒友打造的一款叫「比利時」的烈性艾爾。
「比利時」是一款名副其實的烈酒,不是一般人能喝。酒鬼壯漢在它的面前,也是一兩瓶就倒。
但是對於發燒友而言,他們天然就對這款酒上頭。說起這款酒在粉絲圈的受歡迎程度,閆總說:「一大波朋友聚會,他們只喝這個(比利時),夠勁兒,你怎麼給他說他都要大口喝!」
不過,小眾也是真小眾。除了飲馬南山的釀酒師,目前沒有其他人掌握這款酒的釀酒技術。
製作和飲用的高門檻,讓這款酒的用戶範圍變得小而精準。它更能夠理解目標用戶,也更有可能在市場突圍。
六、面對幾百億市場想像空間,中國精釀的前景如何?精釀在中國市場,機遇和挑戰並存。
(1)機遇: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一年的啤酒產值近5000億元。
假設創業者能夠擁有1%市場份額,那就是50億元,這個數字可謂非常具有想像空間。
再參考精釀啤酒的發源地美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市場份額從2006年的5%一直漲到現在的25%。
而截至2019年,中國精釀啤酒的市場份額才佔到 2.4%。可見,我國精釀啤酒的增長空間巨大。
還有一個好消息就是,在2018年,中國就正式將精釀啤酒納入國家標準範圍,起名「工坊啤酒」。精釀啤酒在中國一直缺乏一個決斷性的定義,這個名字雖然聽著沒那麼高端,但總算為它鋪好了路。
「5年之內,精釀啤酒的市場份額能夠達到5%,再過5年,精釀啤酒的市場份額能佔到10%,它能夠成長為幾百億人民幣的市場。」酒花兒精釀啤酒的創始人沈凱說。
雖然傳統大廠在生產精釀中具有某些天然優勢,但沈愷對精釀創業保持樂觀。
他認為,傳統大廠對於精釀啤酒的理解還在淺層,很難短時間內完成講究品種多樣、追求個性的優質精釀。另外它們還會受原價格定位的影響,消費者一時會很難接受「平價品牌」賣出的高價。
(2)挑戰
雖然精釀的市場趨勢很好,但精釀啤酒並不是一個好做的生意。
從原材料看,目前國內對麥芽、啤酒花、酵母的自給能力有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最怕政策有什麼風吹草動。
從供應鏈看,建造一個釀酒工廠,罐裝設備和釀造設備都是近三千萬起步,如果沒有一個億就要考慮一下了。
如果使用代加工模式呢?下面這些坑都有人踩過:
工廠的主要客戶是大廠,未必接小廠的單子;精釀的釀造工藝容易堵塞工業啤酒生產線;啤酒工人的專業程度有限;每個批次的產品穩定性無法保障。
從人才儲備看,目前國內沒有針對釀酒人才專門的培訓體系,所以很缺人才。另外,創新力的不夠,也導致精釀啤酒的同質化嚴重。
從文化上看,美國精釀啤酒最早是由1960年的「嬉皮士」發起。嬉皮士反對以大工業,追求手工、個性和極致的品味。嬉皮士精神,就是美國精釀的文化支撐。
而中國精釀啤酒的文化背景是缺失的。怎樣才能讓消費者認識、認同精釀?也是一個問題。
總的來說,精釀在中國還在黃金髮展階段,窗口期還沒有關閉。
在機遇與挑戰並存中,精釀啤酒創業者們需要增進創新力,在「質」上不走捷徑,並且抱團推進精釀文化的傳播,促進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提升、文化認同,佔領消費者的心智,才能在未來的巨大藍海市場中穩穩地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