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發布生物天然氣產業發展指導意見 力爭2030年年產量超過300...

2020-12-06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楊 萌

  2月2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於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

  在《指導意見》中指出,當前我國生物天然氣處於發展初期,面臨著技術不成熟、產業體系不健全、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急需強化支持、完善政策,加快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步伐。

  為了加強規劃指導,《指導意見》中還明確,將編制國家生物天然氣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生物天然氣商業化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等。同時,還將根據國家規劃和重點地區省級規劃,大型能源企業以及其他有實力的企業編制本企業生物天然氣發展規劃,面向全國謀劃提出項目布局。

  昨日,有行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還有很大挑戰和困難。可以預見,生物質能是可再生能源領域最重要、也是能發揮更多作用的能源資源。但相比其它可再生能源產業,生物質能的技術進步、產業發展和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還需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動。

  從細則上來建,《指導意見》提出了我國未來生物質能的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

  三步走大力發展生物天然氣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8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87萬億千瓦時,其中生物質發電90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0%。去年年我國生物質能裝機和發電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態勢,且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不斷創新高。

  而對於未來,我國生物質能的三個階段發展目標,國家能源局在《指導意見》中指出,第一階段,到2020年,生物天然氣實現初步發展,初步建立產業體系,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20億立方米,年替代縣域及農村散煤約34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620萬噸。年處理農作物秸稈超過1000萬噸、畜禽養殖廢棄物超過2500萬噸,其他城鄉有機廢棄物超過500萬噸。

  第二階段是快速發展階段。到2025年,生物天然氣具備一定規模,形成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燃氣新興產業。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150億立方米,年替代縣域及農村散煤約250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4600萬噸。年處理農作物秸稈超過7500萬噸、畜禽養殖廢棄物超過1.8億噸、其他城鄉有機廢棄物超過3000萬噸。

  第三階段是:穩步發展階段。到2030年,生物天然氣實現穩步發展。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300億立方米,佔國內天然氣產量一定比重。年替代縣域及農村散煤超過500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超過9300萬噸。年處理農作物秸稈超過1.5億噸、畜禽養殖廢棄物超過3.5億噸、其他城鄉有機廢棄物超過4000萬噸。

  此外《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還提出了加快生物天然氣工業化商業化開發建設的總體要求。實施分布式商業化開發建設、專業化企業化投資建設管理、鼓勵燃氣經營企業開發建設生物天然氣項目、加快形成現代化新興工業等不同的要求。

  從我國能源結構以及生物質能地位變化情況來看,近年來,隨著生物質能發電持續快速增長,生物質能裝機和發電量佔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斷上升。具體表現為:2016年我國生物質能源發電量佔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比重為4.20%,2017年上升至4.68%,2018年達到4.84%;2016我國生物質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佔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為2.13%;2017年上升至2.27%,2018年達到2.45%。生物質能發電的地位不斷上升,反映生物質能發電正逐漸成為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新生力量。

  產業規模小等問題待解

  對於我國生物質能的發展,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曾表示,相較於其他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利用具有多重意義。生物質能是可再生能源領域最重要、也是可以發揮更多作用的能源品種。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更好實施「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下一步,我國應加大力度、加快速度重點推動生物質天然氣、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鍋爐供熱以及分散性生物質成型燃料的應用。並通過加強國際合作,推動不同地區之間在產業政策、標準制定和市場化發展機制的相互交流,為下一步中國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推動其成為中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來,中國特別重視生物質能產業發展。事實上,生物質能利用在我國已擁有幾十年歷史,生物質能適用性強,適合電、熱、氣等各個領域,用途非常廣泛。在早期,我國生物質能利用方向是戶用沼氣和大型養殖場的沼氣;之後又學習歐洲經驗,發展生物質發電、生物質成型燃料;現在又開始發展生物質天然氣等。

  但是,生物質能產業的問題也很突出,比如生物質資源分散,產業規模較小。中國近些年為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制定了一系列規劃和政策。比如先後制定了生物質能產業「十二五」、「十三五」發展規劃,按照規劃,我國生物質能產業正從小到大,逐步發展。

  同時,近年來,中國亦高度重視農村發展、農村生態與環境保護。國家在制定振興鄉村戰略中,已經把生物質能利用作為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我國在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實施「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中,也將生物質能利用作為重要方向。

  目前中國在生物質能方面也已取得了較大成績,雖然產業發展較慢,規模較小,但總結起來還是可以發現,生物質能產業整體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截至目前,中國的生物質發電量已經達到1700萬KW,年度發電量達到800億kWh。其中農用生物質發電大約750萬kW,垃圾發電量大約950萬kW,沼氣發電量50萬kW。此外,我國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1500萬噸。以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為主的生物質液體燃料年產量也達到400萬噸/年,生物質天然氣已經達到1億方/年。

相關焦點

  • 國家能源局:到2025年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100億立方米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國家能源局:到2025年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100億立方米12月19日,據國家能源局官網,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應急管理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
  • 能源局發布2020天然氣發展報告:今年將消費約3200億立方米天然氣
    華夏能源網獲悉,9月18日,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自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編寫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0)》(簡稱,《報告》)正式發布。本次《報告》發布之際,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也對具體內容進行了解讀,從專業角度分析梳理了我國天然氣行業這兩年的發展情況及趨勢。
  • 2019年中國頁巖氣行業產量,2030年國內頁巖氣產量將達千億立方米
    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成功對國際天然氣市場產生重大影響,證明了頁巖氣大規模開採的可行性,世界主要資源國都加大了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力度,持續促進了頁巖氣行業的發展。按照國家能源局頁巖氣發展規劃,在政策支持到位和市場開拓順利情況下,2020年力爭實現頁巖氣產量300億立方米,2030年實現頁巖氣產量800-1000億立方米。
  • 成都生物所在高溫原位加氫甲烷化製備生物天然氣研究中獲進展
    日前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提出,要統籌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產供儲銷支持政策,將生物天然氣融入大能源,以工業化、市場化方式推動生物天然氣加快發展。根據指導意見,預計從2020年到2030年,生物天然氣產量將從20億立方米增加到300億立方米。
  • 生物天然氣(BNG)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目前國家與生物天然氣產業相關的「十三五」規劃如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國家能源局《生物質能「十三五」規劃》及國務院《「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已陸續出臺,國家農業部《全國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以及國家能源局《關於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即將出臺,可以預見生物天然氣(
  • 頁巖氣將成天然氣產業核心增長點丨產業觀察
    這意味著,在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突破45.3%的背景下,頁巖氣已經逐漸成為我國天然氣產業核心增長點。大伙兒還記得不,兩年前,因為減少煤炭使用,寒冷冬季裡一些地區天然氣供應頻頻告急。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天然氣保供同樣成為了熱門話題。現在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天然氣第一進口國。
  • 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發布:2030年供應能力將達6千億立方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中國網財經12月11日訊 (記者 陳秋)昨日,「2016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在北京召開,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和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共同發布
  • 從德國實踐看生物天然氣的脫碳價值(他山之石)
    截至目前,德國已擁有200多個生物天然氣生產工廠,生物天然氣總生產能力可達13萬立方米/小時(超過110億立方米/年)。  近日,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中德能源與能效合作夥伴項目主編的《德國生物天然氣發展思索——生產及併網的激勵政策、商業模式、技術與標準》研究報告(下稱《報告》)發布。
  • 中國頁巖油儲量全球第三 2030年產量目標可實現
    兩難的選擇國家發改委網站運行快報統計,8月份天然氣產量11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2%;天然氣進口量77億立方米,增長58.3%;天然氣消費量181億立方米,增長30.4%。而1-8月,天然氣產量97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8%,天然氣進口量570億立方米,增長24.8%;天然氣消費量1504億立方米,增長17.8%。這讓中國天然氣產業的人都很興奮。
  • 地熱能利用指導意見發布 9隻概念股價值解析
    編者按:國家能源局等四部門日前發布《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根據意見,2015年,全國地熱供暖面積達到5億平方米,地熱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此前有市場人士推測,淺層地溫能開發投資額將達1500億元以上,相關產業有望迎來大發展。
  • 首部能源法徵求意見 可再生能源將在哪些方面獲得政策支持?
    (來源:微信公眾號「能源發展與政策」ID:nyfzwww)4月1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於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徵求意見稿共計11章117條,涵蓋能源戰略和規劃、能源開發與加工轉換、能源供應與使用、能源市場、能源安全等。
  • 與儲能、氫能等產業融合發展!「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徵意見
    與儲能、氫能等產業融合發展! 公開徵求對「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研究編制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內容主題包含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可再生能源低成本發展、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等,其中融合發展包含促進可再生能源與農業、建築、生態等行業融合發展,與儲能、氫能等產業融合發展。
  • 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天然氣發展
    、能源局,有關企業:  為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促進天然氣產業有序、健康發展,我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訂了《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加快天然氣產業發展,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對我國調整能源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為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促進天然氣產業有序、健康發展,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組織編制了《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
  • 《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
    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保持行業平穩較快發展,特制訂《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意義  (一)加快結構調整,是抑制低端產品產能過剩、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迫切要求。
  • 2020年度能源發展回顧:堅持、突破、雄心、行動
    ● 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電力現貨市場信息披露辦法(暫行)》的通知為加強電力現貨市場信息披露管理,指導和規範信息披露工作,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依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及其配套文件、《電力監管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32號)等有關規定,國家能源局近期制訂了《電力現貨市場信息披露辦法
  • 廣東發布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大力發展核能等優勢產業
    到2025年,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約10250萬千瓦(其中核電裝機約1850萬千瓦,氣電裝機約4200萬千瓦,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裝機約4200萬千瓦),天然氣供應能力超過700億立方米,制氫規模約8萬噸,氫燃料電池約500萬千瓦,儲能規模約200萬千瓦;全省新能源產業營業收入達到7300億元,新能源產業增加值達到1800億元。  (二)提升創新能力。
  • 頁巖氣減徵資源稅 對中國能源市場發展有何影響?
    這對我國能源市場發展有何影響?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達39% 2017年的冬季,我國多地天然氣供給紛紛告急,「氣荒」從北方迅速蔓延到了南方,隨後是氣價的大幅上漲。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237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3%;天然氣產量148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9%;全年進口量大幅增長近30%,導致2017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達39%,相比2012年增長10個百分點。
  • 國家能源局就《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負責同志就《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答《中國電力報》記者問日前,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引起行業高度關注。
  • 2018年中國天然氣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年1-**月,全國天然氣產量65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8%;天然氣進口量293億立方米,增長3.5%;天然氣消費量906億立方米,增長2.1%.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8年中國天然氣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天然氣價改"三步走"戰略在**年**半年提前完成。
  • 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_2013年第4號...
    為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促進天然氣產業有序、健康發展,我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訂了《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加快天然氣產業發展,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對我國調整能源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為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促進天然氣產業有序、健康發展,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組織編制了《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