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域電磁勘探:向地下一萬三千米進發

2020-11-23 中國日報網

「30萬公裡外的月球探測,和海洋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探測都已實現。1萬3千米的深井探測,全世界至今均未實現。這與地下巖石堅硬複雜,深地探測極其困難有關。不過,我們已能探測到地下8000米深度,正向1萬3千米的目標出發。」1月7日,中南大學,應用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深海、深地、深空的「三深」探測,是世界各國競相搶佔的科研製高點。何繼善,則是全球深地探測領域最能「挖」的人。數十年如一日地為地球做「CT」,讓何繼善團隊獲得了「探地」深達8000米的「技能」。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大深度高精度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與裝備」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求出精確解 給地球深部做「CT」

廣域電磁勘探技術和裝備助力我國找到了諸多地下資源:截至目前,提交頁巖氣資源量3千多億方,地質儲量1千多億方,常規油氣地質儲量1.86億噸,生物氣儲量80億方釋放兩千餘萬噸煤炭資源,潛在經濟價值超1.5萬億元。

何繼善介紹,深地物理探測須依賴地面裝置「透視」地球。目前,透視地球一是通過聲波給地球做「B超」。二是用電磁波給地球做「CT」。其中,電磁法的應用已有100餘年歷史。但因為電磁法的激發條件、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的複雜多變,使得大地視電阻率方程的精確解難於獲得。

此前,加拿大學者Goldstein通過將電磁波曲面波方程簡化為平面波方程的方式,獲得了「視電阻率參數」近似解,創立了人工源電磁法測定地下電阻率的「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CSAMT法)。這一方法,壟斷了近半個世紀的全球人工源頻率域電磁法市場。不過,近似求解也「限制」了CSAMT法的探測深度僅在地下1500米範圍內。隨著深度增加,該法應用的誤差會增大,解析度和準確度也大幅下降。要實現「深地探測」的深、精、準,存在著方法理論、探測技術和儀器裝備等三方面的巨大挑戰。

何繼善獲得了電磁波地下傳播方程的精確解,創立了以曲面波為核心的全新電磁勘探理論——廣域電磁法。該方法通過人工電流源,向地下發送不同頻率的交變電磁場,可在廣大地下區域內,觀測一或多個電磁場分量,計算廣域視電阻率,探測出具電性差異的地質目標體。基於該理論的探測技術和自主研發的儀器裝備,探測深度能達CSAMT法的5倍。

冬瓜山「比武」 廣域電磁法「順帶」找到新寶藏

多年前,國土資源部《危機礦山電磁方法有效性比對》項目組在安徽冬瓜山礦區展開了一場歷時多年的「物探擂臺賽」。何繼善的發明與裝備,平均測量誤差0.96%,僅為CSAMT法的1/64。「我們不僅輕鬆測到了有效數據,與已知地質資料吻合,還在已知礦體旁發現了新異常。」何繼善說。

團隊成員李帝銓博士介紹,基於廣域電磁法,團隊構建了全息電磁勘探技術體系,實現了人工源電磁法探測深度由1500米到8000米的跨越。團隊發明的高精度電磁勘探技術裝備及工程化系統,可實現強幹擾環境下電磁信號的高信噪比測量。數據顯示,在同探測深度、同發送功率下,該發明的收發距僅為CSAMT法的1/5,信號強度高達CSAMT法的125倍,數據量和分辨能力達世界先進方法的8倍以上。在探測油氣和尋找深部金屬礦方面,具明顯優勢。

據悉,「大深度高精度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與裝備」的工程化體系,已被列入國家行業技術標準,並在全國成功推廣應用。(俞慧友)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地面地球物理勘探技術與裝備研發項目正式啟動
    2018年9月11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地面地球物理勘探關鍵技術與裝備」(2018YFC0603200)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標誌著新一輪深地勘探技術與裝備研發正式啟動。
  • 礦井電磁法勘探技術與應用
    報告題目:礦井電磁法勘探技術與應用報告人:劉樹才教授報告時間:2018年4月18日(星期三) 上午9:00-11:00報告地點:地質宮519會議室報告人簡歷:劉樹才(1963.10生),男,山東昌樂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84年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地球物理勘探專業。
  • 戰鬥天賦解析系統 SR卡宇宙大隊廣域電磁波幹擾器
    COMPASS戰鬥天賦解析系統 SR卡宇宙大隊廣域電磁波幹擾器怎麼樣?
  • 東方物探電磁勘探新技術享譽國際
    中國石油網消息 (通訊員萬海珍 陶德強)6月1日筆者從東方物探獲悉,在國家和集團公司大力支持下,東方物探組織百餘人歷時10年攻關,首創時頻電磁高精度油氣儲層識別技術,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
  • 《COMPASS戰鬥天賦解析系統》SR卡攻略 宇宙大隊廣域電磁波幹擾器
    導 讀 COMPASS戰鬥天賦解析系統 SR卡宇宙大隊廣域電磁波幹擾器介紹 技能效果 5秒內,中幅降低敵方攻擊力
  • 長假陽江遊:走起,向醉美海岸線進發!
    長假陽江遊:走起,向醉美海岸線進發! 陽江山海兼優尤其海洋資源得天獨厚其面臨廣袤南海海岸線總長度達458.6千米
  • 小強談原油(三)原油勘探
    小強談原油(三)原油勘探上周,小強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了原油產業鏈的情況,梳理了上中下遊的關係。本周我們首先來了解下原油上遊勘探的概念和流程。在介紹之前,小強先要聲明雖然大學填志願的時候報了西南石油大學,但是最終還是選擇學了經濟。
  • 石油勘探開發流程最全資料
    煤、石油、天然氣作為重要的能源資料,它們的勘探、開採和加工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其中,石油和天然氣大多儲存在幾百米乃至幾千米的地下,將其開採出來十分不易,需要石油工作者艱苦的努力,不斷改進、創新技術,才能更多更好開採地下原油,為祖國的發展注入活力,貢獻力量。
  • NASA#向特洛伊小行星群進發#
    #向特洛伊小行星群進發# NASA「露西」號(Lucy)將於2021年10月16日-11月5日之間發射升空,在太陽系內進行為期12年的旅行。首先,2025年,它將停靠在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上,然後繼續向木星方向行進,在2027—2033年間,「露西」號將飛掠6顆小行星,其中包括3顆來自不同子類的小行星和兩顆彼此旋轉的小行星。  如果「露西」號發射成功,將成為NASA小行星探測家族中的最新一員。
  • 地球物理勘探簡介
    地球物理勘探一、物探及其分類二、物探方法簡介三、物探方法的特點:四、物探方法的應用範圍與應用條件
  • 航天歷史丨向太空進發
    如&34;齊奧爾科夫斯基、戈達德博士和奧伯特教授,他們在理論上為近代航天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催促著人類向太空進發的步伐。浩瀚太空(圖片來源:百度圖片)向太空進發的序曲
  • 防災減災日①|專家:預測地震要有密集觀測點,間距十幾千米
    2、和地震預警密切相關的三個波第一個是大家都知道的電磁波,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傳播。第二是地震波縱波(簡稱地震縱波或縱波),地震時震源區巖石突然破裂產生的振動波,以每秒6千米左右的速度在地下介質中傳播。縱波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平行,由於地震波從地下向地面傳播,因此人們在地震區感受到的縱波是地面上下振動。
  • 地下一萬三千米,蘇聯人的「超級鑽探」挖到了什麼?
    據披露,當該鑽頭下降到地下三千米深處時就開始出現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情況,人們會從鑽孔中聽到無數人的悽慘嚎叫聲。在9000米時,投放的耐熱收音設備更是監聽到類似於「地獄」的聲音,感興趣的讀者不妨網上搜索聽一聽。
  • 地下一萬三千米,蘇聯人的「超級鑽探」挖到了什麼?
    據披露,當該鑽頭下降到地下三千米深處時就開始出現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情況,人們會從鑽孔中聽到無數人的悽慘嚎叫聲。
  • 「勘探」超深電磁數據的三維反演
    利用超深電磁數據的三維反演,確定井眼周圍電阻率的變化。EarthStar超深電磁(EM)工具的探查範圍為100英尺至150英尺,對其測量數據進行三維反演,可表徵出各方向上儲層的複雜性,從而能夠提前制定三維的井位決策與後續井的鑽井計劃。EarthStar超深電阻率測井服務是一種隨鑽測井技術,通過一維反演,可幫助作業者繪製距井筒200英尺的儲層與流體邊界,其測量深度是目前行業產品的兩倍多。
  • 電法勘探方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質中的應用
    三、激發極化法  在電法勘探中,當電極排列向大地供入或切斷電流的瞬間,在測量電極之間總能觀測到隨時間緩慢變化的附加電場,稱為激發極化效應。激發極化法(或激電法)就是以巖、礦石激發極化效應的差異為基礎來解決地質問題的一類勘探方法。
  • 挖土掘巖,量天測海,AI助力油氣勘探 - 地球物理學勘探篇
    世界上針對油氣探索領域的主要方法為地質勘探,地球物理學勘探,以及鑽井勘探。其中,地球物理學勘探正在利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以及大數據技術從地震波,重力,電磁等多維度大範圍提高油氣田勘探準確性以及精度。目前,在地球物理學勘探機器學習被廣泛應用於油氣勘探中電磁,地震數據分析、微地震信號檢測,斷層拾取,初至拾取,近地表建模,鹽丘頂底等場景。深度學習:是指讓多層神經網絡可以進行訓練與學習的方法。而其中最為常見的方法就是卷積神經網絡。
  • 青海油田調兵遣將攻堅勘探核心區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吉海堅)2月19日,獅303井順利結束一開鑽進,標誌著青海油田油氣勘探打響了進攻戰。「受疫情影響,2月下旬油氣勘探復工率不到30%,勘探進尺同比減少約1萬米。」青海油田勘探事業部經理張永庶說,「為了把疫情造成的勘探損失降到最低,青海油田實行配備必要的防疫用品、杜絕外部車輛入內等防疫措施,瞄準勘探搶鑽進尺。」今年青海油田計劃勘探進尺20萬米,其中預探井28口、評價井19口,二維地震1100千米,三維地震1010平方千米。優化部署,油氣勘探瞄準阿爾金山前和英中兩個「甜點區」,力爭在上半年見到勘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