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環境樣品,經合適的實驗模型處理並用GCMS採集數據,再經改進的AMDIS對其處理可得到諸多的更為可靠的有機化合物(TICs)——此種模型被廣泛而靈活地應用於環境諸多領域。依據RCRA相關規定及CLP有關程序,在EPA所發布的諸多環境有機汙染物分析方法(如EPA8270和8260)中都會發現TICs的蹤影。同時,在EPA的環評報告中也常出現,而且從2001年至2013年每版的《National Functional Guidelines for Superfund Organic Methods Data Review》都給出了其對應規定。可見,TICs在環境領域中被重視的程度是不可小覷的。
目前,使用了改進的AMDIS進行TICs,因AMDIS依據色譜峰的形狀,能對交叉重疊的色譜峰進行分離純化,因而甄別出的有機化合物較常規方法更多更可靠,有關其原理方面可參考澳實分析微信公眾號內的其它文稿。環境樣品,被識別出如此之多的有機化合物,對於環境工作者和業主來講都是件頗為頭疼的事。要花時間查閱資料文獻來了解其物化特性、生理毒性及是否能產生臭味或帶來其它影響。於此,為了便於TICs有機化合物的解讀,本文建議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 經典文獻資料
有關有機物毒性的經典文獻資料,首推毒理學專家編著的教科書,但對於環境有機汙染物的毒性,日本的山根靖弘等編著的《環境汙染物質與毒性有機篇》值得參考。該書第二章依據有機毒物在體內的活化機理,將其分為五個大類,現簡單介紹如下:
1. 作為烷化劑的有機毒物
2. 經代謝可產生烷化劑的有機毒物
2.1 以環氧化物作為終活性產物的有機毒物(其中包括7個子類)
2.2 以烷基重氮氫氧化物為終活性產物的有機毒物
2.3 以氧肟酸酯為終活性產物的有機毒物
3. 由代謝轉化產生氧化還原體系的有機毒物
4. 通過代謝可生成滷碳自由基的有機毒物
5. 通過代謝可轉化為特異性酶抑制劑的有機毒物
該書關於有機毒物的論述內容較為詳實,讀後頗感,要切實維護公共安全與整體健康,環境領域的方方面面,有待仁人志士細緻認真完成的工作尚有很多很多。
二、 有機毒物資料庫
場地環境樣品中依據規定實驗模型甄別出的化合物(TICs),是否已被國內國際環境法規及標準明確收入?是否危機規模採樣及施工人員的健康?以及如何防護呢?這些問題,基於場地環境有機汙染物初步調查所監測分析的TICs化合物,檢索從以下幾個方面所建立的資料庫,就具有非常現實可操作性。
a) 列入所有環境標準、法規中的有機毒物;
如:列入化學武器名錄、劇毒化學品名錄、HJ 524-2009、HJ 525-2009、GB 5085.3-2007、GB 5085.6-2007、HJ 25.3-2014、EPA 8270和EPA 8260等標準的化合物。
b) 列入職業衛生標準、法規中的有機毒物;
如:列入GBZ2.1-2007、由NIOSH、OSHA和ACGIH等所分別發布的系列標準方法所涵蓋的化合物等;
c) 食品、化妝品等領域內所發布的標準中所含有的有機毒物;
d) 有些研究機構新發現並頒布有機毒物;
e) 當然,可以藉助網際網路進行檢索;
如:百度百科、谷歌資料庫、維基百科、Merck index、TOXNET-HSDB、Encyclopedia of Explosives、Medline、ACS journals等等
三、 有機臭味物質資料庫
關於有機臭味物質中的惡臭類化合物,在世界各國都有對應的標準。
如:國內的GB14554-1993明確規定的8種;日本有關惡臭的防止法,則規定有22種;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市,則規定有50種;澳大利亞有36種;加拿大衛生部制定發布的《優先物質健康風險評價》則明確規定有10種惡臭物質;另外,還有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有7種。
經典的文獻有鄒克華等主編《惡臭汙染評估技術及環境基準》一書表5-7(我國現階段優先控制惡臭汙染物推薦名單)給出的30種;
由L.J. van Gemert整理於2011年出版的《Odour Thresholds Compilations of Odour Threshold Values in Air, Water and Other Media》一書,關於空氣,就1790種化合物依據740份參考資料給出4570個嗅閾值;關於水,就1860種化合物依據620份參考資料給出3840個嗅閾值;關於其它基體,參考420份資料為760種化合物給出2340個嗅閾值。
基於以上材料所限定的化合物,整理成可以檢索的臭味物質資料庫,以供TICs檢索使用頗為有效和方便。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