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生活一年是啥感覺?除了重力都很仿真

2020-11-22 網易科技

網易科技訊 8月31日消息 兩天前,在夏威夷的莫納羅亞火山,希娜·吉福德從地上抓起一抔泥土,放在鼻下忘情地深嗅。

「哇哦,」她展露出孩子一樣的笑容。「家的味道。」她伸開手指感受山風,好像嬰兒著迷這個世界。「感覺妙不可言。」她說。

吉福德是一位物理學家兼期刊記者。她剛從火星歸來——哦,別逗了。事實是這天她剛剛和其他五名隊友一起完成了為期一年的火星模擬生存演練。地點在夏威夷莫納羅亞火山海拔2500米的山坡上。這裡沒有動物、植被稀少,跟火星的地貌環境相似。此次演練是「夏威夷太空探索模擬」舉行的第四期模擬生存活動。過去已以不同形式舉辦了三屆。下一次模擬將在7年1月開始,全世界感興趣者都可以在HI-SEAS網站上報名。

「體驗與世隔絕的外星生活?」聽上去很酷,不過萬事多慮好,我們先來看看過來人對這一年經歷的感受吧。

剛剛過去的8月28日是過去一年中六個實驗人員首次不穿「太空衣」走出他們的半圓形「太空堡壘」。在過去的365.5天裡,六人同吃同睡同工作。沒有走朋訪友,沒有電話網絡。只有六個人在」「火星」上「相依為命」。

對時隔一年「重返地球世界」的六人來說,要面對的除了窮追猛問的各路媒體,如何重拾正常生活的各種習慣成為他們要面臨的一大問題。

希娜從新鮮空氣中聞到海的味道。「外面的空氣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大海的感覺。不過,問題是,我的記憶有多可信呢?記憶有時候也會出誤差。看來唯一驗證的方法就只好親自到海邊去一趟了。啊,說起來我現在就想去呢!」希娜說。這時,她回頭看自己的同伴,他們正圍著一張桌子大吃久違的新鮮水果和披薩。

「他們在大快朵頤,而我獨戀風情。」說著,希娜展露出笑容。

此次模擬生存為期一年,是夏威夷火星模擬項目裡時間最長的一次。此前時間一般都是4~8個月。據悉下一次模擬也將是八個月的時長。

每次實驗都是從眾多報名者中遴選出6人,實驗人員把他們安排進一個半圓形的仿真太空艙裡。食物配給很長時間才有一次,並且十分有限。整個實驗旨在從居住環境和補給各個方面全方位模擬火星生存環境,從而評估人類在火星上生活的情況。

「太空人」所享受到的設施包括:自然堆肥降解的馬桶,風乾牛肉,還有極為有限的醫療設施(所幸在模擬中沒有嚴重的傷病發生)。為了模擬地球和火星之間的通訊延遲,研究人員還特意給六位「太空人」設置了20分鐘的通訊時差。平時的娛樂活動就靠聊天和活動解決。事實上,實驗之初實驗人員就被告知最好帶上一個Kindle閱讀器或者尤克裡裡,以挨過漫長孤獨。

不過完事具備,只欠「失重」。實驗中唯一的缺陷似乎就是地心引力仍然存在。要模擬失重環境需要更高的技術要求。

「理想的實驗人員需要良好的想像力和自制力。你得假裝外面沒有空氣,每次出『太空艙』都要記得穿上太空衣。宇宙中環境惡劣,你不能隨隨便便跑出去撒歡。」安傑伊·斯圖爾特(Andrzej Stewart)說。他是這一系列實驗的技術工程師。

這些項目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人類在太空生活的情形,並為未來太空決策提供參考。比如應該選什麼樣的人做太空人?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團隊崩潰?長期身處孤獨環境會帶來什麼心理上的影響?太空人如何才能安然處理宇宙航行的壓力?

實驗中太空人彼此之間的衝突在所難免。科學家相信,重要的不是如何避免衝突導致任務失敗的情況,而是如何處理衝突。個體的力量有限,任何時候保證團隊齊心合力都是重中之重。

宇航領隊加繆爾·詹森說。在宇航環境下,人不可能遇見衝突就選擇走開。空間那麼小你也沒地方可去。如何保持團隊人際關係融洽是模擬試驗中的重要考量。

有兩名隊員因為模擬試驗而錯過了家庭成員的葬禮。其他更多人則是無奈地錯過親友的婚禮和生日。身處「火星」而無法前去祝福,只能通過嚴重延時的簡訊和電子郵件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意。他們也可以通過視頻把自己的祝福拍下來發出去,不過可不是視頻聊天。因為星際間的實時視頻會慢得讓人抓狂。

實驗人員還充分利用高科技,使用VR技術來幫助「太空人」與親友團聚。他們會用3D攝影將親朋歡聚的場景錄下來,製作成VR內容。這樣「太空人」就能通過VR設備身臨其境地體驗到團聚的感覺。「這樣可以測試VR有是否有助於減少太空人在太空中的孤獨和壓力。」研究人員說。

除了呆在室內打發時間,太空人偶爾還會走到室外去做些勘查之類的工作。當然每次出門都得全副武裝穿好太空衣。身穿巨大而厚重的太空衣在碎滑的火山上散步可不是件愉快的事。不過在室內呆久了,還是有人覺得這是「呼吸新鮮空氣」的好機會。他們有時候會故意走很遠,走到無線電波接不到的地方,然後發呆,唱幾首思想情歌。

「這可能是我一年中最最孤獨的時候了。」其中一位實驗人員說。孤獨時感受自我的臨在感讓他感覺良好。「獨處和安靜是好事兒。雖然人是社會動物,不過你不必時刻都和他人保持聯繫。」

這場火星模擬實驗在物質上和心理上都達到了很高水準。要在火星上生存,你得面對窒息的空氣,水資源的匱乏,還有無法耕種的有毒土壤。物質上的極限挑戰之外,心理上的挑戰同樣不容小覷。深入浩瀚宇宙,無邊的寂靜和孤獨凸顯人類探索的無畏。

「我們代表人類前來。」希娜有時會忘我地樂觀自詡。(孫文文)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作者:孫文文 責任編輯:李德雄_NT2021

相關焦點

  • 模擬火星一年生存訓練結束:成員回憶真實感受
    「感覺妙不可言。」她說。吉福德是一位物理學家兼期刊記者。她剛從火星歸來——哦,別逗了。事實是這天她剛剛和其他五名隊友一起完成了為期一年的火星模擬生存演練。地點在夏威夷莫納羅亞火山海拔2500米的山坡上。這裡沒有動物、植被稀少,跟火星的地貌環境相似。此次演練是「夏威夷太空探索模擬」舉行的第四期模擬生存活動。過去已以不同形式舉辦了三屆。
  • 火星生活 NASA火星生存模擬 6人與世隔絕生活一年
    長達一年的火星生存模擬項目於當地時間2016年8月28日上午9點結束,這是NASA進行的第三次火星生存模擬實驗,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實驗結果將為未來火星之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內容。這個實驗項目稱為HI-SEAS(夏威夷太空探險模擬,Hawaii Space Exploration Analog and Simulation),總共有6名志願者參加,包括1名法國天體生物學家,1名德國物理學家,其餘4人都是美國人,分別是太空人、建築師、醫生兼記者以及土壤科學家。
  • 火星上是什麼樣子?人站在火星上是什麼感覺?
    1962年,當時美國與蘇聯正展開冷戰,蘇聯在這一年率先發射了人類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火星的直徑只有地球的一半,它的表面積與地球的陸地面積差不多大;它的表面重力相當於地球的五分之二,所以你在火星上彈跳會比較輕鬆;
  • 火星上的重力可以讓人像在地球上一樣正常行走嗎?很抱歉,不能!
    理論上來看在火星上行走會比地球上更輕鬆一些,因為火星表面的重力約只有地球的1/3強(38%),去到火星上之後我們肌肉的力量並沒有降低,而所需要的負擔減輕了2/3,那麼更輕鬆是肯定的!但事實上卻不能,而且還比地球上負擔可能會更重一些!
  • 未來人類移民火星上生活,多年後若再回到地球,還能正常生活嗎
    雖然火星並不是理想的移民地,但在上面建立封閉式基地的話還是可以供一部分人生活的。而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和人口數量的增長,將來向火星移民或將成為不得不做的事情,那麼當人類在火星上面長期生活之後,甚至經歷了幾代的繁衍之後,這些人類還能回到地球上生活嗎?
  • 假若人類長期移居火星,還能否重回地球,重力環境告訴你:不可能
    眾所周知,火星地表有過水流的跡象。雖然火星並不是完全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假若在火星上建立一個完全密閉的基地,人類還是可以進行生活的。地球居民不斷擴張,生態環境愈發惡劣,假若人類要在移民火星進行的居住的話,跟地球上生活有哪些不一樣呢?假若人類長期移居火星,還能否重回地球?
  • 人造重力版「星際飛船」設想:通過旋轉的部分產生重力
    除了重返月球,我們還將進一步探索火星以及太陽系內的其它遙遠天體。 太空探索任務面臨很多挑戰,不僅僅是長時間暴露於輻射和微重力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為了保護太空人免遭輻射侵襲,科學家提出了很多可行方案。不過,重力問題仍是一個絆腳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YouTube用戶smallstars提出了「重力鏈星際飛船」(GLS)設想。
  • 人工重力如何產生?國際空間站為何不採用?
    到現在為止,所有在太空中產生人工重力的想法都僅僅停留在紙面上,或者科幻片中!但事實上人工重力是可以實現的,也許需要一定結構與技術,比如有如下幾種:請注意「創業之星好」上旋轉的那個艙室,這就是人工重力產生的太空人生活起居模塊,產生的也並非是真正的重力,而是離心力模擬的重力,與重力向心相反,離心力是有旋轉中心放射性向外的!
  • BGG排名第4的《殖民火星》全系列中文正版來了,啥都不說了直接抽獎吧
    BGG排名第4的《殖民火星》全系列中文正版來了,啥都不說了直接抽獎吧 火星,太陽系的行星之一,同時也是我們太陽系中可以找到的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
  • 人造重力版「星際飛船」的設想,通過旋轉產生重力是否可行?
    藝術概念圖,SpaceX的「星際飛船」進入地球軌道儘管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但這仍舊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代。現在,太空探索任務的規劃人員和工程師正在研究各種設想。在不久的將來,這些設想將成為現實,讓太空人近50年來第一次飛出低地球軌道。
  • 人工重力——從科幻到現實
    眾所周知在地球上生活的一切無時無刻都在承受著大約9.8m/s^2的加速度,在1G環境下經過數千年進化而來的人類,使得我們的身體非常依賴這個看似是負擔的加速度。長時間的失重狀態會導致骨質疏鬆變脆,肌肉萎縮變軟,甚至由於沒有重力幫助身體判定上下左右,人類會失去空間感和方向感。
  • 太空生活一年是什麼體驗?日出日落看到吐
    美國太空人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和俄羅斯太空人米哈伊爾·科爾尼延科(Mikhail Kornienko)為期一年的太空任務將在本周完成一半,為了紀念這個裡程碑時刻,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一張信息圖,詳細描述了他們在微重力環境下發生的身體變化。
  • 低重力、缺氧氣,人類該如何設計火星殖民城市?
    「火星城市設計」大賽的創辦者 Vera Mulyani 自己也是一名建築師,他曾這樣說道:「如果你想去火星,那你是想去生活,開心的生活,並且想比在地球生活的更好。那就讓我們為人類設計一個更好的居住地吧。」
  • 3男3女模擬火星旅行,封閉倉無隱私生活一年,出來後怎麼樣了?
    2020年將迎來火星衝日,地球在火星和太陽之間,火星與太陽視黃經相差180度時,這時火星距離地球最近,是最佳的火星發射窗口,中國也將在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一直以來,人類都想登陸火星,目前,科學家預計2020年左右人家將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為此,科學家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其中一項就是火星旅行模擬實驗。
  • 帶著重力上太空
    文/趙洋眾所周知,儘管航天員可以把空氣、食物、水和書籍等物帶到太空中去,儘可能地模擬舒適的地球環境,但有一樣東西是無法被帶入太空的,那就是重力。人一出生就在地表感受到9.8m/s2,即1g的重力加速度,並深受其影響。人的骨骼、肌肉、空間感覺系統都是為適應這種重力環境的。
  • FPGA加速N粒子重力並行模擬實現和仿真案例
    FPGA加速N粒子重力並行模擬實現和仿真案例 Pynq 發表於 2020-12-03 15:18:33 通過使用以200 MHz運行的8個並行浮點加速器,展示小型ZU3EG
  • 浩劫與重生《火星記憶》先行體驗 製作人訪談
    說的就是公元前211年,火星侵入心宿,一顆隕石落到了東郡,有人跑過去在石頭上刻上了「皇帝死,家國分」。嬴政聽說了這事,氣得不行,派官吏過去挨個盤問是誰在搞事情,見沒問個所以然出來,就把隕石附近的人都殺了個乾淨,然後把隕石也銷毀了。但他好像沒能逆天改命,僅僅過了一年,始皇帝就在東巡時駕崩,而看似強大的秦帝國,很快跟著分崩離析。
  • 火星表面到底是什麼樣子,人站在火星上會是什麼感覺?
    NASA發射的火星漫遊車,比如「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就拍攝了很多火星的實景照片,經常發布到NASA官網上,任何人都可以看到。我們先來看幾個火星的數據:(1)火星半徑是地球的53%;(2)火星質量是地球的11%;(3)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38%;
  • 《火星救援》:學好數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
    2035年,NASA正在執行第三次「阿瑞斯」火星載人任務,6位太空人搭乘著阿瑞斯三號飛船來到火星,按照計劃,他們將在火星表面進行為期30天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在火星的空氣成分中,95%都是二氧化碳,人類在此連呼吸都是很大的一個問題。火星的土壤缺乏地球種植物所需要的細菌;火星的水都只以冰塊的形態出現……因此如果人類一旦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出現在火星上,那麼下場只有一個。很不幸,主人公馬克就因為一場沙塵暴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無法求救的困境。
  • 吐槽《火星救援》中的科學性到底多大?
    1火星上的太陽風暴和重力?  前一段時間熱映的好萊塢大片《火星救援》相信很多朋友們都去電影院觀看了,小編本人也去體驗了把4D,劇情不必多說,相信大家都懂,典型的美國英雄主義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