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決定》指出:要正確處理好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的發展,加大用先進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力度,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大力發展以電子信息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這是省委、省政府為適應世界經濟發展形勢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舉措。我們認為,廣東國民經濟發展要處在排頭兵地位,必須在發展信息產業中處在排頭兵地位,發揮信息產業在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主導作用。
A
信息產業:最具發展前途的產業之一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世界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當今世界正處於資訊時代,信息已被作為現代社會的重要戰略資源,是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基礎。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世界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以高新技術為代表的主導產業———信息產業,成為最具有發展前途的產業之一。
在許多發達國家,信息產業正在或者已經取代了鋼鐵、造船、汽車、石油等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傳統地位,成為當代社會的先導產業、帶頭產業;在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都制定了發展信息產業的計劃,力爭儘快趕上發達國家。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加大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提高機械加工的能力和水平,致力振興製造業。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就確立了「科技立國」的方針,並從稅收、信貸、財政補貼等方面對信息產業給予優惠和支持,使日本的經濟快速增長。印度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十分重視新的信息革命所帶來的機遇,不僅視電子工業為國家的神經,而且倡導要用電子和教育把印度帶入21世紀,並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重視信息產業的發展,把它作為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廣東要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必須關注國際信息社會、知識社會的來臨,大力發展信息產業。
B
信息產業:起到了主導產業的作用
信息產業的發展對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高級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據產業經濟學的觀點,主導產業是指國民經濟中居於主導地位的產業部門。主導產業與其它產業的區別:一是引入了新成果,獲得了新技術;二是具有大大超出國民經濟高增長率的產業部門;三是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四是具有顯著的關聯帶動和擴散效應,對其他產業的發展具有帶動作用。信息產業就起到了這些作用:
信息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發展前景和持續發展能力
信息產業是依靠新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處理手段,製造提供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生產活動的組合。首先,信息產業是知識、智力、技術密集型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發展前景。在信息產業中,知識、智力、技術密集是推動信息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而知識、技術、智力密集必然導致信息產品高產值、高增值、高效益。如50公斤玻璃纖維所能傳輸的信息量可與1噸銅纜相當,所消耗的能量只是後者的20%。其次,信息產業具有發展的可持續性,它不僅以較小的勞動力和物耗、能耗,提供高附加值產品,而且以自身是低公害、無公害的產業,在保護自然資源、減少環境汙染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信息產業對產業結構起優化作用
信息產業是把信息作為商品來經營的。在現代社會中,信息滲透到了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面,產業結構的調整也離不開信息的支持。信息產業的發展對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高級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從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合理化來看。一方面它有利於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條件的協調,從而使產業結構合理化。另一方面它有利於各產業部門之間的協調,從而使產業結構合理化。其次,從有利於產業結構的高級化來看,一方面它有利於產業部門結構的高級化。信息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的信息產業的產生和發展可改變產業部門的結構,使知識密集型產業的比重不斷擴大,勞動、資金密集型產業的比重逐漸下降;另一方面它有利於產品的高級化。信息產業的發展必然導致:一是在各類產品結構中,以信息產品為主體的新型高級產品佔據了社會總產品的主導地位,信息產品佔社會總產品的比例加大。二是在產品結構內部,信息的含量增大,每一種勞動產品中的價值構成和成本構成將會增大,從而使各類產品朝著高級化方向發展。
信息產業是具有高滲透性的產業
信息產業一方面同其它產業一樣,有獨立的產業形態、職業形態和產出形態,如軟體業、諮詢業、廣告業、電信業等可以直接統計計量,從而與其它產業相分離而自成系統。另一方面,有部分信息產業部門融合到其他產業的各個部門之中,這些工作部門雖從事信息工作,但其價值不計入信息產業的產值。由於信息產品的多樣性及信息產品應用的廣泛性,使信息產業具有很強的滲透性;也由於信息產業傳播和信息技術應用的普遍性,信息產業也將廣泛地滲透於社會和各產業部門。如信息產業為傳統產業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和裝備,使傳統企業的生產方式不斷變化,不僅減輕了生產過程中的體力負擔,而且勞動生產力得以提高;信息產業使傳統產業的信息環境改善,從而使傳統產業的經營方式、管理方式變化,使企業決策科學化、合理化,使企業產品質量和效益提高;信息產業中的信息技術設備業為傳統的製造業和農業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設備,使傳統產業發生重大變化,提高了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
信息產業是具有超出國民經濟高增長率的產業
國內外發展經驗表明,信息產業是具有超過國民經濟高增長率的產業。近10多年來,我國信息產業以平均高於國民經濟2至3倍的速度在發展,平均速度在20%以上。在2000年,我國信息產業產值達到1萬億元,2005年達到3.84萬億元,2007年達到5.6萬億元,電子信息產業工業增加值佔全國GDP的5.53%。目前,中國很多信息產業產品達到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其中手機、微機、筆記本電腦、彩電、數位相機等數十種產品都居全球第一位。根據信息產業部公布《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我國信息產業總收入要達到10萬億元,年均增長17.6%,佔GDP比重的10%。廣東電子信息產業在全國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在生產規模,還是在市場佔有率、配套能力和出口能力等方面,廣東電子信息產業都在全國名列前茅。據統計,2005年,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達11575.97億元,2007年達到1.3萬億元,同比增長17%,總產值佔全國三分之一。廣東電子信息產業的工業總產值已連續16年居全國首位。廣東電子信息產業拉動全省經濟增長達9.6個百分點。總之,信息產業是高增長產業,是大大超出了國民經濟總增長率的部門。
(作者黃炳坤系華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黃瑋系華南師範大學南海學院教師)
(編輯:林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