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證明:想抓住男人的心,從滿足這3個需求開始

2021-01-08 姚小美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來的,在他的著作《人類激勵理論》中,他將人類的需求從低到高劃分成了五種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就像我們去商場買東西的時候,一件事物之所以值得我們去消費,是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們內心的需求。

或者說是我們當時需要的,恰好就出現了,所以我們願意為之付出成本。

然而在兩性關係中,有些女人卻不明白需求層次理論,認為自己一股腦地付出就可以抓住對方的心,結果對方想要的自己沒有給。

反倒是一直疊加對方根本不需要的,這樣的情況到最後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罷了。

因此,想要抓住男人的心,就得從滿足他的需求這一角度出發。

積極利用好肢體的語言,滿足對方的生理需求

01)、《平凡的世界》中的潤葉本來和少安情投意合,但是在機緣巧合之下,他們兩個人最終是有緣無分,最後潤葉在家裡人的安排下嫁給了當時是幹部子弟的李向前。

潤葉天生就有傲骨,她覺得李向前並不是她想要的男人,這樣的婚姻是一種將就,是一種苟且,所以在結婚很長一段時間裡,潤葉拒絕和李向前有任何肢體性的接觸。

一開始,李向前也理解潤葉的苦衷,可是時間長了他的內心也難免有點苦澀,自己的妻子竟然拒絕自己去觸碰她。

明明有著最親密的關係,卻過得還不如一個陌生人的生活,這也讓他開始懷疑這樣的婚姻究竟有什麼意義。

02)、在馬斯洛需求理論中,人的生理需求排在了最底層,雖然看起來不是那麼高大上,但卻是人最不可缺錢的一種需求。

它代表著人類最本質純粹的欲望,而之後所進行的所有事情都是建立在基本需求被滿足的基礎上。

所以,女人應該試著去滿足男人的生理需求,例如一個親吻,一個簡單的擁抱,一個十指相扣。

這些身體語言可以通過肢體接觸來傳達彼此心與心地交匯,從而讓男人內心深處的那份悸動更加為你勃興。

利用散養的相處方式,去滿足對方的社交需求

《我們都要好好的》中的女主和男主的相處方式更像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圈養,不允許他隨便加異性的聯繫方式,哪怕是同事;不允許他出去和朋友應酬,因為她覺得那些都是狐朋狗友,男友和他們待在一起不會有任何價值。

男主的生活全部都被她操控著,在她到來之前,男主本可以開開心心的和自己的兄弟進行小聚會,但是女主到來之後,一切都被打亂了,他被迫圍繞著女主轉,被迫和自己曾經的人際關係斷聯。

這樣壓抑的相處模式不是男主想要的,所以他無時無刻不想著離開女主。

在世界上,我們總歸是社會性的群居動物,不可能脫離別人而獨立存在,因此,人際關係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必須要進行的行程。

沒有人會因為談了戀愛而和所有的朋友劃清界限。如果有,那麼這樣的感情一定會存在隱患,等待著時機去爆發。

劉嘉玲曾說,對於男人,最好的控制就是不控制。因此,在和男人相處的時候,不要去抹殺他們喜歡交朋友、喜歡熱鬧的天性,順其自然才最好。

尊重和支持,去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需求

自我實現,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而男人在兩性關係中自我價值的實現具體就表現為被需要得到充分的滿足。

例如女朋友不開心的時候,自己可以充當一個緩解她思緒的知心大哥;

例如女朋友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可以充當一個幫她排憂解難的超級英雄。

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過一個英雄夢,他們夢想著自己能夠拯救世界,而在兩性關係這個小小的二人世界裡,女朋友就是他們需要去拯救的世界。

因此,你需要學著縮小自己,然後放大對方。

例如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想著自力更生,要第一時間去麻煩對方,讓對方幫助自己;

例如發生矛盾的時候,不要仗著自己是女性就強求對方必須向你認錯,你也可以先服個軟,然後再撒嬌讓對方哄你。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想要讓交情變得長久,那麼你得讓別人適當為你做一點小事,這會讓別人有存在感和重要感。」

所以,不要害怕自己會麻煩對方,男人不怕麻煩,就怕你不麻煩,因為你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解決,那麼他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使人有乍見之歡不如使人有久處不厭,用心經營的愛情才能夠抓住男人的心。

相關焦點

  • 馬斯洛理論:需求的五個層次
    DouglastHall和KhalilNougaim對馬斯洛需求水平理論進行了5年的相關研究,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作為一種規律,是研究人類社會的後天規律,不是本質規律,即使需求層次存在,二者之間的關係也不明顯。換句話說,需求的層次結構沒什麼。
  • 馬斯洛的五大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
  • 【分享】馬斯洛的5個層次的需求理論
    需求層次理論是動機理論中最有名的一種。根據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我們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一定的需求。  馬斯洛第一次介紹他的層次需求理論是在他1943年的一篇論文《一個關於人類動機的理論》(」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隨後他在他的著作《動機和個性》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原來人類的需求有這5個
    如果要列舉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名氣在心理學界也是赫赫有名的。可能大家對馬斯洛這個人不是很熟悉,不過大家應該都聽過他的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馬斯洛,一起探討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了解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現代項目管理在激勵方面的理論基礎主要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X理論和Y理論、期望理論。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或許有不少小夥伴看到這篇推送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張圖片我曾見過的。」沒錯,這就是鼎鼎大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need - hierarchy theory)。這一理論如今越來越受人關注,在各種講座中我們更多地聽到了金字塔尖上的這一個名詞「自我實現」,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到底是什麼呢?
  •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行為科學認為需求引起動機,動機支配行動,如果行動達到目標,某種需求就得到了滿足。這時,另一種需求又會產生,又會引起動機,促使人們採取新的行為來滿足新的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五類,並按重要性和發生的先後次序,排列成一個需要層次。
  • 了解人類需求層次:馬斯洛需求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幾十年以後,當他開始發展自我實現理論,傑斐遜和林肯等成為他研究自我實現者的基本範例。進入大學後讀到阿德勒著作中自卑與超越的概念並得到啟示,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 馬斯洛人類需求層次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幾十年以後,當他開始發展自我實現理論,傑斐遜和林肯等成為他研究自我實現者的基本範例。進入大學後讀到阿德勒著作中自卑與超越的概念並得到啟示,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 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討論「需求」這件事
    但需要注意的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一個很經典的解釋模型,經典不一定意味著完全正確,所以直到11年以後1954年,馬斯洛在他的著作《激勵與個性》中提到新的兩種需求,求知需求和審美需求,他認為,這二者應居於尊重需要與自我實現需要之間。
  • 如何合理滿足孩子需求?善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也是聰明家長
    但是隨著後來不斷的發展,閨蜜就發現了孩子對於這些之前很感興趣的獎勵,現在已經變得非常的漠然,所以她沒辦法,只能夠根據孩子的需求,一直不斷的在調整獎勵。◆每個人都是會有必要的需求的,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比如肚子餓了,比如想上廁所,這些都是他們基本的生理需求。而隨著年紀不斷的增長,也會慢慢的延伸出其他方面的需求。
  • 馬斯洛「人類五個層次需求」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簡析
    1.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 重新理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我去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管理學作為我們最開始的一門課,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也是我們最重要的理論之一。此前老師教學包括百度大部分都是說,我們先有下面的生理需求,一層一層遞進,然後自我實現需求,這些需求是不同階段出現。
  • 其實,馬斯洛需求理論是錯的,當代心理學家已經證明!
    當代的心理學家已經建立了很多不同的模型來描述人的心理需求,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了。他把人的心理需求分成5種: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
  •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是錯的?
    關於人類自身的需求,很多人都知道,當代的心理學家已經建立了很多不同的模型,來描述人的心理需求。在這眾多的模型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了。他把人的心理需求分成5種: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不過,按照馬斯洛的這個理論,我們其實還是很難確認內在動機。
  • 文學品質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河北評論家封秋昌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為《文學作品的四個層級和作家的生活》。他總結道:「文學作品可以分為四個層級,一是生活直觀型的作品;二是生活體驗型的作品;三是人生與人性體驗型的作品;四是達到形象化哲學高度的作品。」這四個層級是逐級遞進的,層級越高,作品的文學價值越大,「具有形象化哲學高度的作品,是文學作品的最高境界」。
  •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本科畢業生的考研動機
    很明顯,「目標」就是指成功地考上研;「主觀願望或意向」就是指做出考研的選擇;這個「一定方式」就是同學們的需求。簡單點說,大學生畢業後進行考研就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下面我們就用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本科大學生們的考研動機。
  • 教師資格考試重要理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於 1943 年在《人類動機理論》中所提出的理論。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