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來的,在他的著作《人類激勵理論》中,他將人類的需求從低到高劃分成了五種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就像我們去商場買東西的時候,一件事物之所以值得我們去消費,是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們內心的需求。
或者說是我們當時需要的,恰好就出現了,所以我們願意為之付出成本。
然而在兩性關係中,有些女人卻不明白需求層次理論,認為自己一股腦地付出就可以抓住對方的心,結果對方想要的自己沒有給。
反倒是一直疊加對方根本不需要的,這樣的情況到最後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罷了。
因此,想要抓住男人的心,就得從滿足他的需求這一角度出發。
積極利用好肢體的語言,滿足對方的生理需求
01)、《平凡的世界》中的潤葉本來和少安情投意合,但是在機緣巧合之下,他們兩個人最終是有緣無分,最後潤葉在家裡人的安排下嫁給了當時是幹部子弟的李向前。
潤葉天生就有傲骨,她覺得李向前並不是她想要的男人,這樣的婚姻是一種將就,是一種苟且,所以在結婚很長一段時間裡,潤葉拒絕和李向前有任何肢體性的接觸。
一開始,李向前也理解潤葉的苦衷,可是時間長了他的內心也難免有點苦澀,自己的妻子竟然拒絕自己去觸碰她。
明明有著最親密的關係,卻過得還不如一個陌生人的生活,這也讓他開始懷疑這樣的婚姻究竟有什麼意義。
02)、在馬斯洛需求理論中,人的生理需求排在了最底層,雖然看起來不是那麼高大上,但卻是人最不可缺錢的一種需求。
它代表著人類最本質純粹的欲望,而之後所進行的所有事情都是建立在基本需求被滿足的基礎上。
所以,女人應該試著去滿足男人的生理需求,例如一個親吻,一個簡單的擁抱,一個十指相扣。
這些身體語言可以通過肢體接觸來傳達彼此心與心地交匯,從而讓男人內心深處的那份悸動更加為你勃興。
利用散養的相處方式,去滿足對方的社交需求
《我們都要好好的》中的女主和男主的相處方式更像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圈養,不允許他隨便加異性的聯繫方式,哪怕是同事;不允許他出去和朋友應酬,因為她覺得那些都是狐朋狗友,男友和他們待在一起不會有任何價值。
男主的生活全部都被她操控著,在她到來之前,男主本可以開開心心的和自己的兄弟進行小聚會,但是女主到來之後,一切都被打亂了,他被迫圍繞著女主轉,被迫和自己曾經的人際關係斷聯。
這樣壓抑的相處模式不是男主想要的,所以他無時無刻不想著離開女主。
在世界上,我們總歸是社會性的群居動物,不可能脫離別人而獨立存在,因此,人際關係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必須要進行的行程。
沒有人會因為談了戀愛而和所有的朋友劃清界限。如果有,那麼這樣的感情一定會存在隱患,等待著時機去爆發。
劉嘉玲曾說,對於男人,最好的控制就是不控制。因此,在和男人相處的時候,不要去抹殺他們喜歡交朋友、喜歡熱鬧的天性,順其自然才最好。
尊重和支持,去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需求
自我實現,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而男人在兩性關係中自我價值的實現具體就表現為被需要得到充分的滿足。
例如女朋友不開心的時候,自己可以充當一個緩解她思緒的知心大哥;
例如女朋友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可以充當一個幫她排憂解難的超級英雄。
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過一個英雄夢,他們夢想著自己能夠拯救世界,而在兩性關係這個小小的二人世界裡,女朋友就是他們需要去拯救的世界。
因此,你需要學著縮小自己,然後放大對方。
例如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想著自力更生,要第一時間去麻煩對方,讓對方幫助自己;
例如發生矛盾的時候,不要仗著自己是女性就強求對方必須向你認錯,你也可以先服個軟,然後再撒嬌讓對方哄你。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想要讓交情變得長久,那麼你得讓別人適當為你做一點小事,這會讓別人有存在感和重要感。」
所以,不要害怕自己會麻煩對方,男人不怕麻煩,就怕你不麻煩,因為你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解決,那麼他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使人有乍見之歡不如使人有久處不厭,用心經營的愛情才能夠抓住男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