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品原汁原味海鮮

2020-12-03 海南日報
  ■ 本報記者 劉貢

  當小木船載著陳感紅往海中駛去,夕陽正在慢慢落下,照得水面一片緋紅。

  陳感紅驚嘆的聲音被柴油發動機蓋住,於是比劃著讓朋友用她的手機給她照相。背景有山、有水、有漁民們大木船上的生活,幾乎每條船上養一兩條看家的狗狗。小木船經過,狗狗矗立船頭定定地看著。水鳥飛過,一道白影,還沒看清,又被夕陽恍了眼……無論哪個角度,通往漁排的景色都美極了。

  船夫黝黑的臉上掛著笑容,遊客開心,當地人也開心。還沒拍夠,小船已經到達一大片漁排口,這是專門經營海上漁排的店家。當家的兩口子人到中年,媳婦、女兒們迎上來搭一把手,扶遊客下船。

  「隨便坐!」店家招呼。很多時候,漁排上的食客不按照飯點「駕到」,如上午9點、10點起床在酒店裡吃一頓豐盛早餐,逛景點,下午餓了才往漁排處趕。一吃吃到傍晚,看到當地市民也從城裡來這兒吃漁排,立刻覺得找對了地方。

  圍著桌子坐定,小妹給每人盛上一碗螃蟹粥,濃濃稠稠,香味撲鼻。店家過來補充:「不夠再添,但後面好吃的很多,留肚子吃海鮮哦!」

  小妹又端上爐子,清水鍋,鍋裡幾片生薑,蓋上蓋。

  一盤盤海螺、海蝦、螃蟹,被切成塊的海魚上來了。店家再問:「需要蒸或炒嗎?」油炸蝦、海膽蒸蛋等推薦中,選點了條豆豉蒸海鰻。

  海螺倒進鍋裡沒多久就熟了,小妹撈出來均勻分到每個人盤子裡,馬上把鮮活的蝦子倒進鍋裡。蝦子摁在鍋蓋下蹦兩下便沒了聲音,很快通體紅白被撈上來,緊接著又倒進了螃蟹。

  青蟹、麵包蟹、花蟹、三點蟹……季節不同,螃蟹肥瘦不同。中秋過後的螃蟹個頭最大,蟹膏也多。

  漁排上的海鮮原材料由漁家開船送貨上門。店家說,今早送的螃蟹真不錯,還有十幾條瀨尿蝦。海鮮石斑魚、墨魚、海鰻、鯊魚平時採購了存養著,一會兒可去到裡面看。

  於是遊客們擦擦嘴,馬上要去看。走到店家廚房位置,果然漁排中空著方方正正一大塊,漁網拉著許多種類的海魚在海水裡養著。指著問來問去,大開眼界。

  不知什麼時候起,一鍋清水竟然煮成了一鍋海鮮湯,放進新鮮的蔬菜,下麵條一起煮著,營養豐富又美味。

  有機會嘗試陵水南灣猴島下的漁排也別有一番滋味。

  認識新村的漁排是從空中開始的。遊客們乘纜車去南灣猴島,藍天、碧海、青山間,靜靜浮出一大片紅色的漁排小房子。忍不住拍照,忍不住打聽,忍不住一探究竟。

  據說南灣猴島三特索道公司原來的老總代國夫,出主意出錢,把漁民的小船房裝上太陽能屋頂,白天整齊漂亮,晚上燈火輝煌。

  海南島上吃漁排,去的路上精彩,看的景觀經典,吃到肚裡鮮美,何不深入體驗一次?

  海南島上幾大漁排推薦

  紅沙漁排   地點:三亞紅沙

  特點:規模大,已經慢慢被引導上岸

  陵水漁排   地點:陵水新村  

  特點:漁民生活的漁排整齊漂亮

  臨高漁排   地點:臨高后水灣

  特點:看紅樹林,玩海釣

  文昌漁排   地點:文昌鋪前

  特點:轉騎樓,訪造船廠

  海口漁排   地點:演豐塔市

  特點:紅樹林裡划船,趕海

  萬寧漁排   地點:神州半島風豪橋頭

  特點:品種豐富,烹飪技法多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部「狼的格林童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十多年前,《狼圖騰》一出版即成暢銷書,關於狼的精神品性在年輕人中引發諸多討論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上風味自不同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太陽開始落山,陵水新村港的海水變換了色彩,當白日的喧囂即將結束之際,新村港上機動船的馬達聲又開始熱鬧起來,疍家漁排的海上餐廳人流開始匯聚,一艘艘小船穿梭在碼頭和漁排之間。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光村沙蟲:銀灘藏珍品 美味嘆天賜
    正如許多酷愛沙蟲的食客所說的那樣,龍蝦在很多海鮮店都可以吃到,但要吃上光村沙蟲就得看你的運氣了。  說到光村,很多人會想起那長約30公裡的沙質雪白細膩的銀灘與鮮美的沙蟲。自泊潮港灣至西北面的沙井灣,榕橋江在此入海,淡水與海水交匯處正是優質沙蟲生長的絕佳地點。銀灘優質的海鮮,被烹焯灼炒溜炸後,別具風味。  光村沙蟲品質優良,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腸,海蚯蚓
    這是在三亞,鬧猛的第一市場海鮮大排檔。我們自己到菜場買了各樣的海鮮,拿到這家店裡加工。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辦學國際化 高校更「洋氣」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單人單座、小班雙語教學、全觸屏黑板……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以下簡稱國際旅遊學院)採訪時發現,這裡的授課方式和教學設備與國內普通高等院校不太一樣。
  • 海南三亞市海鮮排檔海鮮品調控價格(2016.11.5)
    海南三亞市海鮮排檔海鮮品調控價格(2016.11.5)2016-11-05 20:55:00  水產養殖網 (執行日期:2016年11月5日)             發布單位:三亞市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              種類 海鮮品名稱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尊重自然規律呵護海南溼地
    (2月3日《海南日報》)  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溼地具有多種獨特功能,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降解汙染、調節氣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
    食蟹猴又名長尾猴或爪哇猴,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猴科、獼猴屬,食蟹猴種,因為它的遺傳物質與人具有高達98.5%的同源性,其組織結構、生理和代謝功能等方面與人類相似,因而在人類生命科學以及其他相關科學研究中佔有其他實驗動物無法替代的重要位置,被譽為活的最精密的實驗儀器。  但是,並不是說只要能養出來,就可以做實驗。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不一樣的玩法 一樣的童真快樂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5月30日,儋州市新州鎮英均村的陳傳喜歡玩彈弓,也喜歡自製彈弓,雖然現在保護鳥類不提倡打鳥,但是有時候跟小夥伴們比比射程,也是一大樂趣。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往高處生長,是熱帶雨林中生物開展「軍備競賽」的核心守則。囿於體型的先天不足,成千上萬的兩棲動物們與灌木、苔蘚一道,構成叢林生物鏈的最底層,卻憑藉著滿身絕活,在一次次生死搏鬥中安然脫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今天開唱
    本報海口12月20日訊 (記者習霽鴻)2019年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將於12月21日正式開唱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自熱帶的馨香
    海南伴手禮  ■ 本報記者 趙優  「第一次喝香草蘭茶,就愛上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魚乾,一口鹹香鴻運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林曉君  編者按  家在海島,海貨的豐富自不必說,大海是一個慷慨的給予者,源源不斷地提供美味。有人好的是「一口鮮」 ,於是享受美味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植物資源尤其令人嘆為觀止。
  • 海南日報數字報-九年一圖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460頁,148種蜻蜓彩色照片,9年的資料收集整理,翻開《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的每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