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電子所等獲取第一幅國產SAR衛星時序幹涉測量圖

2020-12-03 華夏時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員呂孝雷、雷斌聯合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處理得到第一幅高分三號衛星雷達時序幹涉(TSInSAR)地表形變測量圖,實現我國衛星雷達時序幹涉測量零的突破,該成果首次將國產雷達衛星地表釐米級形變測量提升至毫米精度,標誌著我國在衛星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衛星雷達時序幹涉技術(TSInSAR)是一種利用衛星雷達多時相大數據幹涉相干原理,實現800公裡太空探測地面毫米形變的遙感技術,是目前唯一的一種高精度、全天時、全天候、全覆蓋、全自動的面監測技術手段,一次探測範圍平均可達1500平方公裡以上,可為國土、交通、測繪、鐵道、電力、水利、市政、減災、住建、能源等行業提供精準形變測量、狀態監控、異常預警、災後定損等服務,高效解決地理信息監測市場痛點。

研究團隊首次獲取高分三號北京地區5景時序幹涉影像集,採用國產自主時序幹涉處理軟體,獲取166萬個永久散射點並進行形變速率解算,得到2017年3月2018年1月北京地區整體形變速率結果。測量圖顯示,三環以內相對較穩定,形變區域集中分布在朝陽區東北部以及西部、房山區等局部地區。整體平均形變速率為-5.531mm/year(沉降),其中最大形變速率為-30.23mm/year(沉降)。與國外衛星雷達TerraSAR數據結果進行對比,三環以內區域及通州沉降漏鬥區域,高分三號與國外衛星數據整體趨勢表現為一致,由於此次高分三號影像未能覆蓋通州區域,故未得到整個沉降漏鬥形變圖。在局部區域,研究團隊獲取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保健中心施工區域的形變速率圖,在施工區域對周圍建築體的影響方面,最大形變速率為-29.898mm/year(沉降),最小形變速率為-0.175mm/year(沉降),影響範圍半徑為270.13m。

該高分三號時序幹涉成果表明,我國國產雷達衛星從軌道控制、系統載荷、地面應用處理等方面都具備了時序幹涉能力,是國產衛星幹涉測量從實驗邁向工程化應用的關鍵一步。同時,開啟了國產雷達衛星在地表監測領域的行業應用,打破國外衛星在雷達時序幹涉測量領域長期壟斷的局面,提升國產雷達衛星在民用領域的應用價值,為國產衛星遙感監測產業鏈的形成奠定基礎。

圖1.TerraSAR北京地表形變速率圖

圖2.高分三號北京地表形變速率圖

圖3.高分三號北京局部區域沉降速率圖

相關焦點

  • 我國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研製成功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王超研究員團隊與計算技術研究所尤海航研究員團隊,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InSAR技術是通過利用合成孔徑雷達(SAR)圖像中的相位信號來獲取毫米級地表形變信息的技術。
  • 風雲二號E星成功獲取第一幅可見光雲圖
    12月30日11時30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了風雲二號E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標誌著衛星與地面應用系統協調匹配、工作正常,也表明了風雲二號衛星及地面業務系統步入成熟發展階段。
  • 科學網—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升級換代
    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升級換代
  • 風雲二號E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成功獲取(圖)
    中新網12月31日電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12月30日11時30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了風雲二號E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標誌著衛星與地面應用系統協調匹配、工作正常,也表明了風雲二號衛星及地面業務系統步入成熟發展階段
  • 中國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實現全國地表形變監測
    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15日發布消息說,該院王超研究員團隊與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尤海航研究員團隊合作,已成功研製出中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系統,並首次實現全國尺度地表形變的監測和製圖
  • BIOMASS 衛星任務
    Biomass衛星任務概念    單顆衛星,在極地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全極化P波段(435 MHz)合成孔徑雷達,帶寬為6 MHz兩個任務階段:Tomography 層析(第1年),Interferometry 幹涉測量(第2-5年)多次重複軌道進行幹涉測量法,重複周期為3天全球覆蓋約7個月(228天)的asc。
  • 獲取首幅可見光雲圖
    據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姚潤豐)風雲二號C靜止氣象衛星29日上午成功獲取第一幅可見光雲圖,這標誌著衛星已經準確到達預定軌道位置,並初步具備對地觀測能力,良好的圖像質量表明衛星各系統工作正常。  29日上午11時,風雲二號C星地面應用系統工程總師許健民院士發出取圖指令,衛星掃描輻射計開始步進,對地球進行觀測,全程歷時約25分鐘。
  • 航天科工成功獲取首幅1:2000比例尺雷達測繪數據
    記者10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3所獲悉,該所測繪團隊今年年初在貴州成功獲取了國內首幅1:2000比例尺雷達測繪數據。2020年1月初,23所團隊克服飛行限制和關機時間窗口有限的不利影響,完成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高解析度幹涉SAR觀測數據的首次獲取,這是國內首次採用機載毫米波雷達系統對FAST開展高解析度航空測繪的研究工作。
  • 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研製成功
    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獲悉,來自空天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並首次實現全國尺度地表形變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製圖。作為受地質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逐年增加。
  • 「京師一號」獲取2500多幅影像
    9月12日,北京師範大學在京召開「京師一號」(BNU-1)小衛星在軌一周年暨極地遙感數據成果發布會,發布衛星在軌運行一年以來所獲取的部分南北極遙感數據及應用成果。會議還宣布,向社會免費公開衛星發射以來獲取的南北極數據,邀請全球極地科研工作者,共同挖掘數據的應用價值。
  • 我首套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研製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陸成寬)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來自空天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研製了我國首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算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系統,並首次實現全國尺度地表形變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製圖。
  • 風雲二號C星獲取首幅可見光雲圖
    據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姚潤豐)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業務型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C靜止氣象衛星29日上午成功獲取第一幅可見光雲圖,這標誌著衛星已經準確到達預定軌道位置,並初步具備對地觀測能力,良好的圖像質量表明衛星各系統工作正常。
  • 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中科院院士:「碳基電子」是國產芯突圍利器
    隨著西方對於國產科技的打壓限制,我國的整體晶片製造技術依舊被卡住脖子,即便我國科技已能設計出高端晶片的存在,但是在晶片的製造、設備、材料等,國內依舊是處於不完善的地步,這也導致了不論是生產設備、技術方面都被西方完完全全的限制著。相信不少人都清楚,目前的晶片製造所使用的都是矽基技術。近期,中科院攻克碳基半導體技術再次傳來好消息,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
  • 國產芯有望實現突破!中科院院士:「碳基電子」是國產芯突圍利器
    隨著西方對於國產科技的打壓限制,我國的整體晶片製造技術依舊被卡住脖子,即便我國科技已能設計出高端晶片的存在,但是在晶片的製造、設備、材料等,國內依舊是處於不完善的地步,這也導致了不論是生產設備、技術方面都被西方完完全全的限制著。
  • 風雲四號衛星如何獲取高光譜大氣探測數據
    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是國際上第一臺在靜止軌道上以紅外高光譜幹涉分光方式探測大氣垂直結構的精密遙感儀器。通過該探測儀,我們成功獲取了全球首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作為第一次露出真容的大氣高光譜圖,應該如何解讀圖像和展開數據應用呢?這非常值得探析。
  • 揭秘風雲四號衛星如何獲取高光譜大氣探測數據
    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是國際上第一臺在靜止軌道上以紅外高光譜幹涉分光方式探測大氣垂直結構的精密遙感儀器。通過該探測儀,我們成功獲取了全球首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作為第一次露出真容的大氣高光譜圖,應該如何解讀圖像和展開數據應用呢?這非常值得探析。  探什麼?
  • 風雲四號獲取世界首張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圖
    國防科工局、中國氣象局27日聯合發布風雲四號A星獲取的首批圖像與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此次發布的有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獲取的圖像、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獲取的大氣紅外輻射光譜、閃電成像儀獲取的閃電分布和強度信息、空間環境監測儀獲取的空間效應及粒子探測信息等。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圖,是由風雲四號A星上首次搭載的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獲得的,它標誌著在靜止軌道上的大氣觀測由二維進入三維。
  • 中國首顆極地遙感小衛星已獲取2500多幅影像
    9月12日11時2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一號02D衛星(又稱5米光學衛星)發射升空。新華社發(鄭逃 攝)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記者車雲龍 劉欣)中國首顆極地遙感小衛星「京師一號」12日在軌運行一周年,迄今為止已獲取影像2501幅,其中南極冰蓋影像850幅,北極影像1025幅。研發團隊12日在京發布的該衛星數據顯示,自發射入軌以來,「京師一號」已生產高質量少雲南北極1級遙感數據產品超過240景,產品解析度為80米。
  • 風雲二號C星成功獲取首幅可見光雲圖
    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姚潤豐)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業務型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C靜止氣象衛星,29日上午成功獲取第一幅可見光雲圖,這標誌著衛星已經準確到達預定軌道位置,並初步具備對地觀測能力,良好的圖像質量表明衛星各系統工作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