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風雲四號衛星如何獲取高光譜大氣探測數據

2020-12-08 儀器信息網

大氣輻射亮溫垂直分布動態圖。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是國際上第一臺在靜止軌道上以紅外高光譜幹涉分光方式探測大氣垂直結構的精密遙感儀器。通過該探測儀,我們成功獲取了全球首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作為第一次露出真容的大氣高光譜圖,應該如何解讀圖像和展開數據應用呢?這非常值得探析。

  探什麼?

  很多人都知道「探空」:氣球帶著測量儀器從地面不斷升高,包含溫度、溼度等傳感器,邊上升邊測量並把數據傳回給地面跟蹤和接收雷達。這好比用溫度計,在一個高度上量一下,在下一個高度上再量一下。它能把大氣的溫溼度測量得非常準確,本質上屬於直接測量,一般測量高度為30公裡,能夠對對流層和平流層在各垂直高度上進行測量。

  地面探空近乎直接測量,其精度很高。但是,這些探空站在海洋上是沒有的,而陸地上也只能在約200×200公裡設置一個,一般每天全球統一在世界時00時和12時兩個固定時間進行兩次探空。

  怎麼探?

  大氣結構是三維的,又是隨著時間快速變化的。由於探空站在地理、空間分布密度和觀測頻次上的局限性,其探測數據無法支撐快速發展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式。

  探測大氣三維結構的方法除了地面探空外,天基(衛星)紅外和微波被動探測已經成為國際主流。在衛星上進行大氣溫溼度三維結構探測的優勢在於可以全球覆蓋,而靜止氣象衛星的優勢在於獲得高頻次的觀測數據。

  在衛星上利用紅外遙感怎麼測大氣三維結構呢?進行三維大氣溫度溼度探測,主要基於光譜通道選擇。比如,選擇大氣混合比穩定的二氧化碳紅外吸收帶,探測大氣的溫度廓線;選擇水汽紅外吸收帶探測大氣的溼度廓線。不同的二氧化碳吸收通道探測到的紅外輻射主要來自於特定的高度層,對該高度的大氣溫度變化敏感,利用此原理可以獲得大氣的溫度垂直分布信息。同樣,不同的水汽吸收通道對不同高度層的大氣溼度變化敏感,從而可以獲得大氣的溼度垂直分布信息。

  要滿足數值預報對大氣探測精度的要求,在技術上高光譜紅外探測是必選的技術途徑。高光譜探測的優勢在於探測通道的光譜解析度越高,即通道的權重函數越窄,受到的臭氧、水汽等其它吸收氣體的汙染就越小,對特定高度層的敏感程度也越高,不僅提高了大氣溫溼度探測精度,而且也提高了大氣探測的垂直分辨能力。

  「風雲四號」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採用麥可遜幹涉分光的方式實現大氣紅外高光譜探測,可以獲取高頻次區域晴空和雲頂以上的大氣三維結構。

  那麼,雲內部和雲底以下大氣怎麼實現高頻次探測呢?這就需要氣象人期盼的「風雲四號」微波星在未來發揮其功效。

  怎麼用?

  國際上沒有利用靜止軌道高光譜大氣探測數據的成功先例,我國氣象應用勢必要經過從試用到業務應用的過程,特別是要根據應用需求(觀測精度、區域範圍和觀測頻次等)來確定儀器觀測模式,需要應用部門和地面應用系統鼎力合作。

  幹涉式紅外大氣探測儀數據主要的應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該儀器具有對我國及周邊地區1小時一次、間隔僅16公裡的密集的大氣溫溼分布垂直探測能力,其探測數據可以同化到全球和區域數值預報模式,改進數值預報初始場,特別是像海洋上等缺少常規探空觀測的區域,對於提高預報的精細化能力起到促進作用;利用該儀器反演得到大氣不穩定指數,可以提前數小時有效監測到暴雨系統發生前環境條件的變化,在還是晴朗無雲的大氣中提前發現極端天氣的蛛絲馬跡,直接提供給預報員進行天氣分析和預報;可以對小尺度強對流天氣系統進行高頻次探測,直接服務於短臨天氣預報預警。

  怎麼讀?

  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有超過1600個探測通道,不同高度的大氣對不同探測通道的紅外輻射貢獻存在差異。根據這些差異可以反演出大氣溫度、溼度的三維結構。下圖所示為選取該儀器觀測到的7個長波紅外通道在權重高度的紅外輻射亮溫垂直分布圖。

相關焦點

  • 風雲四號衛星如何獲取高光譜大氣探測數據
    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是國際上第一臺在靜止軌道上以紅外高光譜幹涉分光方式探測大氣垂直結構的精密遙感儀器。通過該探測儀,我們成功獲取了全球首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作為第一次露出真容的大氣高光譜圖,應該如何解讀圖像和展開數據應用呢?這非常值得探析。
  • 風雲四號獲取世界首張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圖
    國防科工局、中國氣象局27日聯合發布風雲四號A星獲取的首批圖像與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此次發布的有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獲取的圖像、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獲取的大氣紅外輻射光譜、閃電成像儀獲取的閃電分布和強度信息、空間環境監測儀獲取的空間效應及粒子探測信息等。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圖,是由風雲四號A星上首次搭載的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獲得的,它標誌著在靜止軌道上的大氣觀測由二維進入三維。
  • 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
    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 2月27日,隨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  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首顆靜止軌道上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
  • 揭秘當今最先進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獨門特技」
    圖片來源:新華網   在地球赤道上方35800公裡的高空中,等候「風雲四號」的有幾位勞苦功高的「兄弟」——「風雲二號」F星、G星,還有幾位實力強大的「外國朋友」——美國GOES-R、日本「葵花8號」。「風雲四號」與它們一樣站在靜止軌道上,可謂自信滿滿:它能獲得高時空解析度成像資料,進行大氣垂直探測,抓得住轉瞬即逝的閃電,還能探測空間磁場強度。
  • 【中國網】「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 達國際先進水平
    2月27日,國防科工局聯合氣象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首批衛星雲圖。自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下文簡稱「上海技物所」)研製的星上兩大光學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先後順利開機工作並進入在軌測試,成功傳回大量氣象探測數據,圖像細節清晰、波段光譜特徵明晰。
  • 風雲四號:氣象防災減災前哨
    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氣象與環境總體室副主任陳曉傑向記者介紹,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不僅是目前全球對地綜合觀測能力最強的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還是國際上首顆單星實現對地「多光譜二維成像+高光譜三維探測+超窄帶閃電成像」綜合觀測的靜止軌道氣象衛星。  三軸穩定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是世界公認的最先進、最大型、最複雜的航天項目之一。
  • 看防災前哨風雲四號 如何破解災害性天氣預警難題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還有兩項極具代表性的創新。「準測」,解決多類有效載荷對地高精度定量遙感,豐富遙感數據類型、提高遙感數據時空解析度和精度,攻克高精度掃描成像、高穩定幹涉探測和高靈敏閃電探測等先進遙感技術。做到了定量遙感「準」,能精確感知溫、溼等大氣物理參數變化。
  • 風雲四號傳回首批雲圖數據 每15分鐘拍張地球高清寫真
    風雲四號A星在技術上取得了重大跨躍,標誌我國靜止氣象衛星觀測系統實現了更新換代。所搭載觀測儀器已全部開機風雲四號去年12月1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12月17日成功定點於東經99.5°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軌道位置,並正式命名為風雲四號A星。
  • 【中國網】「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 達國際先進水平---中國...
    2月27日,國防科工局聯合氣象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首批衛星雲圖。自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下文簡稱「上海技物所」)研製的星上兩大光學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先後順利開機工作並進入在軌測試,成功傳回大量氣象探測數據,圖像細節清晰、波段光譜特徵明晰。
  • 風雲四號衛星揭秘:3.6萬公裡外感知水溫0.1度變化
    原始監測數據是現有衛星60倍風雲四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總研製,主要功能是對大氣、雲層、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三維)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觀測,為高精度的天氣分析和預報、短期氣候預測、環境和災害監測、空間環境監測預警等提供服務。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工程概況
    工程組成和任務分工  風雲四號衛星工程由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五大系統組成。國防科工局負責工程的組織實施,航天系統部負責衛星發射和測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分別負責風雲四號衛星,長徵三號乙火箭研製,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負責衛星數據接收、處理、分發和應用。
  • 地球從未如此清晰 "風雲四號"首圖秀領先國際 產品服務百姓
    2月27日,在國防科工局、中國氣象局聯合舉行的發布會上,不僅有世界首幅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還能有幸看到我國首次獲取的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透過氣象衛星的視角,地球從未如此清晰。  這些「風四出品」的首批影像圖和數據已經集結成冊,主要包括: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獲取的圖像、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獲取的大氣紅外輻射光譜、閃電成像儀獲取的閃電分布和強度信息、空間環境監測儀獲取的空間效應及粒子探測信息。
  • 大國重器風雲四號②:對我國及周邊大氣垂直探測僅需1小時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不是顆星星,而是當今最先進的氣象衛星!搶先看風四郎的那些獨門絕技:千裡眼:搭載迄今為止我國最先進的靜止軌道輻射成像儀,在赤道上方約35800公裡處,可獲得高時空解析度成像資料。大氣在空間分布上是三維的,除了水平運動之外,大氣還同時一刻不停地進行著垂直運動。其溫度、溼度和壓強又是隨時間變化的。大氣的運動和變化便是天氣現象的本質,而天氣預報就以大氣觀測數據為基礎。獲取晴空大氣三維結構和垂直運動信息的任務就交給了大氣垂直探測儀器。我搭載的靜止軌道幹涉式紅外探測儀,就像CT切片一樣,把晴空大氣在垂直方向上切層,獲得大氣垂直方向上的精細數據。
  • 風雲四號衛星可監測霧霾 將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原始監測數據是現有衛星60倍  風雲四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總研製,主要功能是對大氣、雲層、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三維)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觀測,為高精度的天氣分析和預報、短期氣候預測、環境和災害監測、空間環境監測預警等提供服務。
  • 【國際在線】風雲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12月11日0時11分 ,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師董瑤海介紹了衛星的基本情況:「風雲四號衛星是我國新一代的靜止軌道的首發星,也是我國首顆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設計壽命7年,整星功率3200瓦,裝載四個儀器,最後定位在35786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上。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首批圖像和數據公布
    2月27日上午,國防科技工業局聯合中國氣象局對外發布:我國風雲四號A星近日成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該星是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首顆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歷時22年孕育研發, 其部分性能指標國際領先,已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靜止氣象衛星之一。下圖為該星2017年2月20日獲取的第一幅多通道彩色合成圖像。
  • 風雲四號:中國氣象衛星革命性重器
    風雲四號還搭載了世界首個靜止軌道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其在垂直光譜探測通道達到1700個,可方向上對大氣結構實現高精度定量探測,相當於對大氣進行CT掃描。    這也是國際上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次裝載,將首次實現靜止軌道大氣高精度溫度、溼度廓線探測,獲取的高光譜大氣數據,可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
  • "上海製造"風雲四號發射成功 細數系列氣象衛星族譜
    氣象衛星主要通過衛星裝載的各種探測儀器獲得不同的衛星氣象雲圖,通過雲圖反演出其他變量,應用到天氣預報模式中,再根據方程的運算得到未來的天氣情報。當然,要掌握大氣的變化規律、對未來的天氣進行預測並非易事。如今承載著一系列尖端技術的風雲四號一飛沖天,它的技術指標與歐洲MTG衛星、美國 GOES-R衛星等國際最新氣象衛星的水平完全稱得上是旗鼓相當。
  • 「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上海技物所全力打造「中華牌」超級...
    2月27日,國防科工局聯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首批衛星雲圖。自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星上兩大光學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成功傳回大量氣象探測數據,圖像細節清晰、波段光譜特徵明晰。
  • 風雲四號衛星升空可監測霧霾 將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原始監測數據是現有衛星60倍  風雲四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總研製,主要功能是對大氣、雲層、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三維)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觀測,為高精度的天氣分析和預報、短期氣候預測、環境和災害監測、空間環境監測預警等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