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皮膚科醫生丨超全防曬科普,看這一篇就夠了!
夏天來啦,又到了各種海灘照的季節啦!
俗話說,一白遮百醜,要保證高顏值就必須先把防曬做好。為了寶寶長大以後,年輕可以呈現的比較久,老母親操碎了心。
而日曬的危害,不僅僅是曬黑。
日曬/紫外線有哪些危害?
皮膚被紫外線照射,皮膚表層的黑色素細胞大量合成黑色素,以抵擋紫外線的侵襲,結果就是皮膚變黑。
當紫外線的強度超過了皮膚合成的黑色素的抵擋能力,就會出現曬傷。
曬傷總體可以分為1度和2度。
1度——暴曬過後皮膚會變紅,發燙,有一些輕度的刺癢刺痛;
2度——出現水泡,紅腫。
對曬傷最基本的處理方式,是冷毛巾溼敷,也可以用自來水輕輕衝洗曬傷的地方。
1度曬傷可以外用蘆薈銀膠或者是氫化可松乳膏都可以有效地舒緩症狀;
2度曬傷,皮膚會有水泡生成,水泡就不要輕易自行弄破,弄破了有可能發生感染,這種情況建議及時就醫,交給醫生來處理。
為什麼我們皮膚科醫生會非常強調防曬?
因為除了曬黑曬傷,紫外線還在以一種肉眼不易察覺的方式來改變我們的皮膚——光老化。
圖上的這位是美國的一個司機,開了28年的大貨車,很明顯他的左側臉,也就是對著窗戶整天接受日曬的這一側臉和右側的臉是明顯不同的,左邊的臉皮膚明顯更加鬆弛,皺紋更多,色斑也更多。
這位司機遇到的情況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光老化。
光老化會顯著地導致皮膚產生皺紋、色斑,比如像黃褐斑,雀斑,老年斑……皮膚乾燥、粗糙,面部和鼻子上紅血絲,以及其他很多種表現。
最嚴重的,光老化之外的就是皮膚癌。
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的衰老不可避免,但是除了不可抵擋的自然衰老,紫外線是造成我們皮膚衰老最重要的一個原因。紫外線可以破壞我們皮膚的結締組織,而這些結締組織是維持我們皮膚的舒展以及皮膚彈性最重要的東西。
長期暴露於少量的紫外線輻射中,會明顯增加將來患上白內障的機會,並且可能導致視網膜的損傷。
大部分紫外線會被阻隔在晶狀體裡面,而白內障病變也產生在晶狀體這個結構上,長期暴露就會導致白內障的風險升高。
小朋友的晶狀體功能還不完善,紫外線有可能還會穿過晶狀體,到達後面的視網膜,從而導致視網膜的灼傷。眼睛暴露在太陽輻射下的時間越長,那我們眼睛表面長瞼裂斑、長翼狀胬肉、白內障或者黃斑變性的風險就越高。
戶外活動比如夏天登山、冬天滑雪,沙灘上以及住在山區或者陽光比較充足的地方,這些狀況都是應該做些眼睛的防護的。
防曬等級與防曬手段
看紫外線指數。
無風險:紫外線指數0-2,一般來說對人沒有什麼威脅性,戴上太陽眼鏡就可以了。
低風險:紫外線指數3-5,這個時候表示如果沒有保護暴露到陽光當中,是有較輕傷害的風險,這個時候可用上太陽鏡+防曬霜+硬防曬。
高風險:紫外線指數6-7,太陽鏡+防曬霜+硬防曬+遮蔽物,比如說待在室內不出門或者一些陰涼的地方。
極高風險/極危險:紫外線指數8-10,11-15的時候建議穿著長袖,哪怕是塗上了防曬霜打上了傘,還是有非常強的曬傷風險。
紫外線(UV)主要分為三種:UVA,UVB,UVC。
UVC無法穿透臭氧層的阻隔,到不了地球的表面,忽略不計。
UVA和UVB這兩種不同的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損傷效應也是略微不同的。
戴帽子打傘屬於硬防曬,肯定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它能起到的是一部分的作用。
所以在室外,即使寬沿帽+遮陽傘+陰涼的地方,也不能完全防護紫外線。
為什麼遊泳的時候,比如在海邊,在遊泳池,大部分皮膚其實在水面以下了,為什麼這個時候還是要防曬?
水是一種比較弱的紫外線保護因子,我們正常遊泳的時候,皮膚在水面下的距離一般不會超過30釐米,這個厚度的水層,也只能減少紫外線的強度的20%--40%左右。
其實大家自己應該也是有體會,經過了一天的遊泳,皮膚常會有不同程度的發紅,或者過一段時間變黑的體驗。
防曬霜的選擇
原理:依靠粉末狀礦物質,分布在皮膚的表面,對紫外線進行反射,折射。
優點:防曬效果非常好,防曬譜非常寬。
缺點:泛白;容易被擦掉,需要經常重新塗抹;依附在皮膚上,有堵塞毛孔的風險。
改善泛白方法:選用納米顆粒(小於200nm)成分的防曬霜。
納米顆粒缺點:顆粒滲透力強,可在身體內累計,尤其不適合兒童塗抹,兒童選擇純物理防曬霜的話,還是建議常規顆粒的。
原理:依靠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將皮膚表面的紫外線吸收,或和紫外線作用,改變紫外線波長,使原本對對肌膚有害的紫外線,轉變為無害的
優點:不像物理防曬那種粉末狀的礦物質會泛白,不會堵塞毛孔
缺點:有可能會被皮膚吸收;有一些化學品成分,可能會和化妝品成分發生一些反應;或者不能很好的相容,就會見到搓泥的情況。
這個表裡就把常見的物理防曬以及化學防曬成分做了羅列,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防曬是哪種防曬,對照這個成分表就能判斷了。
還有些混合型防曬霜,物理和化學成分都有。
比如氨甲環酸,具有一定的美白的效果,適合臉上有黃褐斑的人群使用。
有些含有玻尿酸,能夠幫助維持皮膚滋潤,鎖住皮膚水分。乾性皮膚來選擇防曬也是不錯的(乾性的皮膚,可以先塗抹一些爽膚水,乳液或者乳霜,再來塗防曬霜,也能夠達到保溼和防曬的效果)。
油性皮膚,理論上來說,乳液型的純物理防曬霜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化學防曬霜塗到臉上之後會讓皮膚變得越來越油,油性皮膚使用感可能非常不好,但是純物理防曬剛剛也說了,有一些缺點,這個就要根據自己的個人感受去權衡了。
再比如針對敏感性肌膚的防曬霜,不含酒精,敏感肌膚以及玫瑰痤瘡皮膚的人群也可以使用。
當然不含酒精的缺陷在於,在臉上成膜的速度會明顯減慢,這些利弊就是我們不得不做出的取捨了。
化了妝的時候補塗防曬霜(戶外2~4個小時一般就要補塗一次,室內沒有那麼高的補塗需求),非常不方便怎麼辦?防曬噴霧是相對可以的一個選擇,但是因為防曬噴霧裡面通常含有酒精,不適合敏感皮膚。
SPF,日曬保護指數,提示防止UVB的效果。以SPF30舉例,假定某個人在無防護的情況下,在某紫外線強度下30分鐘會被太陽曬傷,那塗了SPF30的話,就能維持30×30分鐘才會被曬傷。
SPF的數字也不是越大越好。
SPF15可以阻隔94%的UVB,到了SPF30,阻隔效果也只是提高到97%,同時皮膚油膩的感覺會大幅度增加。
所以我們日常推薦也就是SPF15~30,能夠達到基本的防曬需求。
PPD/PA,提示防止UVA的效果。國際上並沒有建立廣泛統一的UVA防護標準,歐美採用PPD(黑色素持續沉著指數),或者broad spectrum(寬譜防曬)。
到了日本,還是這樣的產品,會標註PA(UVA防護指數),比如PA+,PA++,PA+++,一般到了兩個+就能滿足日常防曬需求。
用量不足等於浪費!用量不足等於浪費!用量不足等於浪費!防曬霜的標準用量是2mg/平方釐米,據調查大多數人的用量都少於這個標準!!!
直觀來說,塗臉要1個一塊錢硬幣大小,如果加上脖子區域,要再加1個一塊錢硬幣。
這兩張圖給大家展示的是一塊錢硬幣大小的防曬霜塗在臉上是什麼感覺,非常的厚實,可能要搓一段時間才能夠完全的把它抹散抹勻到基本上看不到,但可能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一點泛白泛油。
防曬霜到底用不用卸妝?
日常我們所使用的防曬霜一般只用常用的潔面產品就可以了,比如說香皂或者洗面奶清洗。包括很多防水型的防曬霜也標註了洗面奶或香皂清洗即可。
防水型的防曬霜,因為添加了一些比如礦物油成分,才能夠起到防水的作用,有時個人感受上不是那麼容易洗乾淨,如果覺得只用香皂或者洗面奶來洗不乾淨的話,可以使些卸妝產品比如卸妝油來清洗。
兒童太陽眼鏡
在我們傳統的日曬防護的觀念裡面,兒童和青少年的眼睛防護是被忽略的,但其實他們在陽光下待的時間通常比成人更長。
但說到太陽眼鏡,很多家長可能擔心對孩子眼睛不好,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維持一個孩子視力發育所需要的光照是多少呢?澳大利亞有一個相關的研究,維持一個孩子視力發育,每天只需要在一萬個Lux(光照強度)下活動三小時,相當於炎熱的夏季,孩子待在樹蔭下並且戴上太陽眼鏡的光線亮度,只要保持三個小時就足以維持孩子視力發育,這其實就說明太陽鏡是完全不傷害孩子的眼睛的。
考慮到框架眼鏡固定在小嬰兒的臉蛋上是有難度,6個月以下的小朋友不推薦戴太陽眼鏡,戴起來也不太現實,這個時候我們更推薦做一些硬防曬,比如說戴寬沿帽以及嬰兒車的遮陽篷,遮擋直射的陽光。
到了6個月以上,寶寶的防曬標準就會有一些變化,除了戴寬沿帽,用嬰兒車的遮陽篷以外,還建議戴上有彈力頭帶的太陽眼鏡,彈力頭帶方便固定在小朋友頭上。
孩子再大一些到了1歲多2歲,能夠配合了,這個時候,戴有上一些兒童眼睛,帶鏡腿式的這種太陽眼鏡也是非常合適的。
去年國家抽檢了一批太陽眼鏡,兒童防曬眼鏡是大批量的不合格,所以孩子的眼鏡我更多是推薦大家海淘或是代購。
我給大家列了一些地區的標準,比如美國,歐洲以及澳洲,他們有自己的一些標準,只要符合這些標準,他們的產品都是可以購買的。
那像我們國內的一些太陽眼鏡,包裝上通常會標註自然防護性的標識,100%被吸收或者UV400等。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給孩子購買的眼鏡,屈光度一定是零的。
問答
問:寶寶現在21個月,請老師推薦防曬霜,最好是明確品牌型號。還有請問塗抹防曬霜後是否對寶寶的皮膚有副作用,如何洗去防曬霜降低副作用?
答:小朋友使用的話,純物理防曬霜是比較合適的。6個月以上的小朋友在戶外活動時都應當塗上防曬霜,像雅漾這些醫學護膚品品牌都有純物理防曬霜可以選購。
對小朋友來說純物理防曬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副作用的,硬要挑一點副作用的話可能就是擦完之後像塗了一層麵粉。
問:老師,身上是不是也需要塗?塗多少?防曬衣是否有效?
答:比如我們到了海邊,只穿比基尼或泳褲,身上也是要塗的。
全身塗一次需要30ml的量才能夠完全滿足防曬需要。
問:請問一兩歲的寶寶臉部塗了物理防曬霜後,要怎麼卸掉?說明都說普通洗面奶可以卸除,可是寶寶不能用洗面奶啊,試了寶寶用的沐浴露洗,也根本洗不掉啊!
答:還可以用嬰兒皂啊~
本文作者:曾相儒
本文編輯:二娃、三娃
部分圖源網絡,侵刪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