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3月15日電 (丁思 張彬)甘肅農業大學聯合中國高校和企業歷時7年,研究開發出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微生物凝乳酶和乳酸菌發酵劑產品,應用於乾酪和酸奶生產,實現微生物凝乳酶、乳酸菌發酵劑和乳製品加工技術的配套集成及產業化推廣。該項目剛獲得了2011年甘肅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14日,參與該項目研究的甘肅農業大學甘伯中教授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凝乳酶主要用於奶酪和乾酪素加工業,促使牛奶凝結;乳酸菌發酵劑是應用於酸奶、乾酪和其他發酵乳製品生產的乳酸菌培養物。
他說,目前中國乳品生產所需的這兩種輔料全部依賴進口,全球凝乳酶和乳酸菌發酵劑市場幾乎長期被國外幾家大公司壟斷,中國每年進口凝乳酶和發酵劑總量達400餘噸,進口費則高達15億元人民幣。
2004年,甘肅農業大學聯合高校、企業,系統研究了中國青藏高原和西南牧區產凝乳酶微生物和乳酸菌資源,並構建起中國首個產凝乳酶微生物種質資源庫。
甘伯中說,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和特殊氣候,有著稀有的微生物資源,「為發現更多優良菌株,我們深入藏區,跟牧民同吃同住3個月,發掘和採集牧區特有菌株」。
他說,相比國外大公司,他們自主研發的凝乳酶和發酵劑產品存在相對優勢。科研人員從甘肅、青海、西藏等地採集犛牛乳樣38份、酸奶樣品120多份,分離得到386株產凝乳酶菌株和430多株乳酸菌菌株,為乾酪和其他發酵乳製品生產提供多株候選菌株,豐富乳酸菌資源庫。
此間,他們從中選育產凝乳酶菌株82株和優良乳酸菌菌株12株,確定了生產工藝參數,開發出了適合中國國內乳製品生產的凝乳酶和發酵劑。
「與國外凝乳酶和乳酸菌產品相比,本項目開發的產品具有營養要求低、生長和產酶周期短、培養簡便等優勢,提高了凝乳酶的活力和發酵劑的單位產量,降低了成本。」甘伯中說。
同時,該項目將凝乳酶和乳酸菌發酵劑應用於乾酪生產,研究了犛牛乳乾酪、白黴乾酪等產品的加工技術,並進行了產業化推廣,填補了國內空白。
該項目成果分別在北京、新疆、甘肅等7家企業進行推廣應用,2008年—2010年7家企業共新增銷售收入6.5億元,新增利稅1.38億元。
現今,他們自主研發的凝乳酶和乳酸菌發酵劑產品已有少量出口至土耳其、阿根廷、巴西等國。
「我們的產品也存在不足,需逐步改進;被市場接受認可是發展面臨的最大困難。」談及產品在市場的「明天」,甘伯中說,中國國內市場幾乎全被國外技術壟斷,要讓國內乳品企業接受國內技術和產品,還需要一段時間。
甘伯中建議,現今高校和科研院所有很多的科研成果需要進行轉化推廣,但科研成果與實際轉化推廣對接的渠道仍不夠暢通,需要更多企業積極參與合作,學研產形成合力,將這些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以此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