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Control│通過近紅外光譜和化學計量學技術研究理化因素和乳粉添加對凝乳酶凝結特性的影響

2021-01-14 乳業科學與技術


從經濟和技術角度來看,脫脂乳粉(skimmed milk powder,SMP)對於因氣候和高成本問題而導致乳產量較少或幾乎沒有的國家甚至是頂級乳生產國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事實上,SMP添加量與用於乳酪生產的乳中蛋白質含量標準化相關。



義大利米蘭大學食品、環境與營養科學系的Lorenzo Strani、Silvia Grassi等結合近紅外光譜監測技術和多元曲線解析度-交替最小二乘法(multivariate curve resolution - alternating least squares,MCR-ALS)研究了理化因素和脫脂乳粉對乳中凝乳酶凝結特性的影響。通過參考性方法(形態圖和基礎流變學)以及近紅外光譜技術研究了未發生變化的重構乳樣、巴氏滅菌乳樣、添加氯化鈣的乳樣以及與新鮮乳混合的重構乳樣中凝結物的形成。MCR-ALS模型成功地描述了變化過程,解釋了超過99.9%的差異。MCR-ALS曲線顯示與形態圖和流變數據直接相關(P<0.001),評估結果顯示,乳粉類型對凝結髮生具有顯著影響(P<0.05),而添加的CaCl2含量和熱處理的影響效果不顯著(P>0.05)。混合有重構乳樣的巴氏滅菌脫脂乳的凝結實驗的MCR-ALS模型計算結果顯示,凝結時間隨重構乳量的增加而縮短(從4.3~6.6 min至2~5 min)。從為多種凝結條件開發的MCR-ALS模型中提取的曲線是一種無損、無創的在線工具,可以用於評估凝乳酶誘導的重構乳凝結。



從MCR-ALS模型中提取的曲線可以作為一種快速、無損、無創的在線方法,可用於評估凝乳酶誘導的重構乳凝結以及多種凝結條件下凝結特性的變化。



該文章《Effect of physicochemical factors and use of milk powder on milk rennet-coagulation: Process understanding b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chemometrics》被《Food Control》於2020年7月25日出版。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可查看摘要原文。

·end·

編輯/翻譯:李瑩

責編:劉莉

圖片來源:必應圖片


JDS│飼料中的碘對牛乳的影響高於環境

Food Chem.│惡劣條件下脂肪填充乳粉模型品質變化的表徵以及使用近紅外光譜法預測貯存時間

Food Chem.│高效液相色譜分離-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檢測人乳中鐵、銅、鋅和碘的總金屬含量和化學形態分析

對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具有特異性的重組單克隆和天然人乳IgA、IgG在嬰幼兒模擬胃腸道消化中的存活狀況

採用玫瑰紅蔥(Allium roseum)粉強化對超濾單峰駱駝乳軟乳酪質地、自由基清除、酚類和感官特性的影響

基於營養穀物和乳基乳酸發酵飲料的合生元飲料工藝優化

2020年動物源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國際研討會-白豔紅教授-等離子體在肉品殺菌保鮮中的應用研究

熱處理和穩定性鹽補充劑對山羊乳理化特性、蛋白質結構和鹽分平衡的影響

乳蛋白和翻譯後修飾對瑞典紅奶牛非凝結乳的影響

人乳中的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水解microRNA


為進一步促進動物源食品科學的發展,帶動產業的技術創新,更好的保障人類身體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質,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和中國食品雜誌社在成功召開「2019年動物源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國際研討會(寧波)」的基礎上,將與青海大學農牧學院於2020年10月22-23日青海西寧共同舉辦「2020年動物源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國際研討會」。研討會將就肉、水產、禽蛋、乳製品等動物源食品科學基礎研究、現代化加工技術,貯藏、保鮮及運輸,質量安全與檢測技術,營養及風味成分分析,副產物綜合利用,法律、法規及發展政策等方面的重大理論研究展開深入探討,交流和借鑑國外經驗,為廣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產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發展方向。在此,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出席本次國際研討會,共聚人脈、共享資源、共謀發展!

長按此二維碼並掃碼報名


相關焦點

  • Food Chem.│使用重組駱駝凝乳酶和駱駝乳製備白色軟質乳酪
    由於乾旱地區的氣候對其他動物的生產效率具有不利影響,因此駱駝是乾旱地區貝多因人的乳品和肉品的主要來源。來自於牛的凝乳酶不能使駱駝乳(camel milk,CAM)凝結。沙烏地阿拉伯費薩爾國王大學駱駝研究中心的Najeeb S. Al-zoreky*和Faisal S. Almathen等使用重組駱駝凝乳酶和CAM生產乳酪凝乳。
  • 甲醇芽孢桿菌凝乳酶對馬蘇裡拉乾酪加工特性的影響
    微生物凝乳酶在乾酪中應用前景廣闊,普遍具有高凝乳活性和高蛋白水解活性。本實驗室前期通過甲醇芽孢桿菌(Bacillus methanolicus)獲得了凝乳酶,經測定其凝乳活力為5.97×105 SU/g、蛋白水解活力為9.47×103 U/g,與商品酶(凝乳活力3.60×105 SU/g、蛋白水解活力1.21×103 U/g)有較大差異。
  • │辣木種子中蛋白質功能分析及凝乳酶的純化與鑑定
    特別地,對半胱氨酸肽酶進行了純化和鑑定,其分子質量為17.727 kDa,具有水解酶和肽酶活性。鑑定出的半胱氨酸肽酶具有親水性,其二級結構含有27.60% α-螺旋、9.20% β-摺疊和63.20%無規則捲曲。該純化蛋白酶的最適pH值為4.0,最適溫度為60 ℃,同時具有較高的酸穩定性和良好的熱穩定性,在乳品工業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 近紅外與中紅外光譜分析的區別
    80年代後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分析儀器的數位化和化學計量學的發展,通過化學計量學方法在解決光譜信息提取和背景幹擾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近紅外光譜在測樣技術上所獨有的特點,使人們重新認識了近紅外光譜的價值,近紅外光譜在各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陸續展開。
  • 利用重組駱駝凝乳酶製作駱駝乳軟質乾酪
    駱駝乳和其他牲畜相比,更難加工成奶酪和其他發酵產品,因此一般只適用於飲用。凝乳酶中的牛源凝乳酶不能凝固駱駝奶乳。研究表明,由於駱駝乳的κ-酪蛋白結構與牛乳不同,用小牛皺胃酶不能使鈣調素凝結。通常很少宰殺幼年駱駝,所以駱駝體內的凝乳酶製劑來源也是不可行的。此研究的目的是利用重組駱駝凝乳酶(CHY-MAX M 2500)生產駱駝乳軟乾酪。在東非等其他地區,將駱駝乳加工成製成奶酪是理想的選擇。
  • 解澱粉芽孢桿菌GSBa-1凝乳酶在馬蘇裡拉乾酪中的應用
    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北京工商大學的騰軍偉、楊貞耐*和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乳業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乳業研究院的劉振民、蘇米亞等人將解澱粉芽孢桿菌GSBa-1凝乳酶應用於馬蘇裡拉乾酪中,並與商品凝乳酶進行比較分析,研究該菌株凝乳酶是否具備應用於馬蘇裡拉奶酪中的潛力,以期改善國產乾酪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依賴進口凝乳酶的現狀
  • 中國院校自主研發凝乳酶和發酵劑
    7年,研究開發出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微生物凝乳酶和乳酸菌發酵劑產品,應用於乾酪和酸奶生產,實現微生物凝乳酶、乳酸菌發酵劑和乳製品加工技術的配套集成及產業化推廣。  14日,參與該項目研究的甘肅農業大學甘伯中教授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凝乳酶主要用於奶酪和乾酪素加工業,促使牛奶凝結;乳酸菌發酵劑是應用於酸奶、乾酪和其他發酵乳製品生產的乳酸菌培養物。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
    研究表明,利用各組分油近紅外光譜按一定比例計算出的成品油近紅外光譜,和用光譜儀採集的由同種組分油按相同比例調合出的實際成品油的近紅外光譜,二者相似度很高,經同一模型預測出的辛烷值也很接近,證明利用組分油近紅外光譜和辛烷值數據,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調合比例,指導生產目標辛烷值成品汽油是可行的。
  • 酸化劑對滲濾水的輕微酸化會影響微濾酪蛋白濃縮物的組成和凝乳酶凝固特性
    二、MF-DF過程中截留液和透過液蛋白質組成的變化 表1 與脫脂乳(SM)、微濾截留液(MFR)和透過液(MFP)相比,滲濾用不同酸化劑對截留液(DFR)和透過液(DFP)組成的影響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中乳酸和碳酸酸化的透過液中
  • 奶酪生產中的關鍵性酶—凝乳酶
    ①. pH:在酸性環境中凝乳酶活力最強,pH值低,凝乳酶凝固時間較短,凝乳較硬,其最佳pH值為4.8左右;若超過中性,則凝乳酶很快失去活性。①. 溫度:凝乳酶的最適溫度是42℃。(到55-60℃,酶本身受到破壞)因為乳溫明顯影響凝結速度。
  • 近紅外研究和應用急需產學研緊密結合——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
    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同期隆重舉行了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的頒獎儀式,中國農業大學韓東海教授榮獲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貢獻獎。自1995年開始從事以近紅外技術為主的食品內部質量無損檢測研究,在果蔬內部質量無損檢測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的研究成果,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 項,部級項目3項以及多項橫向課題;副主持及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7項,培養近紅外碩士和博士畢業生40餘名。發表SCI和EI收錄論文50多篇,主編、副主編和參與編寫專業書籍5部。已授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共12項。
  • 2012年北京光譜年會在京召開
    本次會議就原子光譜和分子光譜分析技術動態、光譜分析儀器方面的新進展,以及光譜學與化學計量學等問題進行學術交流,並邀請光譜分析和化學計量學領域的16位專家作專題報告。200餘名來自科研院所、質檢機構、知名儀器公司等單位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其中一些老專家反映本次參會代表中增加了很多中青年代表的面孔。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技術介紹現代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是近年來分析化學領域迅猛發展的高新分析技術。它是利用化學物質在近紅外光譜區的光學吸收特性,來快速測定某種樣品中的一種或多種化學成分含量和特性新的物理測定技術。近紅外光譜的信息必須由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及統計分析,一般一個樣品取得光譜數據後可以立刻得到定性或定量分析結果。通過己建立的校正模型,測定一個樣品通常只需1-2分鐘,極大的縮短了檢測周期。2)分析效率高。近紅外光譜技術可同時測定樣品的多種組分或性質,大大提高檢測效率。常規的檢測方法只能一項一項的測,花費的時間長。
  • 全球與中國凝乳酶或粗製凝乳酶行業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全球與中國凝乳酶或粗製凝乳酶行業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是專門針對凝乳酶或粗製凝乳酶產業的調研報告,採用客觀公正的方式對凝乳酶或粗製凝乳酶產業的發展走勢進行深入分析闡述,為客戶進行競爭分析、發展規劃、投資決策提供支持和依據,本項目在運作過程中得到了眾多凝乳酶或粗製凝乳酶產業鏈各環節技術人員及營銷人員的支持和幫助
  • 近紅外光譜分析數據和模型(一)
    分析化學中的近紅外和中紅外吸收光譜落在760-25000nm波長範圍,其中760-2500nm(用波數表示為13158-4000cm-1)屬於近紅外光譜,2500-25000nm(用波數表示為4000-400cm-1)屬於中紅外光譜,中紅外光譜也簡稱紅外光譜。
  •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
    它是利用化學物質在近紅外光譜區的光學吸收特性,來快速測定某種樣品中的一種或多種化學成分含量和特性新的物理測定技術。近紅外光譜是指波長範圍介於可見區(VIS)與中紅外區(MIR)之間的電磁波,波長為780-2500nm範圍內的一段電磁波。物質中的不同組分或同一組分的不同含氫基團在近紅外區域有豐富的吸收光譜。
  • 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優缺點分析
    摘要:說起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歷史,可謂坎坷不平。早在19世紀,人們最早發現的非可見光區域就是近紅外區域。但受當時的技術水平限制,物質在該譜區的倍頻和合頻吸收信號弱,譜帶重疊,解析複雜,近紅外光譜的相關技術沉寂了一個多世紀。
  • 加拿大臨時允許用凝乳酶酶生產奶酪製品
    加拿大衛生部收到一項建議,要求準許按符合良好製造規範最高使用標準,使用單峰駝攜帶凝乳酶基因的轉基因黑麴黴(Aspergillus niger),Aspergillus niger var. awamori(pccex3)派生凝乳酶。
  • 我國近紅外光譜發展多方有驚喜——參加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
    其中,南開大學邵學廣教授進行了題為《溫控近紅外光譜技術及應用研究》的報告,基於近紅外光譜的溫度效應,使用高維算法、互因子分析(MFA)、連續小波變換(CWT)、蒙特卡洛無信息變量消除(MC-UVE)、基於知識的遺傳算法等化學計量學方法,邵學廣教授對溫控近紅外光譜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指出溫控近紅外光譜技術在定量分析、結構與相互作用分析、蛋白質凝聚、LCST過程、疾病診斷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 我國工業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的關鍵問題分析
    同時近紅外光譜儀器種類多、測量附件全、性價比高等優點也是選擇NIR技術實現在線監測的重要理由,因此近幾十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PAT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普及,代表性的應用領域包括製藥、石油化工、基礎有機化工、食品生產和加工、釀酒等。  整體上看,我國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包括儀器研發、算法研究、應用開發等,較歐美及日本等西方國家相比並不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