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大學等多單位合作!首次世界上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該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此外,大阪大學、劍橋大學的多位研究人員也在該項研究中作出重要貢獻。、通道蛋白/跨膜孔蛋白和蛋白質設計。最後,研究人員解析了16螺旋跨膜納米孔蛋白的冷凍電鏡結構,與設計模型非常一致,證明了所開發的從頭設計方法的準確性。這項研究是世界上第一次實現對跨膜孔蛋白質的精確從頭設計,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物質跨膜轉運,即細胞在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過程中進行正常物質交換的基本原理,為人工設計具有重要功能的跨膜蛋白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西湖大學:首次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26日,《自然》在線發表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盧培龍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等課題組合作的人工設計跨膜蛋白質的最新研究:《跨膜孔蛋白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該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華盛頓大學博士徐純福和盧培龍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盧培龍研究員、華盛頓大學教授William A. Catterall和David Baker為該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此外,大阪大學、劍橋大學的多位研究人員也在該項研究中作出重要貢獻。
-
西湖大學再獲重要突破,首次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北京時間8月26日23時,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 雜誌在線發表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培龍研究員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 David Baker 等課題組合作的人工設計跨膜蛋白質的最新研究:Computational Design of Transmembrane
-
科學家首次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8月26日,《自然》在線發表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盧培龍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等課題組合作的人工設計跨膜蛋白質的最新研究:《跨膜孔蛋白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該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華盛頓大學博士徐純福和盧培龍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盧培龍研究員、華盛頓大學教授William A.
-
全球首次!西湖大學科學家聯合多國學者精確從頭設計跨膜孔蛋白
一支中美聯合研究團隊,在全球首次完成了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這些具有不同孔徑的跨膜孔蛋白,可以選擇性通透不同分子尺寸或帶電性質的溶質。這一研究成果,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物質跨膜轉運的基本原理,也為人工設計具有重要功能的跨膜蛋白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全新的蛋白,來獲得全新的功能,甚至超越自然界中現存的蛋白質。
-
西湖大學盧培龍為主要完成者之一!世界上首次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
北京時間8月26日23時,Nature雜誌在線發表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培龍研究員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等課題組合作的人工設計跨膜蛋白質的最新研究:《跨膜孔蛋白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ational Design of Transmembrane Pores)。
-
科普來了 | 科學家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前段時間,Nature雜誌在線發表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培龍研究員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等課題組合作的人工設計跨膜蛋白質的最新研究:《跨膜孔蛋白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ational Design of Transmembrane Pores)。該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
西湖大學32歲科學家一作發Nature
8月26日23時,Nature 雜誌在線發表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培龍研究員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等課題組合作的人工設計跨膜蛋白質的最新研究:Computational design of transmembrane pores《跨膜孔蛋白的計算機輔助設計》。
-
西湖大學32歲青年科學家一作發Nature
本文來源:西湖大學、DeepTech深科技8月26日23時,《自然》雜誌在線發表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培龍研究員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等課題組合作的人工設計跨膜蛋白質的最新研究:《跨膜孔蛋白的計算機輔助設計》。
-
同比增加兩成,2020年前三季度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發文數超過...
這10篇論文來自於7所高校,其中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發文3篇,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科技大學、西湖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5所高校的發文數均為1篇。西湖大學全球首次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培龍研究員團隊與華盛頓大學合作者共同發表的文章「Computational designof transmembrane pores」於9月3日在Nature刊出。
-
顏寧團隊再發Nature,西湖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
弓形的Z944分子在孔結構域的中心腔中傾斜,寬端插入重複序列II和III之間的界面的窗孔中,窄端像塞子一樣懸在細胞內門上方。這些結構為比較研究不同Cav亞家族之間不同的通道特性提供了框架。據悉,這是西湖大學繼2019年3月13日以通訊單位發首篇nature後,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
-
Science:新研究使得從頭設計複雜的跨膜蛋白成為可能
2018年3月6日/生物谷BIOON/---在現實世界中,人們發現跨膜蛋白嵌入到所有細胞和細胞器的膜中。這些跨膜蛋白對它們正常運作是至關重要的。比如,許多天然存在的跨膜蛋白充當著特定物質穿過生物膜的通道。一些跨膜蛋白接收或傳輸細胞信號。鑑於這樣的作用,許多藥物旨在靶向跨膜蛋白並改變它們的功能。
-
全球首次!西湖大學科學家聯合多國學者精確從頭設計跨膜孔蛋白
目前,「三高」人群逐漸增多,「三高」指的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三高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人們逐漸認識到了飲食的重要性,很多人都開始從飲食上進行控制了,但是僅僅從飲食上控制效果不是那麼明顯,如果能結合適當的運動,效果就會比單靠飲食控制好的多。
-
清華大學在世界上首次解析NAT家族蛋白結構
(中國網3月24日訊)3月20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生命學院兼職教授顏寧和生命學院王佳偉副研究員合作領導的科研小組,在《自然》(Nature)發表了名為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uracil transporter UraA(尿嘧啶轉運蛋白UraA的結構和機制)的科研論文,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NAT(Nucleobase/Ascorbate
-
施一公首次以西湖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論文:解析核孔複合物及腔環...
2020年5月4日,施一公團隊(西湖大學為第一單位)在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luminal ring of the Xenopus laevis nuclear
-
王俊峰課題組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廈門大學侯旭課題組綜述:液基多孔膜,微納孔道藏世界,液體門控通乾坤
跨膜傳輸機制和液基多孔膜的經典應用:液基多孔膜由功能液體與多孔基底組成。其主要的跨膜傳輸機制為化學驅動輸運、物理驅動輸運、物理化學驅動輸運。經典應用例如氣體分離,手性分離,多相分離,發電,視覺化學檢測和電膜萃取。
-
Trends Plant Sci |中國農業大學發表細胞內膜系統蛋白質跨膜運輸的新方法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iPlants近日,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生理與生化重點實驗室陳豔梅老師團隊在膜系統蛋白質組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基於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的跨膜轉運蛋白三維結構解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張志勇及美國國家強磁場中心教授Likai Song密切合作,針對細菌氰根離子(CN-)解毒及跨膜轉運重要蛋白硫氰酸酶YgaP,通過系統構建位點特異性電子自旋標記(簡稱SDSL),應用電子順磁共振(簡稱EPR),特別是脈衝雙電子偶極耦合(簡稱DEER)方法,首次成功解析了YgaP的全長三維結構,並通過EPR動態特性、順磁增強分子易趨性分析、距離測量等分析方法研究了YgaP蛋白跨膜轉運酶催化產物硫氰根離子
-
西湖大學及復旦大學聯手合作,其在臨床上有重大潛在應用
iNature是中國最大的學術公眾號,由清華大學,哈佛大學,中科院等多單位的博士團隊聯合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