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首次以西湖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論文:解析核孔複合物及腔環...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20年5月4日,施一公團隊(西湖大學為第一單位)在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luminal ring of the Xenopus laevis nuclear pore complex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通過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cryo-ET),解析了整個核孔複合物(NPC)及環繞NPC腔環(LR)的原位結構,其中NPC複合物的胞質環(CR)、內環(IR),核環(NR)的解析度分別為9.1 , 13.1 , 13.6 , 腔環(LR)的解析度為15.1 。

細胞核膜(NE)為雙層膜結構,NPC「附著」並穩定在與NE高度彎曲的部分—inner nuclear membranes (INM) 和outer nuclear membranes (ONM)的融合處。

從結構組成上來看,NPC由胞質細絲(CF), 胞質環(CR), 內環(IR), 核環(NR) 和核籃(NB)組成。在NPC複合物和NE之間的腔隙(Lumen),還存在一個複合物,被稱為腔環(LR);LR包裹環繞著NPC,被認為是獨立於NPC的一部分,起著錨定NPC到NE的作用。

X. laevis NE局部區域中NPC的三維組織

核孔複合物(NPC)是細胞中最大的超分子複合物之一,在酵母中的總質量約為50 MDa,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總質量約為110-125 MDa。 核孔複合物(NPC)的蛋白質成分被稱為核孔蛋白(Nup)。一個核孔複合物(NPC)大約有34個不同的核孔蛋白,其中大多數在不同的生物體中是保守的,每個核孔蛋白都有多個副本。

X射線結構揭示了有關核孔複合物各個組成部分和亞複合物的大量信息。這些信息,連同EM和其他研究一起,得出了核孔複合物的三維模型。核孔複合物沿核質軸具有八倍對稱性,在核被膜平面中具有偽雙重對稱性。提議NPC的支架包括一個細胞質環(CR),一個內環(IR)和一個核環(NR)。細胞質細絲和核籃分別連接到CR和NR。

LR的觀察到的關鍵結構特徵可通過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分析獨立確認

腔環(LR),顧名思義,位於核被膜的管腔內,並在膜融合部位圍繞NPC。腔環通過核膜與NPC的所有其他成分分開,並可能在將NPC錨定到NE方面發揮了作用。先前的EM和ET研究表明,LR幾乎沒有可描述的特徵,LR的整體組織,結構特徵和功能機制仍然十分神秘。

由於其位置,LR被推測為由完整的膜蛋白組成。在脊椎動物的Nups中,僅發現四種是完整的膜蛋白:具有單個跨膜螺旋(TM)的GP210(酵母中的Pom152),單個跨膜螺旋(TM)的POM121,NDC1和TMEM33每個都有六個預測的TM。GP210是唯一一個在脊椎動物中具有足夠大的管腔結構域的Nup,用於在管腔中形成環支架。

該研究報告了非洲爪蟾卵母細胞的NPC的腔環(LR)的冷凍電子斷層掃描(cryo-ET)結構。LR的觀察到的關鍵結構特徵可通過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分析獨立確認。

Bumper結構域可能會緩衝相鄰的NPC

LR包括八個蝴蝶形的亞基,每個亞基包含兩個對稱的"翅膀"。每個"翅膀"由四個細長的管狀前叉組成。在LR亞基內,八個 protomers形成了一個Finger結構域。兩個相鄰的LR亞基通過其"翅膀"的側向邊緣彼此相互作用,構成了一個Bumper域,該結構顯示兩個主要構象並似乎在緩衝相鄰的NPC。該研究揭示了LR以前未知的特徵,並可能解釋了NPC的彈性。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320-y

相關焦點

  • 施一公團隊深入解析核孔複合體結構
    近日,西湖大學施一公團隊及合作者在bioRxiv接連發布兩篇預印本,解析了來自非洲爪蟾核孔複合體的胞質環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以及環繞其的腔環結構。(bioRxiv所有論文未經同行評議)。核孔複合體(NPC)擔負著真核生物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繁忙的運輸大分子或顆粒物質的任務,也是其連接胞質和細胞核的唯一雙向通道。解析NPC結構有助於科學家了解蛋白和核酸進出細胞的分子機制。非洲爪蟾是一種重要的模式生物。研究人員利用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cryo-ET),分析了來自非洲爪蟾卵母細胞的NPC腔環的結構。
  • 顏寧團隊再發Nature,西湖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
    這些結構為比較研究不同Cav亞家族之間不同的通道特性提供了框架。據悉,這是西湖大學繼2019年3月13日以通訊單位發首篇nature後,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2019年3月13日,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of the human LAT1-4F2hc heteromeric amino acid transporter complex 」的研究論文,論文首次解析了人源異源多聚體胺基酸轉運家族代表成員LAT1-4F2hc複合物在無底物結合狀態和抑制劑BCH(2-amino-2-norbornanecarboxylic
  • 西湖大學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封面,校長施一公卻再次陷入爭議?
    西湖大學最新成果登上Science封面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登上了Science封面。據了解,該論文主要是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新冠病毒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而ACE2全長結構的解析,對於後續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將會提供重要的結構生物學數據支撐。
  • 中國科學家Nature發文,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
    8月28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在《自然》(Nature)上在線發表題為《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組裝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assembly of the human TCR-CD3 complex)的研究文章(Article)。
  • 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
    北京時間11月27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Science)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研究成果(圖1)。》(Mechanism of Spliceosome Remodeling by the ATPase/helicase Prp2 and its Coactivator Spp2)的論文報導了釀酒酵母處於激活狀態的剪接體(activated spliceosome,定義為「Bact複合物」)2.5埃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此外還解析了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
  • 西湖大學今舉行開學典禮,校長施一公寄語博士新生
    校長施一公寄語博士新生。今天,西湖大學274位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在杭州雲棲小鎮舉行。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點擊查看視頻開學典禮上,西湖大學施一公校長發表了精彩致辭網友評論為什麼選擇西湖大學?西湖大學工學院深海技術研究中心2020級新生代表許犁野發表了演講,贏得了臺下的陣陣掌聲,他表示:「讀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同齡人擁有了自己的第一筆工資、第一幢房子、第一輛車子,而你除了日漸增高的髮際線、可能經歷的是第一次……第三十五次被拒稿、第不知多少次相親失敗,但你卻可能第一次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與受體的複合物結構,第一次提出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的新方法,第一次駕駛自己參與設計的載人深潛器航行在馬裡亞納海溝
  • 施一公等《自然》發文報導Lsm蛋白質複合物晶體結構-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施一公研究組在《自然》發表論文闡述Lsm蛋白質複合物特異性識別剪切體U6 RNA的分子機制  清華新聞網11月18日電 11月1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題目為Crystal
  • 名師出高徒:2019年,施一公、顏寧、柴繼傑等在CNS上發表12篇論文
    【2】2019年7月5日,原清華大學顏寧(清華大學第一單位)等人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Modulation of cardiac ryanodine receptor 2 by calmoduli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導了RyR2的8個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結構,它們共同揭示了不同形式CaM的分子識別特徵,並提供了對CaM對RyR2通道門控的調節的見解
  • 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報導剪接體...
    北京時間11月27日,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就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於《科學》(Science)雜誌以長文形式再次發表研究成果(圖1)。》(Mechanism of Spliceosome Remodeling by the ATPase/helicase Prp2 and its Coactivator Spp2)的論文報導了釀酒酵母處於激活狀態的剪接體(activated spliceosome,定義為「Bact複合物」)2.5埃的高解析度電鏡結構,此外還解析了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處於游離狀態以及Prp2與其激活因子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
    該結構與2015年8月施一公研究組報導的解析度為3.6埃的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s pombe)剪接體結構的對比揭示了剪接體在pre-mRNA剪接反應過程中作為核酶(ribozyme)的催化本質,是RNA剪接研究領域的又一重大進展。剪接體作為真核細胞中催化pre-mRNA剪接過程的執行者,是真核生物最基本的分子機器之一,對於正常生命活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世界首次!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受體ACE2全長結構
    2月19日凌晨,西湖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刊發文章稱,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
  • 西湖大學舉辦2020級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施一公:西湖大學立志成為...
    他說:「西湖大學立志成為一臺人類文明的孵化器,為傑出學者們提供思想碰撞、免除後顧之憂的寬容環境。」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許犁野是布裡斯託大學機器人專業碩士畢業生,在報考西湖大學之前,他已經被布裡斯託大學錄取為博士研究生。不過,在看到施一公闡述的西湖大學的辦學理念之後,他選擇了西湖大學。
  • 山西大學首次以第一通訊單位在《Chemical Reviews》雜誌發表論文
    山西大學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夏丹玉副教授近期在美國化學會《Chemical Reviews》雜誌上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綜述論文(Chem. Rev.2020, 120, 6070−6123),是山西大學首次以第一通訊單位在該雜誌發表論文。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我們評教授不看論文
    施一公院士的這番發言無疑是在宣布:西湖大學已經在是走在了破四唯——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路上了 中國是論文發表大國,在2019年的論文發表量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了新的世界第一。但是與這眾多發表論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的論文的成果轉化率簡直是慘不忍睹。
  • 2019中國學者在CNS頂尖期刊發表論文44篇,施一公、顏寧包攬5篇!
    生命科學領域【1】2019年1月1日,施一公研究組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Notch recognition by human γ-secretase」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報告人類γ-分泌酶與Notch片段的複合物的冷凍電子顯微鏡結構,解析度為2.7。
  • 她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西湖大學女博士後,當選最具潛力女科學家
    她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西湖大學女博士後,當選最具潛力女科學家施一公是清華大學知名的教授,也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現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教授治學嚴謹,科研成果顯著,他曾留學於海外,最終毅然選擇回國發展,到清華大學從教,他想影響一批清華學子,
  • 師從施一公,4年8篇CNS,作為西湖大學博士後,她又以一作發了Science
    (浙江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實驗室,依託西湖大學)、西湖大學、清華大學等多單位合作,白蕊作為第一作者,施一公及萬蕊雪作為共同通訊在 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Mechanism of spliceosome remodeling by the ATPase/helicase Prp2 and its coactivator Spp2」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告了Prp2
  • 西湖大學冷凍電鏡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結構:「開關」雙構象
    當地時間2月18日,生命科學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表了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研究成果「Structure of dimeric full-length human ACE2in complex with B0AT1」,該團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的全長結構。據悉,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
  • 上海藥物所等解析糖皮質激素與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孫金鵬團隊、浙江大學教授張巖團隊等首次解析了糖皮質激素與其膜受體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這也是國際上首次解析的黏附類GPCR與配體和G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2月19日凌晨,西湖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刊發文章稱,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ACE2-B0AT1 複合物結構圖。上述文章稱,此前,曾有研究解析出ACE2的一個胞外結構域與SARS病毒S蛋白形成的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最近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又展示了新冠病毒的S蛋白結構。然而,ACE2到底在細胞膜上是以什麼狀態存在?新冠病毒對比SARS病毒與ACE2結合有何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