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兩作中,人類或多或少的充當了『反派』的角色,畢竟是猿族的視角,最大的威脅就是『人類』。而在這一部中,『人類』的立場被放大了一些,也表達了作為人類最後的立場和堅持。
猿族領袖凱撒完成了他從超智到超能到超脫的成長曆程。他的成長,尤其在這一部,和我們何其近似。因為,他終於也變成了一個他原本不想成為的人。猿族領袖凱撒完成了他從超智到超能到超脫的成長曆程。他的成長,尤其在這一部,和我們何其近似。因為,他終於也變成了一個他原本不想成為的人。
正如我們常說的,性格決定命運,凱撒總是考慮著一個折中的辦法來解決人與猿的矛盾,他思考著關於靈魂中的善與惡,他權衡著每一個決定。
在他的手段中有威逼,有利誘,有鐵腕,但最終都是一個退縮的辦法。這也給他帶來了一個最大的不快——孤獨。無論是在猩群中還是在人群中,他都是最特別,最沒有人理解的那一個。除了紅毛,連自己的兒子都無法理解自己。更不會有人會理解他對人類的情感,無論善惡。
善惡是一個非常考驗智慧與成熟度的問題,其中不止是關於分辨,還關於寬容,度量,格局,判斷和人生閱歷。原本可憐的科巴只懂得惡,而放不下善,所以導致了最終的惡果,但,如果內心只有善,容不下惡,那也不能稱得上是一個高階的領袖。
猩球崛起上映的第三天,我去看了。看完之後,我印象最深的是凱撒說的那句話,「現在的我很像科巴。」電影一開始,凱撒的出場延續著看第二部的時候留給我的感覺。智慧的頭腦,堅定的眼神,果斷的領導力。
他還是那麼善良,不會隨意殺戮任何一個人類。他心裡還是願意和人類和平共處,這一切都是為了給他的同胞們一個安靜美好的家。
可是,人類卻不認為他們可以和猩猩同處一個世界。猿流感的出現,更是加劇了人類對猩猩的殺伐與奴役。上校的出場讓我覺得他只是一個冷酷殺手,殘忍,剝削,自大。當他撿起凱撒牢籠裡的玩偶娃娃時,我發現人類好像並沒有那麼不講道理。
就像前兩部裡說的,人類是在害怕。他們害怕力量強壯,頭腦聰明,團結在一起的猩猩群有一天強大起來,會奪取了人類生活的地盤。到那時,地球不再是地球,而是叫做猩球。
猿類與猿類,人類與猿類,人類與人類,各種勢力相互廝殺不斷。這個時候,不應該再去說誰對誰錯。戰爭的殘酷,將所有的一切收納為犧牲品。晚睡前,他輕輕撫摸著妻子和孩子的額頭,他的眼神是溫柔的。
槍響後,他痛心地望著逝去的妻子和而兒子的屍體,他的眼神是悲痛的。出發了,他毅然決然的要去尋找士兵的營地報仇,他的眼神是憤怒的。看到人類的小女孩出現,他狠下心不打算帶她走,他的眼神是無奈的。
聽過上校失去兒子的故事,他感同身受的流下了眼淚,他的眼神是惋惜的。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幕,上校也感染了猿流感痛苦的掙扎,他希望凱撒能夠解決掉他先給他一個痛快。凱撒的眼神猶豫了,他下不了手,他的內心一直渴望著和平與安寧。殺戮,只是一種暴力的行為。
凱撒選擇放下了槍。戰爭中鮮少有人能夠全身而退,即使是聰明的凱撒也不例外。人類和人類,以及猿類的大混戰中,凱撒為了能夠更多的救下自己的同胞,瘋狂的向前奔跑著,一心想要炸毀整個軍備庫,卻被突然飛來的一支利箭刺傷。
持續的戰爭,只會出現更多的傷亡。特大型的爆炸引發了雪崩,也是這場雪崩無意間救下了抱在樹上的猩猩們。也許這樣的說法有點不太恰當,但是,雪崩的出現卻讓站在地上的人類無處可逃。
戰爭結束了,凱撒帶領著大家來到一片綠洲。猩猩們在這裡玩得很開心,他們很喜歡這片新的家園。凱撒望著正在嬉笑中的兒子,和沉浸在歡樂中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