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名稱中含有基因的生物製藥公司

2020-11-23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對於一個剛出生的孩子而言,擁有好的遺傳基因和有一個好名字都挺重要,對於一家公司而言,也是如此。目前全球僅生物製藥公司的數量就成千上萬,公司名字也多種多樣,但是在公司的名字中有一個單詞似乎最受歡迎,它就是「gene」。

本文就是盤點那些名稱中全部或部分包含有「gene」的、最著名的生物製藥公司。全球名稱中全部或部分包含有「gene」的生物製藥公司僅在美國就至少有幾十家,但是本文無意一一羅列,下表是自己篩選的10家公司。

QQ截圖20150418090644.png

從表中可以看出,這10家公司有如下特點:

1、除了丹麥、德國和加拿大的3家規模較小的公司外,其餘7家公司都位於美國,且都集中於美國東西兩海岸。但是這7家公司現在並非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美國公司,因為Genentech和Genezyme已經分別被瑞士羅氏和法國賽諾菲收購,算是歐洲的公司了。目前,美國的安進是全球最大的獨立生物技術公司。

2、除了上述歐洲2家公司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外,其餘大多成立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中基因泰克成立最早,也是全球第一家生物技術公司,也是最為著名的生物公司之一。

3、10家生物製藥公司的主業並非都是生物技術藥。

這10家有兩家公司例外,即:BiogenIdec和Celgene,這兩家公司已經上市的藥品基本都是小分子化學藥,儘管其公司名稱看起來都很「生物」。另外Biogen與Idec合併後的BiogenIdec發音很像biogenetic聽起來更像純種生物技術公司。BiogenIdec在神經和精神類藥物方面優勢明顯,擁有多種治療多脊髓硬化症的原研藥,2014年8月又有一種治療MS的新藥獲美國FDA批准。剛好在上個月宣布,啟用新的公司名稱百健,從此也更接近好「gene」的用意了)

4、10家公司都有絕活,各有所長。

「一招鮮,吃遍天」這句老話似乎也適用於年輕的生物製藥領域,比如除了上述的百健在神經和精神類藥物的專長外,Immunogen雖然公司規模不大,但是也有撒手鐧: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體偶聯藥物技術平臺,羅氏2013年獲FDA批准的ADC新藥Kadcyla就是採用該公司的技術,ADC技術現在是全球生物藥中的絕對高大上、也是研發熱點,完整掌握該技術並有專利權的公司寥寥無幾。

我國在這個領域最近似乎也有突破,據媒體報導,恆瑞醫藥建立了中國第一個ADC藥物技術平臺,實現了中國在該領域零的突破。但我個人認為,對於恆瑞是否真正掌握了該技術,恆瑞是否是完全自主研發成功了技術平臺目前尚需時日觀察。

5、再生元藥物公司可謂是生物製藥領域的黑馬。

近年來,再生元銷售額和股票價格漲勢驚人,該公司股票價格現在每股已經超過了350美元,這是我所知道的生物製藥領域的上市公司中單股股價最高的,筆者轉載此文時股價高達461.39美元。公司有如此好的業績,公司老總的收入自然低不了,事實上,再生元的CEO是全球生物製藥領域收入最高的,2012年的年收入就超過了3000萬美元。

6、除了基因泰克和健贊已經不是獨立生物技術公司外,表中的加拿大公司Cangene也在今年初以2.22億美元的價格被美國的EmergentBiosolutions公司兼併。

與基因泰克和健贊這樣的大型生物公司的命運不同的是,Cangene公司在兼併後,Cangene之名以後將不復存在,成為歷史。另外,我相信除了安進公司由於規模太大很難被兼併外,表中的幾家獨立生物公司在未來幾年內很有可能被別的大公司兼併收購。所以現在小型創新型生物公司遇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7、在生物領域,最為大眾所熟悉的生物名詞當該當屬DNA、RNA、gene、protein、enzyme、cell等為數極少的一些單詞,對這些單詞進行兩兩組合作為公司名字貌似一個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表中的Celgene和Genzyme就是這麼幹的。而另外一家生物製藥的新星—Epizyme也是英雄所見略同,該公司專注於表觀遺傳學相關的抗癌藥物的研發,而Epizyme的名字就是epigenetics和enzyme的組合。

8、這10家公司中的幾家大公司有的已經進入中國。

安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生物公司,在2012年高調進入中國,在上海設立分公司,決定要和中國的合作企業一同開發生物仿製藥。2013年和中國科學院新成立的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合作成立建立安進中國研發中心;

百健艾迪雖然尚未在中國開設分公司,但近日已經和其合作夥伴—歐洲著名藥企UCB籤署獨家合同,兩家公司一同在中國大陸開發銷售新藥,並同時對UCB公司獨家授權在亞洲地區的韓國、中國港臺地區,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銷售百健艾迪的藥品;

賽爾基因也在中國京、滬、港、臺設有辦公室;

健贊和Shire是全球最著名的兩家專精治療罕見病的孤兒藥的兩家公司。2012年10月,健贊的母公司賽諾菲與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籤署合作備忘錄,共同進行我國首個罕見病領域疾病診斷及治療的聯合研究。

健贊目前有許多治療多種罕見病的孤兒藥,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治療戈謝病的的孤兒藥—Cerezyme,健贊曾於1999年開始與中國政府合作向中國患者贈送該藥,迄今向中國患者捐贈該藥的市值已經超過一億歐元。該藥物最終在2008年底通過審批正式在中國上市,該藥中文名為伊米苷酶,商品名:思而贊,和其它孤兒藥一樣,該藥售價昂貴。

最後,令筆者不解的是,著名的基因泰克目前似乎尚沒有進入中國,儘管其母公司羅氏早在20多年前就在中國開設分公司。

相關焦點

  • 2014年中國十大生物製藥公司排名
    生物醫藥產業是近年來中國成長性最好、發展最為活躍的經濟領域之一。為此,全國各地均在大力推進其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星星之火」正在中國大地上呈現燎原之勢。「十二五」規劃重點發展方向和重點發展的生物製藥行業產品包括基因工程藥物、開發活性蛋白與多肽類藥物、中草藥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發酵生產、開發各種疫苗、單抗及酶診斷和治療試劑、開發靶向藥物。隨著新產品研發經費支出的快速穩定增長,2000-2011年我國生物製藥行業大中型企業新產品產銷規模呈較快增長趨勢。
  • 業務覆蓋生物製藥全產業鏈 科興製藥發力基因工程藥物賽道
    製藥產業與生物醫學工程產業是現代醫藥產業的兩大支柱,生物醫藥產業則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共同組成,在各個國家均被視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而近期,又有一家生物醫藥公司走進投資者們的視野。 良好的盈利能力,也讓科興製藥在研發端能夠持續不斷投入,在基因工程藥物賽道持續發力。據公司招股書,近三年其研發累計投入1.21億元,擁有各類專利36項,其中發明專利24項。 搭建生物藥全產業鏈 科興製藥成立於1997年,是現代生物製藥的先行者。主要從事重組蛋白藥物和微生態製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盤點】歐洲生物製藥產業十大強國
    生物谷小編為大家編譯整理了生物製藥產業名列前十的國家。3月6日,美國FDA批准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生物類似藥Zarxio。(相關閱讀:美國FDA批准首個生物仿製藥Zarxio(非格司亭-sndz)上市)。Zarxio由瑞士諾華的子公司研發,在2009年被歐洲當局批准,當時的名字還是Zarzio。從2006年到2015年3月10日,歐洲總共授權了19種生物類似藥。
  • 《生物谷》評出歐洲生物製藥產業十大強國
    歐洲的生物技術發展迅猛,《生物谷》選取了一些引人矚目的生物科技公司或者園區,根據它們的發展狀況評選出了歐洲生物製藥產業的十大強國。1. 德國德國在專利、核心生物企業數量方面均位列第一;吸引的資金總額屈居第二。位於萊茵河北岸的威斯特法利亞和巴伐利亞州是兩個生物企業活躍的地區。
  • 2015中國製藥設備十大品牌牌榜中榜(排名不分先後)
    2015中國十榜中榜(排名不分先後)   1.東富龍    簡介:上海東富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藥裝備十大品牌,上海市商標,上海,上市公司,高新技術企業,國內較大的凍幹機設備製造商,以醫用凍幹機及凍干係統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大型企業
  • 回望2019 :你不可錯過的10大生物製藥行業新聞
    根據交易細節披露,日本住友製藥將新建一家公司,將已收購的Myovant Sciences (女性健康和前列腺癌)、Urovant Sciences (泌尿系統疾病)、Enzyvant Therapeutics (兒童罕見疾病)、Altavant Sciences (呼吸系統罕見疾病) ,以及Spirovant Sciences(囊性纖維化的基因療法)這5家公司納入到統一管理中。
  • 2020-2026年中國生物製藥行業發展現狀調研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近年來,全球生物製藥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年均增長15%~18%。**年,全球生物製藥的市場規模已達到1400億美元,**年,全球生物藥物市場規模為1465.5億美元。在全球最暢銷的100個處方藥中,預計生物技術藥物所佔比重到**年將佔到45%。預計到**年,生物製藥產品有望佔全球藥品銷售收入的1/3。
  • 全球TOP10頂尖基因測序公司出爐
    2007年,第二代基因測序技術出現,生物技術公司 Knome 以35萬美元的價格提供了第一項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組測序服務。2008年,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20萬美元。2010年,Illumina以每人5萬美元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了個人基因組測序服務。
  • 我國生物製藥研發現狀分析
    目前生物技術藥物是指應用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抗體工程及細胞工程技術製造用於治療、預防和診斷的藥物,它主要包括治療性多肽,蛋白質,激素,酶,抗體,細胞因子,疫苗,可溶性受體以及核酸類藥物等。與世界先進國家的生物製藥產業相比,我國的生物製藥產業還處在發展初期。那麼目前世界生物製藥研發的現狀如何?我國生物製藥產業的發展方向又在哪裡?
  • 全球十大基因編輯公司,最年輕的才成立1年
    近日,全球生物技術最權威的雜誌《GEN》發布了《全球10大基因編輯公司》,該榜單包括了基因編輯領域的5家上市公司和5家非上市公司。其中,上市公司按照2017年的收入進行排名,包括來自產品或服務銷售以及合作和研發活動;非上市公司根據所披露的籌集到的總資本進行排名。
  • 外媒評出的全球最關注十大中國生物科技企業
    與之相應的是,中國本土正在逐步成長起一批生物科技企業,近日,世界知名網站FiercePharma評選出了全球最關注的十大中國生物科技企業,這十大企業主要集中在腫瘤和心血管創新藥領域,高管和科研負責人大多有海外背景,有些曾經是全球領先製藥企業總部高管;公司有海外投資,有些甚至布局了從研發到商業的完整海外產業鏈,建立了豐富的產品管線,已有產品實現商業化,或即將上市首款新藥
  • 全球TOP10頂尖基因測序公司出爐,基因測序市場有多大?
    「100美元完成一個人全基因組測序」是基因測序行業的共同目標,全球基因測序從業者都在為此衝刺。2006年,全基因組測序費用從最初的上億降至2000萬美元。2007年,第二代基因測序技術出現,生物技術公司 Knome 以35萬美元的價格提供了第一項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組測序服務。2008年,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至20萬美元。
  • 成都藥企上榜全球製藥公司百強
    本報訊 (記者 程怡欣) 近年來,成都生物醫藥企業在製藥、生物科技高附加值領域「走出去」,不僅在全國競爭中站穩腳跟,國際競爭力也日益增強。記者昨日獲悉,在歐洲醫藥諮詢公司Novasecta發布的全球製藥公司100強榜單中,我市企業科倫集團位列第75名,成為我國西部唯一上榜的企業。 這份榜單按照所有製藥企業2018年集團總收入(包括製藥業務外收入)進行排名,以便更充分地對醫藥行業進行基準分析,中國共有8家藥企上榜。 科倫集團是一家年銷售收入超過400億元的高度專業化創新型醫藥集團。
  • 生物製藥CDMO行業:滿足製藥企業外包需求,國內市場群雄逐鹿
    根據三星生物年報中引用的EvaluatePharma報告數據:2019年,全球生物製藥市場規模2623億美元,佔全球藥物市場比例為29.4%;預期2025年,全球生物製藥市場規模3987億美元,佔全球藥物市場比例為32.1%。
  • 生物製藥CDMO行業:滿足製藥企業外包需求,國內市場群雄逐鹿|高特佳...
    根據三星生物年報中引用的EvaluatePharma報告數據:2019年,全球生物製藥市場規模2623億美元,佔全球藥物市場比例為29.4%;預期2025年,全球生物製藥市場規模3987億美元,佔全球藥物市場比例為32.1%。
  • 中國生物製藥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17-2022年)
    生物製藥產業特徵第二章 全球生物製藥行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全球生物製藥發展狀況分析    一、2015-2016年全球生物製藥市場分析    二、2015-2016年全球生物製藥企業經營分析    三、2015-2016年全球生物製藥研究進展分析    四、2015-2016年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投資情況分析
  • 技術驅動商業:默克攜國內外專家探討全球生物製藥中的純化分離技術
    跨越上海、北京兩大城市12名國內外資深專家共論行業現狀與未來 「近年來,伴隨著全球生物製藥的迅猛發展,純化分離技術作為至關重要的工藝步驟,廣泛應用於生物製藥行業。
  •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美國化學文摘社在滬發布全球生物製藥主題...
    生物製藥項目執行負責人、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情報諮詢師楊豔萍博士對《生物製藥研發態勢分析報告》總體報告進行發布,美國化學文摘社科學信息經理劉瑜博士對《抗體藥物研發態勢分析報告》專題報告進行發布。 記者了解到,這兩份報告均基於相關領域海量的論文與專利數據,採用計量分析和文本挖掘的研究方法,聚焦全球生物製藥總體領域和抗體藥物領域的研發,從科研產出的發展趨勢、研究主題布局、主題演進方向、國家地區分布、潛在競爭機構、物質與疾病的關聯等角度,揭示了各領域的創新態勢、創新水平、競爭布局、科研競爭潛力等。同時,報告依據生物製藥領域特色,對疾病、藥物、靶點之間的關聯進行了重點揭示。
  • 盤點全球10大基因編輯公司
    近年來,這把神奇的「基因剪刀」鋒芒畢露,掀起了革命性的技術創新,也掀起了學術界、產業界和資本界的巨大浪潮。近日,全球生物技術最權威的雜誌《基因工程與生物技術新聞》(GEN)發布《全球10大基因編輯公司》,該榜單包括了基因編輯領域的TOP5上市公司(Public Companies)和TOP5非上市公司(Private Companies)。
  • 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要製藥了
    23andMe的測試過程十分簡單,只需要將裝有唾液的試管寄給公司,花上99美元即可進行基因檢測。最終報告在六到八周即寄出,涉及超過240項健康狀況的分析,包括病史、家譜、遺傳性狀等特點。目前,公司表示已經和 Pfizer Inc.和Genentech等製藥廠取得合作。這也就意味著,如果23andMe準備進軍製藥業,它將和合作商形成直接競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