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長廢棄蟻巢上,不識貨以為是「野地瓜」,其實上千一斤!

2021-01-15 文史大司馬

7月是採摘野生菌的月份,除了我們常見熟知的一些野生菌以外,還有一種真菌鮮少有人見過,其貌不揚,甚至常被不識貨的人誤認成野地瓜,殊不知它是國寶級的珍稀中藥材,這就是烏靈參!

只長廢棄蟻巢上,找到需碰運氣

烏靈參並不是一種人參,但是營養和藥效卻不比人參差,它其實是一種真菌,一般只長在雲南、四川大山裡,而且生長環境十分特別,一般只長在地下0.5米至2米黑翅土白蟻廢棄蟻巢上。

全身漆黑,有的呈長條狀、有的呈蛋狀,很容易被不識貨的人丟棄,殊不知它具有很高藥用價值,對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疾病有很好的療效。因為生長環境十分特別,所以野生資源非常稀少,也不容易被找到,一般都需要碰運氣!

國寶級珍稀藥材,上千一斤

烏靈參是黑柄炭角菌菌絲體形成的菌核,不但有藥用價值,還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是中國國寶級的珍稀中藥材。歸心經,對心臟、肝臟、胃以及膀胱系統都有很好的保健價值,含有豐富的多糖,蛋白質,及鐵、錳、錫等微量元素。有很好的安神和降血壓的作用,主治:失眠;心悸;吐血;衄血;高血壓病;燙傷等。

烏靈參和雞樅一樣都是和白蟻共生的物種,它主要生活的地方就是黑翅土白蟻荒廢的洞穴裡,但是許多白蟻還會重新回到巢穴中,然後也會將烏靈參吃掉,所以很難找到。在雲南山村,不少人也叫其雞樅蛋,甚至在採摘雞樅的時候,運氣好可以採摘到它。價格非常高昂,因為無法人工養殖,且野生資源也很少,一般不低於上千一斤。

山民採挖需刨土挖坑

雖然絕大多數人都不認識烏靈參,甚至將其認為是無用的廢料。但是雲南部分山區常常與野生菌打交道的農民卻知道這種難得的食物。他們有時候發現了白蟻巢穴後,會帶上鋤頭去採挖,看看是否能挖到。

一般情況下要採挖1-2米才能見到,還要碰運氣,有時候顆粒無收。由於烏靈參的特性,越好的烏靈參生長得越深,所以甚至有山民挖了3--5米。根據相關報導,有人曾在雲南山區發現過在地下十幾米深度生長的烏靈參。

所以這種完全是有價無市的狀態!仔細看看這些圖片,如果在野外發現了,一定要挖回家,千萬不要誤認為其不值錢或者沒用!

相關焦點

  • 只長廢棄蟻巢上,不識貨的人誤認成「野地瓜」,上千一斤!
    7月是採摘野生菌的月份,除了我們常見熟知的一些野生菌以外,還有一種真菌鮮少有人見過,其貌不揚,甚至常被不識貨的人誤認成野地瓜,殊不知它是國寶級的珍稀中藥材,這就是烏靈參!
  • 被稱之野地瓜,營養價值比地瓜高,農村娃不愛吃,如今一斤100元
    被稱之野地瓜,營養價值比地瓜高,農村娃不愛吃,如今一斤100元!地瓜算不上是主食,但是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很多地方都種植地瓜,所以地瓜的價格比較低,也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地瓜可以蒸著吃也可以炒著吃,自然看每個人的愛好了,甚至是做成酒,就比如常見的地瓜燒,也是平民美酒。
  • 俗稱「野地瓜」,曾是農村娃娃的零食,如今市場80元一斤,很好吃
    「野地瓜」雖然叫這個名字,但並非是地瓜,口感也和地瓜不一樣,這只是類似於地瓜生長地上的一種野果,因為野地瓜分布比較多,有的地方叫「地果」,有的地方叫「地瓜泡」,有的地瓜叫「地琵琶
  • 俗稱野地瓜,價值卻比地瓜高,農村娃曾把它當糖吃,如今100元1斤
    導讀:俗稱野地瓜,價值卻比地瓜高,農村娃曾把它當糖吃,如今100元1斤今年要不是多了一個閏四月,這個時候早已經是農曆六月份了。馬上就要迎來農曆的六月份了,而在南方的農村有一種長在地裡的野果也成熟了。在過去農村的小孩子就常把它當糖吃,一次能吃一兩斤,如今卻能賣到100元左右一斤,但是卻幾乎沒人種植它。南方農村長大的朋友們,應該都有聽說過「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爛」這句童謠了。不過這裡的地瓜可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紅薯,而是一種長在土裡的野果。它酷似地瓜,香氣濃鬱,但是價值卻比地瓜還要高很多。
  • 俗稱野地瓜,價值卻比地瓜高,如今100元1斤,卻沒人種植
    立刻就需要邁入陰曆的六月份了,而在南方地區的鄉村有一種長在田裡的野果也成熟了。過去鄉村的小朋友就常把它當糖吃,一次能吃一二斤,現如今卻能賣去一百元上下一斤,可是卻基本上沒有人栽種它。浙江農村長大了的小夥伴們,應當都是有聽聞過「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爛」這句話兒歌了。但是這兒的地瓜並不是大家生活起居中所看到的地瓜,只是一種長在土中的野果。
  • 這魚15塊錢一斤,魚肉細膩鮮嫩,很多人不識貨,以為是小黃魚
    這魚15塊錢一斤,魚肉細膩鮮嫩,很多人不識貨,以為是小黃魚曾經有一條黃魚賣出了百萬元的記錄,可見黃魚的珍貴,不過那都是野生的大黃魚,十分難得。因此說起黃魚,很多人都覺得吃不起,其實市場上有很多黃魚出售,不過那都是養殖的,價格很便宜,比豬肉還便宜。不過養殖的黃魚不好吃,和野生的沒法比。而且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大黃魚和小黃魚,那麼哪種更好吃呢?其實很多人不識貨,市場上很多小黃魚並不是真的黃魚,它是一種長得像黃魚的魚。有人稱它為梅魚,也有人稱它為「嘎嘎叫」,甚至有人不識貨,以為就是小黃魚。
  • 俗稱「野地瓜」,以前農村娃經常吃,現在市場上80元一斤,超好吃
    我國土地遼闊,繁衍了許多野生植物,有些植物可能大家都見過,但由於氣候和地域的關係,可能很少見,例如一些野生水果,可能只在南方生長而不是北方,說到野生水果,相信大家都有這種感覺,以前這個農村不賣零食。雖然名字叫「野地瓜」,但不是地瓜,口感也和地瓜不同。
  • 值錢的1種「野地瓜」,比「西瓜」價值高,1斤「18元」,珍貴!
    其實我就經常看到山莓、刺梨、餘甘果、八月瓜、羊奶果、羊奶瓜等,這些野果看起來就非常奇特,如今也不多見了,花友們若是能夠在野外看到這些野果,那就很有福氣了。像拐棗樹也能結出來一些果子,它的果子我們一般叫拐棗,這種拐棗的形狀比較特別,而拐棗樹就比較高大了,當它生長在山坡下的時候,通常有10米的高度,不知道花友們是否看到過拐棗樹呢?下面的圖片就是拐棗。
  • 1種野果像「山竹」,被稱為「野地瓜」,比紅薯值錢,請保護!
    不過下面的一種小果樹就很奇特了,植株可以結出來一種特別的野果,這種野果看起來和山竹非常像,被稱為野地瓜,如今比紅薯還值錢,所以花友們看到這種果子的時候不要亂踩。大部分的野地瓜在地面上可以生長,它和西瓜一樣,果子接觸到地面一樣能長得很好,花友們看到野地瓜的時候請保護起來,如今野生的野地瓜也不多見了。
  • 野地瓜 Ficus tikoua Bur
    又稱地果(四川)、地石榴(雲南、貴州,橫斷山區維管植物)幼枝偶有直立,高約30-40cm識別要點:    匍匐木質藤本、莖上生細長不定根,節膨大託葉披針形,長約5mm,被柔毛。果實(果實(榕果)成對或簇生於匍匐莖上,常埋於土中,球形至卵球形,直徑1-2cm,基部收縮成狹柄,成熟時深紅色,表面多圓形瘤點。
  • 蒲公英的種子最高上千塊一斤,農村千畝的蒲公英卻有點浪費了
    我們都知道,農村環境是特別的好的,不僅環境優美,空氣還十分的清新,幾乎沒有汙染,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是越來越好了,這些都是因為當地的產業帶動了周圍的村民們,這才使得他們能夠過上好一點的生活,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處蒲公英基地。蒲公英的種子最高上千塊一斤,農村千畝的蒲公英卻有點浪費了。
  • 這樹開花像「毛毛蟲」,以前不識貨,現在一斤60被視為「長壽菜」
    這樹開花像「毛毛蟲」,以前不識貨,現在一斤60被視為「長壽菜」核桃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堅果,老少皆宜,常吃核桃可以補腦,所以在女人懷孕期間或者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這段時間,更應該多吃一些核桃,促進孩子大腦發育,還能滋補身體。
  • 夏天,若是遇到1種「野地瓜」,請珍惜,1斤「20元」不好買,珍貴
    其實像繡球花、月季、茉莉花、梔子花、太陽花等觀花植物都可以養護,這些花卉的花朵觀賞價值高,我很喜歡它們所開出的花朵,在每年的夏天我都會在家裡種植這些花卉。不過在養護的過程中,我們還是要學習一下花卉的養護技巧,一般進入夏季以後,這些植物的生長速度會加快,這時候就要修剪,適當修剪一下可以讓植株的株型變得更加美觀,對於一些開花的植物,我們也要將殘花修剪掉,這樣可以,促進花卉多分側枝,多開花。
  • 野香蕉味道好,種植簡單,這些技巧要掌握好
    比如我們以往吃的西瓜都是圓形的,但是現在的西瓜有很多方形的,其實它的原理就是在西瓜的成長過程中套上一個厚厚的玻璃罩,然後讓西瓜自身的生長力我發突破這個玻璃罩,由此就可以長出方形的西瓜了。但是這才某種程度上是違反了西瓜的自然生長規則的,確實切開後大多數都是白色的西瓜瓤,還是用於觀賞更合適一些。
  • 生長在白蟻窩裡,一斤上千元,號稱「菌中人參」,真有那麼神奇?
    白蟻是農民們討厭的一種昆蟲,因為它主要以植物性纖維素及其製品為主食,而這些東西一般只在種植的農作物、樹木的根、莖中才有,所以白蟻能蛀食多種大田作物、經濟作物、林木、果樹和種苗,從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 它外形醜陋卻味道一絕,如今一斤上千元
    它外形醜陋卻味道一絕,如今一斤上千元在國外有一種海鮮是在國內很少見到的,它就是寄居在礁石上面的一種叫做鵝頸藤壺的海鮮。這一種海鮮以前在國內漁民們不識貨,如今卻十分的昂貴,不知你們有沒有吃過呢?朋友們看到圖中這一種海鮮就是野生的鵝頸藤壺,它是一種無法靠人工種植的海鮮。因此這一種海鮮的市場價格是非常昂貴的呢,而且現如今也是一種很罕見的海鮮。
  • 懸崖邊的「野地瓜」,生命力強,果實濃香,還能入藥,現20元1斤
    這種水果一般被叫做「野地瓜」,這種野地瓜是會生長在懸崖邊的,而它的別稱比較多,像地果、地瓜泡等,都是野地瓜的別稱,是一種桑科、榕屬植物,也是落葉性匍匐地上的木質藤本,植株的枝條攀附力強,並且分枝是比較多的。果子在剛長出來的時候是青綠色的,當果子成熟後會變色,一般會呈淡紅色,還是很美的。
  • 兒時一碗捉上千隻,80元一斤搶著收,如今少有人賣,不吃了?
    以前的夏天,我們坐在外面乘涼,一群人搖著蒲扇,一邊聊天,一邊吃著西瓜,好不快活。而且耳邊時常還能聽到知了的聲音,知了跟蛙聲可以說是夏天標配的存在。兒時一碗捉上千隻,80元一斤搶著收,如今少有人賣,不吃了?
  • 長在樹疙瘩下的「葫蘆」挖起來可以生吃,城裡一斤50元成稀罕貨
    長在樹疙瘩下的「葫蘆」挖起來可以生吃,城裡一斤50元成稀罕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在雲南大山裡面,很多食客都能品嘗到這些野貨,連同這裡面富含到的種種口味也一樣非常備受到所有食客們的嚮往,當然在製作上也是一樣非常有營養,只要是靠近大樹旁邊的都會被吸引,連同這裡面富含到的種種口味也很吸取到所有人的追求,這種野貨經常是被當做是燉品在吃,也有人當做水果吃,是雲南當地人都很愛吃和追求吃的,連同品嘗上來也是非常愛吃,要說能品嘗到這個味道其實許多人也是蠻追求的,有些小的看起來就跟豆芽一樣,非常生動形象。
  • 遇到這白樺樹上的「寄生蟲」,可別錯過,上千元一斤很稀罕!
    除了這種長在爛木頭上的菌類,還有很多的菌類是長在活的樹上的。在東北地區的森林裡,有一種菌類是專門長在白樺樹上的,也是白樺樹獨有的野味,黑黑一坨看起來像病瘤,很多農民第一次見都會這麼認為。這種像腫瘤一樣的真菌就是白樺茸。白樺茸顧名思義就是和白樺樹有關係。所有的白樺茸都是長在活的白樺樹上的,因此而得名。它在我國的分布範圍並不是很廣,只有在東北部分地區的森林裡才能見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