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雕事事如意紋擺件——海澱博物館館藏鑑賞

2020-12-04 北京海澱

青玉雕事事如意紋擺件為清乾隆(1736——1795)時期文物,長16.5釐米,寬9.5釐米,厚6釐米,1999年於北京市海澱區上地出土,現藏於海澱區博物館,青玉質,玉色深沉,有綹裂。圓雕折枝帶葉雙柿及曲柄靈芝形如意,以柿、柿、如意,寓意「事事如意」,表達吉祥頌禱,是清乾隆時期具有宮廷風格的陳設擺件。

中國的用玉文化起源很早。在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玉就已經受到了人們非凡的禮遇,彼時玉被認為是天地精氣的結晶。由於開採的不易和制玉技術的限制,除了少數用作奢侈的裝飾外,最主要地還是用在了禮敬諸神天地、喪葬祭祀等具有明顯神秘色彩的各類儀式中。

自商周始,直至明清時期,玉器的製作和使用從未間斷。這些玉器既用作禮器,也作為佩器和陳設器使用。由於用途不同,作為禮器使用的玉器和作佩器、陳設器使用的玉器具有不同的特徵。禮器用玉器,形制相對固定,裝飾方法也變化較少,據《周禮》記載,玉禮器主要指用於「禮天地四方」的六器——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而用作佩器和陳設器的玉器則形制極其多樣,富於變化,裝飾方法也較為自由,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十分豐富的裝飾題材。

至清代,伴隨著玉石的大量開採和琢玉技術的不斷創新,制玉手工業十分發達。各類仿古玉器、陳設玉器以及創新的玉佩飾花樣迭出,在商品化的推動下,玉器手工業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原有的神秘色彩逐漸褪卻,濃濃的實用氣息滲透進了宮廷以及民間的玉器作品之中,至此,中國古代玉器徹底實現了從唐代即已經開始的世俗化轉變。

在豐富多變的玉器裝飾題材中,寄予了人們美好願望的具有吉祥寓意的裝飾最為多見。簡言之,清代的玉器作品「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因此,諸如「五福捧壽」、「瓜瓞綿綿」、「連年有餘」、「江山萬代」、「事事如意」等吉祥紋飾,無論在宮廷,抑或在民間都極為常見。

海澱博物館藏的這件清乾隆時期青玉雕事事如意紋擺件,於1999年出土在海澱區上地迷笛學校施工工地。整體呈深青色,圓雕帶葉雙柿,下有一曲柄靈芝形如意,造型美觀大方。玉身雖有綹裂,但被玉匠巧妙利用,仿若柿上應有之紋理。因「柿」與「事」同音,相連的兩顆柿子暗指「事事」,配上如意一柄,寓意「事事如意」,屬常見的吉祥紋飾陳設玉器擺件,原應配有器物座,惜今不存。從同時出土的一件風格明顯的乾隆時期銅胎畫琺瑯四方瓶來看,該玉器當為具有宮廷風格的吉祥陳設擺件,幸得保存十分難得。

古人常用柿子(或柿樹)作為裝飾,概源於柿樹有七德之說法。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一書中說,柿樹有七德:一為長壽;二為樹蔭大;三無鳥巢穢物;四無蟲蝕;五葉彤而美豔,可供賞玩;六碩果纍纍;七落葉肥大可供書寫。

如意原是一種用於撓背的工具(也就是痒痒撓)。北宋釋道誠《釋氏要覽》一書中說,「如意,梵名阿那律,秦言如意。《指歸》云:『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長三尺許,或脊有癢,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曰『如意』」。後來由於如意之名本身具有吉祥含義,並同佛教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工具漸漸超越了實用功能,變身為高貴之物。漢晉之後,稱為「握君」或「談柄」的如意身價倍增,乃至成為帝王將相手中的常握之物。至明清時,以靈芝造型為主的如意更被賦予了吉祥驅邪的涵義,成為承載祈福禳安等美好願望的貴重禮品。在清代宮廷中,如意更是備受推崇。皇帝登基、大婚、元旦、萬壽等節慶之日,如意都是必不可少之物,如意的身影幾乎遍布於臥榻、案頭等角落。與此同時,如意作為一種裝飾紋樣也就流行開來。  (海澱博物館)

相關焦點

  • 上海觀復博物館上新啦!看古代吉祥寓意器物玩轉「諧音梗」
    時和歲豐慶太平——館藏吉祥寓意器物特展現場上海觀復博物館上新啦!9月19日起,時和歲豐慶太平——館藏吉祥寓意器物特展將面向公眾開放,讓觀眾感受中國古代器物中的吉祥紋飾文化,並以此美好寓意特展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
  • 房子再豪華,也要擺放一「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諸事大吉
    在漢字文化中,「諧音」一說自古存在,而柿子的「柿」與「事」、「世」等字諧音,所以柿子就被賦予了「事事如意」、「好事成雙」、「好事發生」、「時來運轉」、「事事遇頭」等美好的寓意。而且,柿子還有七種美好的品德。
  • 張掖市博物館線上展覽 ▎張掖市(甘州區)博物館精品銅器欣賞
    張掖市博物館線上展覽 ▎張掖市(甘州區)博物館精品銅器欣賞 2020-02-12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榜單:館藏量榜,故宮、陝博、國博、上海昆蟲、上博超百萬件
    豐富的館藏量一直是評價博物館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全國博物館館藏量最高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達到了186萬餘件,陝西歷史博物院則緊隨其後,有171萬餘件館藏,其他超過100萬件館藏的還有國博、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
  • 組詩四首:紫氣東來丨葡萄吟丨事事如意丨石榴贊
    三事事如意作者:宋偉曉霜降時節涼意重,漫山遍野秋實豐。枝頭高掛眾紅燈,事事合心情摯誠。四石榴贊作者:宋偉曉果實纍纍悅心情,汗水潤澤百業興。多子多福添鼓舞,齊心合力拓新程。
  • 多地博物館上演「奇妙大戲」,聊出歷史「精氣神」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記者 彭卓)北京近百家博物館免費開放,天津把名人故事送到學校社區,江蘇館藏文物在全省巡展……2016年國際博物館日之際,全國多座歷史文化名城,都開啟了博物館「奇妙大戲」,呈現文物背後的新景觀。  ——「大咖」與你「面對面」,聊出歷史的「精氣神」。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多地打出「名人」和文化牌,邀請專家解讀歷史背後的故事。
  • 心理測試:哪一種柿餅最甜,測你的生活會事事如意嗎?
    ABCDA如果今年的運氣不太好,期待的事情有一百件,可能成功的事情只有十多件,其實你也不必氣餒,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B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自己也不敢奢望太多如意的事情。假如有一半的好運都能讓你心滿意足,還好你的人品不錯,壞你的好運都能讓你心滿意足,只有等到好的時候,才會爆發,到時候萬事如意才真好。
  • 掃描「多寶閣」把文物「帶回家」,濰坊市博物館通過高科技展示館藏...
    ,市民通過「多寶閣」了解館藏文物的信息。攝影 張馳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5月17日,記者來到濰坊市博物館一樓看到,自2017年開始改造升級的市博物館展陳室如今基本完成改造,正式對外開放,顯得特別「高大上」。市博物館還打造「多寶閣」,運用先進AR系統向市民展示館藏精品文物,讓市民把文物「帶回家」。
  • 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館藏,風景花卉藝術創作經典色彩構成作品圖集
    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館藏,風景花卉藝術創作經典色彩構成作品圖集01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館藏,風景花卉藝術創作經典色彩構成作品圖集02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館藏,風景花卉藝術創作經典色彩構成作品圖集03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館藏,風景花卉藝術創作經典色彩構成作品圖集
  • 策展團隊|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
    策展人:策展團隊 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A學術性:B策劃執行:C現場效果: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E國際化能力:策展理念:呈現作品在展示之外的另一種狀態「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現場「客人的到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藏展現場2019年9月20日,PSA首次推出館藏大展「客人的到來」,對7年來的收藏進行梳理,此次展覽在策劃上有別於結果型的展覽
  • 青銅器經典館藏鑑賞
    常用於青銅器的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龍紋(爬行龍紋、卷龍紋、雙體龍紋)、蛟龍紋、蛇紋(蟠虺紋、蟠蟲離紋)、鳥紋、鳳紋、波紋等青銅紋樣。 銘文也是影響青銅器收藏價值的一大重要因素。青銅器銘文習稱金文,有鑄銘與刻銘兩種。戰國以前多鑄銘,戰國時期有較多的刻銘。這些銘文是重要的史料價值,而且銘文的字體、布局、內容也隨著時代發展而發生變化,也是青銅器斷代的重要參考之一。
  • 鑑賞|雲龍奪珠端硯與六朝陶獸水盂,貴博藏了哪些文房珍寶?
    在貴州省博物館館藏雜項文物中,有端硯中的名品清透雕雲龍奪珠端硯,亦有形態生動雄渾的六朝青釉陶獸水盂,還有文雅工整的雍正粉綠筆洗等等。今年是貴州省博物館建館62周年。不久前,醞釀已久的《徵途——貴州省博物館建成六十周年紀念專集》正式出版。「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經授權刊發書中《館藏雜項文物》章節的「文房用品」部分。
  •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⑮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件粉彩瓷瓶...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⑮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件粉彩瓷瓶繪製了百餘人物~ 2021-01-08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有一個烏金底粉彩描金如意紋天球瓶價值多少?
    此件烏金底粉彩描金如意紋天球瓶,是來自廣東省深圳市肖先生的珍藏。烏金釉被譽為瓷器中的「黑美人」烏金釉是一種光潤透明、色黑如漆的高溫釉,因釉料取自景德鎮附近所產的烏金土而得名。明代成化年間,景德鎮的藝人在宋代黑釉的基礎上發展烏金釉。清代各種釉色品類繁多,烏金釉作為黑釉中難得的佳品,正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種。
  • 《sky光遇》雨林館藏攻略 雨林博物館詳情介紹
    雨林廣闊的地圖中藏著很多彩蛋,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sky光遇雨林博物館圖鑑,一起來看看吧。 許願井 館藏... 寒冷的雨水、撞人的螃蟹、冰冷的積水,但只要利用好光菇和燈塔,就能夠在雨林自由飛行和探索。
  • 明清銅動物擺件種類較多,形態各異,有的有象徵意義
    明清銅象大都是擺件,其造型有太平有象、童子騎象、古祥如意、童子洗象等。太平有象一般由象和古瓶組合而成,大象的背上馱著古瓶,古瓶寓太平。也有由象和萬年春、魚相組合的,表示「萬象更新」、「大吉祥」等意。2003年3月天津國拍推出清銅太平有象擺件一對,每隻高45釐米,銅質厚重,鑄工精細,形體碩大,上嵌寶石,唯略有小殘,成交價8萬元。
  • 「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
    12月18日,中國首都博物館與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共同主辦的《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波蘭佛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基於2017年籤署的戰略合作協議以及展覽互換協議,兩館分別於2017年和2018年策劃了《晚明時期的中國人生活》展和《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展,為兩國觀眾帶去獨具特色的中波歷史文物精品。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 見證中國航天史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徽寶套組《天問一號》耀世首發,一璽一箭,一飛沖天,由中華航天博物館官方權威監製,中國最強玉雕天團以國玉和田傾力打造,一經發行便引起了強烈的航天收藏熱!NO.0001《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徽寶套組由中華航天博物館永久館藏,意義非凡!
  • 直播預告|世界博物館日 一起探秘重慶館藏文物背後的故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8日6時訊(記者 王瑋)今(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作為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重慶擁有著悠悠歷史長河中,各個博物館中的文物背後都有著怎樣的故事?華龍網將聯合「1+41」重慶客戶端集群聯盟推出「穿越千年 感知重慶」探秘博物館聯動直播,帶你一起探秘重慶多個博物館,走近有著千年歷史的館藏文物。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見證中國航天史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徽寶套組《天問一號》耀世首發,一璽一箭,一飛沖天,由中華航天博物館官方權威監製,中國最強玉雕天團以國玉和田傾力打造,一經發行便引起了強烈的航天收藏熱!NO.0001《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徽寶套組由中華航天博物館永久館藏,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