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做夢其實是一種回憶?

2020-12-04 讀書廣記

魯迅在《吶喊》的序言裡說:「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後來大半忘卻了,......而我偏苦於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許多作者喜歡在夢境中尋找自己的繆斯女神,有人認為這是浪漫的誇張,但它確實存在科學依據——從某種意義來說,夢境是對過往經歷的回憶。所謂的繆斯女神,其實就是作者從過往經歷中所找到的靈感。

做夢跟清醒狀態有沒有關係?

在古代,存在一種見解,認為夢境源自另一個世界,我們在做夢的時候其實脫離了自己生存的次元,來到一個未知的彼岸,例如趙簡子夢見昊天上帝、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等等。夢似乎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存在關係,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經驗。所以有些生理學家認為做夢意味著背離了清醒的意識世界,做夢與清醒狀態發生分離。——我們在夢醒後,很快就會遺忘夢境,充分證明了這點。

不過,另一些心理學家主張相反的觀點,認為夢境並不是對彼岸世界的認識,而是對日常經歷的回憶。我們在夢境中所遇見的一般是日常生活裡經歷過的事,做夢代表著睡眠者通過另一種方式來思考問題。如求賢若渴的武丁夢見傅說,渴望恢復禮制的孔丘夢見周公。夢境與清醒狀態存在密切的關聯,夢境取材於生活。

這兩種相反的觀點,被我們的做夢經歷各自證實。有時候我們確實夢到許多荒誕不羈、看似與現實毫不相干的事物。在夢境裡,我們常常張冠李戴,把現實中的人的身份進行了移位。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因在秦可卿的房間裡午睡,所以他把自己的侄媳秦可卿夢成了警幻仙姑的妹妹;《穆赫蘭道》裡,Diane把現實中的競爭對手在夢成了自己要保護的人,在飛機上遇到的陌生人變成了她的姨父母等等。藝術作品集中向我們展現了我們夢境的荒誕性。

但是,心理學家希爾德布朗說過:「無論夢做得多奇特,它其實還是不能脫離現實世界,而其最精深、最滑稽的產物......來自我們在外部或者內心已經經歷之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夢境總是需要從現實生活中提取材料,它不是憑空產生的。

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

夢境其實是一種回憶?

夢境基於現實生活,這是因為夢境以現實生活的經歷為材料,這一點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裡就給予了說明。必定是在現實生活中存在過張三和李四,他們為我們所感覺和認識,形成記憶材料,然後我們才在夢境裡對他們進行扭曲式的再現。

夢境的材料有一個特點,它們往往是我們在清醒時不曾注意或者一時記不起來的意識,這也就是夢境的記憶增強功能。《夢的解析》記載,心理學家莫裡曾講述一個故事,說有段時間,他在白天經常想到Mussidan一詞,但他只知道那是法國的一個城市的名字,此外一無所知。一天夜裡,他夢到自己跟某個人閒聊,這個人告訴他自己來自Mussidan,而Mussidan位於法國的多爾多涅省。莫裡清醒後,立即查證地理詞典,結果真的像夢中人說的那樣,Mussidan在多爾多涅省——似乎人們在夢境中知道的會比清醒時還多。

對於這個夢的解釋其實並不難,莫裡在讀到Mussidan這個詞時,可能同時已經看到了關於Mussidan來自法國多爾多涅省的相關信息。但是他在清醒時,淡忘了多爾多涅省,只記得Mussidan和法國的關係。那個被淡忘的意識就沉入了腦海裡,一直回憶不起來。等到他入夢後,這個被遺忘的意識又從腦底浮起來,重新被記憶到。而在夢境中做了一層偽裝,借閒聊的形式,從別人的口中重新得到這個信息。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到許多事物,但只有小部分供我們思維,大部分則作為材料沉入腦底,夢所面向的就是那些被遺忘的記憶。這些材料來源大概分為三種:一是童年時的記憶;二是做夢前幾天的記憶;三是那些在清醒時,被我們當做最不重要的記憶

弗洛伊德

夢境是童年情景的再現

童年是人生的春天,是每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那時我們對世界充滿了新鮮感。積極地從外界捕獲經驗材料,把他們存入我們的大腦之中,但是由於我們只有出色的記憶能力,卻沒有成熟的思維能力,我們僅僅思維到少部分東西,對它們形成深刻的回憶,而大部分材料都通過記憶被沉到了腦底。

這些沉到腦底的材料並未消失,儘管我們在清醒時候記不起它們來,但在做夢的時候,它們卻能夠進入夢境裡,成功的再現。所以我們常常夢到一些似曾相識的事,這些事其實是我們早年經歷過的,但由於已經被遺忘了。當它們在夢境中再現時,會給我們一種微妙的感覺,再加上夢境的偽裝,使我們再也認不出它們,僅僅保留了一絲的熟悉感。

我們常常會夢到自己小時候的事,這些事在清醒的時候又難以回憶起來,至於它們究竟有沒有存在過,我們無從判斷,不過這些夢確實是以童年的記憶為材料而產生的。《夢的解析》裡記載一個夢,證實了這一點:

有個聽眾告訴弗洛伊德,他近幾天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兒童時看到家庭教師和保姆偷晴的情景。他把這個夢告訴了自己的兄長,兄長笑著證實了這個夢的真實性。那時候做夢者僅3歲,對所看到的情景並沒有留下記憶;而他的兄長當時已經6歲,對所看到的情景印象深刻。——這說明,做夢者通過夢境找回了被遺忘的童年記憶。

夢境與最近發生的事息息相關

除了回憶童年的夢外,有些夢則是回憶最近幾天所發生的事情。生活裡,我們被工作擠佔掉了大部分時間,有些意識我們來不及回憶就匆匆的把它們拋到了腦後,但奇怪的是,它們在夢裡又浮現了出來。

例如有時候我們會夢見地鐵站裡的某個標誌,在清醒時,我們對這個標誌並不感興趣。只是在路過的時候匆匆地一瞥,很快就淡忘掉,不料它竟然在夢裡再現了出來。

《左傳》記載,晉楚兩軍在城濮對峙,晉文公感到非常緊張,夜晚夢見自己跟楚成王肉搏,他被楚王打倒,壓在底下,楚王在上面吸他的腦髓。這就是典型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時候,當我們在考試結束後,偶爾還會做起有關備考的夢,在夢中,我們又重新回到了考試前,經受複習的煎熬。

這類典型的夢說明夢境與最近發生的事情有關,最近發生的事是夢境把過去的回憶再現的直接刺激來源。我們會在夢裡回憶很久以前的事,可能是近幾天受了某個觀念的刺激,這才引發了做夢。

弗洛伊德認為做夢前幾天的刺激與夢境存在關係

夢境再現了無關緊要的記憶

一般來說,重要的事情總會被我們通過思維而牢記於心,不重要的小事很快就會被遺忘掉。夢境卻與清醒時相反,它所再現的常常不是那些被我們牢記於心的事,反而是一些無關緊要、最不顯著的記憶。

夢有一個傾向,那就是偏向於夢到我們在生活中覺得不重要的事情或者人物。所以在千百個夢中,能給我們留下印象的也就僅僅那麼幾個。大部分的夢都是無意義的,它們只是對那些被我們遺忘的次要材料的回憶。而且夢只是把這些記憶當中碎片一樣再現出來,我們在夢境中得不到一副完整的圖像,夢境掉幀嚴重,而且隨意剪輯,會給我們一種無意義的荒謬感。

對於解夢術來說:

第一、我們先要知道夢境的材料來源,了解做夢者在做夢的近幾天受到過什麼刺激;

第二、判斷這些夢境有沒有意義,它們只是被遺忘的回憶進行簡單地再現,還是代表了做夢者對某一個問題的思考;如果它們僅僅是回憶的再現,那麼這種夢並沒有多大意義;如果它們代表做夢者對事情的思考,那麼就可以順著思想給予解答。

例如晉文公的夢,其刺激直接源自城濮之戰,所以解夢時要把握住這個刺激點;其次,他的夢並不是簡單對回憶的再現,而是代表文公對戰爭的思考。文公在下而面朝上,楚王在上而面朝下,腦髓乃柔弱之物。代表文公希望得到上天的幫助,以柔弱謙退的方式來擊潰楚成王,這種願望在夢境中做了偽裝,需要通過解析才能知曉。子犯一眼就讀懂了文公的心思,才解夢說:「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相關焦點

  • 人為什麼會做夢,其他動物也做夢嗎?
    在中國古代和古希臘時代被認為是一種「神授」或「著魔」。古羅馬的A.T.馬克羅比烏斯和D.阿爾米多魯斯將夢分成兩類:一類反映現在和過去,一類和預測將來有關。這種理論曾流行了幾個世紀。《黃帝內經》的《素問》也有「甚飽則夢予,甚飢則夢取;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哭」的說法。
  • 關於我們為何做夢的理論很多,但對於做夢仍沒有完整的定論
    曾經做個一個實驗,人在每次開始做夢的時候,將他叫醒,沒過多久他就一直很疲憊,沒有精神。關於我們為何做夢的理論很多,雖然很多理論已經有大量的實驗證據,但對於做夢仍沒有完整的定論。弗洛伊德認為,夢是個體滿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無法被接受的衝動和欲望的一種方式。
  • 揭秘做夢是否有味覺、嗅覺之謎
    每個人一生當中如果把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睡眠,假若享年為70歲的話,用在睡眠上的時間大 約是27年,這27年的睡眠當中用於做夢的時間至少要有五六年之久。這麼長的做夢時間,看似是一個時間上的浪費,事實上做夢是健康人體的生理需要,能起到不少的積極作 用。 ** 主要有以下幾點:** 有助於腦功能的恢復和加強:幾乎所有的人在熟睡時都會有夢境出現。
  • 我們為何會做夢?
    西克拉裡指出,夢是一種意識狀態,一種睡著後產生的體驗。「當你做夢時,這段經歷在很多方面和清醒後的體驗十分相似。你能產生聽見和視覺,能感覺到情緒,夢中的體驗十分逼真,雖然僅存於你的想像之中,但這種體驗卻是真真切切的。」當睡著的人處於快速眼動期(REM)時,便可以判定他在做夢。在睡眠研究中,高頻率腦電活動便是做夢的信號。
  • 做夢是怎麼回事?科學界怎樣解釋做夢?為什麼會做清醒夢?——下
    耶爾曼說,象這一類的研究收穫,證明做夢是人腦的一種適應能力,用於將白天的經歷進行細緻處理。耶爾曼說:「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夢中的情緒反映了人在清醒時候的情緒。遇到了讓人緊張或者憂慮的事情,其實在睡夢裡也會遇到。」這就說明,一個人真正擔心丟掉工作的時候,會夢見自己又在學校裡而且錯過了一次考試。
  • 弗洛伊德總結一生的至理名言,句句深入人心!
    稽查制度又使你夢中的欲望不能馬上滿足,看似不相關的事物其實彼此間有很重要的聯繫。——弗洛伊德9、妒忌是一種感情狀態,如悲傷一樣,可以歸結為是正常的。——弗洛伊德10、壓抑的實質是一種拒絕機制,一種把某些東西拒絕在意識之外的功能。
  • 弗洛伊德:別吵了,所有人都是雌雄同體
    👆關注並星標豆瓣讀書 遇見更多好書&好物 一切都要從一場夢開始…… 每個人都會做夢比如,我們小時候常常會做夢上廁所,因為彼時身體的需求就是如廁,但因為在熟睡中,所以就會出現尿床的現象。 根據這一理論,人們還總結出了更多例證。
  • 行者書薦|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告訴你夢的秘密
    古人曾試圖將夢分成兩類,一種是真正有價值的夢,它能帶給夢者警告,或預卜,而另一種無價值、空洞的夢只是帶來困惑或引入歧途......古代哲學家們對夢的評價也就完全取決於其個人對一般人文看法的差異。而弗洛伊德,在本書中闡明了夢預示未來的不可能性,並表明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解析,夢都是源於過去。
  • 弗洛伊德和榮格極具深度的經典名言
    A,弗洛伊德「如果一個人的偉大程度可以用他對後世的影響來衡量,那麼弗洛伊德無疑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幾乎沒有一項探討人性的問題沒有被他觸及過。他的學說影響了文學、哲學、神學、倫理學、美學、政治學、社會學和流行心理學……弗洛伊德、達爾文和馬克思可算是20世紀西方思潮的三位先知……」---美國心理學家T. H.黧黑GIF1,沒有所謂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
  • 聖人到底做不做夢
    即便羋小姐美若天仙,但孔子事後連做夢都不會夢到她。 是的,一個人到了超凡入聖的境界,當然不會做夢。 但《論語》明明有講孔子夢見周公,這該怎麼解釋? 北宋大儒程頤矢口否認:「根本沒這回事!」
  • 弗洛伊德:夢見這3種信號,那麼恭喜你,好事將近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絕非是一種簡單的生理現象。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提到夢境是人們潛意識的表達,夢是有意義的。弗洛伊德:夢見這3種人,那麼恭喜你,好事將近。他們多麼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像那些名人一樣名利雙收,然而又因自身能力有限,只能通過做夢的方式將自己的欲望表現出來。
  • 愛做夢的人會變傻,這是為什麼?
    —— 來自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觀點其實愛做夢的人並不是容易變傻,不僅如此,科學證明:愛做夢的人會降低得痴呆症的可能。
  • 弗洛伊德自由聯想心理治療
    1892年,伊莉莎白·馮·R小姐向弗洛伊德求助,R小姐當時24歲,受腿痛的折磨,但又沒有任何器質性的問題,因而被診斷為癔症。他的父親去世不久,母親又患病,姐姐也因心臟病去世,R小姐需要面對這些突發事件,並承擔其家中的所有重擔和責任,所以感到疲憊不堪,腿痛的感覺愈加嚴重。
  • 筆記|《人格》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
    (2)前意識指沒有浮現出意識表面的心理現象,它是人們能夠回憶起來的經驗。前意識是意識同潛意識之間的過渡領域,潛意識進入意識領域必須經過前意識領域,藉助前意識的某種形式才能實現。(3)潛意識也稱為無意識,是弗洛伊德論述最多的部分,也是他早期人格結構的核心。潛意識代表的是深藏於內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動的主要方面。
  • 聽弗洛伊德怎麼說?
    聽弗洛伊德怎麼說?不知道大家晚上睡覺的時候會不會做噩夢,常常有被噩夢驚醒的時候,嚇到渾身出冷汗。我們被噩夢驚醒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後怕,後背有點發涼。就算我們腦子清醒了,也還是在想著夢裡所夢見的東西,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關於你夢中的世界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呢?這些噩夢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呢?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
    (2)前意識指沒有浮現出意識表面的心理現象,它是人們能夠回憶起來的經驗。前意識是意識同潛意識之間的過渡領域,潛意識進入意識領域必須經過前意識領域,藉助前意識的某種形式才能實現。(3)潛意識也稱為無意識,是弗洛伊德論述最多的部分,也是他早期人格結構的核心。潛意識代表的是深藏於內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動的主要方面。
  • 我們為什麼會做夢 - 中國數字科技館
    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夢,夢中充滿了各種各樣光怪陸離的景象。一個多世紀以來,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一直想參透這一睡眠中獨有的「思考方式」。但由於夢時常違背邏輯,而且似乎被緊鎖在做夢者的腦中,無法實時將內容告知外界,而使「夢到底有什麼用」成為了一個謎。
  • 「別做夢了!」研究表明夢不能揭示內心深處秘密
    弗洛伊德之後,有關夢的科學繼續向前發展——而且表明現實比弗洛伊德所提出的要平淡一些。夢並不神秘,也不是幻想。事實上,也許你沒意識到做夢有多接近白日所思。   但這並不意味著夢毫無意義。研究表明,我們做夢的時候,處理的其實正是通常在白天佔據我們注意力的那些興趣、記憶和關切。
  • 獵奇:做夢是人類特有的現象?科學家已經證明,其實動物也會做夢
    科學家們已經證明,人類可以通過睡眠做夢,可以逐漸清除人腦中的「緩存垃圾」,達到補充精力的作用,可以使人快速恢復良好精神狀態。眾所周知,人是可以做夢的,但是動物可以做夢嗎?它們做夢的原理及作用和人類也是一樣的嗎?
  • 「請」弗洛伊德解讀《綠皮書》,也回答「黑人弗洛伊德之死」
    這位美國黑人冥冥之中和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同名(姓),也讓這起悲劇性事件多了一番意味。有那麼一刻,我在想:不知道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是如何看待弗黑人洛伊德之死,以及他死後捲起的風暴的?他又會對黑人弗洛伊德以及那些飽受壓迫的人說些什麼?後來我發現,其實他早就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