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進口紅木獨創明清木板雕花 他是松陽民間雕刻的新匠人

2020-12-05 浙江在線

2016-07-04 10:53 |浙江新聞客戶端通訊員 邱瑩瑩

來到藍水法家時,他正在自家地下室雕刻著他的新創意——木雕花板,這個僅40平米的地方是他的工作室,在這裡,他集聚靈感,創作了包括《樂之源》在內的多件雕刻品。

「接觸雕刻藝術純屬偶然。」1995年,藍水法租下了松陽著名工藝美術家丁光曾住的地方。「當時,房內懸掛著三張像,分別是龍、獅、虎,真的太逼真了,就好像活在紙上似的。」而就是這三張畫,激發了藍水法對繪畫藝術的濃鬱興趣,也奠定了他今後的雕刻基礎。

一得閒暇,他就到松陽各處的寺廟、祠堂觀摩壁畫,看老匠人現場雕刻、討取經驗,時間一久,他能就雕刻知識和人探討一二,而藍水法也日漸成為了松陽民間雕刻「新匠人」。

1996年,慕名的村民邀他塑兩尊泥菩薩。「一尊土地公、一尊土地婆。」那是他第一次正式接觸泥塑,「依葫蘆畫瓢」地模仿成型,讓他始料不及的是,成品的兩尊佛像栩栩如生,獲老匠人一致讚賞。備受鼓舞的他開啟「一頭扎」模式,日夜琢磨、研習佛像雕刻的造型和技藝。

在松陽縣竹源鄉黃莊村山樹凹的佛殿內,有一尊藍水法雕刻的韋陀像。「那時缺乏雕刻知識,對做佛像高度比例不了解,情急之下量了自家孩子的身高,按一比一的比例塑了這尊佛像。」這尊韋陀菩薩泥塑不僅被軒轅志編委會評定為金獎,也正因這尊佛像,中國民俗文化研究所授予藍水法「炎黃藝術家」稱號。

此後,藍水法迎來了展示佛像雕刻藝術才華的春天,松陽縣19個鄉鎮(街道)70%寺廟內的雕像、泥塑、鑾駕、佛龕都由他精心雕刻,甚至包括牌匾、牆畫和木質門窗,慕名的人還專程邀他到麗水、金華等地創作。

「自那以後,我轉換思路,開始將縣域的傳統文化貫穿到雕刻藝術中。」為創作獨具文化特色的作品,藍水法多次到松陽唯一的畲族鄉--板橋鄉,向村內老人了解畲族的文化、歷史、習俗,潛心創作了名為《樂之源》的作品。整個作品刻盤、藍、雷、鍾四個畲族大姓及寓意親戚、鄰舍、往來等八個畲族符號等,獨具畲族傳統色彩,不僅參加了中國民族藝術海選總動員暨中華全國五十六個民族藝術作品巡迴展,還被編入了2015中國名族藝術年鑑。

今年4月份,藍水法到朋友家做客,上樓梯時,看扶手欄杆僅簡單的木頭製作成,十分單調。他打趣道:「你家這個欄杆可真古板啊。」「你做雕刻的,要不,給我雕套木雕欄杆?」

朋友的一句話,讓從事雕刻藝術20餘年的藍水法再次有了新想法。

明清家具門板、欄杆等常鏤空或雕刻花紋圖案,通稱花板。木雕花板曾廣泛應用於古建築、舊民宅和老家具上,在明清時期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除了松陽的傳統文化,我也應該把傳統的民間藝術流傳開。」了解情況後的他聯繫熟識的東陽老闆,購買了一批進口的紅木。

「用紅木一來顯得高貴,二來它是整塊的,與其他材質相比,雕刻更上手。」雖然藍水法已繪畫了不少壁畫,可是設計圖紙卻是個新手。「設計上要兼顧通風、牢固、美觀等方面,而圖案則要求有文化、顯內涵。」就圖紙的設計,藍水法便前後繪畫了3次才定下初稿。

成品後的木雕大花板一面是一張荷花九魚圖,寓意長久有餘;另一面是書法「天道酬勤」,意指有付出就有回報。兩塊小花板正反面則分別雕刻著代表「福祿壽喜」的圖案。所有設計、繪圖、雕刻均由藍水法一手而成。

在藍水法的眼裡,他所有的雕刻成品不僅是一件作品,更是一種文化傳承,一種對傳統藝術的追求。而他對雕刻永遠有著一份熾烈和執拗,像是一位傳統雕刻藝術的「守望者」。

1467600814000

相關焦點

  • 民間用雕花印糕板製作月餅 刻有福壽等圖案
    曾經看著月餅坊裡,把一塊塊油麵團放進雕花印糕板裡,壓實,再倒扣,「乓」的一聲悶響,一塊月餅即成。用得久的模子,油亮光滑還帶著香,有著歲月的手感,這樣的做模手藝在安徽、浙江都還有存在。杭州三墩鎮繞城村的駱家小屋裡,69歲的駱春根老人也還保存著這手藝兒,中秋時節,看看這雕花印糕板,也看看月餅花紋誕生的背後。
  • 解讀紅木家具各種雕花寓意大全,看你家家具圖案有什麼寓意?
    大家都知道,紅木家具三分料七分工,其中雕花就是決定紅木家具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所有紅木家具上的雕花其實都是古代先祖們經濟、生活、文化和思想的生動反映,拒不完全統計,雕花題材從人物、動物、植物、器物及山、水、雲,到傳說中的龍、鳳、麒麟,最低有178種,每一種都有固定的含義。下面小編整理了這一篇介紹各種雕花圖紋及含義的文章,和大家一起了解與鑑賞。
  • 松陽這條老街被譽為活著的清明上河圖 但是地圖上卻沒有這個名字
    松陽,這座城市被中國國家地理稱為是江南最後的秘境,這裡是古典中國的樣本,也是如今保存最完整的樣本,來到這裡,可以找到千年前江南最原始的模樣。而松陽這個小縣城也是麗水建置最早的縣份,它的歷史要追溯到東漢的建安四年,距今已經有1800多年了。
  • 紅木家具利潤到底有多大?
    二是紅木家具一直在宣揚著傳承性,一套家具用三代人的宣傳詞也不少見,從而導致紅木家具相比普通的現代家具來說置換率要低很多,對於出貨頻率來說可能也要低很多,而在很多家具商場,紅木家具所在的位置很多也並不是最中心的區域。因此,要有高利潤才能支撐得住的想法也不是沒有道理。
  • 2019年十大紅木家具品牌和新中式品牌排行榜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也帶動了紅木家具的繁榮。普通的木材只能用上數載,難以生情,而紅木可以經歷百年不化,而且越發的有韻味,這就是情結,有著祖輩的記憶,有自己生活的足跡。眾所周知,我國的紅木原料絕大部分依靠進口,近些年,受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部的管制,原料的進口也多受限制。
  • 地攤擺賣兩塊老木板,雕刻字和畫,有人嫌晦氣,有人當寶貝
    11月4日,河北滄州一處古玩市場,一個男子擺出的古玩攤兒上放著兩塊黑色的木板。兩塊黑木板看起來也就有書本那麼大,掂量起來很輕,具體木質不詳,大概是棗木之類的硬雜木。兩塊木板上都雕刻有圖案以及密密麻麻的字。可惜字跡大多已模糊不清。
  • 肥東外牆鏤空鋁板雕花口碑推薦-鋁樂廠家
    雕花窗借鑑古代精湛的雕刻藝術,利用現代的科技,過電腦數控衝床機在鋁單板上雕刻出各種各樣的圖案,雕花鋁單板鏤空雕刻藝術十分豐富,題材也十分廣泛,風格各異,本著「 對傳統文化堅持古為今用」的精神,使其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隨科技的進步和工藝的成熟而創新
  • 雕刻鋸割基礎,雕刻鋸種類的認識
    雕刻鋸割基礎是鋸材和製作加工的重要部分,從小的雕花到大的梁柱雕刻都必須掌握鋸割基礎的知識。鋸可以把木材鋸割成各種形狀,有利於雕刻加工,或達到木構件需要的尺寸。鋸割的目的就是把木材縱向鋸開或者橫向截斷。從現階段木工雕刻生產特點來看,一是傳統工藝生產狀態還需要手工工具;二是機械化生產的刃磨、修理和維護技術,都和手工工具的維護技術原理相一致。因此,了解鋸的種類,熟悉手工鋸的性能,且善於正確使用,有利於提高工藝水平。雕刻鋸的種類分為常用鋸、專用鋸和機械鋸三類。
  • 黃小鵬‖大湧紅木老闆簫廣鐸的神往
    所以,廣東紅木家具名牌合興奇典居掌舵人、新晉「中華木作大師」簫廣鐸,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說他是「木痴」一點都不過分「說他是木痴一點都不過分。」阿美這樣形容她的老闆簫廣鐸。他的手機屏幕、電腦屏保上都是木頭。看見一塊木紋,腦子裡就開始構想它做成成品的模樣。
  • 伍氏大觀園:「工匠精神」為紅木產業注入靈魂
    一個「藝」字,凝聚的正是匠人的「巧」和「專」,只有將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態度內融於心、外化於行,才能完美呈現家具的意韻。  翟華鋒是僑發集團伍氏大觀園引進和培養的紅木雕刻人才,目前在企業擔任設計總監。大師工作室設立後,企業規劃了200多平方米的區域作為設計辦公區、會客區、手工畫圖區、手工打樣區、工藝品陳列區等;規劃了20至30人的手工操作工作場所,還有培訓室、會議室等。
  • 在一塊木板上,雕出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作者:佚名木雕是雕塑的一種,跟石雕和磚雕並稱中國三大民間工藝,最早大約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木雕文化。2008年,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廣東中山:打造紅木家具桂陽高地
    徐凌華 歐陽桂 汪磊中山市的高檔紅木家居企業是本次廣東家居智造企業媒體行的重要看點之一,這些企業以選料名貴、製作精良、價格高昂著稱。11月30日下午,採訪團一行先後對中山市紅古軒家具以及伍氏大觀園家具有限公司進行實地採訪,這裡的紅木家具讓我們眼前一亮。
  • 探訪天津匠人李玉良 在木板和葫蘆上「燙」出人像
    在很多人看來,繪畫藝術的題材中,描繪人物尤其是寫實人像往往具有一定的難度,用手中的畫筆塑造出有生命、有情感的靜態畫面,考驗著創作者的實力。天津匠人李玉良擺脫傳統的紙筆,選用木板、葫蘆、竹子等材料,用電烙筆「燙」出畫面,繼承著這項不太常見的藝術形式——木板燙畫。
  • 中國人痴迷紅木家具讓紅木樹種瀕危滅絕
    在中國,紅木家具被當成股票一樣炒作,2013年,紅木家具價格漲了3倍,2014年的九江紅木家具博覽會上展出的紅木家具最高價高達4800萬 明清時期,紅木家具在中國就備受推崇。
  • 鑑賞紅木家具中的「馬蹄腿」
    它是明清家具的術語,或稱「翻馬蹄」。家具與社會民族的信仰、道德、風俗和文化,顯然是緊密相連的。馬在我國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就與馬結下了緣分。在秦漢時期,馬已為各個階層的人所喜愛,正因為如此,人們把它作為重要題材來表現,秦漢時期「馬」的造型藝術和表現技法為我們研究馬蹄腿溯源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實物資料。至唐代,馬蹄腿家具開始出現。
  • 鳳翔木板年畫傳承人:專注和堅持永遠不過時
    尚洪濤 攝 11月11日,在陝西傳統手工技藝大展鳳翔年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邰利平的展位前,除了擺放著年畫和製作年畫的木板外,還擺著一本有關鳳翔木板年畫的書。這是著名學者馮驥才以與邰利平的對話為藍本,寫作的口述史,是目前研究木板年畫領域的權威之作。 「這是馮驥才老師專門給我寫的書。」邰利平的自豪溢於言表,是家傳的影響和多年的堅持,讓邰利平這三個字,在某種意義上就等於鳳翔木板年畫。 鳳翔木版年畫始於唐宋,盛於明清。
  • 佛山非遺登上央視《匠人匠心》欄目
    圖片來源央視頻道先去南風古灶木匠鋪找到一塊合適的木板,劉鍾萍開始了刻版工藝。「這是一次木頭與刀的對話,更是對手藝人的嚴苛考驗,要在方寸中保持線條的簡練流暢,師父曾對我說,雕刻的要義只有細心二字。」對此,劉鍾萍談到,佛山木版年畫借鑑和吸收了佛山民間剪紙、銅鑿寫襯、門盞花錢等民間工藝的製作技巧,在色彩上大面積使用紅丹、綠、黃等大色塊套印,畫面富麗堂皇,熠熠生輝,是過去佛山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年俗用品之一。師徒合力創作銅鑿剪紙《佛山新八景》除年畫外,剪紙也是佛山節慶中必不可少的裝飾品。
  • 高手在民間丨王振軍:用心感受木板年畫之美
    滕州王樓木板年畫始於明朝永樂年間,興盛於乾隆年間,至清末民初時期又一度興盛,成為魯南地區最大的木板年畫基地,行銷蘇魯豫皖數省。「狀元及第這塊木板是民國時期的板。家裡有學生的話都願意買這個,用來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刻苦用功,金榜題名。你看,他胸前的鶴是白色的,意思是在做官的時候一定要清清白白、乾乾淨淨。」
  • 紅木百科——雞翅木
    點擊"老紅木網"關注我 在傳統紅木中,它與紫檀、海南黃花黎、酸枝等名木一樣身份驕傲。但在生活裡,它卻平民許多,遠不像紫檀、海南黃花黎般「身嬌肉貴」。雖非「出身矜貴」,但是憑著獨一無二的美麗木紋,在紅木市場裡,它照樣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