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癢難忍,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完整的覺;牛奶不敢喝,海鮮不能吃,一吃就全身出紅疹……這些對我們來說再簡單不過的日常,對於一些皮膚病患者來說卻是奢望!
這種皮膚病不僅會讓患者全身反覆劇烈瘙癢,而且會導致皮膚大面積損傷,給生活帶來極大困擾——它就是特應性皮炎(簡稱AD)。
特應性皮炎到底「特殊」在哪兒?和我們常聽說的溼疹有什麼區別?特應性皮炎可以治癒嗎?得了特應性皮炎,生活中又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6月21日,廣州日報「名醫大講堂微課」特意請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皮膚科蘇向陽主任醫師和朱國興副主任醫師,為大家答疑解惑。(想看微課回顧點這裡)
「特殊」之處:頑固、難治,容易復發
特應性皮炎是一種難治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以劇烈瘙癢和皮疹為主要臨床表現,患者常合併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應性疾病。
對很多人來說,特應性皮炎是個陌生的名字,但如果提到「溼疹」,知曉率就高很多。蘇向陽介紹,特應性皮炎最基本的症狀就是皮膚乾燥、慢性溼疹樣皮損和劇烈瘙癢。
典型的特應性皮炎除了具備以上你能察覺到的症狀,還可有以下「特應性」特點:1.有容易罹患哮喘、過敏性鼻炎、溼疹的家族性傾向;2.對異種蛋白過敏;3.血清總IgE 升高;4.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升高。
如果具備以上特點,患者需儘快到正規醫院尋求專業醫生鑑別診斷。
「尷尬」之處:患病率高,復發率高,複診率低
近年來,我國特應性皮炎的患病率逐步上升,「我們在門診每天都會遇到很多AD患者,從小孩到老人都有,可以說是皮膚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朱國興介紹,該病在發達國家,兒童的患病率在10%~20%之間,我國學齡前兒童的患病率高達12.9%,成人發病率在2%~10%之間。「這個發病率是很高的。」
在我國,由於對該病的認識不足,診斷率較低,大部分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患上了特應性皮炎。還有的患者對疾病不重視,不把它當回事,延誤了治療,導致病情加重,讓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倍受折磨,苦不堪言。「特應性皮炎最難搞的一點就是它特別容易復發,6個月的復發率高達81.2%。」
而與高發病率和高復發率相對應的卻是低複診率。國內門診統計顯示,在已提供複診預約號源的前提下,僅16.7%的患兒按要求2周後複診,6.3%的患兒能堅持3次門診複診。
「如何提高AD患者長期管理的意識是AD長期管理的關鍵。」朱國興說,患者治療教育是重要環節,醫生和患者應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係,通過對疾病全程管理獲得最佳療效。
治療:「武器」多,需遵醫囑用藥
「門診中,很多患者一見到我就問:『醫生,我怎麼又復發了,我怎麼可以治好它不讓它發作?』」朱國興介紹,AD可以從嬰兒期持續到成人,很多患者會被AD困擾多年,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所以通常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長期進行規範化治療管理。
「雖說AD不能治癒,但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長期規範的管理,對患者的生活基本不會造成什麼大的影響,這也是我們治療的目標。」朱國興介紹,目前醫學上有很多「武器」可以對付這種疾病,包括外用藥膏、口服或靜脈注射藥物、紫外線療法、抗微生物治療等。
朱國興強調,特異性皮炎的用藥往往需要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皮損範圍、季節、年齡等做動態調整,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患者千萬不能自行用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長期規範治療。
日常護理:衣食住行護心理六方面入手
蘇向陽指出,瘙癢與急性皮損是判斷復發的徵兆,特別是突然加劇的瘙癢、紅腫滲出的皮損常提示AD復發。而科學的日常護理可預防特應性皮炎復發。
蘇向陽介紹,日常生活中可從衣、食、住、行、護、心理六方面入手:
衣: 以純棉為主,不穿毛織物、化纖物等,寬鬆柔軟為宜,衣物厚度需較同齡人略薄,以免出汗加劇瘙癢。
食: 嬰幼兒最好母乳餵養,大一點的患兒需注意輔食添加需從少量開始,緩慢遞增,逐一增加,蒸煮充分,避免食物外溢刺激口周皮膚。另外,不應僅憑過敏原檢測結果判斷盲目迴避食物,以免導致營養不良,應通過醫生詳細詢問病史、過敏原檢測、飲食迴避和激發試驗來明確是否食物激發加重AD,從而決定是否迴避某種食物。
住: 房間通風透氣,使用空氣過濾器,溼度以30%~50%為宜。日常用品常清潔,不養寵物(狗、貓等),花粉季節儘量呆在室內,少到樹底、花草邊活動,避免蚊蟲叮咬。洗澡的時間不宜太長,控制在10分鐘以內,水溫在32℃~37℃之間,不能太高,洗完澡擦乾皮膚後立即搽潤膚劑鎖住水分。
行: 堅持每天鍛鍊身體,但需避免過熱和出汗過多的激烈運動。防止過度日光曝曬,前往高致敏性的場所必須佩戴口罩。
護: 避免刺激性化學物,如清潔劑、洗滌劑、甲醛等,避免和減少搔抓,睡覺戴手套、剪短指甲等。
心理: 緩解緊張、焦慮的不良情緒有助於控制特應性皮炎,患者要跟醫生充分溝通,進行心理疏導。
「需要再三強調的是,日常一定要做好保溼潤膚工作。足量和多次使用潤膚劑,如維生素E乳軟膏、尿囊素乳膏等是維持期治療的主要手段,應做到每日至少使用2次。中重度AD患兒每月使用潤膚劑的量應達到400-500克。」蘇向陽強調,特別是夏季,經常待在空調房裡,皮膚更容易乾燥,保溼潤膚工作一定要做好。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青梅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張青梅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吳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