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蘭州晨報
蘭州大學2月1日發布消息說,1月31日舉行的「廣州實驗室科技助力基層疫情防控萬裡行」啟動活動上,廣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現場解答多個公眾關注的疫情防控問題時,對蘭州大學研發的「全球新冠疫情預測系統」點讚。
鍾南山表示,天氣冷是病毒生長傳播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吉林、河北的患病人數遠遠超過2020年6月發生在北京新發地的疫情,現在看來疫情擴散形勢比較嚴峻,原因之一是冬天天氣冷,有利於病毒生存和傳播。
鍾南山說,蘭州大學研發的全球新冠疫情預測模型是相當可靠的。根據這一模型預測,在政府的強力幹預下,吉林、河北、黑龍江的疫情將在2月上旬基本控制。
2020年5月25日,蘭州大學西部生態安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正式對外發布《全球COVID-19疫情預測系統》(發布網址:http://covid-19.lzu.edu.cn/),該系統是世界上第一個全球疫情預測系統。
團隊前期研究表明,環境溫度和大氣中NO2含量是預測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的兩個重要指標。預測系統將統計—動力氣候預測的先進技術與改良的SIR流行病模型相結合,實時引入全球最新的疫情數據,並綜合考慮當地的溫度、溼度等氣象條件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等關鍵因素對病毒傳播的影響,針對有疫情數據的190多個國家逐個建模,通過真實流行病數據反覆進行最優參數化反演得到,可用來預測未來每日、每月、兩個季度及突發疫情新增確診病例。
系統第二版使用了更複雜的SEIR模型,同時考慮社區解封時間及市民自我隔離對疫情發展的影響,並利用EEMD-ARMA方法對預測結果進行修正,以得到更優的預測效果。
該系統對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突發疫情的預測結果表明,自6月11日開始的北京小規模疫情暴發實際新增335人,預測新增310人。由於北京在第一時間內採取了嚴格的管控措施,迅速減小了感染率,避免了疫情的大規模暴發。除了6月24日開始的小高峰,疫情發展趨勢與預測較為一致,顯示了系統較好的預測能力,能夠為研判疫情態勢、採取有效防控手段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